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展开材料 同样一把锄头,可用来翻地,开沟,起垄,中耕,收获(如掘收甘薯、花生、芋头等)。同样一把镰刀可以用来收割各种作物。同一部耧车可用于播种芝麻、粟、小麦、高粱、大豆、玉米等大小不同的种子。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
——摘编自陶鼎来《珍视我国农具遗产》
思考: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试答: 特点:通用性广;结构简单,轻便灵活;不断创新。成因:劳动人民的智慧;政府重视推广;注重经验总结和传承。
历史解释——古代耕作工具的演变
探究2 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材料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奖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在分化。
——摘编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试答: 积极影响:有利于保障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为国家提供赋税,有利于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消极影响:市场性不强,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较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灾害、战乱、人口激增、苛政等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历史解释——劳作方式的历史演变
材料主旨
材料论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广泛的通用性。
制作材质
由石器、木器、骨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变化。
制作方法
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锻造的变化。
动力使用
从人力、畜力到自然力(水力、风力)的变化。
农具种类
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由粗糙到精细的变化。
材料主旨
材料论述了中国自耕农对稳定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及其阶层的不稳定性。
使用原始的、粗笨的手工工具进行的集体劳动
原始社会初期,使用石器、木器、骨器等原始工具,生产规模局限在氏族内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分工,氏族内部集体劳作。
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剩余产品很少,大规模使用奴隶进行集体生产。
使用比较专门化、比较完善的手工工具进行的个体劳动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为个人或家庭单独生产产品提供了可能;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各氏族、部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奴隶社会存在大量的个体生产。封建社会初期,个体生产继续发展,并最终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机器系统为主,有着严密分工和协作的社会化劳动
封建社会末期,手工工场出现,生产分成若干环节。精细的分工协作推动劳动工具和工人的专门化,加强了生产过程的集体化,为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创造了直接的技术前提。
大机器的使用和推广把生产过程的社会公共性质推向了全新阶段,生产中每个部门几乎都要和社会上其他生产部门发生一定的联系。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4讲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4讲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4南昌摸底]下表反映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4讲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4讲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