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全套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3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4页。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试答: 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集中在江南地区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试答: 原因:更多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影响:传统儒学思想受到冲击,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小说创作蓬勃发展。
历史解释——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1)货币经济活跃: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3)工商业市镇兴起:在运河沿岸和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5)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如闽粤商人到江南以糖易花,江南棉布远销至东北等地区。
唯物史观——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等空前繁荣,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2)社会: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很多人弃农从商。
(3)思想文化: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冲击,开始转型;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悄然变化;文艺作品世俗化倾向增强。
历史解释——明清农业生产发展的特点
(1)经营方式: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2)农业发展趋势: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3)人地矛盾: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开垦荒地,使土地面积增加。
(4)总体特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探究2 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的变革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想,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清初之儒……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试答: 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答: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历史解释——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变化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关注现实,经世致用。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变化的影响
历史解释——明清文化的特点:“集古”—“萌新”的双重属性
(1)进入古典文化总结时期。类书、丛书编纂规模空前浩大;订正、考释古典的考据学兴盛;集传统科学技艺之大成的大型古典科学著作涌现,药物学、农学、地理学与手工业等达到前工业时代的最高水平。
(2)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形成较大冲击。明清官方片面伸张、强力推行程朱理学,使儒学趋于僵化,礼教渐趋严密,人们的精神生活受到禁锢。明中叶以后,阳明心学崛起,其衍生出的泰州学派反映了市民阶层突破礼教樊笼的诉求。心学在明末走向空疏,经世致用之学兴起,架设出一道通向近代新学的桥梁。
(3)早期启蒙思潮应运而生。明清时期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君主专制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李贽已有较为鲜明的市民反对派气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更从不同侧面与宋明理学展开论战,其批判锋芒直指君主专制制度。
(4)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发展。明清小说、戏曲繁荣,文学走出象牙塔,活跃于市井勾栏,为雅士俗众共赏。加上童蒙读物的流行,传统文化日趋普及和世俗化。
(5)“西学东渐”“东学西渐”双向互动。明末清初,西欧耶稣会士东来,与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中国士人协同译介西方文化成就;与此同时,来华耶稣会士又向西方翻译中国经典及传播中国社情,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借鉴。材料
主旨
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明清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材料
主旨
材料一阐述了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材料二阐述了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的深远影响。
积
极
性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局
限
性
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实现社会转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6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1辽宁]黄宗羲曾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