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丝绸还未成为主要贸易商品之前的远古时期就已存在。草原之路与绿洲之路的出现正是这种交流存在的具体表现,它们可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草原之路通常是指始于中国北方,经蒙古高原逾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亚北部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到达多瑙河流域的通道。这是古代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往来的通道。绿洲之路是指位于草原之路南部,由分布于大片沙漠、戈壁之中的绿洲城邦国家开拓出的,连接各个绿洲的一段段道路和可以通过高山峻岭的一个个山口,这条通道逐渐成为欧亚大陆间东西往来的交通干线。文献记载表明,先秦时期的黄河流域就与葱岭以西地区有较密切的联系,而遥远的古希腊也具有对远东地区的模糊认识。斯基泰人的东迁南下对于中亚和南亚的人种与文明有着深刻影响,这表明中原与西方的交通道路在远古时期便实际存在。
    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与丝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春秋战国开始,东西方之间已经沿着如今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欧亚大陆交通路线开始了丝绸贸易,丝绸成为了这条道路上的主要商品,以致后世将中国与中国周边世界的交流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它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存在于中西方历史的长河之中。
    丝绸之路和经营西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远古交通道路的重新认识和拓展,但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原地区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外部世界并延伸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此后,各朝政府都延续了这种对外交往的传统,并于唐代达到顶峰,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地区、阿拉伯地区以及波斯、中亚、南亚、东亚往来互通的交流格局。西方各地区的文化汇入中国,成为中国文化更新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特产渐次西传,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西方诸地的生活习惯。
    (摘编自张国刚《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再造。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历史上早就有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的。查中国的古籍,是找不到“丝绸之路”这个词的。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约在公元前2世纪,存在着一条“丝绸之路”。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谁命名的问题,而是说明中国人以前并没有这样的自觉性。这些历史现在有些人不清楚,还以为是中国人为了卖丝绸才开了丝绸之路。
    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上概念的复制,而是中国自觉地向外发展,主动要与世界融为一体。借鉴其他世界的文明可以让我们更能看清自己,纠正自己发展中的偏差。我们今天提“一带一路”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要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形成经济发展带,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全是平等的,互助的。有些人把“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这是错误的。
    因为对历史的误解,使得我们的观点会有偏差。比如我看到有幅漫画,画的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运了各种各样的物资,这是不可能的,运丝绸之外的东西是赚不到钱的。这样时间长了,就会误导公众,也容易让人产生“马歇尔计划”的联想。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完全不同,我们是平等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的和平发展,是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平等基础上的。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启示是,积极、平等、和平的传播,注重文化交融。
    实体的、大众的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接受程度相对比较快一些,而抽象的、观念上的文化传播则相对比较慢。历史上一些宗教、价值观、意识形态的传播往往是通过武力或者是金钱实现的。而今天我们则不是以强制手段或者军事力量将文化强加给外国,而是用说明的方法,介绍、展示中国,为有兴趣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们提供帮助和平台。
    中国应该更多地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在传播文化中首先是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不是排他,而是“各美其美”;不是谁压倒谁,谁代替谁。其次是互相了解和欣赏“美人之美”。我非常赞同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我认为今天的“一带一路”更多地在于一种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而并非具体哪条路。
    (摘编自葛剑雄《“一带一路”更在于精神》)
    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其东欧卫星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摘编自“百度词条”)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远古时期即已存在,是古代丝绸之路出现前沟通中国与西方的重要交流通道。
    唐代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巅峰时代,其文化扩展到当时中亚及欧洲等诸多区域。
    丝绸之路虽然早已存在,但因为它的命名权被西方人占得先机,所以中国人失去了这一命名机会。
    “马歇尔计划”实施时间长,投入资金巨大,对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丝绸之路,前者谈源起和意义,后者谈命名和人们的认知。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及“马歇尔计划”,但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是为了与“一带一路”作比较,后者是材料阐述的对象。
    西方人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后,就开始喜欢中国的书画、京剧等众多艺术形式。
    最初,美国也曾想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苏联进行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但因其条件苛刻而被苏联拒绝。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
    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汉书·张骞传》·
    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叶吐丝而成。——《法苑珠林》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
    色诺芬,我喜欢那由丝绸制成的宽大上衣。——希罗多德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以及“协和万邦”等理念,这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有着怎样的体现?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迟到的春耕
    申国强
    眼看就要出正月了,二爷急匆匆地来到村东头的锁柱家。锁柱是二爷的亲儿子,虽然已是四十多岁,但是二爷还是一口一声地叫他的小名。锁柱的儿子在上大学,他和媳妇常年在外打工。二爷进了门,见儿媳妇不在家,就说:“锁柱,爹来求你了。”锁柱先把二爷让到炕上,然后说:“多大的事儿,能让爹来求儿子,你快说吧。”二爷说:“往年春天种地,我扶犁,你娘牵牛,今年你娘病了,没人帮我牵牛,你和你媳妇能不能春天帮我种完地,再出去打工?”
    锁柱一听,沉下脸说:“爹,不是我说你,这件事我跟你说多少遍了,那地不能种了,十亩地的收入还赶不上我打工半个月的收入。”二爷也来了火气,说:“我再问你一遍,春天种完地再去打工行不行?”锁柱没有回答,从兜里掏出一摞钞票,对二爷说:“这是两千块钱,是你十亩地一年的纯收入,给你拿去花吧,明天我就得出去打工。”
    二爷立即从炕上下来了,生气地说:“谁稀罕你的钱,算我啥也没说。”然后拍拍屁股就离开了锁柱家。
    二爷年轻时是个种地的好把式,远近有名,可是过完年就已经七十二岁了,本来种起地来就力不从心,不巧老伴又病了,种地没人牵牛打下手,不得已才来找儿子锁柱,没想到锁柱以这种方式拒绝了他。
    二爷在家里闷坐了好几天,眼见外面的杨柳已经开始吐绿了。要是往年,春耕早就该开始了,想到这里,二爷再也沉不住气了。他来到了村西头的旺财家,旺财和锁柱是同龄人,但是旺财不出去打工,这几年靠承包土地搞种植也挣了不少钱。进了门,二爷就对旺财说:“我年纪大了,没力气种地了,今年把地包给你吧。”旺财说:“那没问题,不过你那是山坡地,用不了机器,只能靠人工来种,没有承包费的。”二爷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承包人家的土地还不给承包费的,这不等于白给你种了吗?”
    旺财说:“您老别生气,您那山坡地,买种子,买化肥,雇人工,全部算下来。一亩地也挣不上一二百块钱,如果再给你承包费,你忍心让我喝西北风啊!”二爷不再说话。只顾吧嗒吧嗒地抽烟,抽完烟,敲敲烟袋,默默地离开了。
    二爷没有回家,又来到张老汉家。张老汉和二爷一样,年轻时都是种地的好把式,两人搭伙种了一辈子地,也算是老交情了。二爷开门见山地说:“老张啊,锁柱她娘病了,我都七十二了,一个人种不了地,我把这十亩地送给你吧,总不能看着这十多亩地打撂荒吧? 庄稼人让地打撂荒,那是有罪,对不起祖宗啊!”张老汉说:“老哥呀,我懂得你的心思,也知道打撂荒是有罪,可我和老伴眼瞅着就奔七十岁,我们这把老骨头也不经折腾了,我和你一样,孩子出去打工了,我自己家的十来亩地还不知道怎么种呢。”二爷默默地回到家,卧病在炕上的二奶奶问他种地的事有着落了没有,二爷什么也没说,晚上自己喝了一顿闷酒,然后就倒头睡觉了。
    第二天,二爷早早地起床了,来到院子里,把放了一冬的犁找出来修理了一番,然后来到牛棚,仔细查看了一下牛的缰绳。二爷自言自语地对牛说:“老牛啊,你跟了我十来年,如今没人能帮我,只有你能帮我了,我信得过你,没人牵你,你也能顺垄沟往前走。”老牛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二爷的心思。
    二爷扛着犁,牵着牛,向村外的山梁上走去。那座山的北坡是张老汉的地,山的南坡,就是二爷的地,往年春天种地,中间歇息的时候,两位老汉就会凑到一起抽烟喝水唠家常。到了山粱上,二爷摆好了犁,套好了牛,蹲下来又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犁地的铁铧。当他站起身准备开犁的时候,猛地发现张老汉站在了牛头旁。二爷说:“你不去种你的地,到这儿来干啥呀?”张老汉说:“这种地哪能是一个人的事儿呀,来吧,我给你牵牛,你扶好犁,咱们慢慢种,能种多少是多少,我就不信这一春天,二十亩地咱们还种不完。”二爷额头上紧缩的皱纹一下子舒展了开来,他敞开了嗓子,大喊一声:“开犁了!”
    这喊声久久地回荡在春天的山野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二奶奶生病,再也不能帮二爷牵牛了,二爷到儿子家,求儿子和儿媳帮他种地。
    B.锁柱没答应二爷的帮他种地的请求,但给了二爷两千块钱,说明锁柱还是孝顺的。
    C.二爷最后决定自己带老牛去春耕,与老牛对话的情节,让小说带有一点感伤色彩。
    D.文中张老汉和二爷的孩子都外出打工,可见外出打工赚钱在当下的乡村比较普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二爷“急匆匆”“沉不住气了”“喝了一顿闷酒”等描写,说明二爷重视土地,将春耕看做是自己本分,舍不得放下。
    B.小说多次借助矛盾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二爷与旺财的矛盾最为尖锐,旺财不给承包费导致二爷最终没把土地承包给旺财。
    C.“外面的杨柳已经开始吐绿了”,借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变化,衬托二爷焦急的心情,同时还有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小说通过二爷春耕时的一系列遭遇展示了乡村现状,引导人们关注乡村发展,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8.“庄稼人让地打撂荒,那是有罪,对不起祖宗啊”,这句话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二爷,也是帮助我们理解小说主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以“迟到的春耕”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樊迟)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①,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
    材料二: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宣王曰:“善!”
    周公②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成王与唐叔虞③燕居④,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愿,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注释]①皋陶:偃姓(一说为赢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②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③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因封地在唐,故称唐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姬燮继位,迁居到晋水之旁,故将国号改为“晋”。 ④燕居:指退朝闲居,也指闲居之所。燕,安乐的意思。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用“/”标出。(3分)
    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意思是依从、因循,与成语“因地制宜”中的“因”字意思完全相同。
    B.《书》,指《尚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C.珪,是一种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的礼器,依其大小以区别尊卑。
    D.称,意思是颂扬称赞,与《出师表》中“先帝称之曰能”的“称”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和汤善于选拔正直的人才,并且让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使得不仁之人远离了自身。
    B.尹文认为齐宣王应该采用无为且能够宽容臣民的理念治国,他还引用《书》中的语句加以佐证,得到了齐宜王的认可。
    C.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任命十二州牧,每方派三人,外出考察远方的百姓,这样做能够使邻近的百姓亲附,边远的百姓安乐。
    D.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的形状,开玩笑说要用它分封唐叔虞。唐叔虞怕成王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最终唐叔虞得到了封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

    14.虞舜能够“不下堂而天下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观涛
    朱庆馀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
    鲜飙①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注】①鲜飙:少见的狂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木落霜飞”“丹叶黄花”以及“晴雪”,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
    “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
    “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浪难平”则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
    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
    16.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巧思动人,字意清远。”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有光写到自己对项脊轩的改造,通过“ ,
    ”,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从一个 A 的小村落,到日本天文研究重镇,暗夜社区美星町不仅是日本三大观星胜地之一,而且是世界知名观星旅游目的地。深圳的西涌,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美星町”? 成为全球天文爱好者的下一个目的地?
    西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①山体对城市光污染起到了很好的遮挡效果,先天就具备建设暗夜社区的环境。②衡量一个地方是否适宜观星,核心在于它拥有优良的大气稳定度。③西涌所在的大鹏新区是“中国天然氧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全市“十连冠”。④基于这些优势,相关部门于2021年4月在西涌启动暗夜社区创建工作。
    改造的第一步从“光”入手。大鹏新区及南澳办事处在西涌社区启动现场调研,梳理出存在的8大类问题并提出科学的改造方法。经过3个月时间,西涌的暗夜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在西涌的夜晚,天上的星星越来越多,地上的萤火虫也越来越多。2023年4月10日,“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正式授牌。这证明了构建城市明亮夜空和治理光污染这两件事可以 B ,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
    既有大海,也有星辰,西涌成为下一个“美星町” C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语句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河下,淮安的古镇。
    河下,河的下头的意思。河下倚靠着运河。运河经过河下时,转了个弯。从码头走上古坝,过马路,沿石阶向下,就是古镇的主街——湖嘴大街。街两旁原为湖荡,湖嘴大街因沙嘴独出湖心而得名。春天,水边冒出紫红色的芦芽,很快就绿了一片。泛青的草色混合着未腐的枯叶,层层叠叠,脚踩上去“吱吱嘎嘎”。
    从湖嘴大街的“大”字,可以想象 ① ,虽然现在繁华不再。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沿海所产淮盐, ② ,经检验后分运各地销售。除了盐,粮食、竹木铜铁和其他各种紧俏的商品,都经此周转。从扬州等地来此居住的盐商们热衷于建造宅第、园林、书院、会馆。商家云集,鲜衣美食,觥筹交错,繁华之至。
    河下一百多条街道(现仅存二十余条), ③ ,人称石板街。淮北平原一马平川,没有山也就没有石头。大盐商南下运盐返程,卸了货的船轻飘飘的,就用石头来压船。石头运至河下,物尽其用,宽石头横铺于街心,窄石头竖铺于两侧,穿插有序,疏密有致。铺上石头后,河下的路就平坦了些。马、骡驮着货物经过石板街,还有推独轮车的、挑担子的。天长日久,石板街的石头磨去棱角,变得光滑、厚润。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有活力,有思想,有情感——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老李身上。
    C.他干了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老师。
    D.你怎么会姓赵! ——你那里配姓赵!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泛青的草色混合着层层叠叠的未腐的枯叶,脚踩上去会发出声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
    历史和现实深刻警醒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充满信心,也要居安思危。我们惟有保持慎终如始、如履薄冰的姿态,保持不畏艰险、勇毅向前的韧劲,埋头苦干、踏实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11月阶段性考试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 2.C 3.A
    4.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丝绸之路之前的中西交流通道;②其次分析丝绸之路命名的由来;③最后分析丝绸之路和经营西域的重要意义。
    5.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觉向外发展,主动要与世界融为一体,借鉴其他文明,以看清自己,纠正发展中的偏差。②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一带一路”国家组成利益共同体,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协和万邦:“一带一路”是平等基础上的和平发展,双方互惠互利。
    6.A 解析:“再也”于文无据。
    7.B 解析:二人的矛盾不是最尖锐,不给承包费是因为二爷的土地是山坡地,各种花费下来不赚钱,不能说二人的矛盾最尖锐。
    8.二爷层面:①二爷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不能种地的无奈,由此能感受到他固执的性格,以及对土地的热爱。②没人帮他种地,土地可能撂荒,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主旨层面:①土地是二爷的精神寄托,他希望能够将耕种的传统延续:②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生活方式都在改变,部分年轻人已经不再重视土地,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每条2分,每条答出1条即可)
    9.①设置悬念,春耕为什么会迟到,其原因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方面:“春耕”是小说的线索,故事围绕春耕展开,增强小说整体性;③主题方面:春耕在文中象征着传统农耕生活,春耕迟到意味着传统农耕的衰落。④人物方面:二爷克服困难坚持春耕,突出他对土地热爱,对传统农耕的坚守。(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 11.A 12.D
    13.(1)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什么居住在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
    (2)做君王的人为什么要选用贤才呢?君王只有得到贤才来辅佐自己,才能治理得好天下。
    14.①虞舜有识人之智,他在众人中选拔出禹、皋陶等贤才,使得不仁之人远离自身。②虞舜能任用贤能,让他们各司其职,又使贤才的爵位尊贵、俸禄优厚,让他们显赫荣耀。参考译文:
    材料一: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的含义太丰富了!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
    材料二:
    齐宣王对尹文说:“国君的政事应该怎么办?”尹文回答说:“国君的政事,就是清静无为又能够宽容臣民。政事减少了,百姓就容易顺从;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所以百姓便不会因为政事而犯罪。宽阔的大路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纵欲扰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尚书》上说:‘宽容通达就能成为圣人。”齐宣王说:“好!”
    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颁布德政,施行恩惠,边远的地方更加昌明。他任命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委派三人,外出考察远方的百姓。如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人,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人,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人,将这些情况入朝向天子禀告。天子在那些诸侯国君朝觐时,拱手行礼并使他们上前,说:“莫非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当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治理下的百姓,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呢?”那些诸侯国君回去后,便召集本国的大夫并把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高兴地说:“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何远居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因此所谓州牧,是用来打开四方之门、明察四方情况、通达四方意见的。这样就能够使邻近的百姓亲附,边远的百姓安乐。
    成王与弟弟唐叔虞在一起闲耍,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形状授给唐叔虞,说:“我用这个来分封你。”唐叔虞听了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叔父周公旦。周公旦因此请求拜见成王,他说:“天子您封了唐叔虞吗?”成王说:“那是我偶尔与唐叔虞开的玩笑。”周公回答说:“我听说,天子没有戏言,话说出来史官要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颂扬它。”于是成王就把晋国封给唐叔虞。
    做君王的为什么要选用贤才呢?君王只有得到贤才来辅佐自己,才能治理好天下。(不然的话,)即使有尧、舜那样的英明,而不配备重臣,那么君王的恩德就不能传布,教化惠泽就不能施行。所以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应谨慎地挑选官吏,务必求得贤才,设置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有才智出众的人才来管理百官。要使他们的爵位尊贵,给他们的俸禄优厚;对贤才要进用并使他们显赫荣耀,对行为不端的人要黜退并让他们从事劳作。这样,君王就不会留下忧患,臣民中就不会有奸邪之人,百官能理事,臣下乐于职守,恩泽遍布众生,滋润草木。从前虞舜左有禹,右有皋陶,不下殿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就是任用贤能的功效啊。
    15.A
    16.①视听结合,描写波涛的气势和声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波涛的形状比作起伏穿梭的鱼龙。②采用类比,将涛水的颜色和白雪相比写其色;涛声与雪崩声,雷鼓声相比,写其气势和声音。③托物言志,写船只借助涨潮得以远航,抒发内心无人赏识的情绪。④以景作结,尾联,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
    17.略
    18.【答案]A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 B齐头并进(并行不悖、相辅而行)
    C指日可待(每空1分,成语意思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后面的语境强调现在美星町的高知名度,据此可以填写"名不见经传”或者“默默无闻”:第二空,前面语境强调“构建城市明亮夜空”和“治理光污染"可以同时进行,相互协助并不冲突,可以填写"齐头并进”“并行不悖”或“相辅而行”;第三空,语境强调“西涌成为下一个‘美星町”不多久就可以实现,可以填写“指日可待"。
    19.【答案]第①句,可修改为:山体对城市光污染起到了很好的遮挡效果,使得西涌先天就具备建设暗夜社区的环境。第2句,可修改为:衡量一个地方是否适宜观星,核心在于它是否拥有优良的大气稳定度。(每修改正确一句得2分,若只指出序号而修改不正确不得分,其他修改方法正确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中途易辙,可在"先天……的环境"前加上"使得西涌”:语句②.两面对一面,可在“拥有优良的大气稳定度"前加上"是否"。
    20.[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用法的能力,文中破折号和C项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 A项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B项破折号表示总结;D项破折号表示语意递进。
    21.[答案]①历史上河下的繁华②全部运到河下③皆铺上石头(每空2分,意思对且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衔接连贯能力。根据后面的语境,①处可填写“历史上河下的繁华";根据前后的语境,②处可填写"全部运到河下”;根据后面的语境,③处可填写“皆铺上石头”。
    22.【答案]原文将“层层叠叠”独立成句,凸显了枯叶的厚度;(1分)原文使用拟声词"吱吱嘎嘎”,更加生动形象
    地写出脚踩在枯叶层上发出的声响,且与“层层叠叠"一起使表达更有韵律感;(2分)原文长短句结合、与上下文的整体风格一致。(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先弄清楚原句在语序,句式和表达重心等方面的特点,再结合改句和原句的不同之处选取赏析的角度,最后组织答案即可。

    相关试卷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现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南召现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