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docx、南平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学科命题说明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锈蚀(shí)蹩(bié)脚跬(guǐ)步酣(hān)畅淋漓
B.槁暴(pù)汶(wèn)水冠(guān)冕钿头银蓖(bì)
C.苍穹(qióng)分蘖(niè)敛裾(jū)霞蔚(wèi)云蒸
D.枕藉(jiè)半霎(chà)笃(dǔ)实残羹冷灸(zhì)
2.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明烛天南②粪土当年万户侯③赢得仓皇北顾
④云青青兮欲雨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下饮黄泉
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栗深林兮惊层巅⑨小学而大遗
A.①④⑤/②⑦/③⑥/⑧/⑨B.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
C.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D.①④/②⑤/③⑥/⑦⑨/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不厌高(满足)功在不舍(停止)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B.其曲中规(合乎)采之欲遗谁(赠送)烟涛微茫信难求(相信)
C.爱而不见(喜爱)下江陵(攻占)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士大夫之族(家族)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3分)( )
①渺沧海之一粟②古之学者必有师③暮去朝来颜色故
④石苍黑色,多平方⑤吾尝终日而思矣⑥至于泰安
⑦白露横江⑧似诉平生不得志⑨因为长句
A.①②④⑥⑧B.②④⑥⑦⑨C.①③⑤⑥⑦D.②③⑤⑧⑨
5.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俟我于城隅②送客湓浦口③不拘于时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⑤句读之不知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⑦而又何羡乎⑧妆成每被秋娘妒⑨固一世之雄也
A.①③/②④/⑤⑦/⑥⑨/⑧B.①④/②/③⑧/⑤⑦/⑥⑨
C.①③/②/④⑦/⑤⑨/⑥⑧D.①④/②⑦/③⑥/⑤⑨/⑧
6.下列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①君子生非异也②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酗酒临江,横槊赋诗⑤列缺霹雳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⑦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⑧或师焉,或不焉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①③⑤⑦⑧B.①④⑤⑥⑨C.②③⑥⑦⑧D.②④⑤⑧⑨
二、课内外阅读(62分)
(一)《乡土中国》专题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在都市社会中一个人不明白法律,要去请教别人,并不是件可耻之事。事实上,普通人在都市里居住,求生活,很难知道有关生活、职业的种种法律。法律成了专门知识。不知道法律的人却又不能在法律之外生活。在有秩序的都市社会中,在法律之外生活就会捣乱社会的共同安全,于是这种人不能不有个顾问了。律师地位的重要从此获得。
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我在上一次杂话中已说明了礼治秩序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足球比赛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进行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曾在乡下参加过这类调解的集会。我之被邀,在乡民看来是极自然的,因为我是在学校里教书的,读书知礼,是权威。其他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最有意思的是保长从不发言,因为他在乡里并没有社会地位,他只是个干事。调解是个新名词,旧名词是评理。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竟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我那时常觉得像是在球场旁看裁判官吹叫子,罚球。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
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的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第一是现行法里的原则是从西洋搬过来的,和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大。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中,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人平等主义的。这一套已经使普通老百姓不明白,在司法制度的程序上又是隔膜到不知怎样利用。在乡间普通人还是怕打官司的,但是新的司法制度却已推行下乡了。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乡间认为坏的行为却正可以是合法的行为,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
7.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都市社会依靠法律维持秩序,不懂法律的人往往需要律师的帮助;乡土社会依靠“礼”维持秩序,最常用、最理想的手段是教化。
B.礼治社会中,父辈有责任通过教育使子女从小熟习、无条件信服传统规则并内化成习惯,因此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
C.调解是礼治社会中解决矛盾纠纷的惯用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调解人一般由读书知礼者或有地位有威望的村中长老担任。
D.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只要改变传统差序格局的观念,承认现行法的个人平等主义,现代司法就能彻底推行。
8.下列作品中的情节不符合“无讼”内涵的一项是(3分)( )
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匡大去集市摆摊,因摊位问题与人争执。匡大要拉着这个人去见官,但匡太公不同意惊动官府,主张找人调解。
B.沈从文的《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俩都爱上翠翠,产生矛盾。傩送提出兄弟俩月夜里前往碧溪咀唱歌,看谁先得到翠翠的回应。
C.老舍的《茶馆》中,张宅的鸽子飞到李宅,李宅的人不肯归还,双方由此产生纠纷。经黄胖子居中说和,两家在一天内达成和解。
D.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李寡妇将地同时卖给了白嘉轩和鹿子霖。白、鹿二人为争地大打出手,最终通过冷先生的劝说重归于好。
9.文章以足球比赛来设喻,表意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0~12题。
里西湖的一角落 郁达夫
秋后的西湖,自中秋节起,到十月朝的前后,有时候也竟可以一直延长到阴历十一月的初头,我以为世界上更没有一处比西湖再美丽,再沉静,再可爱的地方。
天气渐渐凉了,可是还不至于感到寒冷,蚊蝇自然也减少了数目。环抱在湖西一带的青山,木叶稍稍染一点黄色,看过去仿佛是嫩草的初生。夏季的雨期过后,秋天百日,大抵是晴天多,雨天少。万里的长空,一碧到底,早晨也许在东方有几缕朝霞,晚上在四周或许上一圈红晕,但是皎洁的日中,与深沉的半夜,总是青天浑同碧海,教人举头越看越感到幽深。
这中间若再添上几声络纬(一种昆虫)的微吟和蟋蟀的低唱,以及山间报时刻的鸡鸣与湖中代步行的棹响,那湖上的清秋静境,就可以使你感味到点滴都无余滓的地步。“秋天好,最好在西湖……”我若要唱一阕小令的话,就得念这么的两句。西湖的秋日真是一段多么发人深省,迷人骨的时季啊!
是在这一种淡荡的湖月林风里,那一年的秋后,我就在里湖僧寺的那一间临水西楼上睡觉,抽烟,喝酒,读书,拿笔写文章。有时候自然也到山前山后去走走路,里湖外湖去摇摇船,可是白天晚上,总是在楼头坐着的时候多,在路上水上的时候少,为的是想赶着这个秋天,把全集的末一二册稿子,全部整理出来。
有一天午后二南老先生坐了洋车,从城里出来访我。他从袋里拿出了一张信来说:“这是北翔昨天从哈尔滨寄来的信,要我为他去拓三十张杨云友①的墓碣来,你既住近在这里,就请你去代办一办。我今天的来此,目的就为了这件事情。”
从这一天起,我的编书的工作就被打断了,重新缠绕着我,使我时时刻刻,老发生着幻想的,就是杨云友的那一个小小的坟亭。亭是在葛岭的山脚,正当上山路口东面的一堆荒草中间的。四面的空地,已经被豪家侵占得尺寸无余了,而这一个小小的破烂亭子,还幸而未被拆毁。
我当老先生走后的第二天带了拓碑的工匠,上这一条路去寻觅的时候,身上先钩惹了一身的草子与带刺的荆棘。到得亭下,将荒草割了一割,为探寻那一方墓碣又费了许多工夫。直到最后,扫去了坟周围的几堆垃圾牛溲,捏紧鼻头,绕到了坟的后面,跪下去一摸一看,才发见了那一方以青石刻成的张北翔所写的明女士杨云友的碑铭。这时候太阳已经打斜了,从山顶上又吹下了一天西北风来。我跪伏在污臭的烂泥地上,从头将这墓碣读了一遍,觉得立不起身来了;一种无名的伤感,直从丹田涌起,冲到了心,冲上了头。
等那位工匠走近身边,叫了我几声不应,使了全身的气力,将我扶起的时候,他看了我一面,也突然间骇了一大跳。因为我的青黄的面上,流满了一脸的眼泪。
过了几年,是杭州大旱的那一年,夏天携妻带子,我在青岛北戴河各处避了两个月暑,回来路过北平,偶尔又在东安市场的剧园里看了一次荀慧生扮演的《杨云友三嫁董其昌》的戏。荀慧生的扮相并不坏,唱做更是恰到好处,当众挥毫的几笔淡墨山水,也很可观,不过不晓得为什么,我却觉得杨云友总不是那一副相儿。
又是几年过去了,一九三六年的春天,忽而发了醉兴,跑上了福州。福州的西城角上,也有一个西湖。每当夏天的午后,或冬日的侵晨,有时候因为没地方走,老跑到这小西湖的边上去散步。一边走着,一边也爱念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的两句成语,以慰乡思。翻翻福州的《西湖志》,才晓得宛在堂的东面,斜坡草地的西北方,旧有一座强小姐的古墓。
强小姐的出身世系,我也莫名其妙,但是宋朝有一位姓强的余杭人,曾经著过许多很好的诗词,我仿佛还有点儿记得。这一个强小姐墓,当然是清朝的墓,而福州土著的人,或者也许有姓强的,但当我走过西湖,走过这强小姐的墓时,却总要想起“钱塘苏小②是乡亲”的一句诗,想起里湖一角落里那一座杨云友的坟亭;这仅仅是联想作用的反射么?我可说不出来。
一九三七年三月四日在福州
(有删改)
[注]①杨云友:明末钱塘人,人称“诗,书,画三绝噪于西泠”。婚姻不幸,抑郁而死。②苏小:即苏小小,相传为南北朝时期著名歌妓,才貌双全,死后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突出西湖的美丽、沉静和可爱,与后文里湖一角落里的杨云友墓地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读完杨云友墓碣“立不起身”“流满了一脸的眼泪”,是因为被她的身世触动了内心,难以自持。
C.作者观看了戏剧《杨云友三嫁董其昌》后,认为荀慧生没有表现出杨云友的人生况味,觉得美中不足。
D.《故都的秋》用江南的秋衬托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本文写福州的西湖意在突出杭州西湖的美。
11.文章结尾写走过强小姐的墓时,作者产生了一系列联想。这样写寄寓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2.第3段画线句子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人雅趣。请结合文本写一段评点文字。(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遣参军阎负、梁殊使于凉,以书说凉王玄靓。负、殊至姑臧,张瓘见之曰:“我,晋臣也;臣无境外之交,二君何以来辱?”负、殊曰:“晋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绝,风通道会,故来修好,君何怪焉!”曰:“吾尽忠事晋,于今六世矣。若与苻征东通使是上违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节其可乎!”负、殊曰:“晋室衰微,坠失天命,固已久矣;是以凉之二王北面二赵,唯知机也。今大秦威德方盛,凉王若欲自帝河右,则非秦之敌;欲以小事大,则曷若舍晋事秦,长保福禄乎!”曰:“中州好食言,向者石氏使车适返,而戎骑已至,吾不敢信也。”负、殊曰:“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赵为奸诈,秦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张先、杨初皆阻兵不服,先帝讨而擒之,赦其罪戾,宠以爵秩,固非石氏之比也。”曰:“必如君言,秦之威德无敌,何不先取江南,则天下尽为秦有,征东何辱命焉!“负、殊曰:“江南文身之俗,道污先叛,化隆后服。主上以为江南必须兵服,河右可以义怀,故遣行人先申大好。若君不达天命,则江南得延数年之命,而河右恐非君之土也。”曰:“我跨据三州,带甲十万,西苞葱岭,东距大河,伐人有余,况于自守,何畏于秦!”负、殊曰:“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民物之饶,孰若秦、雍?杜洪、张琚,兵强财富,有囊括关中、席卷四海之志,先帝戎旗西指,冰消云散,旬月之间,不觉易主。主上若以贵州不服,赫然奋怒,控弦百万,鼓行而西,未知贵州将何以待之?”笑曰:“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负、殊曰:“凉王虽英睿夙成,然年在幼冲;君居伊霍之任,国家安危,系君一举耳。”惧,乃以玄靓之命遣使称藩于秦。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与 eq \\ac(□,A)苻征东 eq \\ac(□,B)通使 eq \\ac(□,C)是 eq \\ac(□,D)上违先君 eq \\ac(□,E)之志 eq \\ac(□,F)下隳士民 eq \\ac(□,G)之节 eq \\ac(□,H)其 eq \\ac(□,I)可乎!
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称帝,《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指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B.延,延续,延长,与《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词义不相同。
C.西,意为向西前行,与《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西”词义相同。
D.伊霍,商朝伊尹和西汉霍光的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文中借以指代张瓘。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秦征东大将军苻柳派遣参军阎负和梁殊出使前凉游说凉王,张瓘以臣下不能和他国之间有交往为由,委婉地表达了拒绝之意。
B.阎负和梁殊认为前凉之前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错误选择;当下前秦国力强盛,建议前凉抛弃晋王室而事奉前秦,以求福禄长存。
C.张瓘提出前秦可以先攻取江南,阎负和梁殊阐释了前秦针对江南和黄河以西采取的不同策略,希望前凉能够顺应天命,早日归顺。
D.阎负和梁殊指出凉王玄靓虽然英明睿智,但毕竟年龄幼小,前凉的国家安危,应由张瓘做出决断,最终前凉派遣使者向前秦称臣。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贵州山河之固,孰若崤、函?(3分)
(2)兹事当决之于王,非身所了。(3分)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3分)
17.面对张瓘“中州好食言”的质疑,阎负和梁殊如何回应?请简要概括。(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
登润州万岁楼[注] 刘长卿
高楼独上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
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
垂山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
闻道王师犹转战,更能谈笑解重围?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与杜甫的《登高》所抒发的情怀相近,二者都写了家国之思。
B.北方时局动荡,此时又正值深秋,“不堪”写出诗人的愁苦之深。
C.颔联上下句对照,“何事”二字有责怪塞鸿南飞之意,无理而妙。
D.听闻朝廷正与叛军交战,诗人乐观地认为王师定能轻松击败敌人。
19.前人评此诗颈联“写离乱之景,愈添愁矣”,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相似,都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天姥山与众多名山对比,描绘天姥山的雄伟形势,极具动态感。
(4)小明学习缺乏恒心,班主任李老师用《劝学》中以雕刻设喻的话教导他:“‘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方能取得进步。”
(5)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酒这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很多人想通过刷手机来放松自己,缓解焦虑, A ,这是为什么?
在大多数人看来,刷手机可谓是“最佳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持续的、高强度的视听刺激引发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人沉浸在越看越刷,越刷越看的快乐体验中,再多的烦恼都能暂时抛诸脑后。但其实,这种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原本能让你快乐整天的“剂量”很快就不再起效, B ,或者因为被迫“戒断”而痛苦难耐。此外,这种下意识地检查社交软件的行为是一种焦虑状态,研究者将这种焦虑称之为“错失焦虑症”,它是指个体担心自己缺席别人的精彩经历而产生的一种焦虑,表现为渴望持续了解他人正在经历什么。
①研究发现,②社交软件使用者往往有更严重的错失焦虑症。③这是因为随着手机性能的增强,④社交软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⑤让人们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里了解到他人的状态,⑥进而增强了人们的错失焦虑。⑦而实证研究也表明,⑧社交软件易使个体与他人进行攀比而产生焦虑。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
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出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节选自洛夫《边界望乡》)
2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D.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闻一多《红烛》)
24.“说着说着”和“病了病了”结构相似,但二者在表意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动物园的老虎成长在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空间内,食物完全由人类提供,狩猎技巧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行为习性大受影响。
放归自然的老虎要重新学习捕猎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老虎难以适应,无法在新的空间里继续生存;而另一些老虎则会逐渐恢复野性,重现“森林之王”的风采。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成长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平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1.(3分)C(A.跬步,kuǐB.钿头银篦D.半霎,shà;残羹冷炙)
2.(3分)D(①④名词作动词,②⑤意动用法,③⑥名词作状语,⑦⑨形容词作名词,⑧使动用法)
3.(3分)A(B.信:确实,实在;C.爱:隐藏;D.族:类)
4.(3分)B(①⑤⑧古今同义。②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③颜色:古义,容貌,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④平方:古义,古义,方方正正的,此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⑥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⑦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⑨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5.(3分)B(①④状语后置;②省略句;③⑧被动句;⑤⑦宾语前置;⑥⑨判断句)
6.(3分)A(②④⑨不含通假字。①生:同“性”。③知:同“智”。⑤列:同“裂”。⑥受:同“授”。⑦缪:同“缭”。⑧不:同“否”)
二、课内外阅读(62分)
(一)《乡土中国》专题阅读(9分)
7.(3分)D(“只要改变传统差序格局的观念,承认现行法的个人平等主义,现代司法就能彻底推行”理解分析有误)
8.(3分)B(情节不符合“无讼”内涵)
9.(3分)
①作者用足球比赛来比喻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性质;②足球比赛要遵守规则和制度,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也要遵守规范和习俗;③乡村的调解教育就像裁判吹叫子,罚球。(答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的答题,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散文阅读(13分)
10.(3分)D(本文写福州的西湖不是为了突出杭州西湖的美,而是寄托了作者对杭州西湖和家乡的思念,并产生对杨云友墓、强小姐墓与钱塘苏小小的关联性联想、思考)
11.(4分)
①对杨云友、苏小小这一类女子命运的同情与悲悯;②抒发对西湖深沉的迷恋之情。
(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的答题,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12.(6分)
示例:作者认为要添加“络纬的微吟和蟋蟀的低唱”以及“鸡鸣”与“棹响”,湖上的清秋静境才能达到极致,体现其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3分)这与我国古典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一脉相承,体现其独特的文人雅趣。(3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的答题,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13.(3分)CFH(原文标点为:若与苻征东通使,是上违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节,其可乎!)
14.(3分)C(文中“鼓行而西”的“西”意为向西前行,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西”意为向西,方位名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15.(3分)B(“前凉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错误选择”有误,“知机”意为“识时务”,阎负和梁殊认为前凉两代国君向赵国称臣是识时务的正确选择)
16.(9分)
(1)(3分)您领土内山河的险固程度,怎么比得上崤山和函谷关?
(译对大意,1分;“固”“孰若”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2)(3分)此事应当由凉王决定,不是我所能做主的。
(译对大意,1分;“决”“身”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3)(3分)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译对大意,1分;“众人”“耻”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17.(3分)先指出同处中州的赵国与前秦推行政事和教化的方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再以前秦对待张先、杨初的事实为例,证明前秦非赵国可比。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18.(3分)D(“更能”意为“岂能、哪能”,尾句是担忧无人解围)
19.(6分)
①颈联写渡无行客,只有寒烟堆积;洲无居人,只有稀疏远树,表现安史之乱时荒凉凋敝的景象。②诗人此时正独上高楼远眺,感叹难以还乡,又目睹此离乱之景,更添愁绪。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
20.(10分)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示例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示例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示例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每答对一处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该处0分;字迹辨认不清,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4分)
21.(2分)示例:A.但是却越刷越焦虑;B.你只能加大“剂量”以维持快乐(每答对一处1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④社交软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⑤让人们能随时随地从手机里了解到他人的状态(让人们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了解到他人的状态)
(每改对一处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6分)
23.(3分)A(画横线句为比喻;A,比喻;B,借代;C,排比;D,拟人)
24.(3分)①“说着说着”表示动作持续进行,传达不知不觉之感;
②“病了病了”强调诗人精神上的受伤状态,表达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略)
参考译文
前秦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派遣参军阎负、梁殊出使前凉,用书信游说前凉王张玄靓。阎负、梁殊到达姑臧,张瓘见到他们说:“我是晋王朝的臣下,臣下不能和他国之间有交往,二位为什么屈尊前来见我?”阎负、梁殊说:“晋王苻柳和您是邻国,虽然山河阻隔,但风俗相通,道路交接,所以前来修好,您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张瓘说:“我竭尽忠诚事奉晋王朝,至今已有六代了。如果与苻柳互通使节,这是对上违背了先君的志向,对下毁坏了士人百姓的气节,怎么可以呢!”阎负、梁殊说:“晋王室衰微,丧失天命,本来就已经很久了;所以凉国的两位先王向赵国称臣,这是识时务的。如今前秦正值威势德政强盛之时,凉王如果想在黄河以西自称为帝,那不是秦国的对手;如果想以小国事奉大国,那何不抛弃晋王室而事奉秦国,以求福禄长存呢!”张瓘说:“中原人爱自食其言。过去(赵国)石氏使臣的车辆刚刚返回,而进攻的骑兵已经到达,我不敢相信你们。”阎负、梁殊说:“自古以来身居中原的帝王,(推行)政事与教化(的方式)各不相同,赵国行事奸诈,前秦则奉行信义,怎么能一概而论呢!张先、杨初都(因为)顽抗抵御,拒不降服,所以前秦的先帝才讨伐并擒获了他们,(然而又)赦免了他们的罪行,用官爵俸禄宠待他们,本来就不是石氏可比的。”张瓘说:“如果一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秦国的威势德政所向无敌,为什么不先去夺取长江以南,那样天下就全归秦国所有了,征东将军为什么要屈尊下令呢!”阎负、梁殊说:“长江以南现在还是文身之俗盛行,朝廷道义衰落,就首先叛乱,教化隆盛,也最后才归服。我的国君认为长江以南必须靠武力征服,而黄河以西可以靠道义安抚,所以派遣我们来先申明善意。如果您不洞察天命,那么长江以南尚能延续数年的命运,而黄河以西恐怕就不是您的领土了。”张瓘说:“我跨越占据三州的领土,(拥有)全副武装的十万军队,西有葱岭作依托,东有黄河作屏障,攻击别人尚且有余,何况是自我守卫,为什么要惧怕秦国呢!”阎负、梁殊说:“您领土内山河的险固程度,怎么比得上崤山和函谷关?百姓赖以生存的物产的富饶程度,哪一样能比得上秦州和雍州?杜洪、张琚,兵强财丰,有囊括关中、席卷四海的志向,先帝战旗西指,顷刻间便冰消云散,一月之内,不知不觉就改换了君主。我的国君如果认为你们凉国不顺服,赫然发怒,出兵百万,击鼓西行,不知道你们凉国如何应对?””张瓘笑着说:“此事应当由凉王决定,不是我所能做主的。”阎负、梁殊说:“凉王虽然很小就有英明睿智的风采,然而年龄幼小。您身负伊尹、霍光那样的重任,国家的安危,全都维系于您的举动了。”张瓘害怕了,于是就以张玄靓的名义派遣使者,去向前秦称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答案docx、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