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知识点:肿瘤患者为何总是发热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癌性发热的特点
①热程或短或长,有的可达数月之久,可呈间歇性,常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
②以下午或夜间发热为主,体温常维持在37.5℃~38.5℃之间,多不伴有恶寒或寒战,发热时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患者不能自知或无明显不适;
③其抗感染治疗无效,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较好。
因此,对于热程较长的癌性发热患者,除了忍受躯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有很大影响,造成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
癌性发热的原因
西医观念认为主要有:
(1)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造成血浆中游离原胆烷醇酮的增高而激活白细胞释放致热原或因肿瘤生长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组织坏死,导致机体发热;
(2)有效治疗后肿瘤细胞迅速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或毒性产物等引起;
(3)肿瘤侵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中枢性发热;
(4)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可引起免疫反应,部分肿瘤产生异位激素引起机体各种炎性反应。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癌性发热也并非一定是坏事,也有可能是治疗有效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
而我们中医理论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多由于恶性肿瘤引起脏腑虚损或阴阳失调,痰瘀湿毒,蕴久化热所致;或因化疗后火热毒邪积聚,耗气伤阴,以阴症为多,属本虚标实之症。通俗来讲也是属于正邪交争的过程,这和西医的观点是类似的,发热就像是在打仗,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打的热火朝天,我们就可能出现发热!
癌性发热的治疗
目前普遍提倡的是物理与药物相结合、西医与中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理念,采用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扬长避短,标本兼治,以达到从根本上控制或治愈癌性发热的目的。
西医常用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规律的应用以上药物,对于定时发生的癌性发热,可以起到提前控制热势、降低热峰,缓解不适症状的作用,但长时间用药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副反应,严重者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伤等。因此,药物种类的选择、用药时间的把握,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控,都应特别重视。其次对于短暂发生的癌性发热,酒精擦浴、冰敷降温等物理方法也是有效的手段,且相对安全。
中医药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方法包括:
1、口服中草药汤剂、中成药:中草药根据患者辨证论治使用汤剂,常用的治疗内伤发热的经方、验方,经过精准的辨证应用,往往能达到较好的退热效果。中成药常用的如新癀片、清开灵,痰热清等,其退热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2、针刺疗法:针刺退热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疗效确切的方法,常取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等穴进行针刺,可根据患者虚实辨证情况,配合一定的补泄手法,疗效更佳。还有以中成药柴胡注射液2~4ml曲池穴位封闭治疗,大椎穴刺血拔罐等方法治疗癌性发热,也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3、直肠给药法:有临床研究显示,中药灌肠后体温可呈渐退状态,退热维持时间长,短时问内体温复升率低,对比一般的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疗效更好。
4、食疗:中医认为药食同源,癌性发热中药宜滋阴生津,清热化痰解毒,再结合生藕汁、甘蔗汁、荸荠汁、鲜芦根汁等甘寒之品饮服,或用百合、银耳、莲子、龟、鳖等性凉之品作羹汤为辅食,可达退热缓解病情之效。
在应用中西医疗法控制癌性发热的同时,积极抗肿瘤治疗,是治疗癌性发热的根本;当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时,内源性致热原、异位激素等减少,癌性发热则从病因层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癌性发热是肿瘤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短暂的癌性发热未必都是坏事,不用过于紧张;但长期的癌性发热可能给机体带来消耗的增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抗肿瘤治疗的开展,需要给与一定的重视和积极治疗。
备课素材知识点:为何器官移植配型很困难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为何器官移植配型很困难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5页。
备课素材知识点:体温调定点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体温调定点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6页。
备课素材知识点:钠尿肽的调节机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钠尿肽的调节机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