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
    一 积累运用(12分)
    1. 按要求填空。
    (1)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3)在《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因采摘白芷被加上的罪名的痛苦经历。
    【答案】 ①.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②. 六国论 ③. 群贤毕至 ④. 既替余以蕙纕兮 ⑤. 又申之以揽茝
    2. 按题目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①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
    ②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
    ③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④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
    A. ②④③①B. ②③④①C. ④①③②D. ④①②③
    (2)教师节期间,张老师收到一封来自毕业班学生的感谢信,只有一处画线部分语言表达得体,请选出来。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
    【A】感谢您三年来对我班全体同学的衷心指导。【B】难忘您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形影相吊的身姿;【C】难忘您在课上谆谆教诲、教学相长的话语;【D】难忘您在课后孜孜矻矻,埋首备课的场面。值此教师佳节之际,特此表达我们对您深深的感激之情。祝您工作愉快!
    此致
    敬礼!
    高三(1)班全体同学
    2023年11月6日
    【答案】(1)D (2)【D】
    3. 解释以下加点字词。
    (1)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 )
    (2)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4)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
    (5)细疏其能(《促织》)( )
    (6)吾尝跂而望矣(《劝学》)( )
    【答案】 ①. 伐:夸耀。 ②. 劝:鼓励。 ③. 内:同“纳”,结交。 ④. 膏:名词作动词,施恩惠。 ⑤. 疏:动词,分条陈述。 ⑥. 跂:提起脚后跟。
    二 阅读(68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①在《虚无主义》一书的词汇表部分,格尔茨为诸如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和后现代主义等专门术语都提供了一句话长度的解释。而当论及“虚无主义”这一概念时,作者却退却了——“我真想把这个复杂的观念简化成一句话以便能写在本书的封底上”。
    ②在格尔茨看来,虚无主义的问题在于它是“逃避现实,而不是面对现实;关于相信其他世界,而不是接受这个世界”。因此,尼采才会在《论道德的谱系》中给出了五种虚无主义者用来分散和转移不满的方法:自我催眠、机械地服从、制造小小的快乐、随大流以及恣意放纵。这是拒斥特定生活的态度,而非彻底放弃生命的态度。这些方式也常常被现代人用以回应生活——我在我的生活中感到痛苦,但我的生活总还是我的,因此我决定麻痹自己,暂时忘记“我”。这些行为简单快乐无痛,并常常给予人“摆脱虚无”的幻觉。
    ③摆脱虚无的妙招,犹如特供给虚无主义者的毒品,其效力真的只是幻觉而已,而其后果则是沉入更深的虚无主义之中。使得人失去了追问“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样诉诸反思的心灵力量,取而代之的是“正常化的虚无主义”——对生活的虚无本身安之若素,习以为常。当被问及“最近在做什么”时,人们常常回答“没什么”。回答中所蕴藏的情绪大部分是疲惫或低落,即使出于对提问的躲避,也依然如此。因为人们预设了“生活应该有意义”,但又无法解释自己生活的意义,或者被迫扭曲自我来给庸常的生活赋予意义。这也解释了为何一种主张生活有意义的哲学可能比想象中更接近虚无主义。
    文本二 为什么我们应该警惕虚无主义?
    ①虚无主义是当代社会的流行病,且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西蒙娜·德·波伏娃在《暧昧的伦理》一书中就曾给出过这样的警告:虚无主义可以像疾病一样进行传播。这个比喻或许会给人一种误解,似乎虚无主义同疾病一般痛苦且令人衰弱,因此对此种疾病的围剿是当务之急。而事实恰恰相反,虚无主义是那么无痛且给予人宽慰。正因为如此,现代人与它的关系更接近于物质滥用——他们需要它来逃避生活,否则将更加痛苦。
    ②在面对生活中必然面对的不公与压迫之时,虚无主义者可能更倾向于“保持沉默”而非参与争论。一些虚无主义者出于对价值的不屑一顾而远离争论,另一些则认为争论会产生反效果而拒绝参与。
    ③根据阿伦特的观点,相互争论是一种将我们有限的经验结合到对世界的共同理解的方式。而虚无主义在根本上取消了争论的价值,进而取消了争论本身。阿伦特警告说,虚无主义是思维中永远存在的危险。与苏格拉底式对话不同,虚无主义的目的不是寻求真理,而是寻求思维的终点。所以,接受“宇宙没有任何意义”会导致人们对于压迫、战争等不公正的消极与漠视。虚无,这在根本上是对价值的取消,它使人们在获得不失望与平静的同时也失去了愤怒的力量与反抗性。
    文本三
    ①尽管《虚无主义》一书的作者格尔茨与他所引用的伟大思想家们对虚无主义提出了如此多角度的批判,但正如尼采所说,我们需要区分两种虚无主义:积极的虚无主义与消极的虚无主义。前者利用虚无主义去解决问题,而后者利用虚无主义去逃避问题。积极的虚无主义者放下了对永恒价值的渴望,通过价值重估,来获得创立新价值的契机。
    ②比起对虚无主义者给予好恶评判,我更倾向于对他们存有感激与敬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打扫了旧传统并为新的可能性提供了空间。虚无主义警醒人们,无论是信仰还是享乐,每一件事都不是理所当然地附带着价值。这使得人们意识到节制的重要性:不让自己拿到足够的筹码,以免陷入意味未明的牌局当中,在怀疑中消耗,在消耗中找寻。
    ③如何摆脱虚无主义呢?或者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彻底摆脱虚无主义?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出直接有力的答案。我想,只要对人的有限性有足够认识,对抗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犬儒主义,以及“凡事无所谓”的,只能是遍布瑕疵的人类行动。这注定是一场持续且艰辛的斗争。毕竟,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虚无主义者。
    4. 文本一把摆脱虚无的“妙招”比作“毒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 以下哪个选项的理解最接近文本一画线句的意思( )
    A. 虚无主义者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一个特定的现实加以彻底地否定。
    B. 虚无主义者放弃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失去了信仰和依托。
    C. 在虚无主义者看来,生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是无聊无趣的。
    D. 虚无主义者经常会投身于网络、宗教等其他世界去寻求人生的意义。
    6. 根据文本内容,以下哪个行为不属于“虚无主义”( )
    A. 一到周末,小峰就宅在家里打游戏,这让他在无聊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松娱乐。
    B. 因为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小红经常在朋友圈里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和不满。
    C. 生活坎坷的丁奶奶常去寺庙烧香拜佛求平安,她相信这样能够求得家人平安。
    D. 小陈沉迷于追各类玄幻剧,尤其是主角从小人物一路成长为大人物的“爽剧”。
    7. 以提问的形式为文本一和文本三拟题。
    (1)文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本二如何回答“为什么我们应该警惕虚无主义”?
    【答案】4. 这样的方法是麻痹自我,看上去简单快乐无痛,给人的是“摆脱虚无”的幻觉而已,结果是陷入更深的虚无主义之中。
    5. D 6. B
    7. ①. 追求意义的哲学,如何导致无意义感? ②. 如何摆脱虚无主义?
    8. ①虚无主义是当代社会的流行病,且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②虚无主义导致争论被取消,意义和价值被忽略,最后会让人们对不公正产生消极与漠视的认知,会让人失去反抗和表达愤怒的意愿。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鸡鸭名家
    汪曾祺
    (1)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2)“那两个老人是谁?”
    (3)“一个是余老五。”
    (4)“另一个呢?”
    (5)“陆长庚。”
    (6)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连来连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7)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8)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
    (9)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10)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八字眉。小小的眼睛,不停地眨动。嘴唇秀小微薄而柔软。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11)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篱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篱。
    (12)他怕父亲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这种事过去也发生过。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离窑庄不远。出菱,出藕,藕肥白少渣。二五八集期,父亲也带我去过。湖边港汊甚多,密密地长着芦苇。新芦苇很高了,黑森森的。莲蓬已经采过了,荷叶的颜色也发黑了。人过时常有翠鸟冲出,翠绿的一闪,快如疾箭。
    (13)怎么办呢?
    (14)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15)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16)桥头有个茶馆,是为鲜货行客人、蛋行客人、陆陈行客人谈生意而设的。区里、县里来了什么大人物,也请在这里歇脚。卖清茶,也代卖纸烟、针线、香烛纸马、鸡蛋糕、芝麻饼、七厘散、紫金锭、菜种、草鞋、写契的契纸、小绿颖毛笔、金不换黑墨、何通记纸牌……总而言之,日用所需,应有尽有。这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茶馆里备有一副麻将牌,一副牌九。推牌九时下旁注的比坐下拿牌的多,站在后面呼幺喝六,呐喊助威。船从桥头过,远远地就看到一堆兴奋忘形的人头人手。船过去,还听得吼叫:“七七八八——不要九!”——“天地遇虎头,越大越封侯!”常在后面斜着头看人赌钱的,有人指给我们看过,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养鸭了,现在见到鸭就怕。
    (17)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18)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19)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20)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21)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9. 赏析文章第(10)段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10. 文中第(12)段划线的句子是对白莲湖自然环境的描写,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11. 这篇小说如何安排陆长卿出场的?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12. 这篇小说开头一段采用繁笔,结尾一段采用简笔,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9. 语言既平和、自然、朴素,多用短句和叠词,具有鲜明的口语特色,又具有抒情格调,有散文诗的韵味,形象生动,富有音韵美,具有和谐的艺术魅力。
    10. ①交代倪二赶鸭子的环境,湖边港汊甚多,密密地长着芦苇,翠鸟一闪便看不见了,形容赶鸭子的难度很大,反衬后来陆长庚赶鸭技术之高超。②写“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离窑庄不远。出菱,出藕,藕肥白少渣”,介绍白莲湖风物,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11. ①小说先写倪二把鸭子全部赶丢后一筹莫展,为陆长庚的出场做铺垫;②接着写众人不约而同地推荐陆长庚,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名,赋予人物以传奇色彩;③再详细介绍茶馆情况,强调陆长庚的诨号,暗中交待了人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生际遇;④最后用极简洁的语言描写其外貌、神情、语言、动作等,人物出场颇具匠心。
    12.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展现了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以问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可以产生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
    (三)(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3. 对这两首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都属于七律B. 都有四个韵脚
    C. 中间两联都用对仗D. 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蜀相》首句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 《蜀相》全诗结构紧凑,感情深挚,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 《书愤》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描绘了一次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D. 《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15. 两首诗虽然都写了诸葛亮,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B 14. C
    15. 《书愤》则借歌颂诸葛亮上表北伐的业绩来反衬自己不能收复失地的郁闷、悲哀和对收复沦陷河山的渴望。
    《蜀相》主要抒发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和对他壮志未酬的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四)(1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张自新传
    ①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②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③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③,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④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⑤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注:①屹屹:同“矻砣”,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弟子员:生员。
    16. 解释加点的词。
    (1)而何人者( )(2)余与自新游最久( )
    17. 请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无文饰( )
    A.矫揉造作 B.花纹饰物 C.文章修饰 D.文学素养
    (2)宰天下竟何如( )
    A.治理 B.主管 C.分割 D.为官
    18. 翻译句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
    19. 下面的句子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
    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
    20. 有人认为结尾“归子曰”提到“面斥人过”,和前文的人物形象不符,对此你是否同意?
    21. 本文另一版本的最后一段结尾处有这样几句,你认为是否应当保留?
    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答案】16. ①. 你 ②. 交往
    17. ①. A ②. A
    18.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从不理会这一切。
    19. 使人无所容/大庭广众之下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
    20. 不同意。①前文总体介绍张自新的性格是“性方简,无文饰”,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②训斥同舍生也表明他的性格刚直;③“面斥人过”同样表明他性格刚直,不矫饰,与前面的形象一致。
    21. 应当保留。①此段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表达对张自新的同情和惋惜;②野老认为张自新没有死,蕴含了乡亲们及作者本人对张自新的深切哀悼之情,引人深思。
    参考译文:
    ①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慧绝伦,文思敏捷。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生们都茫然呆立而无所获,只有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都将他看作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扔灯架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自新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黝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觉得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②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有地方收取。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就将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差役刚要施与杖刑,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
    ③自新二十岁的时候,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他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从不理会这一切。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他大声说:“治理天下终究怎么样呢?”并且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就得病去世。
    ④自新写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人们不知道。我曾把这些文章拿给吴纯甫看,纯甫喜欢奖掖士人,然而其中所赞许的人,不过一两个,而仅称许自新。自新死了,纯甫买来棺材为之安葬。
    ⑤归子说:我和自新交往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从不放在心上。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能够显现自己的时候。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兰亭记
    【明】袁宏道
    ①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于是卑者纵情曲蘖①,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死即死耳,何畏之有!”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②;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②羲之《兰亭记》③,于死生之际,感叹尤深。晋人文字,如此者不可多得。昭明《文选》独遗此篇,而后世学语之流,遂致疑于“丝竹管弦”“天朗气清”之语,此等俱无关文理,不知于文何病?昭明,文人之腐者,观其以《闲情赋》④为白璧微瑕,其陋可知。夫世果有不好色⑤之人哉?若果有不好色之人,尼父亦不必借之以明不欺□。
    ③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弯环诘曲,意古人流觞之地即在于此。今择平地砌小渠为之,与人家园亭中物何异□!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曲蘖:代指酒。②“夫蒙庄”句:典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借此说明世事万物时时都在运动变化,难以预料。③《兰亭记》:即《兰亭集序》。④《闲情赋》:晋陶渊明撰,萧统认为“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⑤好色: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2. 填入文章中三处方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矣 也 乎B. 也 也 焉C. 矣 矣 乎D. 也 矣 哉
    23. 以下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中的古今文士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
    B. 腐儒认为“死即死耳,何畏之有”与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的人生态度本质有不同。
    C. 作者认为萧统不懂得欣赏陶渊明的《闲情赋》,因而是浅陋迂腐的文人。
    D. 作者对今人选择平地砌成水渠流觞这一行为颇为欣赏。
    24. 分析第一自然段划线句的作用。
    25. 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答案】22. D 23. A
    24. 本句话写出了生命短暂,世事无常,与前文庸夫俗子“不信眼前有死”和腐儒“死即死耳,何畏之有”的观点形成对比,引出“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的观点,突出畏惧死亡的意义;引用庄子和孔子的典故,增添文章的文学性与说服力。
    25. 两篇文章都不追求藻饰,用典自然、无堆砌滥用之感,文字洗练而轻松自如,因而都不失素朴自然之美。《兰亭集序》与本文相比用了更多的整句,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样的对偶句,与散句相杂,既有整饬之美又不失灵活多变之姿;本文偶有整句,主要是散句构成,用语更接近口语,显得洒脱不羁。
    参考译文:
    兰亭记
    【明】袁宏道
    古今文人喜爱风光美景,没有不对死生之时感叹的。所以有的人登高临水,悲叹山陵深谷尚且不能长久;花开的早晨月圆的晚上,感叹人生像那朝露闪电一样容易消逝。即使在他心情舒畅愉快,抱负施展顺利的时候,也常常像有一段隐忧埋伏在胸中,世间的功名富贵,全然不足以消除他牢骚不平之气。因此有的卑下的人纵情饮酒,尽情享受声色之乐;有的高雅的人借助写文章诗歌,以求得不朽;有的探求仙佛之道与飞升成仙、坐化成佛之术。这些事情虽然不同,他们贪生畏死之心是相同的。惟独那些庸夫俗人,沉溺于权势和财利,不相信眼前有死。而一种头脑刻板迂腐的读书人,为道理所约束,也说:“死就死罢,有什么值得害怕的!”这些人都平庸低下之极,不值得谈论。庄子这样通达事理的人,把生命比喻为藏在海里也不能永恒的山;孔子这样的圣人,感叹岁月像那消逝的流水。死如果不值得害怕,古代的圣贤为什么崇尚懂得生死的道理呢?
    王羲之的《兰亭记》,对于死生之时,感叹特别深刻。晋人的文字,像这样的不可多得。《昭明文选》单单遗漏了这一篇文章,而后世学写文章的人,就对“丝竹管弦”“天朗气清”等语句表示怀疑,这些都与文理无关,不知对于文章而言有什么不足?昭明太子是迂腐的文人,看他认为《闲情赋》为白璧微瑕,他的浅陋就可以知道了。世上果真有不好色的人吗?如果真的有不好色的人,孔子也不必借此以表明自己没有欺骗了。
    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回环弯曲,料想古人流觞饮酒的地方就在这里。现在的人选择平地砌小沟渠形成流觞之水,与人家里园林亭子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呢!
    三 写作(7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史铁生曾说:“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现在”继往开来
    时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河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又由现在淌向未来。过去犹如一杯烈酒,历久弥香,回味永恒;现在是一曲正进行的交响乐,慷慨激昂,动人心弦;未来犹如一盏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给我们力量与信念。文学家史铁生说:“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让我们把握“现在”,既往开来。
    以史为诫,我们更清楚“现在”来自何方,“未来”该去往何处。
    当西方列强的船舰利炮打破封锁的国门,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地践踏在祖国的土地上,当贫穷落后、民不聊生困扰着广大人民,“五四”青年走上街头振臂高呼,为国家为人民奔走;为民众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奔波在兰考每一寸土地上,只为兰考人民能解决温饱问题;钱长伟,以国家的需要为专业,用60多年的报国之情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回首历史的长河,那些矢志不渝的奋斗,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从何而来,该去向何处。传承前人的荣光,续写未来的光辉,他们是岁月长河,我们是他们之所来,必将活成他们之愿,完成他们未完成之诗篇。
    奋斗现在,用铁肩担起道义,用奋斗铸就华章。
    加缪曾言:“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的手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我辈青年必当责任与使命同在,初心与坚守常存,做不负时代的逐梦人。致力于石墨烯研究的天才少年曹原,不留恋异乡的繁花似锦,拒绝美国邀请,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效力;从无声里突围,打破自身的缺陷,江梦南把握当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考入了无数人梦想以求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活,只身投入脱贫攻坚的最前线,用生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吾辈青年,当追随榜样脚步,把握现在,奋斗当下,为第二个百年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现在是未来起点,未来是现在要奔赴的终点。
    以未来为动力,不负未来的伟大梦想。展望未来,党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已彻底完成,第二个百年计划已成胜利果实,社会主义建设大跨步迈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盛世已构建而成……怎么不让人心潮澎湃、血脉贲张。正是我们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景,才有了不断前行的明确目标,才有奋力拼搏的强大动力。这条康庄的未来大道,我们既已得看到终点,何不加快脚步,再快一点驶达?时代青年当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让未来得益于现在的耕耘,让未来成为已来。
    “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过去与未来成为光影的交叠,我们铭记着过去的美好,向往着美丽的未知,让现在地努力点亮过去,照亮未来。

    相关试卷

    2024届上海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

    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

    上海交大附中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交大附中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版附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