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只交试卷答题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8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专设答题页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交试卷答题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协调起来,并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②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表达了科学家和艺术家最为崇高庄严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最伟大的追求和信仰。
③在小小的蓝色地球上,当人类面对自己文明的历程思考时,不安地发现辉煌中有一片又一片人类理想与热情的废墟并列。特别是大工业时代机器历史留下的缺陷,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层层凄凉和忧患。
④人总想神有所归,心有所寄,虑有所定。“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这是为什么”和“为什么想知道为什么”已成为科学与艺术永无终结的追问。消除忧患,净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学”来承担。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宇宙和谐的自律。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解。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社会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所以石鲁先生说:“艺术家就是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是科学的。”
⑤与科学相比,艺术是通向宇宙的另一条路。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心灵无不上通天宇,下达人性;为高扬自然生命精神和人性生命精神的和谐而努力;为建造人类真、善、美的精神家园而献身。他们共同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他们在造化的恩宠中,与天同乐于动,与地同悲于失。
⑥天,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心目中,大概是孕育智慧的最终本源。人的心灵一旦就入浩渺无垠的宇宙时空中,一切理性的美,情感的美,力量的美,即会荡起无限的波澜。人类在冥思中静悟,在直觉的非逻辑的感悟中发现,在诚实的实验中证实,在生命过程中感受善恶和美丑。天意与人意相连,催人至理,引人幻想,若将渺小融于宏大必给人意志;将人情化为天地之情,必给人大美和壮美,大可腾至天宇,小则入乎精微。艺术与天合气、与地合理,与人合情,艺术乐仁乐静自在心通天宇。故贝多芬讲:“打进心坎的艺术来自天。”《乐记》云:“圣人作乐以应天。”石涛说:“天能授人以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艺术的真谛在自然,“师法自然”注定是艺术与科学的永恒课题。
⑦自然内在的秩序严密神奇,大无外,小无内。人类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也就愈强烈。这正如科学家兼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所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像。”“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于是,这个世界由方程、函数、形、色、观念、文字、音符等组成。“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图像,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爱因斯坦令人深思的话语不仅告诉世人科学、哲学、艺术的共同基础和目标,也说明惟科学、哲学、艺术的人造世界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刘巨德《心通天宇的艺术与科学》)
材料二:
与这些区别一样,艺术与科学也有许多共同点,这在19世纪即已为思想者们所注意。19 世纪的伟大哲人、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认为艺术和科学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艺术是通过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美学家克罗齐说:“直觉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最崇高的焕发,光辉远照的最高峰,像我们所知道的,叫做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每个科学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进入20世纪,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对自然界的对称、和谐和美的规律加以探讨、认识和表现后发现,艺术与科学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将艺术与科学形象地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总之,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表述,根本的一点在于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艺术的发展和成果同样也推动着、影响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和臂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编自李砚祖《大趋势: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本海默认为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为在混乱中建立新秩序而奋斗,两者应该各有侧重,用自己的方式建立好联系世界的纽带。
B. 科学家致力于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而艺术家需要借助科学道理尽力表现人性之情,谱写为生命精神的思考。
C. 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艺术创造的根源和动力完全相同,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矛盾对立而又形成互补。
D.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按照自己最适当的方式去探索,最终创造人类共同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明进程中总会留下忧患,科学与艺术的本质特征使它们有能力担起建造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责任。
B. 中外艺术家、科学家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常常殊途而同归,石鲁与克罗齐就有相似的观点。
C. 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无不打通宇宙与人性,从而使艺术作品成为超越科学认识的存在。
D. 艺术与科学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这种认识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之上的。
3. 根据材料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如达•芬奇的人体和动物解剖及植物素描的精确性所表现出的那样,他的油画作品也展示出了他利用化学颜料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B. 数字敦煌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呈现的敦煌保护虚拟工程,使敦煌瑰宝数字化,实现敦煌壁画的科学技术“穿越”。
C. 印象派的诞生与光学色彩理论的突破联系密切,当代印刷技术的“网点叠印”法也可以看做点彩派艺术的一种实际应用。
D. 汉墓出土的朱雀灯,朱雀展翅欲飞的体态极具美感,其设计正好与灯盘的空心槽处置相统一,添加燃料时灯仍能保持重心平稳。
4. 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引用”的方法进行写作,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其具体运用及效果。
5. 请结合材料概括艺术与科学的差别和共同点。
【答案】1. D 2. D 3. B
4. ①材料一开篇引用奥本海默的话语以引出论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李政道、石鲁等人的话作为理论论据,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③引用《乐记》、石涛的经典诗文,可增强文采,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5. ①共同点:“艺术与科学”共同承担创造人类精神家园的使命;科学、艺术都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
②差异: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准确回答和求解,艺术是通过想象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两者应该各有侧重,用自己的方式建立好联系世界的纽带”错误,根据原文“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可知,两者应该互相帮助,用好联系世界的共同纽带。
B.“谱写为生命精神的思考”错误,由原文“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宇宙和谐的自律”可知,是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宇宙和谐的自律”,而不是“谱写为生命精神的思考”。
C.“矛盾对立而又形成互补”错误,由原文“总之,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表述,根本的一点在于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可知,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并不是“矛盾对立”。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这种认识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之上的”错误,根据原文“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对自然界的对称、和谐和美的规律加以探讨、认识和表现后发现,艺术与科学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可知,这种认识是建立在自然规律的探究之上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艺术的发展和成果同样也推动着、影响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B.“数字敦煌”使敦煌瑰宝数字化,实现敦煌壁画的科学技术“穿越”,只是体现的科学技术促进了艺术的发展,没有体现敦煌艺术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与影响。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材料一开篇引用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和“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引出论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解。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社会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和石鲁先生的话“艺术家就是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是科学的”作为理论论据,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
《乐记》云:“圣人作乐以应天。”石涛说:“天能授人以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引用经典诗文,可增强文采,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共同点:
根据材料一“消除忧患,净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学’来承担”可知,“艺术与科学”共同承担创造人类精神家园的使命。
根据材料一“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像”“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于是,这个世界由方程、函数、形、色、观念、文字、音符等组成”可知,科学、艺术都是探索世界的方式。
根据材料二“艺术和科学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和臂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可知,它们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
差异:根据材料一“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解”“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材料二“艺术是通过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可知,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准确回答和求解,艺术是通过想象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铜墙铁壁(节选)①
柳青
“飞机!”吴忠猛叫了一声。
霎时间,人们全不嚷了。仔细一听,耳边确实有一种嗡嗡的声音。原来当老葛和民工们拉谈的时候,吴忠只注意着防空。老葛知道他不管受甚么批评,也不能让他跟随的首长出了岔子。老葛看见前后沟的人不安地仰起头,用手遮住日光朝天望;只是天空给几面的山头隔住,除非到头顶上空,人是不容易看见飞机的。
嗡嗡的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带着威胁的劲气。民工的队伍里呈现出不稳,前前后后挑担的和赶驴的都停下来了。吴忠紧紧地扽住骡骡的笼头,一眼盯着路旁一个山水冲成的窄沟渠渠,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附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再走几十步,下一节坡,就是宽敞平坦的河滩。河滩上有树,河坪地里还有庄稼。地畔上站一个背枪的民兵,正在给停在河滩里的民工讲话:“只要戴伪装,飞机过来千万不要动。人一乱跑开就坏了,正好成了扫射的目标。”
老葛问他身边的民工:“那民兵是跟你们一块上前线的吗?”
“不是哇,”好几个人眼看天空,心不在焉地说,“好像不多时才过去的一个走路的……”老葛一听说是走路的,就非常赏识那民兵,他对众人说:“你们看,他一定有经验,人多了更不能乱!……”众人噫噫啊啊承认着,却无心听老葛的话,只管歪起头看飞机朝哪个方向过。突然间,有人嚷开了:“小飞机!小飞机!”
三架美国造飞机在西面的山头上空,由南向北箭一般穿过去了。老葛估计敌机大约又是在无定河川的公路上袭扰,这里不过是飞机绕圈飞行经过的地区。民工们见飞机过去了,都松了口气。后边的“担担手”开始整理扁担绳子,预备重新挑起走。前头赶驴的也喊着河滩里停的民工:“走哇!还等甚么哩?”
“等一等再走啊!”那民兵热心地在地畔上吼叫道,“老乡们听我说啊……”
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
“就算咱们这块没露了目标,谁晓得咱们前头的人怎着哩?飞机端端从他们头顶上过的呀!咱们还是防着点好啊!”那民兵说着就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那个穿灰制服的同志,你指拨砭上的老乡都下河滩里来吧!这里有树好隐身!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好好好!”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叫所有在石砭上的民工,包括他的通信员和牲口,统统赶紧下河滩里去隐蔽。
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命令”起他的首长。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嘀咕说:“不看看是谁,只管自己当司令!”
“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
不一阵,砭上的人都到河滩里的树荫底下了。没出了那民兵的预料,三架小飞机转回来了。现在正盘旋着圈子。猛然间,好像塌崖一般,传来一阵轰隆隆扫射的响声。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
盘旋了一个圈子以后,那三架飞机分散开十字交叉飞:这一架过去,那一架过来,有一架绕弯时正从这里隐蔽的人们头顶上过。它们几乎在西边同一地点的上空——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斜起膀子,屁股上冒出黑烟来,轰隆隆地扫射!隐蔽的民工开始出现了不稳。恐怕那架掠过头顶的飞机朝这里扫射起来,有人想换个地势。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指着他身后的一个水山坑坑,要求首长挪一挪地点。老葛不听他,只一眼盯着那民兵,欣赏他在另一边呐喊:“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一阵阵就没事了。”
想换地势的人给他喝住了。说话中,另一架飞机穿梭般飞了过来,人们又缩着脖子不动了。
过了一阵,三架小飞机扫射罢都朝北飞去了。可是人们还不动,全望着那民兵,等待他的吩咐。那民兵停了很一阵,才宣布现在可以走了。人们从隐身处出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互相庆幸地看看,都说这回沾了这个民兵的大光。“担担手”去寻找自己的扁担,赶驴的扶正一时混乱弄歪了的粮驮子,又按原来的次序走开了。
老葛让通信员牵着骡子跟着走,他自己径直到那民兵跟前去拉话。他想问问这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姓甚名谁,哪区哪乡,现在到哪里去,怎么会有这防空的实地经验。没想到那民兵看见他,三跷两步就赶过来,喜欢地大声嚷着:“葛专员!你也上前线去啦?”
葛专员看那民兵时,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是一条壮实汉子。太阳晒得他脸有点紫红。他满身庄户人衣裳,腰里扎一根皮带,背一支步枪,却不知子弹在甚么地方。“你怎么认得我?”老葛奇怪地问。
那民兵说:“阴历四月间,我随军搬运担架,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你给我们讲过话嘛!”
“噢噢!”葛专员恍然明白了,“怪不得你对防空这么老练。好,我们一块走。”……
“你叫甚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
那民兵说:“石得富。”
“石得富。”葛专员重复了一遍,要用心记住这个名字。
他们继续拉谈着,奔沙家店去了。
(有删改)
【注】①《铜墙铁壁》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忠两次提醒老葛躲藏,老葛都没有理睬他,而是查看附近有无可以适合大家躲藏的地方,这说明老葛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百姓的人。
B. 小说从老葛的视角详细描写了砭的上头和下边以及河滩、河坪的情况,表现了陕北独特的地域风光,突出了民工们躲避敌机轰炸的难度。
C. “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既表现出大家全神贯注观察飞机的情态,又包含着对敌人的痛恨。
D. 从石得福和老葛的对话中得知,石得福之所以认识老葛,且有丰富的防空经验,是因为他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时,曾听过老葛的讲话。
7. 关于河滩躲飞机的场面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敌机直接飞过未轰炸,民工们比较冷静,毫不慌张;第二次敌机扫射凶猛,民工们比较慌乱。
B. “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一句以动衬静,渲染了场面的寂静,烘托出大家躲避轰炸时的紧张心理。
C. 小说通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反映了百姓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反轰炸经验,暗示战争的残酷。
D. 有对民工队伍群体的描写,也有对“担担手”和赶驴子的民工等个体的描写,节奏有缓有急,画面感强。
8. 小说是如何塑造石得富这个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9. 本文标题“铜墙铁壁”具有多重含义,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答案】6. C 7. A
8. ①正面描写。通过对石得富指挥众人躲避飞机的言行描写,表现他镇定自若的指挥才能;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他的朴实。②侧面烘托。通过老葛对石得富的赏识、吴忠的不满和人们的庆幸,表现他的责任感和丰富的防空经验。③设置悬念。开头只交代其路人身份,直到结尾才交代他的名字,突出了石得富平凡的身份和不平凡的才能。
9. ①紧急时刻,有人挺身而出。民兵石得富本可凭自己的经验躲避敌机,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指挥大家躲避飞机。②危难时分,听从指挥。敌机飞来时,民工们虽有慌张,但还能保持冷静,听从石得富的指挥。③军民团结。民工们不顾生命危险给部队送粮,老葛、石得富等都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百姓躲避轰炸,军民团结构成中国革命的铜墙铁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吴忠两次提醒老葛躲藏,老葛都没有理睬他,而是查看附近有无可以适合大家躲藏的地方”说法错误,吴忠第二次提醒老葛躲藏时,老葛没有查看是否有适合大家躲藏的地方,只是盯着石得富。
B.“小说从老葛的视角详细描写了……”说法错误,没有通过老葛的视角,也没有详细描写,更没有表现陕北独特的地域风光。
D.“是因为他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时,曾听过老葛的讲话”说法错误,石得富对防空如此有经验,是因为他出随军担架时有过经历,不是因为听了老葛的讲话。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民工们比较冷静,毫不慌张”说法错误。从“民工的队伍里呈现出不稳”“好几个人眼看天空,心不在焉地说”可以看出民工们是有些慌张的。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以及描写人物手法的能力。
正面描写。“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可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通过对石得富指挥众人躲避飞机的言行描写,表现他镇定自若的指挥才能;“葛专员看那民兵时,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是一条壮实汉子。太阳晒得他脸有点紫红。他满身庄户人衣裳,腰里扎一根皮带,背一支步枪”,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他的朴实。
侧面烘托。“老葛一听说是走路的,就非常赏识那民兵”“不可啰嗦”“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人们从隐身处出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互相庆幸地看看,都说这回沾了这个民兵的大光”,通过老葛对石得富的赏识、吴忠的不满和人们的庆幸,表现他的责任感和丰富的防空经验。
设置悬念。“好像不多时才过去的一个走路的……”,开头只交代其路人身份,“阴历四月间,我随军搬运担架,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你给我们讲过话嘛”“怪不得你对防空这么老练。好,我们一块走”“你叫甚么名字”“石得富”,直到结尾才交代他的名字,突出了石得富平凡的身份和不平凡的才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可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可知紧急时刻,有人挺身而出。民兵石得富本可凭自己的经验躲避敌机,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指挥大家躲避飞机。
结合“‘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可知危难时分,听从指挥。敌机飞来时,民工们虽有慌张,但还能保持冷静,听从石得富的指挥。
结合“‘担担手’去寻找自己的扁担,赶驴的扶正一时混乱弄歪了的粮驮子,又按原来的次序走开了”“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左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一阵阵就没事了”可知军民团结。民工们不顾生命危险给部队送粮,老葛、石得富等都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百姓躲避轰炸,军民团结构成中国革命的铜墙铁壁。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考查(本题共4小题,8分)
10.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虽下愚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B. 某启 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C. 钩心斗角 斗角:指宫女们相互忌妒,明争暗斗。
D. 思厥先祖父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C项,句意为:屋檐四方向核心辐辏,又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故选C。
11.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B.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C.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高考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做这类题需要平时识记一些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并且要知道修辞手法的效果。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项,“载舟覆舟”将百姓与君王的关系比喻成载舟覆舟,是比喻修辞。
B项,“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极力写阿房宫覆盖面积广大和高耸,是夸张修辞。
C项,“未云何龙”是将长桥比作龙,是比喻修辞。
D项,“犹抱薪救火”将“以地事秦”这种情况比作“抱薪救火”,是比喻修辞。
故选B。
12. 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苟以天下之大
B. 江南金锡不为用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因其固然 今取人则不然
D. 或为易量 或曰:六国互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前一个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也为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介词,均表被动。
C项,前一个为助词,……样子;后一个为代词,这样。
D项,前一个为副词,或许;后一个为代词,有的人。
故选B。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 欲流之远者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 貌恭而不心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礼: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句意: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
A.远:形容词作动词,流长远。句意:想让水流流长远。
B.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句意: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C.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句意:到了覆灭的地步,按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D.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谷知诎强国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谓其耦曰:“吾将入见于王。”其耦曰:“以身乎?吾闻之,说人主者,皆闲暇之人也,然且至而死矣,今子特草茅之人耳。”诸御己曰:“若与子同耕则比力也,至于说人主不与子比智矣。”委其耕而入见庄王。庄王谓之曰:“诸御己来,汝将谏邪?”诸御己曰:“君有义之用,有法之行。且己闻之,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君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民之衅咎,血成于通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顾臣愚,窃闻昔者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之,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之,莱不用子猛而齐并之,吴不用子胥而越并之,秦人不用蹇叔之言而秦国危,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此三天子,六诸侯,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遂趋而出。楚王遽而追之曰:“己子反矣,吾将用子之谏。先日说寡人者,其说也不足以动寡人之心,又危加诸寡人,故皆至而死;今子之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吾将用子之谏。”明日令曰:“有能入谏者,吾将与为兄弟。”遂解层台而罢民,楚人歌之曰:“薪乎菜乎,无诸御己讫无子乎!菜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节选自《说苑·正谏》)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B. 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C. 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D. 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谷”的本义是不结果实的意思,后引申为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
B. “委其耕”与“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中的“委”意思相同。
C. “窃”的本义是偷,文中指私下、私自,是表示个人意见或行为的谦辞。
D. “遂趋而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意思相同。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庄王建筑高层楼台,参建楼台的百姓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搬运石头和泥土,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回家,这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B. 在劝谏楚庄王停止建筑高层楼台的七十二个大臣都被处死的情况下,诸御己不顾同伴的劝阻,毅然放下农活,胸有成竹地去游说。
C. 楚庄王被诸御己的言论打动,不仅听取了他的谏言,停建高台,免除百姓的劳役,还下达了要和入宫劝谏的人结为兄弟的命令。
D. 楚国人把诸御己比喻成柴草,并写成歌谣,来表达对诸御己的歌颂和感激,说如果没有他,他们就没有后代,村庄也没有人烟。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衅咎,血成于通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
(2)今子之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吾将用子之谏。
18. 诸御己的进谏为什么能够被楚庄王接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D 16. D
17. (1)百姓们获罪受刑,鲜血铺成了通畅的大路,这样都尚且没人敢进谏,我怎么敢进谏呢?
(2)现在你的言辞,足够打动我的心,又不高高在上凌驾于我,因此我准备采用你的谏言。
18. ①诸御己不直接说自己是否进谏,而是先肯定庄王有自己的行事之道;②然后从正面用土受水会平坦,木受绳就直的比喻,来说明君王纳谏就会圣明的道理,并表明自己不敢进谏的态度;③再从反面用历史上三位天子和六个诸侯不听劝谏而亡国的例子,来证明君王纳谏的重要性,这样既打动了楚王,又不让他反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楚庄王建筑层台,岩石有千斤重,百里外运土,工役们要自备三个月的口粮。劝谏庄王停止这一工程的七十二位大臣,全都被处死了。有一个叫诸御己的人,离开楚都百里而耕。
“士有反三月之粮者”“有诸御己者”中“有……者”动宾搭配,“反三月之粮”动宾关系,之间均不能断开。排除D。
“违楚百里”作“耕”的状语,“百里”作补语,之间不断开。排除AC。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委”,都为“舍弃、抛弃”。句意:舍弃他的耕具。/舍弃并且离开了。“委”意思相同。正确。
C.正确。
D.“趋”,分别为“快步走”和“趋向、趋于”。句意:快步走出王宫。/(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而走向灭亡。“趋”意思不同。错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楚国人把诸御己比喻成柴草”错误,原文“楚人歌之曰:‘薪乎菜乎,无诸御己讫无子乎!菜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可见并非将诸御己比作柴草,而是说没有诸御己,就没有柴草、“菜”(吃的食物)和人。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衅咎”,过失、罪过;“涂”,通“途”,畅通的大路;“谏”,进谏。
(2)“子”,您;“说”,言辞;“动”,打动;“诸”,兼词,之于;“危”,凌驾。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信息和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君有义之用,有法之行”,诸御己不直接说自己是否进谏,而是先肯定庄王有自己的行事之道;
“且己闻之,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从正面用土受水会平坦,木受绳就直的比喻,来说明君王纳谏就会圣明的道理,并表明自己不敢进谏的态度;
“窃闻昔者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此三天子,六诸侯,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从反面用历史上三位天子和六个诸侯不听劝谏而亡国的例子,来证明君王纳谏的重要性,这样既打动了楚王,又不让他反感。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阳夏,出师很久都不罢兵,群臣想要劝谏却又不敢。楚庄王在云梦打猎,椒举上前劝谏说:“大王之所以能多猎获野兽,是因为有马;可如果大王的国家灭亡了,大王又怎么能得到马呢?”楚庄王说:“好,我知道使强国屈服可以为诸侯之长,知道获得土地可以成为富国却忘记了我的百姓不愿为此效力。”第二天(楚庄王)请所有大夫饮酒,并让椒举作上客,撤回了进攻阳夏的军队。楚庄王建筑层台,岩石有千斤重,百里外运土,工役们要自备三个月的口粮。劝谏庄王停止这一工程的七十二位大臣,全都被处死了。有一个叫诸御己的人,离开楚都百里而耕,对他的耦者(二人并肩耕作)说:“我要拜谒大王。”他的同伴说:“你自己去吗?我听说劝谏人主的都是悠闲的官员,而且都被国君杀掉了。而你只是乡野之人啊。”诸御己说:“我和你共同耕耘比的是力气,至于游说君王就不和你比智慧了。”(于是)舍弃他的耕具进宫求见楚庄王。楚庄王对他说:“诸御己来这儿,你是想要向我进谏吗?”诸御己说:“大王自有道义可遵循,自有法律可遵守。而且我听说,土经过水流冲刷就变得平整,木材经过墨线画线就变得笔直,君王接受进谏就变得圣明;大王修筑高台,从千里之外运来石头,从百里之外运来土壤;百姓的反抗被归咎为有罪(而遭受刑罚)让血流满道路,这样都没有人敢进谏,我怎敢进谏呢?不过我虽然愚笨,私下却也听说过去虞(春秋时小国名)不用宫之奇而晋并吞了虞,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吞了陈,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吞了曹,莱不用子猛而齐并吞了莱,吴不用伍子胥而越并吞了吴,秦国不用蹇叔而秦国陷于危境,桀杀了关龙逢而让汤得到了天下,纣王杀了王子比干而让周武王得到了天下,周宣王杀了杜伯而使得周王室衰亡;这三位天子,都不能尊重贤士、采纳辩士的忠言,所以导致身死而国灭。”(说完)就快步走出王宫,楚庄王急忙(跑出来)追上他说:“诸御己你回来,我将要采纳你的进谏;先前(那些)劝谏我的大臣;他们的劝谏不足以打动我的心,又危言耸听强加于我,所以后来都被处死了;现在你的劝谏,足以打动我的心,又不危言耸听强加于我,所以我将要采纳你的进谏。”第二天,庄王下令:“有能来劝谏的,我将与他结为兄弟。”于是撤消建筑层台的命令,让工役们回家。楚国百姓高兴得唱起歌来:“薪啊菜啊,没有诸御己就没有你啊!菜啊薪啊,没有诸御己就没有人啊!”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刘克庄①
纸帐素屏遮。全似僧家。无端霜月闯窗纱。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
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诗酒新来俱倚阁②,孤负梅花。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豪放派词人,他关心国家命运而在政治上屡受打击。②倚阁:搁置,暂停。
1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开篇选择纸帐、素屏等典型意象,写出了自己住处如同僧舍般的简朴。
B. “无端霜月闯窗纱”使用比拟手法,霜月闯进窗内,引发了词人内心的波澜。
C. 上阕结尾两句从触觉和听觉分别写了月夜的独特感受,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D. 本词语言富有特色,多处使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有一种自嘲人生的意味。
20.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9. C 20. ①表达了对过去戍边征战生活的怀念之情。②对自己年华渐逝、漂泊天涯的感伤之情。③知音难觅的孤寂感伤之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上阕结尾两句从触觉和听觉分别写了月夜的独特感受”错误,“寒笳”的“寒”是心理感受,而非触觉。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看见窗外的明月,忆起往昔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戍边征战生活的怀念之情。
“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岁已晚,年华日已老,却仍漂泊天涯。表达对自己年华渐逝、漂泊天涯的感伤之情。
“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无知己陪伴,诗酒已经暂停,纵有梅花在侧,终是无心观赏。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感伤之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
(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个字。
(4)《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阿房宫建筑讲究依托地势,自然和谐,房檐屋角神采飞扬,富有建筑艺术之美。
【答案】 ①. 度义而后动 ②.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③.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④.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⑤. 至丹以荆卿为计 ⑥. 始速祸焉 ⑦. 各抱地势 ⑧. 钩心斗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茂、卿、焉、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环境复杂,①真空、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恶劣环境因素让航天员时刻面临巨大风险。对空间站进行②维修、升级,离不开航天员出舱到太空进行舱外活动。太空出舱是航天员在太空活动的必备“技能”。航天员被重达100多公斤的舱外服严严实实地裹着,舱外服( ),它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顺利完成在太空的出舱任务。
比黄金还贵重的“飞天战袍”,工艺上复杂且精密,制作研发更是精益求精。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开发的“飞天”舱外服完成出舱活动首次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在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针对空间站任务出舱活动需求,第二代“飞天”舱外服在过去研制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改进,③改变了结构设计、提高了服装使用寿命,④具有使用时间更长、安全可靠性更高、机动灵活性更好、测试维修性更强等特点。不断增强的舱外航天服研制能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坚实的奋进步伐写下生动注脚。
22.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顿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B. 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C. 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完成出舱活动首次任务,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D. 穿着我国自主开发的“飞天”舱外服,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4. 运用比喻修辞,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比喻句的妙处。
【答案】22. C 23. B
24. ①就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铠甲”。②妙处:将航天员的舱外服比喻为“铠甲”,这样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舱外服”的坚固牢靠,安全性能高。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③句,“改变了结构设计”“提高了服装使用寿命”为并列谓语,不能用顿号,只能用逗号。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
第一处,偷换主语,前后主语不一致,前句的主语是“翟志刚”,后句的主语应该是“我国”,可在“成为”前加上“标志着我国”;
第二处,“出舱活动首次任务”语序不当,“首次”应该修饰“出舱活动任务”;
第三处,“开发”“舱外服”动宾搭配不当,把“开发”改为“研制”。
全部改对的是B项。
故选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和分析鉴赏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根据题干“简要分析比喻句的妙处”可知,补写的句子必须是比喻句,根据前文“航天员被重达100多公斤的舱外服严严实实地裹着”,后文“它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可知,航天服主要作用是保护航天员,据此可以填写出“就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铠甲’”一类的句子。
然后分析比喻句表达效果,“铠甲”本是用来保护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将士的,句中将“航天服”比作“铠甲”,语言生动形象,描写出航天服坚固、牢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航天员,降低他们遭遇的风险。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血液的颜色,我们马上会想到红色。但是除了红色, ① ,比如虾蟹的血液就是青色的,蜘蛛的血液是绿色的,常见昆虫的血液则无色。 ② ,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遇到充足的氧气,它就成为猩红色了。
人体的血液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构成,其中, ③ ,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中一种主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构成的四级结构蛋白质,( )。
2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个亚基都结合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B. 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红色的正是血红素辅基
C. 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D. 每个亚基都结合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红色的正是血红素辅基
26.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5. C 26. ①血液还有其他颜色②人类的血液之所以呈红色③血细胞分为三类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以“每个亚基”和“其中每个亚基”作为句子开头都可以,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语意不明,故A、D项不合适。
另外,“其”字代指前文,使前后语句衔接更紧密,所以B、C比A、D更合适。文段主要说的是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所以以“显现出了红色”为结尾更好,故排除B。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但是除了红色”和后面“比如虾蟹的血液就是青色的,蜘蛛的血液是绿色的,常见昆虫的血液则无色”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血液不止红色,还有其它颜色,故补写内容为“血液还有其他颜色”。
第二空,据后句中“是因为”,可知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再结合“人体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遇到充足的氧气,它就成为猩红色了”可知,此处是说人类血液呈红色的原因,所以补写内容是“人类的血液之所以呈红色 ”。
第三空,由后句中“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可知,此处是说血细胞的分类,故补写内容应是“血细胞分为三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课内基础与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课内知识,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