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共计3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到南北朝期间,儒家独尊的地位被动摇,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思想在相互冲击中不断交汇融合。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经》中有不少描述男女爱情的诗歌,记载了怨男痴女从_______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离骚》中主题表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愫。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奸佞掌权者的排挤压制,屈原宁愿________也不苟延残喘,长太息掩涕,袁民生多艰。胸怀大志的曹操,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________,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助己实现一统四海的霸业。面对官场的黑暗,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________,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 客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B. 总角之宴 溘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C. 总角之宴 客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D. 黄发垂髫 溘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讲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B. 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C. 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D. 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3.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B.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总角之宴:幼年时期愉快地玩耍。“总角”指代幼年。黄发垂髫:老人和儿童。“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所以垂髫指儿童。结合语境“记载了怨男痴女从……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所以第一处应选择“总角之宴”。
    第二空:客死:死在他乡或外国。溘死:突然死去。结合语境“屈原宁愿……也不苟延残喘”,第二处应选择“溘死”。
    第三空;慨当以慷: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慷慨陈词: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观点与见解。结合语境“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第三处应选择“慨当以慷”。
    第四空: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结合语境“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第四处应选择“同流合污”。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围绕着……为中心”句式杂糅,排除D两项;“可堪”词语重复,可去掉“可”,排除AC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陶渊明”比作“羁鸟”“池鱼”。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指”比作“葱根”,把“唇色”比作“朱丹”。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犹厌言兵”赋予“废池乔木”以人的情感。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蜀道之险峻,以此体现出了在蜀道上跋涉之艰辛。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选A。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为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从心。
    ⑥“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⑦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语,“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节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删改)
    4.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不流动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孤立和隔膜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并不是指单个人之间,当然,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
    B.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C. 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D. 无论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他们无须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5.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 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从心”。
    C. 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礼俗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 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 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 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答案】4. B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错误,曲解文意。根据第三段和四段内容,“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可知,乡土社会没有具体目的,所以“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
    B. “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有误,因果关系错误。根据“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从俗即从心”可知,原文是说因为“熟悉”而非“感情深厚”。
    D. “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作者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远胜于”的说法是无中生有。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抽象真理”“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错误,曲解文意。根据“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真理”而是“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不是“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而是“个别关联”。
    故选B。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磐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盌饮客。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携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时?”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逢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注]①乐丘:指坟墓。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延余两人坐(邀请)
    B. 降跽谢过(感谢)
    C. 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拜访)
    D. 是吾所营乐丘处也(这)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扫石而坐 侣鱼虾而友麋鹿
    B. 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乐其无已乎 吾其还也
    D. 遂与李及道士别 独与余相得也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B.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C.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D.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朔即农历每月初一,每月十五叫“望”,《赤壁赋》中“七月既望”是七月十六日。
    B. 觞为古代盛酒器,作动词时有敬酒、饮酒之意,如《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
    C.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有别于下文提到的“古体”,因产生时间距离明朝较近而得名。
    D. 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过节时禁烟火吃冷食,后来还有祭扫、踏青、秋千等风俗。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之情。
    C.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 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情谊,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12.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②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答案】7. B 8. D 9. D 10. C 11. C
    12. ①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几支曲子,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②一会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B.“谢”,认错、道歉。句意:(道士)躬身道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
    句意: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
    B.“焉”,代词,那里;/兼词,“于之”,在这里。
    句意: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C.“其”,副词,反问语气,难道;/祈使语气,还。
    句意: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我们还是回去吧。
    D.“与”,都是介词,跟,和。
    句意: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只和我情投意合。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青松翠竹,绿荫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花香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时”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应归于下一句句首,排除AC;
    “香气”是“拂拂袭衣”的主语,“禽鸟之声”是“不一类”的主语,所以“衣”和“禽鸟”之间断开,排除B。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因产生时间距离明朝较近而得名”错,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古风)来说的,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朝达到顶峰,分为律诗和绝句。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错误,从文中“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来看,作者并非一直未写,而是没有写完,没有写完除了因为事务繁忙之外,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窍”,钻孔;“作”,发出;“洞箫”,像洞箫一样的声音。
    (2)“揖”,拱手行礼;“奈何”,为什么;“与”,给。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张《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期间虽然多次外出游山玩水,可是哪一次都不如东山之游畅快,所以强忍悲痛,最终写成了这篇游记。亲手誊抄一遍送给立恭。唉!人生聚散无常,他日或许会于千里之外相望,到那时,展开读这篇文章,心中涌起的生死聚散的感慨,难道是能够抑制的吗?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第Ⅱ卷(共计117分)
    四、(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 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 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 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14.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15. 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B 14. 尾联的大意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15. 首联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B.“无限懊恼”错。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诗人的情感。
    尾联是“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句意: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
    这两句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句意: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
    (4)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
    【答案】 ①. 苟以天下之大 ②.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 是又在六国下矣 ④. 浴乎沂 ⑤. 风乎舞雩 ⑥.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⑦.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⑧. 弊在赂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舞雩”“复”“奈”“锱铢”“弊”“赂”。
    五、(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沈从文
    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即完全密切吻合。
    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此外河边的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
    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闹别扭。即勉强求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显得混乱而无章次。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
    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一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
    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
    我爱美术有相似而不同情形。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就记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工作辛勤结构完整处,使我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忠诚和巧智。其次看到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也美丽也严肃的生和死。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
    我对于美术的理解,明显即比普通美术理论大不相同,也容易和一般鉴赏家兴致异趣。加上十年流亡转徙生活教育,自然景物与人生万象,复轮流浸润于生命中。个人生命在这种错综繁复人生中发育长成,即缺少美术史的严格训练,爱好与理解,自然和普通人已经大不相同。和音乐关系二而一,我能从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
    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取材于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完全密切吻合 即:就
    B. 即勉强求适应 即:即使
    C. 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本性” 条理:分析整理
    D. 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 龃龉:轻声细语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
    B. 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
    C. 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
    D. 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
    19. 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20. 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7. D 18. B
    19. ①作者理解的音乐包含:自然之声;日常生活之声;作曲家谱写的乐曲。②作者理解的美术包含: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民间工艺美术;都市工艺美术。
    20. ①成长:自幼年起,音乐和美术丰富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他的成长密不可分,起到教育作用;进入都市后,音乐帮助他调和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及内心冲突;音乐作为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给他生命以方向感、归宿感;在他困顿时,音乐给他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②认识生命:作者从音乐中认识自己的生命,从美术中认识其他的生命;美术使作者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完整自足性;理解工艺美术中包含的制作者的素朴的心。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D项,“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龃龉”的本意是“抵触、意见不合”,句中“家常絮语”与“龃龉”的意思应当相对,因此句中的“龃龉”就是“矛盾”“争吵”之意,是生动的生活的一部分。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项,“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错。结合原文“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可见举这些人的例子意在说明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很多东西,比如情绪等与之有关。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念含义及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音乐含义的理解,结合第二段“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可见作者理解的音乐包含“自然之声”;再结合第四段中“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可见作者理解的音乐还包含“日常生活之声”;最后结合第五段“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可见作者理解的音乐同样包括“作曲家谱写的乐曲”。
    而作者理解的美术,结合第六段“就记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可知对美术的理解包括“动植物的生命形态”;再结合第六段“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可见作者理解的美术还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最后结合第八段“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可见作者理解的美术也包括“都市工艺美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题问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只要逐段筛选体现作者成长和认识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
    成长方面,结合“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可概括出“自幼年起,音乐和美术丰富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他的成长密不可分,起到教育作用”;结合“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可概括出“进入都市后,音乐帮助他调和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及内心冲突;音乐作为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给他生命以方向感、归宿感”;结合“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可概括出“在他困顿时,音乐给他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
    认识生命方面,结合“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可概括出“作者从音乐中认识自己的生命,从美术中认识其他的生命”;结合“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可概括出“美术使作者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完整自足性”“理解工艺美术中包含的制作者的素朴的心”
    六、语言运用(14分)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①____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②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四是③________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答案】 ①. 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 ②. 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③.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通过前语境确定中心话题为“垃圾分类”,根据后语境确定第①空应该是总结下文的中心句,根据一、三、四的内容“为……提供……,为……奠定基础……有利于……减少了……提升……形成……”分析出共性点为“垃圾分类的好处(或裨益)”,据此确定第①空答案。
    根据上下文很容易判断出②处应该是好处“二”,而且应该是对下文“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的总结,再参考另外三点,结构谋篇的思路也是先总结分类的角度,仔细分析所统领的部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无害化处理”,可以判断总结句的信息应该是针对“有害垃圾的处理”,所以第②处应该填写“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第③处方法同第②处一样,先看统领部分的信息“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可见应该是关于“怎么做”而谈,所以第③空应该填“宣传或者普及垃圾分类(环保)的常识”
    【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一句话百样说,意思对即可。
    22. 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字。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
    【答案】原因一: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持续扩大)或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原因二:美国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或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压缩语段。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甚好题,题目要求“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本材料有两段,每段一个重点,即一个原因。考生需要从现象抓住本质,如第一段列举了许多数据,“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旨在说明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或者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这是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原因之一。第二段“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可知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成为了美国的威胁。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就是为了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23. 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②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③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④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⑤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⑥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④⑥⑤③
    C. ②③④⑥⑤①D. ①④⑤⑥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本题,①④都谈到心性和技术这两个方面,且指出了两者的关系,故①④应该是连在一起的,排除AC;
    ③有总结作用,应排在最后。⑥⑤句都是从反面说的,应排在一起;且先要有“追求”,才能达到一种“境界”,故⑥在⑤前面,排除D。
    故选B。
    七、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华网的置业意愿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超过一半的“00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抖音、斗鱼、B站、小红书……新兴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正帮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一夜成名。与此同时,也带动“网红”经济的火爆。对挣扎在题海中的学生们来说,有人认为做“网红”这条“捷径”无疑要轻松多了。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人生的选择,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思考?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例文:
    读书,创造更可靠的未来
    一百万个退学的学生里,才出现一个乔布斯。是的,不完成学业仍会取得成功的幻想风险太大,我们承受不起。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百万个退学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而是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今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网红”职业随之而来,凭借其“低难度、高收入”的特点,在众行业中显得格外耀眼。于是很多学生打算放弃学业,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网络,幻想自己可以成为“网红”界的乔布斯。然而,乔布斯只有一个,幻想成为“乔布斯”的人却有上亿个。既然我们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凭借“网红”一跃成名,那便脚踏实地,让读书去创造更可靠的未来。
    “网红”的诱惑力固然很大,毕竟作为成功的“网红”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反思那位曾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琵琶女,最终也不过落得一个“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凉境地。我们可以去成为一名“网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也不要忘记去依靠读书与学习,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我们并不需要排斥自己的理想,却也不要让自己如同琵琶女一般,犹如昙花一现,在大放光彩后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满地的忧伤。
    现如今,一个国家的振兴永远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人们的读书与学习。相比之下,对于决定国家兴衰的读书与学习,“网红”职业的存在与否,确实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读书,创造未来。读书或许不会比一名非常成功的“网红”更加耀眼,但却比“网红”的未来可靠得多。兴盛的“网红”时代终将成为过去,名噪一时的“网红”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曾经的回忆,科技推动了“网红”时代的兴起,也会推动着另一个行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如一个人,被此时的时代潮流引领着,不断进步,而他却从未想过要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人。
    所以,去读书吧,因为读书可以创造一个更可靠的未来,不只是你的未来,也是一个时代的未来,这个世界的未来。
    在坚持自己理想的同时,去认真读书和学习吧。在“网红时代”盛行之际,你风华正茂,而在“网红时代”落寞之时,你仍不会碌碌无为。当你蓦然回首,你也总会发现:读书学习会创造一个更加可靠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五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新华网的置业意愿调查结果是过半的“00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第二句话列举了一系列的新兴职业意愿和网络平台,省略号引发考生拓展思路,发散思维。第三四两句,指出新兴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让普通人一夜成名,同时带动“网红”经济的火爆。最后一句话提出一种观点:做“网红”是条捷径。提示语要求考生思索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话题。
    读书与当“网红”哪个更靠谱?无疑是前者。面对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知,不要被眼前的“网红”乱象迷了眼,蒙了心。诚然,当主播和网红,能够一夜成名,收入不菲,是成功的捷径,比苦读书轻松多了。但是,读书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因为,从长远来看,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新兴职业会很快替代网红,这时候我们被耽误的青春该如何弥补?从国家的角度讲,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优秀的人才,不是网红。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读书会使自己终身受益。而且,网红也没那么好当,高学历者也有很多;再者,网红容易过气,更何况,成为网红,靠运气,更靠背后的推手和资源,这些都不是由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从人生价值来看,即使当网红挣了很多钱,但与读书创造的价值和对国家社会的意义相比,这种财富和名利的受益者是个人,对国家社会的价值与读书不能同日而语。当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质利益的引诱和人们内心的浮躁。所以说做主播和网红,其未来发展存在巨大局限性,而读书对社会和个人长足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从“谈谈自己的看法”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莫让“读书无用论”肆袭。然后运用层进式结构,从个人、国家、民族发展等层面阐述做主播和网红的巨大局限性,分析读书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立意:
    1.读书,改变命运。
    2.读书,为自己,更为国家。
    3.人生无捷径,读书更有用。
    4.莫让网红遮望眼,踏实读书最可靠。
    相关试卷

    2024届天津市新华中学五区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新华中学五区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作者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涉江采芙蓉》,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语言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