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短文两篇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一、基础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
3.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倒拔垂扬柳”……武松的人物形象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B.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杰出的短篇戏剧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视角耐人寻味,契诃夫的《变色龙》表现出鲜明的讽刺效果。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莲说》《马说》等。
D.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帮忙用“劳驾”,赞人见解说“高见”,中途先走用“失陪”。我国古代有多重纪年法,“壬戌秋日”属于“年号经年法”。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北京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沸腾了,一个接一个争先恐后地走上街头举行庆祝活动。
B.黄山的青松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C.本文的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馨(xīn) 鸿儒(hóng) 陋室铭(míng)
B.案牍(dú) 甚蕃(fān) 濯清涟(zhuó)
C.亵玩(xiè) 不蔓(wàn) 调素琴(tiá)
D.隐逸(yì) 淤泥(yū) 鲜有闻(xiān)
7.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请将表明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
(3)关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充当代词,译作“它”B.相当于助词“的”
C.宾语前置标志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陋室铭》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 ,而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所思所想的方法,比如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 》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⑤,漆之所藏者黑⑥,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⑥漆:墨漆。
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指贤士居所。甲文中除了“陋室”外还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
11.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些交友方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爱莲花》作者 , (朝代)理学家。
1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与“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康肃笑而遣之B.水陆草木之花
C.花之隐逸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宜乎众矣(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4)香远益清( )
16.翻译下面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7.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借赞美莲花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
18.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C
6.A
7.(1)D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C
(4) 托物言志 《紫藤萝瀑布》
8.(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使……劳累。 9.(1)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示例:这些交友的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12. 北宋(宋朝) 周敦颐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A 15. 应该 水波 横生枝蔓(长枝蔓),名词用作动词 远播 16.(1)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7.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8.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11.老王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11.老王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题,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邓稼先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1.邓稼先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最苦与最乐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16.最苦与最乐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