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01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02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使用0,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文末画线句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共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而中国人由于很能体验细腻的情感,能以在自然万象上发现潜伏的生命活力,其物感说中“物”的部分,虽然可以包括事件情节以及人事,但更主要、更经常地却是指自然的景物。总之,中国人一方面强调主观的感受,一方面强调客观的景物,追求着二者的融合。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当然极利于山水文学的发展。巡视中国山水文学的画廊,或借山水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感,或因山水而领悟禅机,亦或假山水以讽刺时政,一幅幅生动的山水文学画面,千姿百态,无非困境抒发,情景合一。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重视景,即重视了作为客观基础的自然物象:重视情,即重视了作为主体意识的主观作用,对于自然的自觉审美正起于客观物象与主体情思的对应交感。艺术创作也正需要这主客双方的交互作用。对于山水艺术来说,有了景就有了艺术的客观基础,有了情就有了艺术的内在生命。所以情景交融的美学理论符合于审美和创作的内部规律,它也就能够促进山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怀,文学中的山水成份不断增加,由只言片语的写景发展到独立的山水诗,以至产生了大篇幅的山水游记,山水文学的渭渭细流汇成了浩瀚的江海。
    (摘编自王可平《“情景交融”与山水文学》)
    材料二:
    山水诗在宋齐以后,与赠别、相思、旅游、田园等各种题材结合在一起, 内容和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早期那种为体道而写的山水诗逐渐减少,但是在欣赏山水中使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基本旨趣, 以及静照忘求的审美方式一直延续到唐代。特别是在孟浩然、王维、常建、柳宗元等诗人的作品中,影响最为明显。王维有些诗强调自己的心性之空与空寂之境的暗合。这种心性的空与静照忘求的境界是一致的,或者可以说,正是诗人面对深山景物的“静照”和“坐忘”,使他悟出了禅心的安定, 以及与空潭的合而为一。所以,王维体悟的性空或心空,实际上还是在静照忘求的精神状态中体会到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
    山水诗这种静照忘求的审美方式在盛唐的山水诗里看得最清楚。盛唐山水诗向来被视为意境美的典范之作,就是因为其意境具有清朗空静的特色。空静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意境富有象外之趣的基本特征。所以有不少学者从山水诗的时空意识来探讨意境的形成,也有不少人从禅的境界去探讨。现在我们知道,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从东晋时期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要求诗人在观照万物时具有清明、虚静的内心境界,使空间万象在心灵的镜子中变为一片澄明清澈的世界。盛唐山水诗只是善于通过艺术的处理来突出这种空静而已。
    人类的本性是亲近自然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而在山水诗里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因此,了解中国山水诗静照忘求的审美方式,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山水诗中所含哲学意趣的理解,把握中国山水诗追求清朗空静的意境的原因,而且可以从这一个特殊角度了解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对我们今天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改变生存环境也很有意义。
    (摘编自葛晓音《澄澈诗心中的大自然—盛唐山水诗的审美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促成了“情景交融”美学原则的产生,且直接影响了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
    B.在表现自然景物方面,表现型艺术和再现型艺术的区别在于对外物是感知并表达出来,还是仅作样貌模仿。
    C.中国人重视心与物交互作用,既能从山水中悟得禅机,也能够借用山水表达现实感受。
    D.盛唐山水诗人以静照忘求的方式营造清朗空静的意境,创造了典范的意境美,彰显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山水诗发展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虽然论述方式不同,但是核心观点一致。
    B.西方古典美学受到模仿说理论的影响,较少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缺乏对艺术内在生命的深度挖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山水文学的长远发展。
    C.盛唐山水诗善于通过艺术的处理最大限度体现出清朗空净的意境之美,进而形成了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
    D.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创作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又是对自然环境的超越,这一理念仍可为当代文学创作所借鉴。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个完整统的艺术境界”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
    B. “景乃诗之媒, 情乃诗之胚, 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
    C.“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王夫之《姜斋诗话》
    D. “春秋代序, 阴阳惨舒, 物色之动, 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4分)
    5.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在唐代发展纯熟,请结合材料谈谈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成为名篇的原因。(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硬杀
    王在庆
    街头树荫之下,十几人围成一圈,有人喊撑士,有人嚷飞相,有人摇头,有人微笑。对弈者各坐马扎;棋盘左蹲一二人,右蹲一二人;站在他们身后的双手撑膝,肩膀俯下;最外层的则努力伸长身体,伸长脖子。对阵二人一位白发无须,一位白须无发。白发者穿白色T恤,面色白净。白须者套二股筋背心,肩膀黑如皂铁。人堆之中,①一白一黑,便如太极双鱼之目。众人或纸扇轻摇,或芭蕉猛挥,聊胜于无,难解桑拿闷热。
    二人仿佛石佛,不动不摇坐如钟,任凭周遭聒噪,半天不走一步。旁边就有人耐不住,高叫起来: “老陶,你在法院就这样断官司呀?娃都生出来了!”又有人叫: “茅坑,别占个茅坑不拉屎!”老陶不应, “茅坑”也不应。不知道哪个是法官,哪个又是“茅坑”。围观者渐觉无趣,走去三两人, 空隙处又填进两三人。远远的东北方向, 乌云如墨。
    半晌走动一步,马上招来一片骂声——眼见对方不听劝,偏往坑里跳,②此恨绵绵无绝期,转而对另一方大叫: “跳马!妙子改嫁——没救(舅)了!”谁知道这一位也如同聋子。对面一位参谋接过着儿来,破了这个必杀技,于是两个支着儿的比比画画,在半空中下起了盲棋,唇来舌往,兵来将挡,终于下成一盒襁糊,彼此不服气,最后好像都赢了,无语观棋,音乐声渐近,洒水车徐徐驶来,围观者纷纷躲开,好心人提醒当局者,但两人分明已入定, 坚如磐石,岿然不动,水柱贴地面扫射而过, “黑白双佛”的鞋面裤脚遍布泥点。观棋者复又聚拢,太极双鱼依旧。乌云渐近,但闻雷声隐隐,树叶纹丝不动。
    有人掏出烟来,左右让一让, 自己点着了,猛吸几口,连烟雾带牢骚一块儿喷出来: “这是第三根了,这盘棋才兑了两个卒,马换了个炮!”另一位说: “我都撒了两泡尿了,年前看来下不完了! ”两个人东拉西扯, 忽听啪地一响, 低头一看, 又落一子。 又抽几口烟, 隔了半晌, 一拍大腿: “好棋!”太极圈内无不纳闷儿好从何来。忽有人叫: “不好!雨来了!”众人抬头看时, 只见树叶舞动, 天空电光一闪一闪, 雷声隆隆, 更要命的是,不远处黄尘如山,上掩乌云,下压地面,吞楼房,湮街道,滚滚而来!便如鸟雀群中丢了个爆竹,观棋诸君霎时间跑了个精光!③太极双鱼游入大海,单剩两只“鱼眼”钉在原地。终于有个发小不忍心, 来扯两个老头子,扯这个这个甩胳膊,扯那个那个甩胳膊,再扯再甩,发小骂一句: “还把木头疙瘩当成真枪真炮使了!死了我给你们开追悼会!”一顿足,如飞而去。
    只见这风,有如半空里藏着一个要吃唐僧肉的妖怪,通天扯地,飞沙走石,顶风难行,顺风能飞!大树折枝断叶,小树倾斜,几欲被连根拔起! 沿街来不及收拾起来的塑料桌椅,跌跌撞撞飞起来,如风筝般在半空中与塑料袋共舞,一家商店六七米长的招牌被从上往下撕下来,垂在门窗上招展飘摇,噼里啪啦的玻璃碎裂声不绝于耳。好似火星撞了地球,④一阵风暴刮走了大小车辆,刮走了行人小贩,刮走了猫狗鸦雀,甚至刮走了声音和空气,一切突然间静下来,定睛一看,街头拐角处还有一样东西没刮走:那两只“太极鱼眼”仍然钉在那儿!两人皆蹲伏于地, 白发变黄发,怒发冲冠;白须变黄须,如猬毛碟。马扎“端坐”在路中绿化带里。奇就奇在两个老头儿之间多了座建筑——一圈砖头瓦块压住棋盘,围成四四方方一座城池,里面两军对垒,将帅分守楚汉,阵式俨然,似有杀伐之声倏忽而出!
    风是雨的头。风势稍歇,雨如黄豆,落地开花,噼啪作响;瞬间而成片,如万马奔腾;又过片刻,雨声没有了点,没有了片,成为一个整体,充斥宇宙间,包裹了地球万物,似乎伸手即可触及,一吸便入肺间。电光闪耀如群蛇,霹雳如在头顶炸响,摄人魂魄!半个小时过去,雨势渐弱,街道成了河川,黄水滚滚滔滔。宛如刚洗过的街头,仍杵着两个浑身流水的老头儿!白发雪白,贴在头皮上,如戴白帽; 白须亦雪白,须梢收拢,水流如注,顺须而下。
    两个年轻人撑着伞跑来了,看来是俩老头儿的子女,再劝老头儿也不走。无人敢动他们的将军大炮,站在白须者身后的女孩流着眼泪,站在白发者身后的男孩跳脚大叫打着电话。一会儿,一辆救护车鸣哇呜哇闪着蓝灯开过来,把两个老头儿全都抬上车,又闪着蓝灯鸣哇呜哇开走了。
    一个在店铺里避雨的老头儿咋舌摇头: “这俩老家伙,都上过朝鲜战场呢!”
    【注】①猬毛碟:刺猬的刺毛纷纷张开。碟(zhé):纷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云由远而近,雷声由隐隐而隆隆,风通天扯地,飞沙走石,明面呈现天气恶劣之势,实暗寓双方棋势的激烈。
    B.两位老人将棋子看作生命般重要,暴风狂沙之中,他们用一圈砖头瓦块压住棋盘,围成四四方方一座城池来保护棋子。
    C.对两位对弈的老者而言,棋场即战场,棋手即战士,他们对弈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意志的比拼。
    D.文中写了众多围观者、俩老头儿的子女、避雨的老头等人,采用的是烘托手法,从侧面突出了两位老人的形象。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写出了两位老人的肤色差异,而“如太极双鱼之目”的比喻又暗示棋局最后谁也赢不了谁。
    B.句②引用了白居易的著名诗句,从围观者角度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恨下棋的一方不听劝,下出了臭招。
    C.句③中“游入大海”以形象的比喻写两位老人没了围观者之后的自由感,一个“钉”字毕显对阵之激烈。
    D.句④四个“刮走了”呈递进之势,极写风暴之猛烈,又为下文暴风刮不走两只“太极鱼眼”蓄势。
    8.文末画线句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4分)
    9.根据情节内容,尝试为两位老人写一则人物短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黄歇至,闻之,畏秦乘胜一举而灭楚也, 乃上书曰: “臣闻物至则反, 冬、夏是也; 致至则危, 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王三世不忘接地于齐, 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王若能保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易》曰: ‘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昔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夫楚国,援也:邻国,敌也。今王信韩、魏之善王,此正吴之信越也, 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王从之,止武安君而谢韩、魏,使黄歇归, 约亲于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注A齐B秦C之D要E绝F楚G赵H之I脊J天K下L五M合N六0聚P而Q不R敢S救T王U之V威W亦X单Y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即合纵,指多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的一种策略,如《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河内,春秋战国时期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相当于今豫北地区。当时黄河中游以南为河外。
    C.五伯,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其中秦穆公是“五霸”之首。
    D. 《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或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准备联合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楚国狼烟四起,楚国急忙派使者黄歇上书秦王,劝说秦王停止攻打楚国。
    B.黄歇认为,秦王应该固守功业威势,去掉攻伐野心,不能用武力使各国的君王臣服于秦国,否则会有祸患。
    C.黄歇为达目的,说尽了秦王的精明能干,指出了楚国对秦国的重要性,说出了联合韩、魏攻楚对秦国的不利之处。
    D.黄歇凭借着出色的论辩技巧,说服了秦王,消除了楚国的灭顶之灾,秦国与楚国缔结了盟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4分)
    (2)《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4分)
    14.请简要分析黄歇列举吴、越联合伐齐,智伯瑶联合韩、魏伐赵之事的意图。(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 题。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①
    辛弃疾
    鼓子花②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
    【注】①本词作于词人六十二岁,时词人赋闲于瓢泉。②鼓子花,即旋花,形似鼓。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鼓子花在春天开得非常繁盛,这一充满生机的景象引发了词人许多的思绪。
    B.词人想要去观赏牡丹花,“急呼”与“忙”表现了他前往赏花的急切心理。
    C.“红紫成行”此处用颜色代指牡丹,写出牡丹虽经受狂风暴雨却依旧艳丽。
    D.词人深受百姓尊重且性格随和,到西乡之后,许多少年陪伴词人共赏牡丹。
    16.有评论认为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妙,请结合全词, 简要赏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可以“ , ”,还可以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2)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写士兵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并非是为了封赏。
    (3)诗人揽镜自照,常引发时日消逝、青春不再、老大无成等感慨,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梁启超的传记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存在,梁启超打通了和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承上启下且举足轻重的人物。②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多方面的才华之外,他本身的两大特点也至关重要。其一,他是一个拥有书面文字语言和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知”的体系, 甲 。他既与思想界、学术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其二,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 乙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的人物:梁启超、蔡元培、胡适。( ),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
    梁氏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说他“善变”。不过,为了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共和、富强、 自由,梁启超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从这个意义上讲,梁启超确实“善变”。列文森认为,梁启超在理念上认同西方的价值取向,而在情感上则认同中国的传统人文系统。③事实上,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他在理念上也已经认同了中国文化。这并不奇怪,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历史巨人,其人生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很难用“激进”“保守”“革命”“反动”这些本质化的概念来描述和判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句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并做修改,修改后的语句需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 分)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4分)
    20. 将下列句子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花自然香,莫在上风扬” B.“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C.“但开风气不为师” D.“强中更有强中手”
    21.下面的两个句子中,“善变”的含义有差异,请简要分析。(4分)
    (1) 有人因此而攻击他,说他“善变”。
    (2)从这个意义上讲,梁启超确实“善变”。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一个历史巨人的人生是非常丰富复杂的”,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儒将左宗棠曾有一副对联传世,其下联: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有人说下联在表意上自相矛盾, 其实不然。如果对应地从立志、处世、心态三个角度去理解下联,就会豁然开朗, 心有所悟。
    以上材料对青年学子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 A
    2. C
    3. C
    4.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重点突出。结构上采用层进式结构,从提出观点到分析原因再到总结意义,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②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对比论证,将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进行对比,从而强调中国艺术所秉持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更有利于山水文学的发展。③修饰词语(“其中一个”“更主要”“更经常”等)的大量使用,体现了学术类文章的严密性。
    5.①“入”字展现了诗人主动亲近自然的姿态,体现出诗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②该诗歌秉持着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既重景,又重情,作者将自己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结合构建了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③作者将心性之空与空寂之境结合,在静照忘求的精神状态中体会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寺里的空潭、钟声等,使人进入一种虚静空寂的境界,由此而领悟大道,使作品具有理趣,有了禅的意境。④诗歌营造清朗的意境,实际是为了抒发自己隐逸情趣,可谓工于造意,妙在言外。
    6. B
    7. C
    8. ①交代两位对弈者举动反常的原因,让读者恍然大悟。②升华两位对弈者的形象,凸显他们不服输的斗志和坚韧品质。③回扣文章题目。
    9. 专注而坚守的弈者,硬气的战士。①专注的弈者,通过观棋者的聒噪、离场来塑造。②坚守的弈者,通过洒水车的扫射来塑造;③雷打不动的弈者,通过雷电大雨中各类人的各种反应来塑造;④硬气十足、坚定不移的战士,通过店铺老头的话来深化形象。
    10. EJT
    11. C
    12. A
    13.(1)我听说物极必反,冬天、夏天的交替就是如此:走极端则危险,垒棋子就是如此。
    (2)《易经》说:“狐狸渡水,它的尾巴就会浸湿。”这都是指开始容易,结束困难。 14. 意在说明韩国、魏国表面上谦语卑辞是为了免除灾祸,而实际上是想欺骗秦国。企图以此说服秦王放弃联合韩、魏伐楚的计划。
    参考译文:
    韩国、魏国已向秦国屈服,秦王准备派武安君联合韩、魏攻打楚国, (武安君)尚未出发,楚国使臣黄歇到了,听说此事,怕秦国乘胜一举消灭楚国,于是急忙上书秦王说: “我听说物极必反,冬天夏天的交替就是如此;走极端则危险,垒棋子就是如此。现在强大的秦国的疆土,遍及天下,控制着西、北两端,这是自古以来,拥有万乘车马的大国未曾达到的。楚国三代先王都不忘与齐国接壤,以切断合纵结盟的关键部位,如今大王派盛桥在韩国掌权,盛桥把韩国土地送给秦国,这样大王您不动甲兵,不施威势,就能得到百里土地,大王可谓能干之极! 大王又出兵攻魏, 封堵大梁门户, 攻下河内, 夺取燕、酸枣、虚、桃等地, 进入邢丘, 魏兵云集却不敢相救,大王可谓战功累累!大王休养军队,两年后再用兵,又吞并了蒲、衍、首、垣等地, 以兵临仁、平丘,使黄、济阳据城自守,魏王只好屈服。 大王又占据濮磨之北,打通了齐国、秦国的通道,切断了楚国、赵国联系的中枢,各国多次联合、聚会却不敢互相救援,大王可谓威名无双!大王如果能保住功业威势,去掉攻伐之心而在领地上广施仁义,消除后患,那么,大王的功业绝不只是三代圣王之后的第四个,五位霸主之后的第六位!如果大王倚仗军队众多,凭借武器精良,趁着毁灭魏国的威势,想以武力使各国的君王都向您俯首称臣,我担心您会留下后患。《诗经》说:‘当见善始,少见善终。’ 《易经》说: ‘狐狸渡水,它的尾巴就会浸湿。’这都是指开始容易,结束困难。 当年吴王听信越国, 出兵攻齐, 已经在艾陵战胜齐国,却被越王在三江之滨擒杀。智氏信任韩、魏,才去进攻赵国, 围攻晋阳时,胜利已指日可待,韩、魏却突然反叛,在凿台之下杀死了智伯瑶。如今大王忌恨楚国尚未灭亡而忘记了楚国灭亡只会使韩国、魏国强大,我认为您的这种做法不可取而为您忧虑。楚国,是您的援手:其他邻国,是您的敌人。现在大王相信韩国、魏国亲近秦国,这正像当年吴国信任越国,我害怕韩国、魏国表面上谦语卑辞是为了免除灾祸,而实际上是想欺骗秦国。 为什么呢?因为秦王对于韩、 魏并无再世的恩德, 却有累世的积怨, 韩国、魏国人的父子兄弟接连死于秦国兵刃之下,已近十代了,所以韩国、魏国只要不灭亡,就是秦国的忧患。现在大王却要资助他们进攻楚国,这不是个大错误吗!”秦王听从了(黄歇的意见),令武安君停止行动,辞谢了韩国、魏国的军队,派黄歇归国,与楚国缔结盟约。
    15. D
    16.(1)自嘲豁达,说诗人头发白了稀少,说发簪不住,只能用长帽子边缘来遮挡,表明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2)卒章显志,诗人以看花,写自己遮挡稀疏的白发,还有不认老的意味,表明自己依然可以为国为民效力的情怀。
    17.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18.②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
    19. 甲:又创造了“行”的体系
    乙:还拥有极为“谦和”的性格魅力
    20. C
    21.(1)句中的“善变”是贬义词。说梁启超思想没有固定点,成为攻击他的武器,而(2)句中的“善变”是褒义词。赞扬梁启超为了不断靠近真理,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这是明智的行为,表达了赞扬之情。
    22.(1)原文有比较强调作用,一个人的人生是复杂的,那么一个历史巨人,那么人生更应该复杂, 比较更具鲜明特性, 让人接受理解。
    (2)修改后,客观说出一个历史巨人的人生复杂,缺少对比,缺少直观上的感受,没有那种主观比较的震撼感。
    23. 【详解】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相关试卷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使用0,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文末画线句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