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南京玄武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第1页
    江苏南京玄武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第2页
    江苏南京玄武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南京玄武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南京玄武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文阅读,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要留心多音字的读音,如兴(xìng)味、记载(zǎi)、纤(qiān)维等。”
    B.“根据词义识记字形很好用,如‘慷慨’可释义为情绪激昂,所以是竖心旁。”
    C.“形声字可根据形旁理解意思,如‘蹒跚’是足字旁,指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摆。”
    D.“可根据词义辨析形近字,如‘蔓’指缠绕的植物枝茎,而‘幔’则表示帷幕。”
    2.复习句子的语气时,小组进行了如下讨论,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是陈述句,陈述客观事实。
    B.“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这是疑问句,表示反问语气。
    C.“让我们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是祈使句,表示命令语气。
    D.“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是感叹句,表达思念之情。
    3.小玄为小武讲解下面句子的成分,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北宋风俗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A.“张择端的”修饰“《清明上河图》”,为定语。
    B.句子中“可以说”修饰“是”,是状语。
    C.“北宋风俗画中”位于“是”之后,是补语。
    D.这个句子的主干为“《清明上河图》是杰作”。
    4.在复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时,小组围绕网络词语展开了讨论。你依据讨论内容,向大家简要介绍网络词语受欢迎的原因。
    小武:“3Q是英语thank yu的谐音,简洁有新意,很多网络词语都是这样。”
    小贝:“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词语无伤大雅,但在写作文时要慎用。”
    小玄:“工具书也会收录网络词语,可见网络词语也有可能成为规范汉语的一部分。”
    小熙:“‘特种兵旅游’‘挖呀挖呀挖’这些网络词语能紧跟社会热点,非常时髦。”
    5.小组分类梳理了诗词意象,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意象•鸟】“山气日夕佳,(1)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鸟”流露出诗人归隐的闲适,“感时花溅泪,(2) ”(杜甫《春望》)中的“鸟”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悲叹,“(3) ”(李清照《渔家傲》)中的鸟寄寓着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意象•日】“黑云压城城欲摧,(4)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日”突显出守军的气势,“(5) ”(晏殊《浣溪沙》)中的“日”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感,“(6) ”(朱敦儒《相见欢》)中的“日”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慨。
    6.阅读《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完成探究。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①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丰奈何春。
    [注释]①游丝:春季昆虫吐出来的细丝。
    词人借助“鸟”和“日”两个意象,抒发了哪些情感?
    7.古文阅读。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②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④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译注》)
    [注释]①比:替。②洒,同“洗”,雪耻。③耨(nòu):农具名,用以除草。④制梃:指手举木棒。
    (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3分)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限三处)(3分)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比较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说理手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
    链接材料: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散文阅读。
    在父亲的菜园之外,喇叭花已不再吹奏
    李汉荣
    ①父亲转身走远,老家门前的那片菜园,从此荒芜,第二年就被夷为平地了。那些带着父亲的目光、体温和气息的藤藤蔓蔓根根茎茎叶叶芽芽,都被陆续铲除。水泥迅速追过来,以时代的名义,为这片曾经的菜园,钉上了永恒的封条,将田园的记忆,一举封死。
    ②在父亲们的身影里,吹奏了几千年的那些蓝的、紫的、红的、白的喇叭花,在我的老家竟然彻底失踪,音讯全无。
    ③如今,我老家那些一茬茬到来又很快走散的孩子们,再也听不到那古老喇叭水灵灵的演奏了。
    ④所幸在父亲离去前的那年,一天下午我回到老家,在他最后侍弄的菜园里,在那与陶渊明的东篱有着相同结构的篱笆上,我遇见了从杨万里先生诗里飞过来的一只蜻蜓,它当时停在喇叭花的藤蔓上,它是在回忆宋朝的农事或意境?我相信这是一种暗示,一种机缘。当蜻蜓转身离去,我在那轻轻战栗的藤叶上,采下了刚刚被蜻蜓点赞过的那朵喇叭花儿的花籽,夹在我随身带着的《古代田园诗选》里。在安埋了父亲之后,我就带着夹在诗里的种子,回到城里。我想着,一定要把这点农耕的美感和田园的记忆,把父亲菜园里喇叭花残剩的这缕余音,保存并延续下去。
    ⑤可是,在城里我早已无地可耕。我只好将那被我小心保存的种子,种在十八楼我家阳台的几个花盆里。希望在明年春天的某个午后,它能及时醒来,缠绕在钢筋混凝土和不锈钢防盗栏上,缠绕在我女儿常常被雾霾和噪音袭击的窗口,为她擦拭出一小片语文课本里多次描述的湛蓝晴空或碧澄时光,顺便也为我吹奏一首我无比思念、久已荒疏的故乡歌谣。我每天都追着阳光的脚步,按时将花盆放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以便让仁慈的太阳看见并多多给它以关照。这对着他深情吹奏了千万年的小小号手,如今已来到离他更近的高海拔,继续对他深情吹奏。在连续的雾霾天里,阳光隐遁了,我就以我热烈的目光代替阳光,一遍遍安慰和照耀它。
    ⑥好不容易,它发芽了,它出土了,它扯藤了,它卷叶子了,它开始制作喇叭了。可是,过了几天,叶子黄了掉了,藤儿蔫了枯了,制作了一半的喇叭和刚刚开始制作的喇叭,纷纷瘪了。
    ⑦我向植物学家和熟悉乡土风情的诗人请教,他们从植物学和诗学的角度,分别给出了答案。他们说,这些植物们,从你父亲那充满雨水和地气的故园里,离乡背井,一下子来到无根的城市和缺氧的环境,它们水土不服,它们头晕目眩,它们心境枯寂烦闷,哪有心思和气力,为你女儿擦拭窗外的天空,何况是那么难以擦拭的雾腾腾的天空?它们哪有心思和气力,找回父亲们带走的田园诗的线索?又哪有心思和气力,为你吹奏失传已久的故园歌谣?
    ⑧作为农耕的后裔,我曾经何其有幸,我有一个熟谙乡风乡俗的父亲,我有一个虽不识字却也在以自己朴实诚恳的耕作延续着陶渊明田园诗意的乡间父亲。作为农耕的后裔,我又是何其不幸,如今,我已没有了一寸可耕之地,没有了一眼可汲之泉,连一个想随时走走的田埂都没有了,我只能在寸草不生的纸上和没有二十四节气滋养而常年发着高烧的网上,种几苗蔬菜,种几缕炊烟,种几声鸟语,种几亩乡愁。
    ⑨作为农耕的后裔,我已没有了一声蛙鸣、一滴露水、一穗稻香。作为农耕的后裔,我之最大不幸和荒凉,是我已经将仅存的那点采自父亲菜园的种子,那水灵灵吹奏了千万年的喇叭,那谷雨一样温润、小满一样丰盈的故乡歌谣,已彻底丢失得不剩一粒了……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外婆的手纹》,有删改)
    (1)阅读散文要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内容。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2)阅读散文,要品味、欣赏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5分)
    A.好不容易,它发芽了,它出土了,它扯藤了,它卷叶子了,它开始制作喇叭了。(品味“了”的妙用)(2分)
    B.本文语言富有诗性。从第④或⑨节中摘录一句富有诗性的语句,并加以赏析。(3分)
    诗性语言的表现
    (3)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李汉荣散文选•外婆的手纹》这本书有下列这些主题,你认为本文更适合编排在哪个主题之下?阐述你的理由。(4分)
    A.亲情
    B.生命
    C.自然
    D.历史
    选 ,理由
    9.班级拟开展“甘熙故居”文化研学活动,大家搜集了相关资料,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甘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宅第坐落于南京老城南,占地面积9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
    甘熙宅第建筑特色南北交融,既有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建筑的浑厚大气,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族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宅第由毗邻的四组古建筑群构成,包括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每组建筑群都为多进穿堂式建筑,排列顺序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院落为典型的南方“四水归堂”形制,四边坡屋顶倾斜后形成陡形采光口,利于采光通风。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雨水属于财气,有四方聚财的寓意。
    宅第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三雕”:石雕、砖雕和木雕。在门窗、屏风,包括梁枋上都分布有精美雕刻。常用蝙蝠、麒麟等瑞兽或植物的形象,寓意美好。
    宅第的小青瓦屋面、白粉墙、棕红色广漆形成灰、白、棕三色主调,这种主调与青山绿树配合,引起人们恬静、安宁、平和的感觉。
    材料二:
    友恭堂
    友恭堂,是南捕厅15号的大厅,是接待贵宾、长辈议事、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友恭”出自《左传》“父义、母慈、兄方、弟恭、子孝”,强调家和万事兴。“友恭”不仅是堂号,还是金陵甘氏族人历代遵循的家训。
    寿石轩
    寿石轩,位于南捕厅15号的西偏院,是甘熙的书房。院内,白墙黛瓦和雕梁画栋相得益彰,花草竹林与假山怪石相映成趣,清幽雅致一览无余。甘熙在寿石轩多年苦读,精通乡邦文献、诗词歌赋,他编撰了金陵掌故笔记《白下琐言》,有《寿石轩诗文集》传世。
    津逮楼
    在甘熙宅第花园之中,建有一座藏书楼——津逮楼。“津逮”二字取自于《水经注•河水》,意指求知的入门之路。据记载,津逮楼中藏有宋元明清历朝古籍善本十余万卷。原楼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中,2007年,东南大学的专家根据历史资料,仿天一阁样式复建津逮楼。2021年10月,津逮楼入选“世界文学地标”。
    材料三:
    1992年,以甘熙宅第为馆址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其先后被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历经多次修缮,2007年完整重现了历史原貌,其形制、外观与内部陈设格局都得到了尊重与复原。2010年,甘熙宅第已经成为全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基本陈列设有三个展区:
    “金陵名宅•书礼传家——甘熙宅第历史文化展区”,位于南捕厅15号1至6进,从宅第故事、宅第保护、宅第人文等方面展现向上向善的传统文化魅力。
    “金陵瑰宝•世续繁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位于南捕厅17号1至5进、19号1至5进。综合展示和活态展演相结合,系统地呈现南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和在当代文化事业中绽放的新活力。
    “金陵繁会•城南遗风——老南京民俗展区”,位于大板巷42号3至4进,全方位展示南京地区优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一件件旧时物品、一幅幅生活画面、一句句亲切土音,再现往日南京市井生活场面,勾起人们难忘记忆。
    (根据网络资料编写)
    (1)阅读材料,下列对甘熙宅第隐含的文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院落采用了“四水归堂”形制,体现了甘氏家族“聚财为本”的价值追求。
    B.“友恭堂”体现了儒家“孝悌”文化,倡导家族成员父慈子孝、兄弟和睦。
    C.“寿石轩”的白墙黛瓦和山石花木,很契合书香世家淡泊恬静的气质雅韵。
    D.“津逮楼”中“津逮”二字体现了甘氏家族“读书传家”惠及子孙的家风。
    (2)阅读材料一,完成下列思维图。(4分)




    (3)阅读材料二、三图文,设计一条探访非遗民俗的合理线路,并有条理地说明。(3分)
    (4)结合三则材料和链接材料,说说甘熙宅第在合理利用上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做法。(4分)
    10.(8分)阅读《昆虫记》,完成“昆虫歌唱家”专题阅读任务。
    11.作文。
    文帝劳军,周亚夫以军礼见,群臣大惊,文帝换个角度却看到了亚夫是个“真将军”;愚公移山,智叟“笑而止之”,但愚公换个角度看到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未来;“出则无敌国外患”,孟子换个角度却看到了安乐处境背后存在的隐患。生活中,我们换个角度,看人看事看世界,定会有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换个角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信息。
    语文试卷答案
    1.A
    2.C
    3.C
    4.网络词语简洁而有新意,能紧跟社会热点,还有可能成为规范汉语的一部分。
    5.(1)飞鸟相与还(注意“还”的写法)
    (2)恨别鸟惊心
    (3)九万里风鹏正举(注意“鹏”的写法)
    (4)甲光向日金鳞开(注意“鳞”的写法)
    (5)夕阳西下几时回
    (6)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注意“垂”的写法)
    6.作者借助“鸟”和“日”两个意象,抒发了游子游兴未尽的留恋之情,诗人的情感也由欢快转为悲凉。
    7.(1)①方圆。
    ②在家。
    ③匹敌。
    (2)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结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它们在思想内容都主张实行仁政;从“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知在说理上都采用对比的手法。
    8.(1)示例:①庆幸
    ②将喇叭花籽种在十八楼“我”家阳台的几个花盆里
    ③喇叭花的叶子黄了掉了,藤儿蔫了枯了,花骨朵瘪了
    ④感伤
    (2)A.示例:连用五个“了”,写出喇叭花发芽、出土、扯藤、卷叶子、长花苞的过程,表现了作者期盼喇叭花开花,将余音保存并延续下去的热切心情。
    B.示例:作为农耕的后裔,我已没有了一声蛙鸣、一滴露水、一穗稻香。
    赏析:连用三个句式相同的短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表达了“我”失去诗意田园的无限怅惘和感伤。
    (3)示例:A 作者将父亲种的喇叭花残留的种子移到十八楼的家里,本想好好呵护,寻回父亲的田园诗意。虽然喇叭花最终凋谢了,但父亲的田园诗意依旧在“我”的心底荡漾。文章借写喇叭花,多次写到父亲,传达的是对父亲的尊重和悠远的怀念。
    9.(1)A
    (2)①南北交融。②宅第由毗邻的四组古建筑群构成。③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三雕”。④宅第的主色调为灰、白、棕。
    (3)线路为:入口B——15号1进、2进——友恭堂——津逮楼——15号4进、5进、6进——寿石轩——17号5进、4进、3进、2进、1进——19号1至5进——42号3至4进——出入口A。
    解说:从入口B进入,然后先参观“金陵名宅•书礼传家——甘熙宅第历史文化展区”,即15号1至6进;2进后接着参观友恭堂和津逮楼,然后参观15号4至6进;这时进入寿石轩参观,出来后,进入“金陵瑰宝•世续繁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依次参观17号5至1进;接下来参观19号1至5进;下面就进入“金陵繁会•城南遗风——老南京民俗展区”,即42号3至4进;最后,从出入口A走出,参观结束。
    (4)①延续文物古迹的原有功能:重现了历史原貌,一件件旧时物品、一幅幅生活画面、一句句亲切土音,再现往日南京市井生活场面,勾起人们难忘记忆。
    ②赋予新的适当的当代功能:甘熙宅第已经成为全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综合展示和活态展演相结合,系统地呈现南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和在当代文化事业中绽放的新活力。
    ③展示文物古迹的价值,发挥教育功能:从宅第故事、宅第保护、宅第人文等方面展现向上向善的传统文化魅力。
    10.(1)精读
    (2)摘抄
    (3)BC
    (4)吸引异性、求偶、保护领地以及向同伴传递信息等。
    11.略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旧知迁移: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入以事其父兄
    语境推断

    夫谁与王敌
    成语联想:势均力敌

    行文内容
    感情脉络
    父亲去世后,老家菜园荒芜,喇叭花被铲除,永久消失。
    遗憾
    父亲去世前,在老家菜园,“我”见到喇叭花,并采下花籽。


    期待


    ①化用诗句,创造画面,营造深远的意境。
    《春》
    ②调动感官描绘景物,引发美妙的联想与想象。
    《雨的四季》
    ③语言精粹、凝练,可转化为诗行,押韵。
    《散文诗二首》
    ④语言精致凝练,富有音乐美。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⑤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密集组成叠印的画面来抒情。
    《土地的誓言》
    ……
    (根据七年级与八上统编版教材助读内容、《教师教学用书》编写)
    链接材料: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阐释
    第6条
    文物古迹的利用必须以文物古迹安全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原则。利用必须坚持突出社会效益,不允许为利用而损害文物古迹的价值。
    阐释:
    1.利用是指延续文物古迹的原有功能或赋予新的适当的当代功能。
    2.合理利用是指以不损害文物本体及其环境,不损害文物古迹价值为前提的利用。
    3.对文物古迹进行研究,认识相关历史、文化内涵,展示文物古迹的价值,发挥教育功能也是一种合理利用方式。
    “昆虫歌唱家”专题阅读
    目录(摘选)
    1.荒石园
    2.昆虫的装死
    3.蝉出地洞
    4.螳螂捕食
    5.绿蝈蝈
    6.大孔雀蝶
    7.象态橡栗象
    8.意大利蟋蟀
    9.田野地头的蟋蟀
    阅读策略
    任务
    (1)
    阅读《蝉》《绿蝈蝈》《意大利蟋蟀》《田野地头的蟋蟀》
    快速阅读
    了解这些鸣虫的生活习性
    (2)
    探究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探究成果
    (3)这些昆虫“歌唱”的方式有 (多选)
    A.用声带发声
    B.用腹部发声
    C.用鞘翅发声
    (4)这些昆虫“歌唱”的目的有: 。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文阅读,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