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
展开(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墨子巡天望远镜坐落于青海省冷湖镇赛什腾山(海拔4200米左右),该望远镜发现了首批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 2023 WB2。 据此回答1—3题。
1. 小行星 2023WX1 和 2023WB2所属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墨子巡天望远镜追踪研究近地小行星的主要意义是
A. 获取丰富的资源 B. 监测与地球碰撞可能
C.准备移民小行星 D. 探索生命的物质起源
3.墨子巡天望远镜选址青海赛什腾山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气温低 B. 距离天体较近
C. 安全保密较好 D. 空气稀薄洁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 图1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传统城市相比较,“海绵城市”在一次降水过程中产生的明显变化是
A. 水汽蒸发减少
B. 土壤下渗增加
C. 地下径流减少
D. 地表径流增强
5.在建设海绵校园过程中,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 铺设透水道路 B. 实施楼顶绿化
C. 完善排水设施 D. 增加喷泉景观
6. 我国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
①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②减轻用地的紧张状况
③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④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雅丹是维吾尔语的音译,意指“陡壁的小丘”。 图2为新疆罗布泊白龙堆雅丹地貌遥感图像。据此完成7—8题。
7. 罗布泊白龙堆雅丹地貌的成因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
8. 白龙堆雅丹地貌的走向为
A. 西北—东南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东—西走向
我国东北的兴安盟草原位于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灌丛为其原生植被类型,受到外界干扰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张,造成当地草原退化。据此回答9-10题。
9.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草原 C. 针叶林 D. 灌丛
10.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兴安盟草原的植被变化趋势是
A.草原减少,灌丛减少
B. 草原增加,灌丛增加
C. 灌丛增加,荒漠增加
D. 灌丛减少,荒漠减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图3为2023年12月20日青海省金田村及草滩村灾情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积石山县地震时,甘肃兰州居民的感受是
A.先左右摇摆,后上下抖动
B.只有左右摇摆
C.先上下抖动,后左右摇摆
D.只有上下抖动
12. 本次地震中金田村、草滩村受灾最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靠近震中,地震震级较周边地区大
②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③距离震中近,且震源浅,烈度大
④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北台是五台山的最高峰(海拔3058米),也是山西省第一高峰,通常每年 10月便会下雪,翌年5月才会融雪。图4为吕梁市某中学地理社团绘制的北台等高线地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关于该地理社团对北台地貌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站在丁处可以观察到北台全貌
B.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差超过100米
C. 先观察北台全貌,再观察北台山脊、山谷
D.丁地比丙地的海拔高
14.到北台进行地貌研学的最适宜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传统实地调查相比,遥感技术
A. 探测范围大,但受地面限制多
B. 获取信息速度快,且信息量大
C. 受技术限制不能实时动态监测
D. 获取遥感图像后无需实地勘测
16. 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是
A. 准确预报地震发生时间
B. 用来确定自然灾害位置
C.为灾后救援提供信息支持
D. 统计农作物的病虫害类型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山西某学校地理社团对冬、夏季节教室门口存在的热力环流进行探究。
实验目的:
1. 通过观察教室门口的风向,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2. 根据实验资料,绘制冬季教室门口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实验准备:
1. 选择一个较为封闭的教室。
2. 选择无风的天气进行实验。
3.取“抽纸”的三分之一层,并裁成约1厘米宽的长条。
实验过程:
1. 保持室内窗户紧闭,打开教室前门。
2.将抽纸条从门上部向地面移动,观察抽纸条的飘动方向。
(1)说明选择在冬季无风天气完成该实验的理由。(4分)
(2)在图5实线上添加箭头完善冬季的热力环流。(4分)
(3)当夏季教室内外温差较小不便于观察时,提出降低教室内温度的可行措施。(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达古冰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冰川正在加速消融。我国中科院使用新型材料在冰川上铺设了800平米的“被子”,用于研究其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图6)。图7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推测该新型材料的功能。(2分)
(2)指出该新型材料的铺设增强了图7 中的哪一环节(字母表示),并简述其过程。(6分)
(3)简述当地政府保护达古冰川的其它措施。(4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幅员辽阔,根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图8)。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三大自然区内土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水热条件越好,土壤发育程度越好。 吕梁市某地理社团选取三大自然区中A、B、C三处土壤标本进行采样分析,并绘制了80cm深的土壤剖面示意图(图9)。
(1)指出 A、B两处与甲、乙两个土壤剖面的对应关系。(4分)
(2)根据土壤剖面构造规律,指出土壤剖面中①代表的土层。(2分)
(3)分析青藏高原土壤剖面表土有机层厚的自然原因。(4分)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新疆气候近年来有暖湿化的变化趋势。天山山脉环绕的赛里木湖,被称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图10为赛里木湖及周边地形图。
(1)说出赛里木湖的主要补给水源。(4分)
(2)请将下列四个序号填入下图,用来表示水汽从大西洋输送到新疆赛里木湖的地理过程。(8分)
①水汽输送 (②降水 ③海水蒸发 ④径流
(3)推测赛里木湖面积短期内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6分)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海浪对海蚀崖的侵蚀最强的季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共6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