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0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0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01
    0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02
    0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7,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11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讲讲我怎样研究中国的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我开始研究汉语是在1945年,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校。研究中国的学问,我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不是文学,也不是文献学。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
    下面我使用“卦”和“王”两个汉字说明我的研究方法。
    怎样研究汉字的本意?用我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与《说文解字》有所不同。比方说,汉字中的“卦”字,它的意思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的笔画中有个“卜”字,是占卜的“卜”,在这里是部首,在右半部分。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声符,是圭(龟)的声音,所以按许慎的说法,“卦”是个形声字。但我不赞成这种讲法。我认为,“卦”字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系统中,《易经》十分重要,“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卦”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最有力量的表意文字。你们看,“卦”如果是形声字,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它的部首“卜”在这个字的结构的右边。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这么看,《说文解字》对“卦”的解释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再看这个字的结构,一方面有占卜的“卜”;另一方面有声符的“圭”。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圭”在这里怎么表意呢?
    我认为这个声符的意义是从数学来。你们用古代的写法就可以明白,“卦”的声符,是由“七一七一”的数字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用数字可以代表“卦”?我们知道,在《易经》的“卦”之前,中国已有数字卦,这是张政烺先生最早解释的。在殷朝末年,占卜专家把龟甲放到火上烧,用数字表示龟甲灼烧的裂纹。我个人认为,对“卦”字的解释,可以用张政烺的讲法。
    为什么选择“七一七一”这组数字?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古时创造“卦”字的人,他们选择这组数字的意义,并不是从数学角度选择的,而是从书写的角度选择的。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在数字卦上就会去关注奇数和偶数,于是这就与阴和阳的概念产生了联系。
    再比方说,国王的“王”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国王的“王”字是三个水平的笔画,再用一个垂直的笔画,就创造了三个水平笔画的关系。三个水平的笔画,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垂直的笔画就代表王。王可以创造天、地和人的关系。董仲舒也有这种讲法。而我的看法是,“王”字的来源不是这样的,看甲骨文就明白了。
    (摘编自〔法〕汪德迈《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
    材料二:
    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时代,掌握政治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王。王权虽是种颇为抽象的概念,却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国家所必须有的制度。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一定要想办法用文字去表达其权威与地位。如此抽象的概念,中国是用什么具体事物去创造的呢?
    “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不以之与其他字形和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就很难确定何种说法较接近原来的创意。甲骨文及金文的“皇”,不论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和“王”字相近,宜于进行比较的研究。商代的“皇”字作等形。创意是什么呢?晚商一块骨板上的图案可以帮助我们。骨上的图案表现出一位戴高帽的神祇或贵族,其帽上装饰着角状东西和高翘的羽毛,羽毛上端有孔雀眼花纹及三簇分歧的羽梢。它正是“皇”字所表现的形象:下半部分是头戴的帽子本体,上半部分是孔雀眼花纹羽毛的特写。“皇”字着重于事物的羽毛装饰,故古籍中“皇”字被用为五彩染羽装饰的帽子或舞具。“皇”本义为有羽毛装饰的美丽东西,故在铜器铭文被引申为伟大、壮美、崇高等形容词。而甲骨文的“王”字就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黄帝时代已有帽子,但到了有国家组织的多阶层社会,才以帽子代表最高权位的统治者。冠冕可能在衣制中最不具实际效用,但却是很多民族的权威象征。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就晓得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晚,花样也越多。到了贫富有差距、阶级有区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来表现其高人一等的身份,帽子也自然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往往是书写起笔的第一部分,而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要表音,也要表意。
    B. 如果把“卦”字的声符理解为数字“七一七一”,这既与古时的占卜之法吻合,也能体现中国古人的文化精神。
    C. “王”字创意有多种说法,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
    D. “皇”字与有羽毛装饰的帽子有关联,而“王”字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二者象征权威和地位与帽子形象有关。
    2.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分析“卦”字看出,汪德迈的研究更注重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占卜与表意”揣度古人思维。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关注了甲骨文的字形和书写特点,通过构型来分析汉字的创意,探究中国文化。
    C. 《说文解字》在解释“王”字内涵时,基于垂直笔画和水平笔画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出其本原义。
    D. 中国文字因受文化影响,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汉字可以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的一项是( )
    A. “车”字,在《甲骨文编》里有20多种写法,有繁有简,相差很大,繁体的车有车轮、车厢等,而简体的车就只有车轮。
    B. “畜”的甲骨文,作动物的胃连带着肠子的形状,古时人们常以动物的胃袋作为天然容器,故以其表达储藏的意义。
    C. 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从而象征九州,从此青铜鼎被视为国家及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的意义。
    D. “易”字金文写作,是有脚有尾的爬虫的样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蜥蜴,后假借为容易的“易”,另加虫旁表示本义。
    4. 材料一作者反驳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的理由有哪些?
    5. 两则材料中文字学的研究过程,对我们的学习探究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答案】1. C 2. D
    3. B 4. (1)“卦”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应是会意字,而非简单的形声字。
    (2)“卦”的形部在右边,不符合许慎造字六书中关于形旁位置的说法。
    (3)“卦”的声符不符合《说文解字》“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的逻辑。
    (4)用会意的句法分析,契合中国文化精神,融汇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5. (1)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探索与创新。材料一质疑许慎关于“卦”和“王”字的说法。
    (2)要富于实证精神。材料二列举甲骨文的字体字形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要注重逻辑严密。材料一对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逐步批驳,逻辑严密。
    (4)要善用科学研究方法。如材料二在比较研究中探究“王”字的创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 “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关联去推断”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知,关于“王”的各种造字创意说法都与王的权威有某种关系,冠冕说也不例外。故选项C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西方造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可知,文本表达的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甲骨文的起源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对于西方造字及其特点,文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关于汉字“车”有繁简体不同的写法,和“抽象的概念”无关。
    B.从“畜”的甲骨文象形构造得出表意,即由具象的事物创造出抽象的概念,正好能作为论据。
    C.是借助故事来解释文字的起源、意义,和“具象的事物”无关。
    D.说的是文字的假借造字法,不是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卦’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可以概括出“卦”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应是会意字,而非简单的形声字。
    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可以概括出“卦”的形部在右边,不符合许慎造字六书中关于形旁位置的说法。
    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一方面有占卜的‘卜’;另一方面有声符的‘圭’。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圭’在这里怎么表意呢”,可以概括出“卦”的声符不符合《说文解字》“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的逻辑。
    根据材料一第六段“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可以概括出“卦”用会意的句法分析,契合中国文化精神,融汇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一作者敢于质疑已有的权威,敢于对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编写《说文解字》中关于“卦”和“王”字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可以概括出不要迷信权威,或者要勇于探索与创新。
    材料一中对于“卦”的会意说法的一步步论证,并借用张政烺先生的观点来论述;材料二中列举甲骨文“王”字的字体字形来具体释义,并得出合理的解释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概括出要富于实证精神。
    材料一中对于“卦”的会意说法。先是指出许慎的“形象字”说法值得探讨之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应为“会意字”;之后从形部的位置一般位于左边或上边,声旁也是表意的一部分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论证正确观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可以概括出要注重逻辑严密。
    材料二在论证“王”字是怎样用具体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时,没有直接说明该字,而是借助与该字字形、字义、字音上相近的“皇”字,通过分析“皇”字的创意,来说明“王”字的表征意义的创意。可以概括出要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瓦一世界
    王剑冰
    过了潇贺古道,一路走来,一路是荒川野岭。但还是要走,只有走,才能听到呼唤,找到故乡。
    这里曾是蛮荒之地。离乡背井的人,以一片片的瓦,抱团取暖。黄姚,也就成了汪洋里的一条船。当有人再次从这里出走,怀揣着的,一定是一次次的无奈与顾盼。
    天还未亮的时刻,母子相送相别的身影,投射在村子的石板上,投射在村外的小桥上。①游子的离去,从此成了游离于屋顶的一片瓦,使得母亲的心里,漏风漏雨,长时间潮湿。
    走过无数的荒川,无数的野岭,终于在一个早上,随着一缕霞光,看到了一片瓦的世界!还有什么比这缕霞光,更为让人惊喜?
    对于荒川野岭,这片瓦的世界小了点儿。但在游子的心里,却是宏阔无限。他知道,哪一片瓦下有母亲的泪眼,哪片瓦下,藏着童年的梦幻。
    ②故乡的瓦呀,什么时候都是游子牵系的一只风筝,飘得再远,也不会失散。
    一群鸽子,在瓦的上空旋飞。它们就像是一朵花,每一叶花瓣都保持在自己原有的位置,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分散。它们一会儿飞到这边,一会儿飞到那边,简直是撒网一般,打开,收回,再打开,再收回,自在极了。九点的阳光照过来,成片的瓦与成片的鸽子被瞬间照亮,灰白对立而分明。鸽群撒出去,是一片闪烁的银色面片,回转过来,又显现出羽翅下的暗影,它们就这样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我后来在高处看到了鸽子的栖息处,那是瓦房下边的一个平台。鸽子早上就从那里,像散弹发射出来,带着悠悠的声音,看不到鸽子的主人,他似乎悠然于鸽子的出发与回归。
    古戏台矗立在村口。那些瓦为戏台遮挡了风雨,也聚拢了戏台的声音。戏台是人生的缩影,戏台上的瓦,也是人生的见证。
    晚上在戏台一角,听几个老者闲聊,其中就聊到了瓦,瓦带出的一个故事,就像是舞台上的戏曲。
    一个人半路上遭了蛇咬,被黄姚的一户人家救下,并且背到室里去养伤。蛇咬在小腿上,主人用嘴吸出蛇毒,又熬药敷治,使得昏迷的那人起死回生。调养几日后,那人能走了,便拜谢主人离去。
    此后主人依然撑船下河,耕田作息。人们都说主人太实诚,人家给钱都不要。主人一笑了之,一个人的秉性,本就不是要图什么。
    过了月余,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村里的狗叫了半宿,终于让鸡鸣压了下去。主人打开屋门的时候,看到了一堆瓦。
    那些新瓦,摞了一层又一层,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门口。
    消息传开,众人都来看稀罕。有人看到一片瓦上有字:萍水相逢,舍命相救,金钱不受,添瓦致意。
    原来别人家都已建起瓦房,主人却一直住在草屋里。那人问过主人,主人说不急。
    主人等不来那人,又长期寻找不遇,在村人的劝说下,只好将一房茅草,换成了新瓦,自此添了一个瓦缘佳话。
    一片瓦,是指的小概念,也是指的大概念。小概念就是一叶瓦片,大概念,可就是一个瓦的世界了。
    瓦在黄姚成为利用率极高的器物。
    一个小店门前,③一块块的瓦,变作了一块块的田地,田地里生出各种事物,玉米稻穗,桃花,它们装点了小店的氛围。
    这是瓦的作用,瓦同田地的性质一样,都能体现出乡愁意味。
    看到了一种筒瓦,两块筒瓦即可成为圆圆的一个筒子,放在屋檐或墙根特殊的位置,会圆满地完成对雨水的输送。它们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秘密通道。
    让人想到,一切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有一个特别的通道,而这个通道砖石不可取代,就会做成这样的物件,再来修饰生活。
    这种筒瓦,很容易让人想到南方蒸米的竹筒,米放在竹筒子里,蒸熟了再打开来,热腾腾的米就有了竹子的清香。那么,把筒瓦也用绳子扎起来,放进白米上锅,也应该蒸出暄暄的白米饭吧?那可能是另一种香味,瓦的香味。
    我很期待这种香味,我觉得那也是乡村的香味。过去人们会把瓦片放在炉子上烧,瓦片上是鸡胗或是蚂蚱。瓦的受热力很强,瓦上的食物熟了,瓦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一溜的瓦,到了屋子边檐,都是由两片瓦合起来支撑,而反扣在两瓦之间的瓦,也是大方地用了两片。瓦檐处生出了一篷篷的粉色小花,近前还是看不清楚是什么花。手机拍下来放大了看,竟是薄如蝉翼的三角梅,它们在瓦上跳荡着。是风,让瓦与花如此合谐而愉快。一般的花上不到瓦上,或者说,瓦一般是不让这种花上来。
    恰好这里是一高一低两座屋子的错落处,粉色的花便有了一个机会,瓦与阳光雨露,共同收留了它。
    这是一座颓毁的老宅,老宅的屋后,会看到一小撮瓦砾。我知道,那是一片瓦。
    我不知道瓦挺立了多长时间,这些都属于明清时期的老宅,④瓦能挺立多久即会挺立多久,瓦不会偷懒。只要条件允许,它会尽可能地托起一袭岁月,一片风云,它甚至会托起鸟带来的一粒种子,让它长大,开花。
    院子里空无一人,而且能够看出,已经空了很久。门窗都已老朽,一些蜘蛛找到了这里。
    窗下却堆积着一堆瓦。堆得很整齐,没有丝毫的零乱。似乎还在等着主人回来,主人曾经将它们安妥在这里,必然是有着什么想法。
    我不知道主人去了哪里,瓦更不可能知道。
    一只喜鹊飞下来。叽叽喳喳地在瓦上跳着,引来另一只喜鹊,也飞下来在空旷的院子里跳。
    瓦不动声色,也许喜鹊曾是院子的旧主,但是喜鹊不是为瓦而叫。喜鹄很快就飞进了屋子,又从塌了的屋顶飞出去。
    瓦泛着瓦蓝的光。它们或许在等待着一个时刻……
    (节选自2021年第7期《北京文学·瓦的地方志》)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子“随着一缕霞光,看到了一片瓦的世界”时,十分“惊喜”,因为那一片瓦让他想起母亲和童年生活的点滴。
    B. 古戏台上的瓦片,不仅聚拢戏台的声音,为戏台遮挡了风雨,也是黄姚民众人生的见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C. “一片瓦”的大概念包含着外乡人知恩图报、黄姚人扶危济困的品质,也蕴含着以“瓦”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乡土文化。
    D. 南方用竹筒蒸出的米饭,具有竹子的清香;热爱生活的黄姚人,用筒瓦蒸出的米饭,别具特色,具有瓦的香味。
    7.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以“漏风漏雨,长时间潮湿”,形象写出了母亲对游子的无限牵挂。
    B. 句子②把“故乡的瓦”比喻成“游子牵系的一只风筝”,突出了乡愁绵长。
    C. 句子③用“一块块瓦变作一块块田地”,歌颂了黄姚人的辛勤劳作和智慧。
    D. 句子④用“瓦”的坚守尽责,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民众担当精神缺失的批判。
    8. “一群鸽子,在瓦的上空旋飞”这个段落,描写了鸽子的多重生活状态,请据此分析其相应的隐喻内涵。
    9. 选文以“瓦泛着瓦蓝的光,它们或许在等待着一个时刻”结尾,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D
    8. (1)鸽子在瓦的上空旋飞但不会分散,隐喻人们对家园的依恋和精神认同。
    (2)鸽子自在飞翔,隐喻人们在家园故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愉悦的心情。
    (3)鸽子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隐喻人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坚守。
    (4)鸽子出发后仍然回归,隐喻回归家园是人们必然的选择。
    9. (1)瓦在等待主人的归来,承载了一份浓郁的乡情与乡愁。
    (2)瓦在等待老屋重新整修,表达作者对淳朴人性和纯真情感的呼唤与期盼。
    (3)以此为结尾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老屋未来命运的思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热爱生活的黄姚人,用筒瓦蒸出的米饭,别具特色,具有瓦的香味”错,“用筒瓦作为炊具蒸米饭”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和想象,并非现实。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民众担当精神缺失的批判”曲解文意,“瓦”的坚守尽责,隐喻黄姚人坚韧和勤劳,而非“对当下民众担当精神缺失的批判。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语句含义,鉴赏多重意蕴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鸽子的多重生活状态具有隐喻作用,写鸽子也是写人。
    “它们就像是一朵花,每一叶花瓣都保持在自己原有的位置,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分散”,鸽子在瓦的上空旋飞但不会分散,是因为鸽子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家,因此总是绕着家的方向旋飞,鸽子的状态隐喻人们对家园的依恋和精神认同。
    “它们一会儿飞到这边,一会儿飞到那边,简直是撒网一般,打开,收回,再打开,再收回,自在极了”“它们就这样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描写鸽子自在飞翔,两个“一会儿”和关于撒网的比喻非常生动形象,写出鸽子们围绕家园飞翔时因为心有所属而自在愉悦的状态,隐喻人们在家园故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愉悦的心情。
    “一会儿飞到这边,一会儿飞到那边”“打开,收回,再打开,再收回”,鸽子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让人联想到孩童在大人身边时不时跑远又回来,再跑远再回来的快乐,隐喻人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坚守。
    鸽子的主人对鸽子很放心,根本不需要经常寻找鸽子,是因为他知道鸽子一定会回来,它们永远认识回家的路,“他似乎悠然于鸽子的出发与回归”,鸽子出发后仍然回归,隐喻回归家园是人们必然的选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多角度探究句子意蕴的能力。
    “它们或许在等待着一个时刻”,瓦在等待什么时刻?前文说了这些瓦的来历,是在一座已经颓毁的无人的老宅,“窗下却堆积着一堆瓦。堆得很整齐,没有丝毫的零乱。似乎还在等着主人回来,主人曾经将它们安妥在这里,必然是有着什么想法”,或许瓦在等待主人的归来,主人为何离开?是否回来?瓦希望主人不忘记这个曾经的家园,有一天能够回来,瓦的等待承载了一份浓郁的乡情与乡愁。
    这座曾经的家园已经毁坏了,但是瓦“堆得很整齐,没有丝毫的零乱”,它们原本应该是用来修葺这座房屋的,不知为何被闲置起来,或许瓦在等待老屋重新整修,再重新回到当初有着温馨氛围的家里?瓦的等待表达作者对淳朴人性和纯真情感的呼唤与期盼。
    以“等待”结尾,一切都是未知数,以此为结尾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老屋未来命运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王将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攻王,王无救矣。”赵王计未定,楼缓至赵,赵王与之计之。楼缓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虞卿闻之,复见曰:“危哉楼子之计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与者,非固勿与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其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王封虞卿以一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
    材料二:
    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伐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治强岂独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危哉楼A子之B计C是愈疑D天下E而何慰F秦之心G独不言其示H天下弱乎?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赂,财物,与《苏武传》“因厚赂单于,答其谢意”中“赂”的意思不同。
    B. 媾,交互为婚,文中指讲和:“从秦为媾”意即“依从秦国要求与之讲和”。
    C. 东,作状语,往东,向东,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中“东”的用法相同。
    D. 玺,君主大印,“效玺”的意思是国君献出自己的大印,表示臣服于对方。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虞卿看来,当下秦国是因为军队疲倦而停战,赵国如把秦国凭借实力都无法攻取的城邑送给秦国,将助长秦国攻打自己的气焰。
    B. 楼缓向赵王指出,秦国和赵国如果结怨,那么其他国家都会很高兴,因为他们可以趁机分一杯羹,可见楼缓并不认同虞卿的观点。
    C. 虞卿认为,可以利用秦国和齐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将秦国索要的城池送给齐国,换取齐国帮助,以缓解来自强秦方面的压力。
    D. 赵王最终采纳了虞卿的建议,在虞卿主动请缨出使齐国尚未返回时,秦国就已派遣使者到赵国求和,赵王因此赏给虞卿一座城邑。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
    (2)救小未必能存,而伐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
    14. “强秦时代该如何持国”,虞卿、楼缓和韩非子对这一问题各有见解,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EG
    11. C 12. D
    13. (1)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愤怒,趁着赵国困乏,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怎么谋划秦国呢?
    (2)援救小国不一定就能保存它,而攻打大国不一定就没有疏忽之处,(一旦)有了疏忽之处,就会被强国控制。
    14. (1)虞卿主张合纵,联合齐国等国家对抗秦国;
    (2)楼缓主张连横,认为应当割地事秦,讨好依附秦国;
    (3)韩非子认为应当着眼于内政,通过强大自身来对抗秦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楼缓的计策太危险了!这样将使得天下诸侯更加猜疑赵国(更加不肯援助赵国),又怎么能安抚秦国的贪婪之心呢?(他)为什么只字不提这样做是向天下暴露了赵国的怯懦?
    “危哉楼子之计”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楼子之计危哉”,应在C处断开;
    “疑天下”是动宾结构,“而”一般放在下句前面,E处断开;
    “慰秦之心”是动宾结构,后面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能力。
    A.正确。名词,财物;动词,赠送财物。句意:我就会看见秦国送来的厚礼到达赵国。/于是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B.正确
    C.错误。本文中的“东”是名词作状语,向东;“顺流而东”的“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行驶。句意:赵王便派遣虞卿到东边去拜见齐王。/顺着江水向东行驶。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虞卿主动请缨”有误,原文为“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是受赵王派遣前往齐国,并非“主动请缨”。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因”,借着、趁机、凭着;“弊”,疲惫、困乏、疲弱、处于困境;“图”,图谋,谋划;“何秦之图”,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图何秦”,又能图谋秦国什么呢。
    (2)“小”,弱小的国家;“伐”,攻打、讨伐;“制”,控制、制约;“为强国制”,被动句,被强国控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由“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可知,虞卿的计策是用六座城换来与齐、韩、魏的联合,可见虞卿主张合纵,联合齐国等国家对抗秦国;
    (2)由“今赵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楼缓让赵国赶紧各地讨好秦国,可见楼缓主张连横,认为应当割地事秦,讨好依附秦国;
    (3)由“治强岂独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可知,韩非子认为应当着眼于内政,通过强大自身来对抗秦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王要派赵郝到秦国约定讲和,割让六县。虞卿对赵王说:“秦国攻打我国,是因为军队疲惫而回去呢?还是大王认为是秦国兵力尚能进攻,因为爱护大王才不攻打呢?”赵王说:“秦国(攻打我国)不遗余力,一定是因为军队疲倦了才回去的。”虞卿说:“秦国凭借自身力量还不能攻取的城邑,疲倦之后回去,大王又把秦国凭借力量所不能攻取的城邑送给秦国,这是在帮助秦国攻打自己啊。明年秦国攻打大王,大王就无法挽救了。”赵王尚未决定计策,楼缓来到赵国,赵王和他商议此事。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国、赵国结怨,天下诸侯都高兴,为什么呢?他们说:‘我们将要借着强大的秦国来侵凌弱小的赵国。’现在赵国不如赶紧割让土地求和,来使天下各国疑心(赵与秦交好),安抚秦国的贪婪之心。不这样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愤怒,趁着赵国疲惫不堪,(群起)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谋划什么(对付)秦国呢?”虞卿听见此言,又前往拜见赵王说:“楼缓的计策太危险了!这样将使得天下诸侯更加猜疑赵国(更加不肯援助赵国),又怎么能安抚秦国的贪婪之心呢?(他)为什么只字不提这样做是向天下暴露了赵国的怯懦?况且我所说的不给,并非坚决不给。秦王向大王您索要六座城邑,而大王可将这六座城邑送给齐国。齐国和秦国之间有深仇大恨。齐王不等(赵国使者)把话说完就会听从您的意见(答应出兵)。那么这样大王您虽是在齐国失去土地却可以从秦国那里取得补偿,并向天下显示大王有能力应对秦国。大王您借此宣扬,那么大兵还未开到边境,我就会看见秦国送来的厚礼到达赵国,反而来向您讲和。(那时赵国再)答应秦国与之讲和,韩国魏国听闻此事,也一定会十分敬重大王,这样,大王的一次举动,是可与(齐、韩、魏)三国结善相亲,并与秦国交换了位置啊。”赵王说:“好。”赵王便派遣虞卿到东边去拜见齐王,和齐王商议(一同)对付秦国。虞卿尚未回来,秦国使者就已到赵国。楼缓听说此事,便逃离赵国。赵王把一座城池封赏给虞卿。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
    材料二:
    所谓合纵,就是联合许多弱国去攻打一个强国;而所谓连横,就是侍奉一个强国去攻打众多弱国:它们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办法。如今主张连横的臣子都说:“不侍奉大国,那么一遇强敌就得遭受祸殃。”侍奉大国不一定有实际效果,却先要拿本国的地图交付给大国,并献上君王的印玺来请求军事援助。交付了地图,国家的领土就被削减了;献上了印玺,国家的名望就降低了。侍奉大国实行连衡,(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处,却已丧失了国土,搞乱了政治。那些主张合纵的臣子都说:“不去援救小国却去攻打大国,就会失去天下诸侯的信任;失去天下诸侯的信任,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国家危险,那么君主的地位就低下了。”援救小国不一定有实际效果,却要发动军队对抗大国。援救小国不一定就能保存它,而对抗大国不一定就没有疏忽之处,有了疏忽之处,那就会被强国控制。援救小国实行合纵,(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处,却(已)使国土丧失,军队打败仗。国家的安定强盛,难道只是在外交上谋求,(而是)要依靠搞好国内政治才能取得。如今不在国内推行治国的法术,却在外交上费尽心机,那么国家就不可能达到安定强盛(的境况)。
    (节选自《韩非子·五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萧颖士补正字
    邹象先
    六月度开云,三峰玩山翠。
    尔时黄绶屈,别后青云致。
    答邹象先
    萧颖士
    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荐。
    一命何阻修,载驰各川县。
    壮图悲岁月,明代耻贫贱。
    回首无津梁,只令二毛变。
    注:邹象先任临涣尉,萧颖士自京邑无成东归,来年萧颖士补正字(正字,官名),邹象先寄诗,萧颖士后有答。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黄绶”“青云”“桂枝”等意象,表现出仕途追求之志。
    B. 邹诗和萧诗开头两句彼此呼应,展现两位友人昔日游处的经历。
    C. 萧诗颈联表达了诗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回首峥嵘岁月的无尽喟叹。
    D. 萧诗尾联中的“只令二毛变”一句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
    16. 曾巩说“诗当使人一览语尽而意有余”,结合两首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 C 16. (1)在萧颖士“补正字”之后,邹诗寄诗记述友人前事,也寄寓对友人安慰、祝福与鼓励之情。(2)萧诗酬答友人,主要回溯昔日仕途奔波,感慨时光飞逝,同时也饱含时不我待,希望被赏识、举荐的期盼和在圣明时代一展宏图的壮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壮图”指壮志,只是宏伟的意图,并非“功成名就”。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一览语尽”指诗歌表面意思浅显;“意有余”指情感丰富。
    结合题目“寄萧颖士补正字”及注释可知,在萧颖士“补正字”之后,邹象先寄诗。然后看诗歌内容,前两句通过写美景表现对友人补正字的欢悦之情;后两句中黄绶本意是黄色的印带,有时用来代指俸比六百石以下、比二百石以上的官,因为这一级别的官为铜印黄绶,这里借指官位较低;而青云则指的是高官显宦。诗人说,此次给你的官位虽然低,但他日你一定会登上青云,获得高官,得以施展才华。可见邹诗寄诗记述友人前事,也寄寓对友人安慰、祝福与鼓励之情。
    由题目“答邹象先”可知萧诗酬答友人。再看诗歌内容,桂枝代表仕途,诗人回顾了自己身份低微,但常常希望被举荐,感叹命运不济,常常在各地各县奔走,希望能找到被举用的道路;然而转眼之间岁月流逝,壮志眼看成空,在这圣明的时代,谁又能真的甘于贫贱?但诗人发现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的“津梁”,年华却匆匆逝去,头发已经花白。诗歌主要回溯昔日仕途奔波,感慨时光飞逝,同时也饱含时不我待,希望被赏识、举荐的期盼和在圣明时代一展宏图的壮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当时存在的不正“士风”。
    (2)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苏轼“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探求石钟山得名由来,否定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文化润物无声,总能激发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比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②.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③.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④. 自以为得其实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恤”“畔”“沧”“材”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健康的睡眠可以恢复体力和能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巩固学习效果。 A ,具体时长因人而异,总的来说,年龄越小睡眠需求越多,多数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8小时。
    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成了一种常见的行为现象。“熬夜”分为被动熬夜和主动熬夜。前者是指因工作学习需要不得不熬夜或“失眠”后不得不被动选择熬夜。③而后者是指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以后,夜晚成了难得的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因此“舍不得睡”。但是,当健康睡眠被偷走,不良后果便接踵而来。有实验反复证实。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的巩固。如果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立即进入睡眠状态,则对于所学的内容和记忆有加强作用。 B 。睡眠时大脑可高效清除白天积聚的代谢产物β-淀粉样蛋白,长期热夜,则会影响β-淀粉样蛋白的有效清除,而该物质在脑内的堆积与“痴呆”的发病有关。④研究发现,当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天时,睡眠时间每增加1小时,痴呆风险会降低27%。
    ⑤因此,为了一个健康的大脑,请拒绝长期熬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18. 请在文中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A健康的睡眠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B长期熬夜会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
    19. ①删掉“约”或“左右”;③在“年轻人”后加上“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⑤在“为了”后加上“我们能有”。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这里谈的是健康的睡眠,根据后文“具体时长”可知在说睡眠时间,由“年龄越小睡眠需求越多,多数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8小时”可知睡眠时间要够,也就是睡眠要充足,可填:健康的睡眠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
    B这里在谈“长期熬夜”的后果,根据后文“会影响β-淀粉样蛋白的有效清除,而该物质在脑内的堆积与‘痴呆’的发病有关”可知,谈的是长期熬夜与“痴呆”的关系,可填:长期熬夜会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①“约有三分之一左右”成分赘余,删掉“约”或“左右”;
    ③成分残缺造成中途易辙,“后者是”缺少对应的宾语部分,应在“年轻人”后加上“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⑤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在“为了”后加上“我们能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热了,我只爱吃冷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甲)”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的,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乙)”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两阵罢了。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20. 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中“你”和“他”独特的表达效果。
    21. 文中甲、乙两处的感叹号均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2. 文中句式灵活多变,请简要分析。
    【答案】20.
    “你”和“他”都是代词,表达表面上分别指雪雁、紫鹃,实际上分别指宝玉、宝钗,这里黛玉表面责怪的是雪雁听紫鹃的话,实际上是在责怪宝玉听宝钗的话,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当时黛玉对于宝玉、宝钗关系亲密的醋意心理。
    21. (1)感叹号用在此处表达了强烈的祈使语气,冷酒喝着刺激,尤其在大冬天,所以宝钗不让宝玉吃冷的东西,表现了宝钗对宝玉的关心。
    (2)感叹号在此处表达了强烈的反问语气,因坐了很长时间都没人给体弱的黛玉拿个手炉,体现了自己不受重视,表现了林黛玉遭冷待遇的抱怨。
    22. 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与“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结构相似,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词语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选文可知,黛玉来探病,偏偏遇到宝玉也在此,见到宝玉在此,并且对宝钗劝他少吃冷酒的话十分听从,黛玉心生醋意,故借着责怪丫鬟送手炉一事,拐弯指责宝玉,表达心中的不快。“你”和“他”语义双关,表达效果含蓄委婉。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甲处感叹号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因为冷酒喝着刺激,尤其在大冬天,所以宝钗不让宝玉吃冷的东西,表现了宝钗对宝玉的关心。
    乙处感叹号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因坐了很长时间都没人给体弱的黛玉拿个手炉,黛玉感到不受重视,表现了林黛玉遭冷待遇的抱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句式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鉴赏句式可以从长短、整散两个角度进行。
    “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与“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构成对称结构,句式整齐;“岂不受害?”“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整散结合,富于变化。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生活是自己的事情,应努力达成自己的心愿,不必在乎别人的评判。
    有人认为,大家生活在一起,应尽量照顾彼此的关切,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
    以上两种看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也有着更广泛的意义。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自我与他者,和谐共舞的旋律
    在这个繁华而又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篇章。材料中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体现,且具有更深的意义。那么,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应如何去平衡自我与他者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困扰:当我们全身心投入追求自己的梦想时,是否会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当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心愿时,是否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当我们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时,是否忘记了这个世界还有他人?在这个问题上,或许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我们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
    有时,我们可能会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害怕他人的质疑、嘲笑和误解。于是,我们开始迎合他人,开始放弃自己的追求,开始迷失在别人的世界里。然而,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不,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他人的评价,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心愿。因为,生活是自己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人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彼此依赖、相互关爱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关心他人,需要照顾他人的感受,需要给他人带来便利。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放弃自我,而是要在实现自己的心愿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影响。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那么,在自我与他者之间,我们如何去寻找那个平衡点呢?或许,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我们想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时,想想那些一直支持我们的人,想想那些期待我们成功的人,我们是否忍心让他们失望?当我们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到他人时,想想那些可能会受到困扰的人,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完全不顾及他人?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如阳光般温暖,给我们带来希望与力量;有的声音,如寒风般刺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冷漠与无奈。但是,无论是温暖的声音,还是冷漠的声音,都是生活的馈赠,都是世界对我们的关爱与启示。我们要敢于倾听,敢于面对,正确辨析,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找到自我与他者的平衡。
    让我们在生活的舞台上,演奏出自我与他者和谐共舞的旋律。让我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不忘关心他人;让我们在实现自己的心愿时,也给他人带来便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旋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个人追求与集体责任”的思考。两种观点分别体现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它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也有着更广泛的意义。
    对于第一种观点“生活是自己的事情,应努力达成自己的心愿,不必在乎别人的评判”,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性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这种观点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第二种观点“大家生活在一起,应尽量照顾彼此的关切,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则体现了集体主义的精神。人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彼此相互依赖,因此需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尽量减少对他人造成的不便。这种观点强调人们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关心和照顾到周围的人。
    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其实是可以统一的,因此考生需要思考,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达成自己的心愿,而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什么时候我们应该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不应影响到他人。辨析清楚这个“度”,就属于高阶思维。
    写作时,可以围绕这两种观点展开思考和讨论,既可以论述个人追求的重要性,也可以阐述集体责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从这两种观点中寻找平衡点,思考如何在尊重个人追求的同时,兼顾集体责任。这样的立意和解析既符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也能体现出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立意:
    1.独舞+共舞,世界更美好。
    2.追求自己心愿,也照顾他人的感受。
    3.坚定自我与顾及他人并不。
    相关试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含答案,共14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一群鸽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