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展开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当可见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如图所示同理效果的是
A. 水B. 烟C. 稀盐酸D. 新制氯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是纯净物,不出现丁达尔效应,A不选;
B.属于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B选;
C.稀盐酸是溶液,不出现丁达尔效应,C不选;
D.新制氯水是溶液,不出现丁达尔效应,D不选;
故选B。
2.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不是电解质,A错误;
B.都符合题意,B正确;
C.漂白粉是混合物,C错误;
D.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3.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不选;
B. 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不选;
C. 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 选;
D. 与酸反应生成碳酸氢根或二氧化碳和水,故D不选;
故选C。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3 易液化,液氨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过氧化钠可以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供氧剂,故B正确;
C.Fe3+能氧化Cu,可用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可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B.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胶体)
C.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
D.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的Cu(OH)2是沉淀,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水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不能拆,故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由于HCl的酸性强于H2SO3,故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C错误;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生成CaCO3、Na2CO3和H2O,故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6.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时氯化铵易分解、分解所得氯化氢和氨气又生成氯化铵,出现“升华”,而碘易升华,故A错误;
B.硫化氢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洗气可得到二氧化碳,可用于除杂,故B正确;
C.硫酸亚铁中通入氯气,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本身还原生成氯离子,引入杂质,故C错误;
D.五氧化二磷不仅可以吸收水还能和氨气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装置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喷泉实验B. 干燥
C. 验证的漂白性D. 制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硫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从而产生负压,引起喷泉,故A不选;
B. 用无水氯化钙可以干燥,故B不选;
C. 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试纸褪色,不能验证的漂白性,故C选;
D.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可以制备,同时生成硫酸氢钠和水,故D不选;
故选C。
8. 类比思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学习思维,下列性质类比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钙溶解度比碳酸钙大,故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大
B. Na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K也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C. 铜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则溶液能导电也是电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结果
D. 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随硝酸的浓度而变化,则盐酸与铁反应的产物也随盐酸的浓度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钙溶解度比碳酸钙大,碳酸钙难溶,碳酸钠易溶,不可类比,故A错误;
B. Na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K也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钠与钾同属于ⅠA族,钾的还原性更强,故B正确;
C. 铜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但溶液能导电是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结果,故C 错误;
D. 硝酸是强氧化性酸,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随硝酸的浓度而变化,但盐酸不具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9. 将气体通入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溴水,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①,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还原性:
B. 气体不能使溴水褪色
C. 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溴水,溶液变黄
D. 反应①中消耗32 g 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从反应①②中得到还原性:,故A正确;
B. 还原性:,气体能使溴水褪色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溴离子,故B错误;
C. 还原性:,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溴水,生成铁离子和溴离子,溶液变黄,故C正确;
D. 反应①中每消耗1mlSO2,转移2mle-,消耗32 g 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故D正确;
故选B。
10. 实验室需要480 mL 0.2 ml⋅L的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已知晶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A. 称取28.6 g B.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C. 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D. 定容前溶液未放置到室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480 mL 1ml/L的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需要晶体的质量0.5L×0.2ml/L×286g/ml=28.6g,没有误差,A项错误;
B.定容时,需要向容量瓶加入蒸馏水,所以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B项错误;
C.砝码生锈,则称量固体的质量偏高,浓度偏高,C项正确;
D.定容前溶液未放置到室温,因晶体溶于水吸热,则所加水的体积偏多,浓度偏小,D项错误;
答案选C。
11.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试剂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气体不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HCl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B.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不能和铜反应,符合题意;
C.盐酸和硝酸钾溶液形成了硝酸,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D.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硝酸钾溶液形成了硝酸,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设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2 L氢气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
B. 1 ml 完全反应生成的胶体粒子数目为
C. 21 g碳酸氢钠在水中电离出离子的数目为
D. 7.8 g 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标准状况,无法计算,A错误;
B.1 ml 完全反应生成的胶体粒子数目小于,B错误;
C.碳酸氢钠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21 g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25ml,则电离出的离子数目为,C错误;
D.7.8 g 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D正确;
故选D。
13. 微型实验可节约药品,因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下图为实验室制备并探究是否具有漂白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①(浓)。
②白色干棉花球中有粉末,主要作用是干燥气体。
A. Q处pH试纸变红且颜色一直保持不变B. P处红纸逐渐褪色,表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C. N处红纸不变色D. 向褪色后的L处棉花球滴入盐酸,红色重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使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使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但是氯气无漂白性,B错误;
C.干燥的红纸不变色,可以证明氯气无漂白性,故C正确;
D.Cl2和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反应消耗了NaOH,使溶液的碱性减弱导致溶液的红色褪去,再加入盐酸,红色重现,说明褪色的原因为酸碱中和使碱性变弱,不能证明生成物质具有漂白性,D错误;
故选C。
14. 阳台上无土种植的花花草草需要使用1 L含0.2 ml KCl,0.1 ml ,0.05 ml 的植物营养液,现用代替进行配制,则需要KCl、、三种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A. g;g;g
B. g;g;g
C. g;g;g
D. g;g;g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 L溶液中含有0.2 ml KCl,0.1 ml ,0.05 ml ,则n(Cl-)=0.2ml,n(K+)=0.4ml,n(SO)=0.15ml,n(Zn2+)=0.05ml,则需要n(KCl)=0.1ml,n()=0.15ml,n()=0.05ml,则g;g;g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向蔗糖()中滴入98%的浓硫酸,蔗糖会变成疏松的“炭块”,同时产生,;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蔗糖的摩尔质量为______。17.1 g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500℃时,34.2 g蔗糖完全燃烧,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其中产生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为______L。
(3)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需要用浓度为3 ml⋅L的硫酸酸化,则实验室配制50 mL该浓度的硫酸需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____mL,需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有______。
(4)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①. 342 g·ml ②. 0.05 ml
(2) ①. 12∶11(或11∶12) ②. 26.88
(3) ①. 18.4 ②. 8.2 ③. 50 mL容量瓶、10 mL量筒
(4)
【解析】
【小问1详解】
蔗糖的摩尔质量为342 g·ml,17.1 g 的物质的量为=0.05 ml。
【小问2详解】
蔗糖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分子式可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1,体积之比为12∶11,34.2 g蔗糖的物质的量为0.1ml,生成1.2mlC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2ml×22.4L/ml=26.88L。
【小问3详解】
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l·L;实验室配制50 mL3 ml⋅L的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8.2,需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有50 mL容量瓶、10 mL量筒。
【小问4详解】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钾和硫酸锰,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16. “探险队员”(饱和溶液)不小心走入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里面有许多“吃人野兽”(即能与饱和溶液反应的物质),饱和溶液必须避开他们,否则无法通过。
已知:为中强酸,酸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他走出迷宫(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
(2)图中不能与饱和溶液反应的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3)图中能与饱和溶液反应且反应的产物中有单质的物质有______种,写出上述反应中中硫元素得电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4)图中能吃掉饱和溶液且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饱和溶液与足量该物质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图中能吃掉饱和溶液的盐的俗名为______,写出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③⑤⑩⑧⑫
(2)③⑤ (3) ①. 2 ②.
(4) ①. ②.
(5) ①. 小苏打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示的物质中能与亚硫酸反应的有Al、NaHCO3、NaOH、Ca(OH)2、H2S、MgO、NO2,利用图示的物质与亚硫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亚硫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不活泼金属铜、氯化钠、盐酸反应,则连线为③→⑤→⑩→⑧→⑫:故答案为:③⑤⑩⑧⑫;
【小问2详解】
图中不能与饱和溶液反应的物质有③⑤⑩⑧⑫,属于电解质的必须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其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化钠、硫酸属于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故答案为:③⑤;
【小问3详解】
图中能与饱和溶液反应且反应的产物中有单质的物质有Al、H2S 共2种,上述反应中中硫元素得电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故答案为:2;;
小问4详解】
为中强酸,酸性:,图中能吃掉饱和溶液且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为,饱和溶液与足量该物质的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5详解】
图中能吃掉饱和溶液的盐的俗名为小苏打,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氢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小苏打;。
17. 用如下装置测定混合物(、)中的含量。
操作步骤如下:
Ⅰ.连接好装置并检验气密性。
Ⅱ.在石棉绒中均匀铺上m g混合物。
Ⅲ.关闭阀门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阀门c,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关闭阀门c,打开阀门b。
Ⅳ.实验结束,测得量气管前后体积差为V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V.利用所得数据,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w。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器中的试剂为______。
(3)在石棉绒上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步骤Ⅲ是多余的。该观点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为____________。
(5)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______(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平衡压强,使盐酸顺利流下(合理即可,2分)
(2) ①. ②. NaOH溶液
(3) ①. ②.
(4) ①. 错误 ②. 因为没有该操作,锥形瓶中的空气会被挤入量气管,造成过氧化钠含量的测定值偏大
(5)%
【解析】
【分析】锥形瓶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步骤Ⅲ除去锥形瓶中的空气,在石棉绒上与,发生反应,反应器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吸收末反应的二氧化碳,实验结束,测得量气管前后体积差为V mL。
【小问1详解】
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盐酸顺利流下。故答案为:平衡压强,使盐酸顺利流下;
【小问2详解】
锥形瓶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器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吸收末反应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aOH溶液;
【小问3详解】
在石棉绒上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有同学认为步骤Ⅲ是多余的。该观点错误,理由为因为没有该操作,锥形瓶中的空气会被挤入量气管,造成过氧化钠含量的测定值偏大。故答案为:错误;因为没有该操作,锥形瓶中的空气会被挤入量气管,造成过氧化钠含量的测定值偏大;
【小问5详解】
,m=,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
18. A~G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其中A为盐类,B和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为单质。常温下,将Al片浸在不同质量分数的C溶液中,经过相同时间的腐蚀后,Al片的质量损失情况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的化学式依次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______检验B,现象是______。
(3)反应④、⑤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Al质量损失随C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5)足量Al与一定浓度的C反应,得到H溶液和D、E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与1.68 L (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C。若向所得H溶液中加入5 ml⋅L 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mL。
【答案】(1) ①. ②. NO
(2) ①.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②. 试纸变蓝
(3) ①. (浓) ②.
(4)当硝酸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Al表面逐渐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5)60
【解析】
【分析】根据A为盐类,B和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为单质可以推知,A为硝酸铵,B为氨气,C为硝酸,D为一氧化氮,E为二氧化氮,F为氧气,G为氮气。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得,A为,D为NO。
【小问2详解】
实验室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为试纸变蓝。
【小问3详解】
反应为(浓),反应为。
【小问4详解】
Al中加浓硝酸,Al质量损失随C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原因为当硝酸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Al表面逐渐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小问5详解】
NO2、NO的混合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完全生成HNO3,则整个过程中HNO3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Al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Al)×2=n(O2)×4,即n(Al)×3=1.68/22.4 ml×4,解得:n(Al)=0.1ml,所以溶液中铝离子为0.1ml,根据Al 3+~3OH-可知NaOH为0.10ml×3=0.3 ml,则NaOH溶液的体积0.3ml÷5ml/L=0.06L=60mL。选项
碱性氧化物
纯净物
有机物
电解质
A
Fe
B
MgO
AgCl
C
CaO
漂白粉
HCl
D
KOH
选项
用途
性质
A
液氨用作制冷剂
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B
用作供氧剂
与或反应生成
C
溶液用于制作铜制电路板
溶液呈酸性
D
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
具有还原性
选项
混合物(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
方法
A
加热后冷却产生的气体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C
溶液()通入氯气
D
(水蒸气)
用洗气
08,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08,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Ti 48 Cu 64,5 kJ/ml,故A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的某性质递变规律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