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
展开1. 北京时间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起飞时
A. 伦敦(52°N,0°)旭日东升B. 堪培拉(35°S,149°E)夕阳西斜
C. 莫斯科(56°N,38°E)烈日当空D. 纽约(41°N,74°W)夜色深沉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当北京时间是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时:
A. 伦敦(52°N,0°)位于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八小时,为3时57分,处于日出前的凌晨。A项错误;
B. 堪培拉(35°S,149°E) 位于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两小时,为13时57分,正处午后。B项错误;
C. 莫斯科(56°N,38°E) 位于东三时区,比北京时间晚五小时,为6时57分,日出之后的上午。C项错误;
D. 纽约(41°N,74°W) 位于西五时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为25日22时57分,正值日落后的夜晚,夜色深沉。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点睛】利用经度计算时区时,可用经度数除以150,整除时和余数小于7.50时,时区数即为商表示的数值,如果余数大于7.50时,时区数为商加1数。
2. 读图,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线,则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
A. 6时B. 15时20分C. 3时20分D. 12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即图中20°W的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120°E比20°W靠东140°,时间早9小时20分,所以当20°W的地方时为6时时,此时的北京时间是6+9:20=15:2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 如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①地的昼长在变长,②地的昼长在变短,③地的昼长在变长。该日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小,纬度越低,①地与12小时差值为2小时,②地与12小时差值为38分,③地与12小时差值为1小时08分,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假设人类从宇宙中寻找到两颗与地球大小、表面环境差不多的行星,并让它们与地球同轨道绕着太阳公转(如图所示)。这两颗行星经过改造后可作为人类的栖息地,其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下表所示。甲、乙、地球三颗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乙、地球、甲B. 地球、乙、甲
C. 甲、乙、地球D. 乙、甲、地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行星黄赤交角为20°34′、乙黄赤交角为30°24、丙黄赤交角为23°26′,极圈是一年中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且极圈的纬度与黄赤交角互余,甲、乙、地球三颗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为69°26′、59°36′、66°34′,故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地球、甲。故选:A。
5. 如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地层形成年代正确的是( )
A. ④晚于⑤B. ③晚于EC. ①晚于②D. E晚于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地层④、⑤都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岩层④位于⑤岩层之下,④形成要早于⑤,A错误。③岩层为变质岩,形成后随地壳上升,上部受到侵蚀,后地壳下降,上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岩层整体发生断裂出现断层 E,所以③形成早于断层E,B错误。从图中可知,①属于喷出岩形成的火山锥,岩浆穿透图中整体沉积岩层,发生在沉积岩形成后;②为侵入岩,只侵入下部沉积岩层,故侵入岩②形成于上部沉积岩沉积之前,所以①晚于②,C正确。E断层出现后,岩层出现位移,表面被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发生岩浆喷发,岩浆在侵蚀面堆积形成火山锥,所以断层E出现的要早于火山锥①,D错误。故选C。
6. 如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形成图中断层的力有重力和( )
A. 水平剪切力B. 水平挤压力C. 垂直顶托力D. 水平拉张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岩层的断裂没有受到水平剪切力的作用,A错;在断层处岩层没有向上凸起,故没有受到水平挤压力作用,B错;岩层如果受到垂直顶托力作用,应该向上运动,与图示断层两侧岩层运动方向相反,C错;岩层受到水平拉张力,岩层发生断裂,在重力的作用下,岩层向下沉,故形成图示断层的岩层分布,D对。故选D。
7.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图1)和“某地貌景观图”(图2),乙、丙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 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B. 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C. 侵入型岩浆岩、变质岩D. 变质岩、沉积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1,根据物质流动方向可知,岩浆生成甲乙,甲位于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位于地壳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丁由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丙为变质岩,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丹娘沙丘,受两侧高山阻挡,外部沙尘难以进入,但形成了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丹娘沙丘景观图。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 流水堆积B. 冰川堆积C. 风力堆积D. 海浪堆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沙丘(沙山)是风力沉积地貌;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该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旋涡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粒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C正确,AB错误;此处不在海边,无海浪堆积,D错误。故选C。
9. 形成大气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
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②地转偏向力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地势高低不同.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三圈环流,学生要熟悉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
【详解】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和地球不自转,受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的影响,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形成单圈环流;但是,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单圈环流演变成三圈环流。所以,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形成大气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故选A。
【点睛】重点是要明确什么是大气三圈环流,联系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回答。
10. 如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数字代表纬度,此图表示该半球的( )
A. 冬季B. 春季C. 夏季D. 秋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甲处气流辐散,说明是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向四周辐散,且风向相同);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说明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①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图示副高位于30°N以北,因此说明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 图中a,b,c为海平面等压线,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②④③D. 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图中为气旋,气压大小应该是中间低四周高,由此可直接判断出气压值是a>b>c,再根据①②③④四点的位置,可判断出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②>④>③>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 如图是2020年国庆节前后110°E-120°E近地面天气状况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图中45°N附近区域国庆节前后天气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冷锋过境B. 暖锋过境C. 准静止锋影响D. 单一暖气团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45°N附近10月1日之前气温较高,10月2日-10月5日风力增大,气温明显下降,10月5日之后风力减弱,气温略有回升,由此判断,期间最可能经历冷锋过境。故选A。暖锋过境气温应该上升,B错误.该区域不受准静止锋影响,且受准静止锋影响的区域一般气象要素变化较小,C错误.单一暖气团控制一般天气要素较稳定,B错误。故选A.
13. 读图,如果该图表示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 )
A. b洋流为寒流B. 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C. 形成d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西风D. a洋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如果该图表示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d洋流是西风漂流,形成d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西风,C正确;b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A错误;c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错误;a洋流的流向为自东向西,B错误。故选C。
14. 沙丁鱼是冷水鱼,水温14℃-20℃是它们最喜欢的温度范围。每年5月到7月间,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第三大城市德班海域,读非洲局部区域图及两城市降水量资料,非洲南端渔业资源丰富及5-7月沙丁鱼北迁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寒流流经、非洲南端水温低,往北水温越高
B. 寒暖流交汇、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
C. 上升补偿流、北方为产卵地,温度高鱼卵更好孵化
D. 寒暖流交汇、沿岸多浅滩,营养物质丰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非洲南端位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AC错误;由材料可知,南半球每年的冬天,沙丁鱼由南往北,沿着东部海岸开始一年一度浩浩荡荡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德班海域,引起沙丁鱼大举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洋流的影响,这里位于30-40°S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增强,故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B正确,非洲南端也沿岸多浅滩,营养物质丰富,D错误。故选B。
15.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及图例:滇池的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①正确;水体总量大,但是进出水量小,湖泊水与外界水的交换极其缓慢,入湖径流滇池湖泊内水流速度很小,为典型的静水水体,更新周期长,③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但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②错误;昆明四季如春,并非全年高温,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A。
16. 如图是某流域的某一水文站在2017年7月18日至20日的流量变化图。读图,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洪峰点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下列哪种现象( )
A. 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B. 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C. 测站下游修建防洪堤D. 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涵养水源的作用下降,会使测站洪峰出现的时间提前A正确;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会使测站洪峰出现的时间推后,B错误;测站下游修建防洪堤,对测站洪峰出现的时间无影响,C错误;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对测站洪峰出现的时间无影响,D错误。故选A。
17. 如图示意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丙山地山麓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 信风影响B. 季风的影响C. 西风的影响D. 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丙山地山麓地区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季风的影响,而与信风、西风、副高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地( )
A. 海拔不同B. 海陆位置C. 纬度不同D. 光照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出,三个地方山地的针叶林所处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三座山地所处的纬度不一样。在低纬度山脉地区,针叶林分布的高度较高,随着纬度的增加,针叶林分布的高度在递减,所以图中的丙山纬度最低,针叶林分布最高,甲山纬度最高,针叶林分布最低。所以影响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原因是纬度不同,而与海陆位置、海拔、光照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 读图,I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B. 经度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纬度地带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I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内部出现了南北方向的内部差异,反映的是随纬度变化自然环境出现分异的特点,属于纬度地带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完成问题,引起如图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B. 大气环流C. 海陆位置D. 人类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地形的变化导致了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产生了背风坡植被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而图示地形的变化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故引起上图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而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共2小题)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撞击的缝合带上。丹娘乡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大约640mm,冬春季多大风天气。图为2019年11月丹娘乡河段卫星图(阴影部分为陡坡)。
(1)描述图示区域的河谷特征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说明该段河流的流量、流速、含沙量特征。
(3)分析丹娘沙丘的沙源及该地的主导风向。
【答案】(1)河谷特征:两岸较陡;河谷较宽。形成过程: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缝合带上;风化及流水侵蚀严重;落差逐渐减小,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2)该河段降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有分叉,表明此河段流速较慢(或,此河段流速较慢),植被覆盖度大,水土流失较轻。
(3)沙源为河床泥沙。该河冬春季为枯水期,河床裸露,将河床泥沙吹至岸边堆积,冬季西风带南移与谷地走向一致,据照片新月形沙丘走向可知为西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丹娘沙丘的形成为材料,涉及内外力作用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河谷特征要根据等高线图分析;河谷形成主要考虑岩性及流水侵蚀及沉积作用影响。结合左图的等高线分析,图示区域河谷两岸等高线较密集;河道等高线稀疏,河道中有沙洲。据材料信息可知,板块运动活跃,易被侵蚀,经过河流侵蚀搬运;河谷落差逐渐减小,利于泥沙堆积,因此形成河谷底部平坦的特点。
【小问2详解】
河流的流量、流速、含沙量特征要结合降水量、地形坡度及植被等因素考虑。据材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可达640mm,位于青藏高原,河流流量较大,等高线较稀疏,此河段流速较慢,有沙洲,植被覆盖度大,因此水土流失较轻。
【小问3详解】
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是河床的沙子,主导风向应该结合沙丘形态分析。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是河床泥沙。该河冬春季降水少,河流水位较低,沙子较多,将河床泥沙吹至岸边堆积形成沙丘,当地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冬季西风带南移与谷地走向一致。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初夏,类似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日本也存在雨带自南向北移动的现象,被称为梅雨前线。梅雨前线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周边引导气流的影响,冷暖气团交汇。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相比,日本梅雨前线降水强度较大。图示意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
(1)描述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
(2)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相比,日本梅雨前线降水强度较大,请从日本的角度说明原因。
(3)厄尔尼诺年份,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分析其对日本梅雨前线的影响。
【答案】(1)特征:日降水量极大值位于九州岛西南部,北海道较小;日降水量最大值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太平洋沿岸高于日本海沿岸。原因: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提供丰富的水汽,暖湿气团自南向北移动。
(2)日本四面环海,水汽更加充沛;梅雨前线北侧冷气团来自日本海,能挟带水汽;日本多山地和丘陵,受地形阻挡、抬升效应较强。
(3)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减弱,堆积到西太平洋的暖水团减少,海水温度偏低,夏季风偏弱;梅雨前线北移速度减慢,位置比平常年份同期偏南(日本梅雨前线带来的日降水量南部更多,北部则更少)。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梅雨前线对降水的影响、其降水强度大的原因以及厄尔尼诺对日本梅雨前线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看出,日本梅雨前线日降水量极大值在西南部,数值大,分布密集;东北部数值小,分布稀疏,说明:日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不均,南部数值大且变化幅度大,北部数值小且变化幅度小,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成因:南部纬度低,离夏季风的源地近,北部纬度高,离夏季风的源地远;南部梅雨前线持续时间长,北部梅雨前线持续的时间短。
【小问2详解】
从日本的角度分析,围绕岛国和地形来分析。日本的位置特征是四面环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水汽充沛;我国梅雨的冷气团来自北方内陆,而日本梅雨的冷气团则来自海洋,因此降水更加充沛;日本多山地、丘陵的地形,地形复杂,多地形雨;我国东部梅雨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形雨少。
【小问3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日本地处太平洋西北部,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夏季风减弱,日本梅雨前线来得晚、位置比平常年份同期偏南,日降水量南部更多,北部则更少。
【点睛】时间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自转周期(小时)
黄赤交角(度)
公转周期(天)
卫星数
甲行星
42
20°34′
365
1
乙行星
20
30°24′
365
2
地球
24
23°26′
365
1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广东省东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1,广东省东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修1第1章;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