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题,简答题组,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成为舆论表达的新平台。网络舆论为公众更直接地参与社会事务、政府决策提供了可能性,是民主协商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中存在着浓厚的宣泄色彩、语言暴力、网络谣言、极端观点等诸多表达失范现象。这些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伤害了网络舆论环境,破坏了理性网络舆论的生成,更为严重的是或许会导致现实社会的舆论危机。
    当前针对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管理主要是技术性底线管理,常采用删除、屏蔽、设置敏感词等管理办法对超越底线的内容进行控制和封堵。技术性管理明确规定了网络舆论表达底线,为网络舆论表达设置了警戒线和雷区。然而,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基于网络公共空间的特征,确立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是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舆论表达失范、形成有序和理性的虚拟公共空间的必由之路。
    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现实公共空间的表达行为较大程度上受到舆论压力和道德评价的制约,表达主体对自身的表达行为有所规制,伦理与道德是规范表达主体表达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网络空间是虚拟公共空间,身体不在场的舆论表达主体很难感知舆论压力和直面的道德评价,伦理与道德很难起到原有的作用。一是现存的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型的舆论压力为主,匿名性的网络舆论表达使得个体摆脱了在场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说教,个人的自我约束会降低;二是网络空间的时空分离性使得表达者身体处于私人空间,交往与互动产生于公共空间,这种分离性模糊了表达者的公共意识,表达主体很容易将其理解为私人空间的私人表达而非公共空间的公共表达。网络公共空间的舆论表达行为仅仅依靠伦理与道德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依靠规则来规范网络舆论主体的表达行为,形成有序的空间。
    首先,制订网络舆论的表达规则。在保证网络舆论主体自由表达观点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不危害公共利益,遏制失范的表达行为,需要构建一种与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相对应的表达规则,保证网络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其次,建立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运用相关的网络技术对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表达行为进行道德监督和道德评价,促使网络舆论表达主体选择社会价值观所能接受的表达行为,增强网络舆论表达主体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完备的网络舆论表达法规体系,对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伦理秩序。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行为秩序。伦理在网民的舆论表达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伦理的规制作用在于内化的伦理边界的形成。伦理边界形成普遍的约束力,就会成为网络舆论表达秩序向好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中,传统的伦理的作用消失殆尽,新的表达伦理尚未形成,网络公共空间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间,网络舆论表达就沦为失范的表达。构建与网络空间相对应的网络伦理规范,形成伦理边界,才能保障网络公共空间的有序发展。
    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例如网络文明表达规范等等。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传统的公共空间也注重“慎独”的作用,但更为起作用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和舆论压力。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时空分离性使得直面的道德评价难以进行,使得在传统公共空间中居于次要位置的“慎独”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居于主导地位。以“慎独”为核心树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来维系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环境,使网络舆论表达主体在匿名表达和时空分离的无人监督情境下做到理性的表达。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下,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省己”和“修己”对于网络舆论表达主体也具有普适性意义,对于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范都具有规避意义。
    网络舆论表达在舆论表达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表达方式、社会效果和影响范围上都有重大的突破。网络舆论表达在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失范的舆论表达使网络沦为失范的无序而没有理性的空间,消解了优势。当下需要尽快确立的是规则边界,即表达规则、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法律机制,以此来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从长期来看更为重要的则是伦理边界的形成,即表达伦理与表达伦理规范的形成,以内化的边界来指引表达行为,将会使有序表达走向自觉。
    (摘编自秦雪冰《规则与伦理: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表达中存在的吐槽宣泄和语言暴力等现象伤害了网络舆论环境,造成了现实社会的舆论危机。
    B.技术性底线管理虽然能控制和封堵超越底线的网络舆论表达内容,规定网络舆论表达底线,但仍不能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
    C.鉴于网络公共空间的特点,确立网络舆论的表达边界是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方法和途径。
    D.伦理和道德在网络空间中很难起到原有的作用,因为网络空间是虚拟公共空间,身体不在场的舆论表达主体很难感知舆论压力和直面道德评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伦理是通过形成内化的伦理边界产生普遍约束力而在网民舆论表达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B.“省已”和“修己”对于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范都具有规避意义,对于网络舆论表达主体也具有普适性意义。
    C.传统的伦理的作用消失,新的表达伦理尚未形成,网络公共空间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间。
    D.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和法规体系,就可以遏制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华莱士曾言:“一旦人们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被追到个人头上,他们就会变得不那么受社会习俗和戒律的约束。”
    B.思想家洛克曾说:“真理不是靠法律教诲的,也不需要强力将它带入人们的心灵里。而谬误倒的确是借助于外力的支持和救助传播开来的。”
    C.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D.新闻学家诺埃勒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会积极参与受到赞同的观点,某一观点无人或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
    4.材料中,作者是如何论证“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伦理秩序”?请简要说明。(4分)
    5.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虚拟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然而网络舆论表达中常常出现吐槽、讽刺、造谣、语言霸凌、恶意宣泄等表达失范现象。作为网络舆论表达主体,我们应如何规避这种现象?请结合文本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5分)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的灯光
    许道军
    父亲去世后,我就开始特别地照顾母亲,虽然那些年,她依旧健壮,一个人在家,种植了所有的庄稼,还新开了许多荒地,每年的农作物收成,远远超过父亲在世的时候。但我依旧怕她饿着,怕她冻着,怕她委屈,总是顺着她的脾气。她现在老了,我在城里给她买了房子,还给她开了银行账户,存够她根本用不上的钱,虽然她是文盲,连取钱都不会。
    我时时怕她不好,怕她不测,最怕她死了。这种怕深入骨髓,甚至在梦里,现实中做的一切,我依旧在做。
    事实上,母亲对我所有的付出丝毫不领情。有一次她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以后她不用我管,死了也不用。而我在青少年时期,也曾多次产生报复她的念头:辍学,离家出走;或者去当兵,战死沙场;或者出家,断绝尘缘。之所以这么想,只是因为我是她唯一的儿子,毁掉我自己,就是断绝她的希望。
    三十年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故乡人人夸我孝顺,这种道德上的加持,自然给了我鼓励。我懊恼自己的软弱,曾反复细数她在生活上与工作上带给我的困扰,试图形成新的怨恨,稍解我的纠结。大舅生前对我说过,大意是一切可以选择,母亲则不能,但她既然是这样的人,我也不必太在意。但我做不到。
    有天晚上,我又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跟以前做过的无数次的梦有所不同。
    依旧是在夜里。①一片漆黑,比棺材里还黑;一片安静,比坟地里还安静。我奔向村庄,是飞奔,要飞起来,奔向我的老屋。我飞奔至老屋房前,房子里外漆黑一片。我冲到母亲卧室前,咣咣敲打窗户,几乎要将窗棂敲断。好像过去了许多年,在我已经绝望的时候,屋子里才有个声音发问:“是谁?”听到这个声音,我感觉“轰”一声巨响,周遭瞬间安静下来,然后自己也突然平静。我低声说是我,母亲“哦”了一声,“啪”拉开电灯,屋子里顿时亮起昏黄的灯光。她起床抽开大门门栓,看也没看我一眼,几自转身回卧室,继续睡觉。她依旧没有问我为什么深夜回家,我也没有问她一个人在老屋是否害怕,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好像一切都是走程序。只是这次,梦醒后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我总是抱怨一次一次赶回老家的辛苦,假如有一天,我在梦中回来,老屋里再也没有亮起灯光,再也没有人给我开门,任我喊叫,敲破窗棂,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人,独自站在无边的黑夜与荒野,那又如何?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是我怕母亲害怕,而是我自己害怕;我在梦中深夜返回老屋保护母亲,实际上我是在寻求母亲的保护。一次一次地赶回老屋,其实也是在确证,老屋是否还在,老屋里的灯光是否能够依旧亮起。
    我们这个家族人丁不旺,命运多舛。大家庭在祖母带领下,低眉顺眼地过日子,与世无争,极度隐忍。我母亲来自另一个苦家庭。姥爷性格懦弱,舅舅不谙人情,母亲被迫像男人一样撑门户。她嫁过来后,立刻与这个家族格格不入。②她从不认同“吃亏是福”,只是问“为什么是我”或者“为什么不是我”。她曾独自与一个健壮的族人死磕到底,这个族人先后打了我祖父,打了我二叔,也打了我,男人们都忍了,唯有她像愤怒的狮子,咆哮撕扯,奋不顾身,直到对方认错。
    我特别羡慕别的孩子,他们都有那么温柔的母亲,能够享受那么充分的母爱。③我生病的时候,多么期望我的母亲能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的头;拿到奖状的时候,夸我一声真聪明;晚上入睡的时候,能够在昏黄的油灯下,和颜悦色地讲姥爷姥姥的故事。但这些场景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倒是我的耳边不时响起她用锄柄敲我头的“邦邦”声。
    我希望走出她的管控,摆脱她的阴影,直到一步一步成为另一个她。作为母亲的反抗者,我最终成为她性格的继承人。然而这种莫可奈何的继承,却让我受益无穷,帮我度过许多人生关卡。之所以能够多次坚持下来,完全是靠着身上流淌着的一股不管不顾的血性。这种血性,它只可能来自母亲。
    当我不知不觉走出母亲的“威压”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她的弱小,尤其在父亲去世的那一刻。看到她无助的样子,我手足无措。一座大山要倾倒了,我要把它扶起来,然后能够继续依靠。就这样,我开始竭力保护母亲。
    我的被保护人——骨子里最依赖的人——我的母亲,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一旦失去强悍,失去力量,需要我们保护的时候,她感到万分羞愧。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为了证明自己还强大,开始变本加厉地折腾,就像当初与邻居死磕,不让家人受人欺侮;就像父亲去世后她死命地种庄稼,不让孤儿寡母受人轻慢。
    有一年年三十,我们让她许个愿,她想了半天,认真地对我和爱人说:“我倒是也想多活几年,但会拖累你们,丢人现眼,活到七十岁就算了吧。”
    她突然的“服软”让我们措手不及,当时我就泪奔了。现在我正式恳请:
    不要啊,母亲,您一定要强大,像过去一样,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命运低头,更不要向您的儿子低头。您已经在梦中给他亮了一千次灯,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您给他开了一千次门,那就再开一千零一次。
    ④您在,老屋的灯光就不灭;老屋灯光亮起,他就有家可归!
    (摘编自《上海文学》2023年第6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去世后,“我”之所以特别地照顾母亲,既是履行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也是为了改变母亲对“我”毫不领情的现状。
    B.大舅的话其实话里有话,一方面劝“我”接受现实,同时也隐含有开导“我”放下道德包袱,不必一味迁就母亲的意味。
    C.文中交代“我”和母亲的家族背景,揭示了造成母亲强势性格的客观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性格存在的合理性。
    D.母亲年老后变本加厉地折腾,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不了失去力量、需要保护的现实,从中也可以看出母亲骨子里的自尊。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选取“棺材”“坟地”作为类比对象,渲染了黑夜的沉寂氛围,也体现了“我”害怕母亲死亡的念头已经深入骨髓。
    B.句子②将“为什么是我”与“为什么不是我”并举,看似矛盾的表述传递出“我”对母亲拒绝“吃亏是福”观念的不满。
    C.句子③借助铺排手法和丰富的细节,把想象中的温馨场景与现实中母亲简单粗暴的行为对比,表达了“我”对温柔母爱的渴望。
    D.句子④紧扣“老屋的灯光”这一兼有写实和象征特点的关键意象,以两个关系紧凑的复句收束全文,形象鲜明,情感充沛。
    8.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梳理概括。(4分)
    9.文中关于“夜回老屋”的梦境描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①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②曰:‘吾先子③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艳然④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等,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⑤,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①许:兴盛、复兴。②蹵然:不安的样子。③先子: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父亲曾参。④艳然:恼怒的样子。⑤镃基:锄头。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按顺序填写答案。(3分)
    纣之去A武丁未B久也C其故家D遗俗E流风善F政G犹有H存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子当路于齐”与“为之于未有”(《老子》)两句中的“于”含义相同。
    B.知,文中指知道,与《论语·子罕》中“知者不惑”的“知”含义不同。
    C.朝,使……来朝,与《兼爱》中“故亏父而自利”的“亏”用法不同
    D.万乘,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孙丑把孟子与管仲、晏子之类的人相比,本是赞许孟子,但孟子不满意,羞于与管仲为伍。
    B.有人把曾西与子路比较,这令曾西感到不安;又把曾西跟管仲相比,这却惹怒了曾西。
    C.孟子阐述商朝有几个贤君,纣王有微子等人辅佐,是为了说明王朝要有能干的辅臣。
    D.孟子引用齐国的俗语,说明时势很重要,当下齐国正处于用王道统一天下的有利时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14.用武力使人臣服和用德行使人臣服的区别是什么?(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筿(xiǎ):细竹。②裛(yì):同“浥”,沾湿。③故人: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相互衬托,自然天成,诗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后获得了一处安居之所,心情是轻松舒展的。
    B.杜甫诗中善用叠字,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本诗颔联中“娟娟”“冉冉”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音韵之美。
    C.颔联用比喻、色彩对比、多感官描写等手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红翠相映,色彩鲜明。
    D.颈联中的“厚禄”“恒饥”放在句首,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尾联的“欲填沟壑”的说法不致有失实之感。
    16.请概括诗中“狂夫”的形象特点,并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狂”是怎样表现的。(6分)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十二则》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2)《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的句子是:“, 。”
    (3)《<老子>四章》“,”两句说明了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
    六、语言文字应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伊尹、微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很少见到他们______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______。( ),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所谓“《春秋》谨严”,即是叙事艺术的庄重矜持,因此《春秋》依旧带有上古史学正襟危坐的美学风格。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曲跌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这种文学上的闲笔、侧笔看似闲情逸致______却更富有艺术趣味,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动声色 心理 置疑 轻描淡写
    B.不动声色 心灵 质疑 云淡风轻
    C.不苟言笑 心灵 置疑 云淡风轻
    D.不苟言笑 心理 质疑 轻描淡写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
    B.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C.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
    D.由于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在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B.《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产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C.《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凸显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D.《左传》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转化为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 ① 。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
    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 ② 。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有豆角干,有西葫芦干,有茄子干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 ③ ,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等主食,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芸豆大楂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表意上看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3分)
    八、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人民网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孟子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新学年教室里张贴了以上三则标语,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B 2.D 3.A (3分)
    ①先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原因(必要性);
    ②然后论述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三种方法。(4分)
    ①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遵守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和伦理秩序;
    ②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以“慎独”为核心树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做到理性表达;
    ③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通过“省己”和“修己”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我。(5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但仍不能改变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错。原文的表述是“技术性底线管理并无力改变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现状”,选项过于绝对。
    故选B。
    2.理是通过形成内化的伦理边界产生普遍约束力而在网民舆论表达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D.“建立起……就可以遏制严重失范的网络舆论表达行为”错,由原文“当下需要尽快确立的是规则边界,即表达规则、道德评价规则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法律机制,以此来形成有序的网络表达秩序”可知,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论表达道德评价规则、监督机制和法规体系是必要条件,选项的表述绝对化。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三段的观点:要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
    B.说的是真理和谬误;
    C.强调的是道德标准;
    D.说的是积极参与受到赞同的观点。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
    由“一是现存的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型的舆论压力为主,匿名性的网络舆论表达使得个体摆脱了在场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说教,个人的自我约束会降低;二是网络空间的时空分离性使得表达者身体处于私人空间,交往与互动产生于公共空间,这种分离性模糊了表达者的公共意识,表达主体很容易将其理解为私人空间的私人表达而非公共空间的公共表达”可知,先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原因(必要性);
    由“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可知,然后论述确立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的三种方法。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首先,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根据网络舆论表达失范的现实境况,制订专项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规范”可知,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遵守以边界为导向的规则秩序和伦理秩序。
    由“其次,促进内化的网络舆论表达伦理的形成。要倡导并促进以‘慎独’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机制的形成,以此来形成网络舆论表达主体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识,进而使公众理性地表达并自觉抵制失范的舆论表达行为”可知,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以“慎独”为核心树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做到理性表达;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通过“省己”和“修己”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我。
    由“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为辅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可知,网络舆论表达主体要通过“省己”和“修己”不断反省自我、修正自我。
    A 7.B (3分)
    8.①少年时,反感母亲对自己的“威压”,心有怨恨甚至产生报复念头。
    ②成年后,对母亲情感纠结,努力孝顺母亲内心却难以释怀。
    ③历经坎坷后,感谢母亲,继承母亲不管不顾的血性让自己度过许多人生关卡。④当下,体谅母亲,竭力保护母亲,并期待母亲永恒的保护。(4分)
    ①梦境描写把复杂的内心世界情境化,折射出“我”对母亲微妙复杂的情感,担心牵挂又心存嫌隙。
    ②“梦回老屋”是“我”对母亲情感态度转变的关键,梦醒后“我”意识到内心深处对母亲的依赖。
    ③梦境与现实相互照应,虚实结合,错落有致,使得叙事更有波澜,行文更有张力。(5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也是为了改变母亲对我毫不领情的现状”属于强加关联,不合文意。父亲去世后,“我”特别地照顾母亲,一是履行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还有就是对母亲的依赖和爱。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句的能力。
    B.“看似矛盾的表述传递出‘我’对母亲拒绝‘吃亏是福’观念的不满”于文无据。画线句强调母亲以个人利害为行事标准,拒绝“吃亏是福”的观念,并不能从中看出“我”的态度。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情感脉络、概括情感内涵的能力。
    依据“我在青少年时期,也曾多次产生报复她的念头:辍学,离家出走;或者去当兵,战死沙场;或者出家,断绝尘缘。之所以这么想,只是因为我是她唯一的儿子,毁掉我自己,就是断绝她的希望”“但这些场景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倒是我的耳边不时响起她用锄柄敲我头的‘邦邦’声”可概括为:少年时,反感母亲对自己的“威压”,心有怨恨甚至产生报复念头。
    依据“三十年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故乡人人夸我孝顺,这种道德上的加持,自然给了我鼓励。我懊恼自己的软弱,曾反复细数她在生活上与工作上带给我的困扰,试图形成新的怨恨,稍解我的纠结”可概括为:成年后,对母亲情感纠结,努力孝顺母亲内心却难以释怀。
    依据“作为母亲的反抗者,我最终成为她性格的继承人。然而这种莫可奈何的继承,却让我受益无穷,帮我度过许多人生关卡”可概括为:历经坎坷后,感谢母亲,继承母亲不管不顾的血性让自己度过许多人生关卡。
    依据“一旦失去强悍,失去力量,需要我们保护的时候,她感到万分羞愧。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为了证明自己还强大,开始变本加厉地折腾,就像当初与邻居死磕,不让家人受人欺侮;就像父亲去世后她死命地种庄稼,不让孤儿寡母受人轻慢”“不要啊,母亲,您一定要强大,像过去一样,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命运低头,更不要向您的儿子低头。您已经在梦中给他亮了一千次灯,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您给他开了一千次门,那就再开一千零一次”可概括为:当下,体谅母亲,竭力保护母亲,并期待母亲永恒的保护。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
    作答时要兼顾内容与形式,注意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其一,要梳理这部分梦境描写的具体内容,分析梦境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文中写“我”急切地奔回老屋,表现出对母亲的牵挂担心,在梦中见面后又形同陌路,写出了母子间的心理隔阂,折射出“我”对母亲微妙复杂的情感,作者借助梦境描写把复杂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展示出来;
    其二,要关注这段梦境描写所处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梦境描写的功能,梦醒后“我”意识到内心深处对母亲的依赖,正是这一认知促成了“我”对母亲情感态度的重大转变;
    其三,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叙事特色和行文节奏,全文叙写母子之间的关系大部分为写实,中间穿插“夜回老屋”的梦境描写,虚实相生,有起有伏,使得叙事节奏有变化,行文更有张力。
    CEG11.C 12.C (3分)
    13.(1)凭周文王那样的仁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去世,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
    (2)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业就会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这时才能如此。(10分)
    14.用武力臣服别人者,自身必须是大国,别人不是真心臣服;用道德臣服别人者,自身不一定是大国,别人是心悦诚服。(5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武丁的勋臣世家良好习俗,传统风尚慈善政治,都还有遗存。
    “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后面断开,即C处;
    “流风善政”与“故家遗俗”结构一致,二者之间断开,即E处;
    另外“其流风善政”与“故家遗俗”共同作“犹有”的主语,因主语过长,后面断开,即G处。
    故在CEG三处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都是“在”的意思。句意: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在事情没有发生时就做。
    B.正确。知道;同“智”,聪明。句意: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聪明人不会迷惑。
    C.错误。都是使动用法。使……来朝;使……受损。句意:武丁使诸侯们来朝。/因而使父亲受损失来使自己获利。
    D.正确。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为了说明王朝要有能干的辅臣”错,由原文“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可知,是为了说明周文王统一天下之难。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凭借;“崩”,去世;“洽”,合,引申为“统一”。
    (2)“事”,做;“功”,功业;“然”,如此。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可知,用武力臣服别人者,自身必须是大国,别人不是真心臣服;用道德臣服别人者,自身不一定是大国,别人是心悦诚服。
    参考译文: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孟子说:“你可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有人曾经问曾西:“您和子路相比,哪个更有才能?’曾西不安地说:“子路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啊。”那人又问:“那么您和管仲相比,哪个更有才能呢?”曾西顿时不高兴起来,说:‘你怎么竟拿管仲来和我相比呢?管仲受到齐桓公那样信任不疑,行使国家政权那样长久,而功绩却是那样少,你怎么竞拿他来和我相比呢?’”孟子接着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为我愿意跟他相比吗?”公孙丑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佐景公名扬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效仿吗?”孟子说:“凭借齐国的实力用王道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公孙丑说:“您这样一说,弟子我就更为疑惑不解了。凭周文王那样的仁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去世,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然后才统一天下。现在您说用王道统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连周文王都不值得学习了吗?”孟子说:“我们怎么可以比得上周文王!由商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有六七个,天下人归服殷朝已经很久了,久就难以改变,武丁使诸侯们来朝,统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武丁的勋臣世家良好习俗,传统风尚慈善政治,都还有遗存;又有微子等一批贤臣共同辅佐,所以能统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权。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是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属于纣王统治,在那种情况下,文王还只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非常困难的。”
    “齐国人有句话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很利于用王道统一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没有哪一国的国土有超过方圆千里的,而现在的齐国却超过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都听得见,一直到四方边境,这说明齐国人口众多。国土不需要新开辟,老百姓不需要新团聚,如果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何况,统一天下的贤君没有出现,从来没有隔过这么久的;老百姓受暴政的压榨,从来没有这么厉害过的。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就像被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业就会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这时才能如此。”
    孟子说:“凭借武力而假托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使天下归服的不一定是大国——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子那样。”
    C (3分)
    ①诗中的“狂夫”是一个穷困潦倒,但旷达乐观的形象。
    ②景物烘托。诗的前两联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虽饱经磨难但还能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烘托了“狂夫”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③反衬。颈联写自己靠人接济,故人音信断绝,一家人不免挨饿,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打击,反衬了“狂夫”的乐观旷达。
    ④直抒胸臆。诗的后两联通过狂夫的直抒胸臆,自嘲“狂夫”,表达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旷达之情。(6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比喻……等手法”说法错误,颔联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颔联句意是: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嫩竹,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由此可见,这里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贫困潦倒却旷达乐观的“狂夫”形象。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做铺垫;第五、六句强调了“恒饥”的贫困处境,表现了“狂夫”的乐观旷达;而第七、八句直接表达心志,“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狂夫”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打击,这就是所谓的“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絮”“红蕖”。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突出了“狂夫”贫困志不移的高贵品质。
    而对于“狂夫”“狂”的形象,诗歌中用了如下手法:
    烘托手法。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作铺垫。
    反衬手法。五六句写了诗人的现实生活处境,诗人强调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绝,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长久的饥荒之中,上句“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接着下句 “恒饥稚子色凄凉”是因上句而来,说明了“厚禄故人书断绝”的结果。即便如此,狂夫也并未消减自己的“狂”,这些现实的困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
    直抒胸臆。七八句“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直接表达心志。“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惟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自称自己为狂夫,并且“老更狂”,表现了狂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
    (1)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6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己、已、所、寿。
    18.C 19.B 20.B(3分)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根据语境“庄严崇高”,所以用“不苟言笑”。
    ②心理: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根据所填词语前后语境“很少见到他们_____的变化”分析可知,此处表达是“内心、精神、思想”之意,故应填应选“心灵”。
    ③质疑: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原文横线前有“不容”二字,因此应用“置疑”。
    ④轻描淡写,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云淡风轻,形容天气晴好,也形容一种宁静、闲适、恬淡的心境。从前面“闲情逸致”可知,应选“云淡风轻”。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具体分析,在结构上,该处应该填写一个过渡句,“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应该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是对这种风格的解说,紧随其后。此题还要注意到括号后面的逗号。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的病因有两处,一是介词“由”使用错误,一是“充满了……审美转向”搭配不当。
    A.只修改了介词,但“充满了……审美转向”搭配不当,应改为“产生……审美转向”;
    C.修改了搭配不当,但“《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介词使用错误,应把“由”改为“在”;
    D.虽修改了两处,但“转化为……的审美追求”造成了新的病句。应改为“转化为……的审美标准”。
    故选B。
    ①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
    ②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
    ③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 (6分)
    ①原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强调了菜的品种之多。
    ②原句使用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明快。
    ③原句表述口语化,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3分)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从横线后的“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可以看出,所填的句子一定和“席面”有关,再结合横线前的“菜品味重色黯”,可知此处应填写“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从横线前的“由于……”和后文列举的蔬菜的类型可以看出,此处应填写“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之类的句子。
    第③处,从后文“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等主食,一经炖菜的浸润……”可以看出,举例是为了说明“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之类的句子。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句式和语体等方面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
    原句是“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改句是“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内容来看,原句将“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后置,先说蔬菜,再分开说蔬菜的名字,起到强调作用;从句式来看,原句“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用的是短句,更加简洁明快;从语体来看,原句口语化特点明显,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23.略(60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三则标语谈的是立志与践行的问题。第一则标语通过“望远”与“致远”这两个结果,阐述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第二则标语意思是人贵在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理想,若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将一事无成。这是阐述立志的重要性,不树立远大的志向就难以甚至不能成功。第三则标语意思是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这是阐述学习要脚踏实地,积极行动,逐步积累。由此可见,材料引导青年学子思考立志与践行的问题。青年学子应当树立远大志向,明确理想目标,脚踏实地,积极行动,一步一个脚印,为理想目标而奋斗。
    对此,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结构,从立志到实践,逐层深入展开论述。比如,首先可以谈论“立志”,或直接论述志向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或步步深入,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立志的内涵;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立志的意义;随后,反观现实中“躺平”的现象,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立志的具体做法,正反对比论证。此后,在过渡转换后说明立志更要实践,说明我们树立志向后,应该从最实际、最可行的小目标开始,不断地为之努力,并不断地实现它、超越它,这样才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材料第三句话,强调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立意:
    1.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2.既要“望远”,也要“致远”。
    3.脚踏实地,为理想目标而奋斗。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