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优秀文艺作品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变?这是人们试图解答的问题。加拿大思想家麦克卢汉的支持者认为,既然“媒介即信息”,那么新媒介自然生成新文艺。实际上,优秀文艺作品离不开相应的媒介素养,创作者的学习、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外部力量的引导不可或缺。
    近来受到好评的网络文艺作品,基本上都是多种媒介经验的融合,源于长期的学习储备和专业团队的策划。艺术创作不同于单纯的情感表达,仍然是需要专门技能和审美熏陶的高层次工作。尽管网上人人都能写帖子、传视频,但质量存在优劣之分。互联网需要更多内容,也为提升文艺作品的创造力提供了更丰富的途径。在传统的学校教学之外,人们可以通过视频号推送、知识人问答、在线求教等方式获取真正感兴趣的知识。通过网上的学习和创作发布,网络文艺显得分外活泼。繁荣的根源不在媒介,而在于更顺畅的学习渠道和更多的展示机会。也就是说,互联网本身并不必然孕育好作品,是专业训练下与媒介相适应的艺术素养孕育了好作品。多渠道学习、审美能力提升、有效运用新媒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网络文艺从个人消遣走向精品创作的有效路径。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源于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媒介技术的掌握,表现为对时代文化主题的深入发掘,对传统审美模式的理解,对媒介表达力的凸显,同时也离不开网络文艺现场的清朗有序。优秀网络文艺的诞生有路径、可辨识,是新媒介时代价值引领和良好素养彼此成就的结果。
    作品只要联网就向受众敞开,网络文艺将评议权留给公众,并受媒体形式、数据技术等影响。融合多媒介经验和技艺的网络文艺,以开放式、未完成为常态。与传统文艺相比,网络文艺更重视用户反应,其“召唤式结构”特别明显。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指出,艺术作品的留白和不确定性,使之具备召唤受众读解的能力。在网络上,这种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越是好作品,用户越愿意通过跟帖留言、发弹幕等方式第一时间表达观点。网络文艺评论的主要特点就是深入现场,是一种实践性的评论模式,也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评论样态。
    网络文艺作品价值与评论数量和持久度密切相关。一些网络言论也许只是简单地吸引眼球,却能像站鱼一样产生刺激与回应的效果。在网络文艺评论现场,大量言论不仅标志着作品的丰富性,还意味着进一步开拓的余地。因此,一部作品受关注越多,各方面的评论随之越丰富,经过多方位的“打量”,作品内在脉络也越发清晰,从而有助于创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网络文艺总体上具有混搭、交融的特点。比如说,“屏面语”实现口语与文字的跨界,“玩劳动”创造边生产、边消费的主体。网络社会文化和生产模式等层面的良性互动,为网络文艺超越媒介提供新路径。
    网络文艺作品对构思独特和共情强度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语言精致严密的追求。想象力和感染力带动网上阅读、聊天等结为一体,使消费行为串联成生产行为,把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创作者,“读者”“观众”成了“用户”。网络上年轻用户从“玩”起步,写故事天马行空,做播客有模有样,还拍摄、剪辑,当视频号博主,不仅产出多姿多彩的新媒体文艺,还提供差异化的小众课程。好奇心和新技术为创作主体打开新路径,人们借助智能应用,将“玩”变成有意义的生产。
    这种生产模式恰好解答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将何为”的问题。不可否认,人工智能以数字将原本专属于人的技艺推演到极致。大多数人无法与程序比逻辑,与机器拼理性。然而,艺术创作不在于完美无缺的技术,而是靠创意和情感取胜。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法国艺术家马蒂斯说:“精确描绘不等于真实。”艺术与技术的差别不论古今、无碍东西。当人工智能将技艺推演到极致,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识别、判断和个性化取舍,用媒介更好地辅助创作。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是文艺生产,而是主体性,即人是否愿为“数据生成物”署名。
    总的来说,网络社会的新生代不忙于追逐技术变革,而是热衷享受文艺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全新审美表达。只有那些传承锦绣文脉、表达现实温情的作品,才真正展示出新媒介语境下人类艺术创造的魅力,激发出全社会参与创作的活力。
    (摘编自许苗苗《良性互动让网络文艺不断“生长”》)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同麦克卢汉的支持者的观点,认为“媒介即信息”,新媒介生成新的学习渠道,文艺创作者从中获得素养的提升,自然产生新文艺。
    B.新媒介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更顺畅的学习渠道和更多的展示机会,为提升文艺作品的创造力提供了更丰富的途径,促进了网络文艺的繁荣。
    C.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包含了对媒介技术的掌握,对文化资源的发掘等能力,与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D.网络文艺将评议权留给公众,网络评论的持久度与丰富程度越高,意味着公众对该作品的审视越全面、深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文艺作品如果构思独特,富有感染力,将会更具吸引力。
    B.新媒介语境下优秀网络文艺作品能激发全民参与创作的热情。
    C.网络具有召唤受众读解的能力,并使之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D.人工智能时代,人不应做技术的奴隶,而应成为技术的主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5段观点的一项是
    A.电影《长安三万里》在网上掀起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的热议。
    B.中国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是网友混剪视频时颇为热衷的题材。
    C.从网络文学“变身”电视剧的《甄嬛传》,又回头贡献了无数网络热梗。
    D.网络小说《间客》融合科幻元素与武侠精神,创造出一个英雄传奇。
    4.如何理解材料中“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是文艺生产,而是主体性,即人是否愿为‘数据生成物’署名”这句话?请简要分析。
    5.古代文学教授戴建业主动学习技术,玩转技术,做播客,分享趣味古诗词,吸引了百万粉丝,受到了网友们的持续关注和热情评论,并在网上掀起一股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请结合材料对此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家书
    方敬
    近郊的村庄都驻满了军队。
    我们学校也来了两排人,是一个摩托连。他们暂时在这里静候命令。
    四年了,他们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从战争到战争,穿的是破烂布军衣,吃的是粗粝的饭,睡的是枯草,一月剩下来的薪饷有时还不够买一双草鞋,但他们仍艰苦地干着。午后休息时,篱笆旁有三个兵正起劲地争论着。
    “四川不好,天干没有收成,米贵得要命,你看湖南的米多便宜。”一个颇有一些抑彼扬此的意味。
    “四川不好?哪个说没有收成?这两年丰收,你不晓得,是奸商囤积,想发国难财,米才贵的。”另一个不服气地反驳着。
    “四川有些山高水低的好地方呢。”第三个说的倒是句老实话。
    我站在后面失声笑了。三个回头看见我在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们开始谈着。那个说四川不好的,个小精悍,说话急促,是地道的湖南人。当我问这个部队哪省人最多时,他便骄傲地说:“当然是湖南人!”那个年轻的四川人说:“我看哪个队伍也少不了四川人。”
    那个默默不语的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老一点,结实本分,没有军人的气息。他盘坐在草地上,卷着烟叶,善良地笑着。于是我故意引他开腔:“你打过仗没有?”
    他摇摇头,脸红了,好像做了亏心事似的。也许他在想一个军人怎能没打过仗呢。
    年轻的四川人说他从前在乡下种庄稼,也是四川人。
    他吸着烟,偏着头听,不多言不多语。
    我说我也是四川人。
    “你?”老点的兵似乎不大相信:“这连还有一个四川人,没有在,一共三个四川人。”他纯粹的土话流露着家乡味,一份乡情便从口音传到了心里。我们是同乡,但并没细说哪县哪乡,笼统说个四川就够了。
    此后偶尔碰见,彼此总笑着打个招呼。站岗时,他背着枪踱来踱去,每逢我经过,他多少带点羞怯。有一次,他同一个弟兄在桥头闲谈,远远看见我,就偷偷指着我说:“他也是个四川人!”
    元旦晚上,我去打水,碰着那个老点的同乡,打了个招呼,我顺口说:
    “今天过年。”
    “乡下人只会过旧历年。”
    “你有几个年没有在家里过了?”
    “就一个。说起年,我就想起好久没给家里写信了。”
    “你也常接到家里的信吗?”
    “没有,从来没有接到。”他自己倒发过单挂号①,在湖南,又在广西发过一封单挂号。都没有回信,不晓得收到没,他怪惦念的。我安慰他:“收总是会收到的,有回信你也收不到,你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军队生活是流动的。”
    “嗯嗯!”他觉得说得对:“家里老二也跟我一样不识字,他也会请人写,我们那有个教书的老先生,他肯帮忙,那回老二走了,他还帮我写过一封信。多好一个人!”
    “你常写信回去就好了。”
    “嗯,接不到信,我还是要常写信回去,不要让家里人担心,这回我想寄封航空信回去,不然到了XX,那地方更远,寄信收信都不容易。”他好像在自白,突然一转:“航空的邮费多少?”
    “四角一,平常航空,挂号要八角。”我回答。
    嗯嗯,他点头,好像理会了,口里算着:“几天可以到?”
    “快两三天,乡下就难说了。”
    他点头,好像在想着什么。
    一个下午,房门外忽然有人的响声,仿佛想敲门又怕敲门,我把门打开,呵,那位老实的同乡严肃地站立着,好像要向长官报告似的。他下垂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几张信纸,他是来让我替他写家信的。我请他坐,但他无论如何都要站在我的桌旁,我便说:“把你的意思说说吧。”“没有别的,”他说:“只是一封报平安的家信。”他用心用意地慢慢地细述了一遍,时断时续。
    我愿做个忠实的记录,想着又问着,写着又念着:
    “从前寄回的两封挂号信不知收到没有,没有接着回信,挂念得很。儿离家后,到湖南,到广西,现在又到了云南,一年来儿的身体都平安,千万请放心!”
    他点头,默默地笑着。
    “母亲在家里不要太劳神操心,大小事情都可让老二管。如家用不够,叫老二多拿点钱回家,也可以找姐夫帮帮忙。儿的饷很少,每月剩下的钱有时还不够买一双草鞋,不能寄钱回家,国难期间,能尽忠就不能尽孝。把敌人打走就好了。”
    写到这儿,我的笔停住了。他又说:“还有我走了人手不够,是找哪个在做活路?今年庄稼有几成收?”
    “①就是这样,还有什么没有?”我问。
    他的脸莫名其妙地红了。②我也毫不在意地微笑着。他踌躇好一会,才吞吞吐吐说:
    “还有阿毛的妈要好好孝敬婆婆,料理家务事,抚养三个孩子。”
    把信写完了,我又从头至尾念了一遍,他感谢地点着头:“要得,要得。”我问他知道邮政局不,知道怎样寄不,他摇摇头。他说托人去寄,军人不能自由上街,礼拜天也只能在附近。我当即说:“我替你寄好了。”起先他不肯,我说我时常进城,很方便。他才愿意了。
    “多少钱?”
    他从袋里摸出来几张角票数着。
    “不,我替你寄了好了。”
    我认为我应该替他寄。我不肯接钱,他一定要给。争来争去,最后他把角票放在桌上,就跑了,生怕我去追,回头说了句“哪有又劳神又出钱的道理”,人就不见了。
    一天清早,我刚起床,③他忙慌慌地跑来,急急地说:“我们队伍马上就要开了!”
    我很惊诧,还没来得及说,集合号就响了,④他行了个军礼转身就跑了。
    我也跟着出去,站在门前,看见他们站好了队,一会儿就走了。
    一九四二年二月(有删改)【注】
    ①单挂号:邮件的一种,指没有回执的挂号邮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军队来到村庄和学校,暗示了特殊的时代背景,为下文代写家书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B.三个士兵有关四川的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和他们闲聊起来,他们三人性格不一,但“我”喜欢那个“老一点”的。
    C.书信既写了那个“老一点”的同乡在外的情况,又写了他对家里的牵挂和思念,如母亲不要太操劳、没钱咋办、家务活安排以及对妻子的嘱咐等。
    D.文中关于写信的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在对话中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句子①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语义上体现了“我”代人写信时的认真和细致的态度。
    B.句子②“我”“毫不在意”是为了避免“我”的尴尬处境,“微笑”是为了缓解“我”的紧张情绪。
    C.句子③状语“忙慌慌地”“急急地”表现了“他”没时间与“我”正式告别的紧张状态。
    D.句子④动宾短语“行军礼”和动词“跑”,突出了军人庄严守纪、服从命令、保家卫国的形象特点。
    8.小说中写家书前铺叙的内容与写家书这一情节关系十分密切,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9.抗战时期文学作品具有真实性、政治性等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都尉学士,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语之兵赛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材料二:
    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心腹者,曰伏道。故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也;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矣;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矣。何则?正道之城,坚城也;正道之兵,精兵也。奇道之城,不必坚也;奇道之兵,不必精也。伏道,则无城也,无兵也。攻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木偶人是也。守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亦木偶人是也。(选自苏洵《权书•攻守》)
    【注】①司马宣王:司马懿。②方轨:大路。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正确断句位置的答案标号。每断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剑阁之守必还A赴涪B则会方轨C而进D剑阁之军E不还F则应G涪之兵H寡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虞:是指出乎意料的事情,“以备不虞”相当于现代汉语说的“以备不测”。
    B.趣:指趋向,奔向,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中的“趣”意义不相同。
    C.列陈:意思是布列阵势。这里的“陈”字与“陈利兵而谁何”的“陈”字意思不同。
    D.潜:是隐藏、埋伏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山岳潜形”中的“潜”字词义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维败退后,郭淮想向西袭击羌地,就留邓艾驻守在白水以北,姜维派廖化在白水之南驻扎兵营。
    B.邓艾深谙兵法,颇有先见。姜维败退时他建议分兵屯守以防反扑,后又提前占据洮城化解偷袭危机。
    C.邓艾治军严厉,不徇私情。他派儿子邓忠和司马师纂包抄诸葛瞻,战事失利,差点被他斩首示众。
    D.苏洵认为进攻与防守都有三种战术,其中运用正兵的战术打仗,其胜败的结果是最不可以预料的。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
    ②守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亦木偶人是也。
    15.请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中邓艾带兵攻打蜀国使用的战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
    山行
    陆游
    老翁七十亦何求,尚赖山行散百忧。
    擫①耳帽宽新小疾,独辕车稳正闲游。
    酒旗滴雨村场晚,茶灶炊烟野寺秋。
    若论人间长久事,高吟何啻傲封侯。
    【注】①擫:(yè)用手指按压。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是陆游的晚年之作,主要描写了诗人山行的情景,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
    B.首联“百忧”二字概括了诗人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愁的情感基调。
    C.颈联描写了一幅山中晚秋图,诗人驾车山行至傍晚,可见山中游玩时间之长。
    D.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诗人真实的情感。
    16.清代学者赵翼评价陆游的诗歌“晚造平淡”,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这一“平淡”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最后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用孔子的话就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喜欢用香花芳草作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 , ”。
    (3)“捣衣”,是中国古代民俗,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用以表现征人、离妇的惆怅情绪,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一般而言, A :一种是入睡困难,即从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时间过长;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大多是入睡困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
    当然,偶尔出现上述症状并无大碍。判断自己有没有失眠的病症,可以对照“333”原则:即每天晚上正常入睡超过30分钟;每周超过3次;连续3周出现这种情况。 B ,即可认为存在临床的失眠症状。
    ①很多人常常把失眠问题不放在心上,②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病理症状和不良情绪时才予以重视。③但是还有人存在这样的误区,④认为每天晚上11点之前能入睡、睡足6到8个小时才算是拥有好的睡眠。⑤事实并非如此,⑥良好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并不是固定的,⑦每个人的基础情况有所不同。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来改善睡眠质量呢?有专家提醒,入睡之前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很重要,安神定志是基本的治法。学会向外倾诉和释放坏情绪,培养“钝感力”来对抗压力,睡觉之前放空自己,冥想、听舒缓的音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稍微设低房间温度也有利于良好睡眠。夜晚身体新陈代谢减缓,产生的热量减少,人的体温也会随之降低,凌晨3点左右会达到最低点。而这时往往是深度睡眠的时间,通过帮助身体降温来减缓新陈代谢速度,可以使人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拥有良好睡眠。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掏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20.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她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
    B.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C.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都是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叠词,请简要分析其使用的效果。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刹那的强光容易被人记住,恒久的微光也为人铭记。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A(3 分)
    解析:根据原文第一、二段可知优秀的文艺作品的诞生是有路径的,与媒介素养,创作
    者的学习、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外部力量的引导有关,并不是自然产生的,“实际上”也表明
    作者并不认同麦克卢汉的支持者的观点。
    2.C(3 分)
    解析:“网络具有召唤受众读解的能力”错,根据原文第四段“具备召唤受众读解的能
    力”的应当是艺术作品。
    3. A(3 分)
    解析:第 5 段的观点为“网络评论可以促进网络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A 项网络评论
    是对作品的艺术处理的一种有意义的思考,可以促进作品质量的提升; B 项和 D 项没有提
    到“评论”,C 项“热梗”只是表明其流行,A 项最适合。
    4.(4 分)
    ①人工智能将技艺推演到极致,对人的“主体性”即人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形成挑战;(2
    分)
    ②人为“数据生成物”署名,即将人工智能技艺等同于艺术创作,忽视或否认人的“创意”
    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使人丧失了在文艺生产中的主体性。(2 分)
    5.(6 分)
    ①优秀网络文艺作品是新媒介时代价值引领和良好素养彼此成就的结果;(2 分)
    ②戴建业作为古代文学教授主动学习技术、玩转技术,表明其具备了专业训练下与媒介相适
    应的艺术素养。;(2 分)
    ③戴教授的作品拥有百万粉丝,受到网友们的持续关注和热情评论,表明其受到大众欢迎,
    其作品的艺术价值高;(1 分)
    ④戴教授作品中分享的古诗词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锦绣文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
    百万粉丝,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展示出新媒介语境下人类艺术创造的魅力,激发了社
    会参与创作的活力。(1 分)
    6.C(3 分)
    解析:A. “为全文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分析错误,文章主体部分的情节舒缓,从内容
    看没有紧张感。B 项“但‘我’喜欢那个‘老一点’的”理解错误,文章只是说“那个默默
    不语的却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并不等于“‘我’喜欢”。D 项“在对话中推动情节的曲折发
    展”分析错误,文章情节简单,并不曲折。
    7.B(3 分)
    解析:B 项“我”“毫不在意”是为了避免让他觉得更尴尬,“微笑”是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8.(4 分)
    ①小说开篇交代军队进驻学校,战争年代军人远离家乡,担忧思念亲人,有“写家书”的需
    求;
    ②三个士兵的争论引发了“我”的好奇,“我”与那个“老一点”的士兵是同乡, 彼此有情
    感共鸣,使“我”为其代写家书合情合理;
    ③元旦晚上“我”遇上那个“老一点”的士兵并顺口说了句“今天过年”,引发了他的思乡
    之情,这让‘我’代写家书的情节发展水到渠成。(答“为下文他来找我写家书做铺垫”亦
    可)
    (答对 1 点给 1 分,答对 2 点 3 分,答对 3 点得 4 分)
    9.(6 分)
    (1)真实性:①文章借年轻的四川人之口,以他个人参战经历展现了抗战的局部情况,展
    现出了抗战的部分事实。②老一点的同乡给家人写信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生活状
    况,符合时代特点,具有真实感。
    (2)政治性:借年轻的四川人坚持作战的行为以及老点的同乡在信中对家人说“国难期间,
    能尽忠就不能尽孝,不过把敌人打走了就好了”的话,传达出士兵的心声,朴实中蕴含着激
    动人心的力量,展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具政治性。
    (一点 2 分,三点 6 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0.B、D、F(3 分)
    (参考原文: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
    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11.D(3 分)
    解析:D 项,两个“潜”字意义相同,都是隐藏的意思。)
    12. A(3 分)
    解析:“在白水之南驻扎兵营”有误,原文“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这里的“向”字意
    为“表示动作的方向”,这里“结营”有“进军”之意,所以整句意译为“从白水之南向邓
    艾的营地逼近”。
    13.(8 分)
    参考译文
    (1)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这一行动上,有什么可与不可的?”
    (“分”,区别、选择,1 分;“举”,行动、举措,1 分;宾语前置句,1 分;句意 1
    分。)
    (2)只会用正兵防守,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防守,这样的将帅也和木偶人一样。
    ( “守正道”,用正兵防守,1 分;“将”,将帅、将军,1 分;“木偶人是也”,就和
    木偶人一样,1 分;句意 1 分 )
    14.(3 分)
    参考答案
    ①邓艾征蜀用的是伏道(伏兵之术);(1 分)
    ②在山谷绝径中,埋伏军队潜行,突然杀入敌军,是为伏道;(1 分)
    ③邓艾带军行走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开路,攀木缘崖,出其不意,攻入蜀国。(1 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任都尉学士,因为出使朝廷,见到太尉司马懿。司马
    懿认为邓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为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
    一起抵御西蜀偏将军姜维的进犯。姜维败退后,郭淮于是向西袭击羌地。邓艾说:“敌兵撤
    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郭
    淮)就留下邓艾在白水以北驻兵防守。三天以后,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之南向邓艾营地逼近。
    邓艾对诸位将领说:“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
    邓艾当即派兵于夜晚直接驻守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偷袭洮城,幸亏邓艾事先占据了洮城,魏
    军得以战斗不败。景元四年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姜维还军把守剑阁。钟会进
    攻姜维,没有攻下来。邓艾上书说:“现在敌兵大受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
    汉德阳亭,奔赴涪城,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
    心脏。(在这种情形下,)剑阁的守兵必然退回奔赴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沿大道前进。如果
    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那么,救援(应对)涪城的兵力就少了。兵法说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今进攻其空虚之地,一定能打败敌人。”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行走百余里,
    全是无人之地,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形势近于
    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
    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
    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
    均告失利,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很难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选择,全在
    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再战,大败敌兵,
    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写了封书信
    (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邓艾率兵进驻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
    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材料二:
    进攻有三种战术,防守也有三种战术。这三种战术一是正兵,二是奇兵,三是伏兵。宽
    广平坦的道路,战车交错,人肩相摩,出征经过这条道路,回来也经过这条道路。我军一定
    进攻的地方,正是敌人一定防守的地方,这就叫做正兵战术。用大军进攻敌人的南边,用精
    锐部队袭击敌人的北边;用大军进攻敌人的东边,用精锐部队袭击敌人的西边,这就叫做奇
    兵战术。在高山深谷之中,在盘曲绝险的半道上,埋伏军队,不敲锣,不击鼓,然后突然出
    现在平原上,出击敌人的心腹之处,这就叫做伏兵战术。用正兵的战术打仗,胜败不可预料;
    用奇兵的战术打仗,十次战斗可以取胜五次;用伏兵的战术打仗,打十次而十次都可取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正兵所攻击的对象一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用正兵所攻击的军队,
    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用奇兵所攻击的城他,不一定是敌人防守坚固的城池;用奇兵所攻
    击的军队,不一定是敌人的精锐军队。如果用伏兵,那么敌人就无城可守,无兵可用。只会
    用正兵进攻,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进攻,这样的将帅就和木偶人一样。只会用正兵防守,
    而不懂得用奇兵和伏兵防守,这样的将帅也和木偶人一样。
    15. B(3 分)
    解析:“百忧”并不是诗人的总体感受,没有悲愁的情感。体现诗人总体感受的字眼在
    颔联的“闲”字,整首诗歌的意境是闲淡的。
    16.(6 分)
    ①意象上,诗人描写酒旗、雨滴、茶灶、炊烟、野寺等山中平常之景,营造了一种平静淡然
    的氛围,表达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②形象上,诗人塑造了一个独自驾车在山中闲游的老翁形象,突出其不求封侯、只求高声吟
    唱的自由闲淡形象。
    ③意境上,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的村场、深秋中的野寺来营造淡远超旷的意境,寄寓自己的
    人生追求。
    ④语言上,简练平实,质朴无华,在平淡自然中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对闲淡生活的追求。
    (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每答对任何 3 点即可满分。如有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17.(6 分)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3)示例一: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示例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示例三: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五)》】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4 分)
    A.失眠大致分为两种
    B.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如果出现以上情况
    【解析】
    A 处,由下文的“一种是入睡困难”、“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判断自己有没
    有失眠的病症”可知,此处可填“失眠大致分为两种”之类的内容。
    B 处,前文总结了判断失眠病症的“333”原则,再结合横线后的“即可认为存在
    临床的失眠症状”可知,此处可填“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之类的内容。
    19.(6 分)
    语句①可修改为:很多人常常不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
    语句②可修改为:直到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躁易怒等病理症状和不良情绪时才予
    以重视。
    语句③可修改为:同时/并且还有人存在这样的误区。
    【解析】
    第一处错误语序不当,否定副词“不”要放在“把”的前面;
    第二处错误逻辑不清,“注意力无法集中”比“焦躁易怒”程度要轻,所以放在前面。
    第三处错误用词不当,此处为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可改为“并且”或“同时”。
    18. B(3 分)
    解析:B 项和文中省略号都表示语意未尽。A 项表示话题转换。C 项表示说话断断
    续续。D 项表示列举的省略。
    21.(3 分)
    【评分细则】
    “股股叠叠”使用叠词,强调每一股每一叠江水都充满了力量(1 分),写出都江堰的
    水汹涌澎湃的画面(1 分),增强语言的韵律感(1 分),读起来朗朗上口
    22.(4 分)
    【评分细则】
    ①把都江堰的水比作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构成 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都
    江堰的水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的特点,与前文“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踊跃着喧嚣的生命”相照应,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震撼(效果 1 分)。
    ②“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三个句子构成排比(构成 1 分),句式整齐,从不同角度
    写出了坚坝对水的驯服,使之在众目睽睽之下变得规整,突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人民这
    一伟大壮举(效果 1 分)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某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某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