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冒雪,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短视频作为媒体融合的一种表达形式,成为手机网民中绝对的“宠爱”。
    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两项指标看,短视频早在2018年就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黑马”,超过了网络购物、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了专业机构对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艾媒咨询发布的两份关于中国短视频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中,对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预判分别为3.53亿和5.01亿。实际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6.48亿。
    短视频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对此,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在一次主题演讲中表示:短视频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的,由于短视频只有几十秒或者三五分钟,非常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场景;其次,短视频主题鲜明,叙事结构紧凑,在一个视频中就能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十分符合当前受众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再次,短视频直接而又直观的表达方式能让“90后”“95后”感觉到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在手机、动漫等包围的成长环境中使用媒介的习惯。
    “这一轮短视频风口颠覆了我们以往的内容逻辑。我们可能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够专业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曾这样表示。他认为:“短视频的出现,让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等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主流媒体不把握这个机会就会没有未来。”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持续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网易、搜狐等也纷纷推出新的短视频应用。受各路互联网大鳄的影响,不少传统媒体也加入短视频流量的争夺战。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深圳晚报社,其视频产品早在2015年便已起步。除了产品多样化外,也实现了平台的矩阵化,除ZAKER和网易两大平台之外,还在新浪开通直播间,在微视、头条号、大鱼号和人民号等近10个平台开设了短视频专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视频也起步较早,早在2018年就已经交出不错的成绩单——生产原创视频4113条,全网播放量总计39.22亿。
    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媒体已经认识到,短视频产品要产生影响力,获取商业收益,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
    梨视频自上线以来,很多爆款都是优质内容带来的,其中正能量视频占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信心从何而来”专题,从一个奥地利人对中国人为何坚信自己的孩子会比自己过得好这样的提问出发,通过全球拍客网络,梨视频在全国选取了3万个家庭,以中国下一代采访上一代的“家庭原生访谈”形式,诠释了“中国人的信心从何而来”。这些普通人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经历,述说目前境况和未来期待,给出的答案令人信服。“平凡之光——中国日2018年度人物评选”的视频直播活动,则收获了单场直播微博在线播放人次281万、微博话题阅读量3.9亿、视频全网总播放量超过10亿次的成绩。这场直播,回顾了60多个“小人物”的高光时刻,这些人都是由梨视频的6万名拍客从各个角落发掘出来的“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从浙视频到梨视频的实践可以看到,彰显时代的价值观、发现人性的闪光点,通过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表达,这样的短视频才能更有影响力与生命力。
    (摘编自杜一娜《短视频已是媒体必争之地 新风口正颠覆以往内容逻辑》)
    材料二:
    时下,“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等类似介绍读书、快速阅读名著的短视频节目,已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来看,受众不少。
    为什么当下短视频流行?这是今天快餐文化流行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时代文化心理的反映。人们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图像,似乎已经成为接受和吸收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形式和趋势。
    虽然短视频具有文字和图片无法比拟的直观和快速的特点,但如果受众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其实收效甚微。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再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我们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一味沉浸其中,浏览速度当然快,但代价却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梗概,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细节、细腻情感、精彩故事,就会与我们无缘,我们很可能会因此变得理性力量匮乏、思想碎片化,而最终滑入精神创造、思想认知、思考能力枯萎和退化的泥淖!
    我们知道,阅读书籍文字之所以与观看视频图像不同,根本在于书籍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必须同时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字阅读需要具备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具备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而形象、直接的短视频往往流于肤浅,不需要过多思考。
    我不禁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中的几句话: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如今,大量短视频类的节目已经充斥我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但必须警醒的是,我们的精神理性不能缺失,思想不能让位。
    (摘编自袁跃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短视频用户的实际规模,超过了艾媒咨询在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中的预判,这是短视频发展速度快的有力证明。
    B.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认为,只要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短视频即使不够专业,也应该得到平台的支持。
    C. 材料二认为,短视频是一种快餐文化,人们仅仅依靠短视频来接受和吸收文化,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升。
    D. 有关阅读的短视频具有直观、快速、便捷的优点,但是受众难以获取丰富的信息,想象力与思考力也往往会缺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主题鲜明、叙事结构紧凑、表达直接又直观的短视频,这种表达形式也会得到迅猛发展。
    B. 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只有拥有优质内容,质量过硬,才能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带来丰富的商业收益。
    C.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这类短视频,因其短小,无法兼顾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是正常的。
    D. 材料二引用帕斯卡尔的话,是为了证明思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读者关注阅读类短视频带来的弊端。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人们希望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人感到满意,即便是精神文化生活也必须服务于这种短暂快速的快乐需求。
    B. 我们正在受到各种图像和大量短视频的“进攻”,它们不给我们任何空闲去思考,甚至使我们不需要再思考。
    C. 短视频流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但是,这种流行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的思维和思想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D. 只有阅读,我们才能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中思考,它带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训练、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采用哪些方法增强说服力的。
    5. 面对“短视频”这一共同的对象,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1. B 2. A
    3. A 4. ①引用准确的数据;②引用专家的观点;③列举知名媒体短视频发展这些典型事例;④从短视频发展迅猛到高质量发展,由浅入深阐释观点。
    5. 材料一持支持态度,材料二持反对态度。原因有二:①两则材料的短视频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传播类短视频,材料二侧重学习类短视频;②两则材料的立场不同,材料一是站在发布媒体的立场,短视频利于传播,材料二是站在学习者立场,短视频不利于接收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短视频即使不够专业,也应该得到平台的支持”无中生有。原文中宋建武教授只提到“我们可能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够专业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并未提到是否应获得平台支持的问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如果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表达形式也会得到迅猛发展”主观臆断。根据原文“短视频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的……非常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场景”“十分符合当前受众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再次,短视频直接而又直观的表达方式能让‘90后’‘95后’感觉到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在手机、动漫等包围的成长环境中使用媒介的习惯”可知,短视频的迅猛发展有其特殊的时代特色。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对短视频持反对态度,认为其会影响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A.“即便是精神文化生活也必须服务于这种短暂快速的快乐需求”强调快乐需求胜过精神文化生活,与材料二观点相反,因此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艾媒咨询……对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预判分别为3.53亿和5.01亿。实际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6.48亿”“单场直播微博在线播放人次281万、微博话题阅读量3.9亿”可知,作者在材料中引用了不少准确翔实的数据来增强观点的客观性。此外,为了准确性,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信息,作者也用“视频全网总播放量超过10亿次”“60多个‘小人物’”等添加修饰词的方式,来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材料一中所引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此,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在一次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曾这样表示。他认为……”,要么是可信报告的统计结果,要么是知名专家的观点,这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此外,“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持续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网易、搜狐等也纷纷推出新的短视频应用”“除ZAKER和网易两大平台之外,还在新浪开通直播间,在微视、头条号、大鱼号和人民号等近10个平台开设了短视频专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视频也起步较早”“梨视频自上线以来”等,介绍了知名媒体短视频的发展历程。这些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作者列举它们的典型事例,也增强了说理的可信度。
    从全文说理思路来看,材料一首先介绍了短视频发展迅猛的事实,然后进一步说明“短视频产品要产生影响力,获取商业收益,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最后总结强调“彰显时代的价值观、发现人性的闪光点,通过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表达,这样的短视频才能更有影响力与生命力”。由浅入深的说理思路符合人们的逻辑认知规律,也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短视频的出现,让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等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主流媒体不把握这个机会就会没有未来”等可以看出,材料一对“短视频”是持支持态度的。而材料二中“但如果受众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其实收效甚微”等语句则表明,材料二对“短视频”持反对态度。
    之所以会有区别,从侧重点来看,材料一中“十分符合当前受众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短视频的出现,让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等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主流媒体不把握这个机会就会没有未来”重点针对传播类短视频进行评论,而材料二中“时下,‘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等类似介绍读书、快速阅读名著的短视频节目,已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关注点主要是学习类短视频。可见两则材料的短视频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传播类短视频,材料二侧重学习类短视频。
    从立场的角度来看,根据材料一“我们可能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够专业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不少媒体已经认识到,短视频产品要产生影响力,获取商业收益,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从浙视频到梨视频的实践可以看到,彰显时代的价值观、发现人性的闪光点,通过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表达,这样的短视频才能更有影响力与生命力”等说理的角度可看出材料一是站在发布媒体的立场,短视频利于传播。而材料二重点论述的是“但如果受众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其实收效甚微”“我们很可能会因此变得理性力量匮乏、思想碎片化,而最终滑入精神创造、思想认知、思考能力枯萎和退化的泥淖”等,这是站在学习者立场,指出短视频不利于接收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拴红头绳的鸡腿子
    张爱国
    1985年大年初三,一大早,我们堂兄弟姐妹十一人就冒雪来到二十里外的大姑家。每年的这一天都是我们最盼望的,因为我们在大姑家有好吃好喝的,还可以疯玩。今年更不一样,三伯家的大哥腊月结的婚,新嫂子是第一次到大姑家,按风俗,大姑是要给她备个鸡腿子的。嫂子有鸡腿子,依大姑的性格,我们也不会没有。
    一进大姑家的门,我就看见大姑家的大桌子和小桌子上都摆好了油果、麻饼和方片糕等茶点。大姑高兴坏了,先是拉着嫂子一番嘘寒问暖,又一个个摸摸我们的脸,和她比比高,然后叫我们坐席,吃茶。我年龄小,往年都是坐小桌子的,不料大姑却说:“国子,你今年十二岁了,该坐大桌子了。”我高兴得泥鳅一样挤进哥哥姐姐们中间。
    当大姑笑着捧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鸡腿子时,我们一个个眼光呆直——这几年家里虽然养了几只鸡,但除了年三十晚上,至今连一块鸡皮都没吃过。
    “这是你的,云儿。”大姑首先将一个鸡腿子放到嫂子面前,笑着,又像是命令,“你吃,一定要吃。”然而,当看到大姑放到我们面前的鸡腿子时,我们的眼光突然暗淡——这些鸡腿子上,都拴着醒目的红头绳。
    昨天晚上,奶奶一再告诫我们:“明天到你大姑家,大姑一定给你们准备了鸡腿子,你们要看有没有拴红头绳。没拴,你们就吃;拴了,就是你大姑借来的,不许吃!”奶奶眼睛红红的,“你们去了,你大姑恨不得把她腿上的肉挖给你们吃,可是,唉……”
    原来,这些鸡腿子只是大姑借来做做样子的,是为了尊重“一桌无二席”的习俗。
    “大姑,我茶点吃饱了,吃不下。”我姐似乎吞了一口口水,笑着,把她的鸡腿子放到盆子里。
    “我也饱了,大姑。”胖姐跟着说。
    大姑看着她俩,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转而对嫂子说:“云儿,你吃,我撕给你吃。”大姑三下两下将嫂子的鸡腿子撕碎,还将一块鸡腿肉塞进她的嘴里。
    我看着嫂子吃。虽然她想努力保持新媳妇的矜持,想尽量把嘴巴张得小一点,但只要鸡腿肉一进嘴,她嚼上三两下就吞进肚子里。我狠狠地吞下几口口水,目光又落到我的鸡腿子上:油晃晃的,散发着热气,热气里全是鸡肉的香味,直钻鼻孔。那根红头绳已浸透油水,变成暗红色,刺眼得很,可恶得很。
    大姑又到厨房里忙去了。门外,谁家放起了鞭炮。弟弟妹妹们开始闹起来。我悄悄指着我的鸡腿子,低声对身旁的胖姐说:“我这个怎么没拴红头绳?”
    胖姐看了看,惊异地说:“对呀,你的怎么没拴?”
    “我今年十二岁,第一次坐大桌,大姑有意让我吃的吧?”我说,“奶奶说,没拴红头绳就能吃,对吧?”
    “嗯。你运气好,吃吧。”胖姐看着我的鸡腿子,咂了咂嘴。
    大姑过来时,发现我还在啃鸡腿骨上的那一小块脆骨,很吃惊,却连忙笑着走开。
    不一会儿,我姐悄悄把我叫到大姑家后院,一把揪住我的耳朵:“谁叫你把大姑借来的鸡腿子吃了?你知道大姑借了多少家才借来这些鸡腿子的?”我姐恨不得一口把我吞掉。
    “我的没拴红头绳,能吃。”我疼得龇着牙,“胖姐也看到的,真没拴。”
    “扯谎!”我姐丢开我的耳朵,伸手从我口袋里掏出那截油乎乎的红头绳,“扯谎!打嘴!”我姐一巴掌打来。我急忙躲开。我姐又一把揪住我的耳朵,狠狠一拧。“啊——”我一声惨叫——我的耳朵本已冻伤,被她这一拧,撕心般地疼。
    我哇哇大哭。
    我姐也哭了,用袖口擦我耳朵上的血:“谁叫你好吃的?你把大姑借来的鸡腿子吃了,叫大姑拿什么还人家?你不懂事,你不知道心疼大姑,你不知道大姑都没了大姑父……”
    “我的两个心肝儿。”大姑压抑着哭声跑出来,一把抱过我和我姐,将脸紧紧地贴在我们的脸上,眼泪决堤一般,“都怪大姑,大姑没本事……”
    直到现在,每年去给大姑拜年,七十多岁的大姑都要给我们准备一个鸡腿子,虽然我们早已不再稀罕吃它。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一进大姑家的门,“我”首先看到的就是茶点;当大姑捧来鸡腿时,我们又一个个眼光呆直,可见当时生活的贫困。
    B. 文章写了两次口水,在鸡腿子面前,“我姐”是“似乎吞了一口口水”,“我”是“狠狠地吞下几口口水”,二人年龄不同,反应也有差异。
    C. 文章写大姑从厨房出来,看见“我”在啃鸡腿骨上的一小块脆骨,吃了一惊,又笑着走开,神情转换里传达出她对侄儿的疼爱。
    D. 文章写现在去给大姑拜年,她仍会给每人准备鸡腿子,可我们“早已不再稀罕”,说明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很容易忘记曾经的贫困。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气候和地点,大年初三、冒雪、大姑家等富有生活气息的词句,让读者很快进入特定的年代、气氛之中。
    B. 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写“我”像泥鳅一样挤进哥哥姐姐们中间,写大姑的眼泪像决堤一般,生动贴切,能准确传达出人物心理。
    C. 文章补叙头天晚上奶奶对我们的反复告诫,写她的眼睛红红的,说话时欲言又止,这一情节与后文姐姐说出大姑没了姑父形成照应。
    D. 文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虽着墨不多,却将大姑好客、热情、慈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8. 本文中间写“我”的鸡腿子没拴红头绳,这一突转在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本文为何以“拴红头绳的鸡腿子”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D
    8. ①制造波澜,避免平铺直叙。本文前面写我们面前的鸡腿子上“都拴着醒目的红头绳”,后面突然写“我”的鸡腿子上没拴红头绳,出人意料,造成情节跌宕起伏之美。②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的鸡腿子没拴红头绳,还有胖姐作证,这才有了下文“我”心安理得吃鸡腿子、谎言被揭穿以致挨打等情节。
    9. ①设置悬念。餐桌上的鸡腿子用红头绳拴着,违背生活常理,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令人想要一探究竟。②作为线索。“拴红头绳的鸡腿子”贯穿全文,使小说情节紧凑,结构完整。③突出主题。“拴红头绳的鸡腿子”是物质匮乏时期的真实写照,以此为题,可以提醒人们不忘艰苦岁月,珍惜幸福生活。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说明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很容易忘记曾经的贫困”曲解文意。我们早已不稀罕吃鸡腿子,是因为生活富裕之后,鸡腿子变得平常,可以经常吃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很容易忘记曾经的贫困。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肖像描写”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对大姑的肖像(外貌)进行描写。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这一突转在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可知作答时要抓住“突转”一词分析。所谓“突转”,指情节的陡转、突变。可从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内容上,文章前面写我们面前的鸡腿子上“都拴着醒目的红头绳”,中间却写“我”面前的鸡腿子上没有拴红头绳,这种陡转,出乎读者意料,使得文章波澜顿起。
    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之所以“我”的鸡腿子没拴红头绳,是因为我的贪吃,吃的欲望驱使“我”把鸡腿上的红头绳藏了起来,从而引出了“我”贪吃鸡腿子、拉人作证、姐姐对“我”的严惩、大姑因自责而落泪等情节,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本文的标题颇为新奇,“拴红头绳的鸡腿子”又贯穿全文,对文章的主旨表现也有作用,因此可从悬念、线索、主题三方面作答。在设置悬念方面,看到题目,使读者产生疑问,餐桌上的鸡腿子用红头绳拴着,违背生活常理,为什么鸡腿子用红头绳拴着,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令人想要探出究竟,促使读者读下去。
    在线索方面,文中多个段落写到了“拴红头绳的鸡腿子”,“拴红头绳的鸡腿子”贯穿全文始终,这样写使小说情节紧凑,结构完整。
    在主题方面,之所以有“拴红头绳的鸡腿子”,是因为当时生活贫穷,“拴红头绳的鸡腿子”是物质匮乏时期的真实写照,文章结尾写到“直到现在,每年去给大姑拜年,七十多岁的大姑都要给我们准备一个鸡腿子,虽然我们早已不再稀罕吃它”可知以此为题,可以提醒人们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要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
    材料二: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B.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C.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D.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 “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
    C. “贤而能让”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意思相同。
    D. “凡此数者”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认为弯曲与保全,委屈与伸直,低洼与盈满,破旧与更新,少取与多得等之间都具有辩证关系。
    B. 君子追求胜利时,坚持推让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安静时坚守寂然不语,行动时遵从恭敬顺从。
    C. 君子如果能够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宽人”,便能够超越世俗登至高处,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D. 材料二举孟之反受圣人称赞与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
    14. 君子不争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
    (2)(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
    14. ①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
    ②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
    ③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
    ④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竞争呢!
    “敌服而怨不构”与“战胜而争不形”结构一致,故“战胜而争不形”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AC;
    “不存于声色”中“于声色”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夫”是发语词,前面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正确。以,都是介词,把。句意: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圣人是把治理天下当作事业的人。
    B. 正确。由,蹈行,践履/在于。句意: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实践仁德在于自己。
    C. 错误。让,谦让/推辞,拒绝。句意:贤能又能谦让别人。/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
    D. 正确。数,几个/屡次。句意:所有的这几等。/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错。原文“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只有知道道理通晓变化的人,才能够处在上等的位置。所以孟之反因为不自夸受到孔子的称赞,管叔因为推辞赏赐受到重重的嘉奖,可看出,孟之反与管叔没有自我贬损,不能说明君子的自我贬损会获得益处。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自见”,自我显露;“伐”,夸耀;“长”,得到敬重。
    (2)“险德”,背弃道德;“信”,确实;“讼”,争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知,不与人争,天下才没有与自己相争的人。
    ②由原文“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可知,不与人争会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
    ③由原文“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可知,与人相争的道路凶险,会受到伤害。
    ④由原文“不争者争之也”可知,不与人争反能收到争的效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显露,因此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因此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我夸耀,因此能得到敬重。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道是假的么?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以此为方向才对!
    材料二:
    因此君子追求胜利,把推辞和谦让作为锋利的武器,把自我修养作为敌楼与大盾,安静时则关闭寂然不语的大门,行动时则遵从恭敬顺从的通行之路。所以他能取胜而不(与人)形成竞争,使对手屈服而不构成怨恨。如果是这样,悔恨就不会在声音和脸上显现出来,又怎么会发生公开的竞争呢!那些公开与人竞争的人,一定是自以为是贤人,而别人却认为他是邪恶不正的人。(如果他)确实没有背弃道德,那么就没有可以诋毁的道理。如果确实背弃了道德,又何必与他争论呢!与阴险的人争论,就好像把犀牛关进笼中和迫近被逼到绝路上的老虎一样,这怎么可以呢?如果这样他们就会发怒而害人,这是必然的。《周易》说:“阴险而违背常规的人争论,必然引起众人和他争论。”《老子》说:“只有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才没有谁能与他争。”所以君子认为竞争之路不可行啊。
    因此要超越世俗登至高处,独自行走在三等之上。什么是三等?没有大功却自我夸耀,是一等;有功却自我夸耀,是二等;立有大功却不自夸,是三等。愚钝却争强好胜,是一等;贤能又能推崇别人,是二等;贤能又能谦让别人,是三等。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格,是一等;对自己和别人都严格,是二等;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松,是三等。所有的这几等,都是争和让道理的具体表现,从而使事物结果发生变化。经过三等变化之后而掌握了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只有知道道理通晓变化的人,才能够处在上等的位置。所以孟之反因为不自夸受到孔子的称赞,管叔因为推辞赏赐受到重重的嘉奖。怎么能说这些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呢?这是纯正的道德在内部自然而发又与争让变化的道理吻合啊。君子知道自我贬损是有益的,所以能做一件事而收到两种好的结果,小人不知道自满会招致损失,所以一个人自我夸耀会失去双倍的东西。由此而论,不自夸却受到夸赞;不争名夺利却收到争的效果;谦让对手却能够战胜他;处在众人之下,最终却在众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够看到与人竞争的道路之凶险,独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会光辉四射而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得到的贤德之名能够与古人媲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②。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③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②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③縠纹(hú):比喻水波细。
    15.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醒复醉”点明词人深夜纵饮而归之状,“仿佛”则写出其醉眼朦胧、恣意洒脱的情态。
    B. 以正衬手法点出夜静人寂之时,词人“倚杖听江”的孤寂及历经宦海沉浮的浩茫心绪。
    C. “长恨此身非我有”与上片叙事呼应,以哲思之语道出词人跋涉奔波、思虑百端的矛盾。
    D. 词人以一个“平”字,道出其醉心于自然快慰,也体现其宁静安谧的人生追求。
    16. 有人认为本词既流露出苏轼的豁达与洒脱,也体现其内在的寂寞与孤独。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寂寞孤独方面。上片以动衬静,通过描写家僮如雷鼻息和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映射词人宦海沉浮后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下片通过词人直抒胸臆的喟叹,表达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感伤。
    ②豁达洒脱方面。家童熟睡,敲门不应。词人索性倚杖听江,一个风神潇洒、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下片中,词人化用典故,豁然有悟。顾盼眼前江景,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欲趁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任意东西,将有限生命融入无限自然之中。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以正衬手法点出夜静人寂之时”错误。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反衬环境的静,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寂寞孤独方面。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感伤。
    豁达洒脱方面。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词人索性倚杖听江,一个风神潇洒、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生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与,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使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据守击溃金兵和浩浩荡荡进兵长安,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种场景。
    【答案】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④.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⑤. 楼船夜雪瓜洲渡 ⑥.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称、指、迩、见义、矢、遗镞、侯、已、洲、渡、散。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1题。
    最近,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火上热搜,该剧讲述的一盏中国玉壶化为人形,逃出博物馆,偶然撞上同样来自中国的记者,经过他的帮助下,返回家乡的故事。
    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出圈,首先依赖于自媒体平台传播的便捷,同时,短剧借助拟人化的手法,让玉壶开口,以一个可爱女孩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而“逃出”大英博物馆,又给人以无限遐想,可以说未播先热,另外,剧作虽然教化意义,却并未流于苍白的说教,而是以文物之间传递家书的形式,将家国情怀渲染开来,层层递进,润物无声。
    历史是一面镜子,文物更是。文物照见古人的智慧、技艺,照见了他们往昔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文物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时刻提醒着我们戒骄戒躁,发愤图强。因此,文物保护 ① 。诚如大家所见,我们的专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此。数十年如一日做着这份“枯燥”且“烦琐”的工作,但他们 ②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文物保护的,不在少数,老师将一生所学教给徒弟,老师退休了,徒弟顶上来,就这样,前后接力, ③ 。师徒有情,手中的文物亦有情。
    文物保护的前提是什么?故宫博物馆前院长单霁翔曾经这样说:“文物在原地保护,才最有尊严,否则像孤魂野鬼,没有家,也没有根。”也就是说,只有文物回家了,才谈得上文物保护。漂流在外的文物,就像漂流在外的游子,他们渴望吹一吹故土的风,晒一晒故土的阳光,哪怕静静的等待故土的尘埃一颗一颗落下来也感到心满意足。
    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被“邀请”到大英博物馆,他们委托小玉壶带回的家书,字字句句惹人落泪: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成的《长歌行》,大家在一起奏完吧!”
    “唐大马,我是唐小马,一眨眼,我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见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这牢笼跑上几圈,跑着跑着,便会想起几百年前,我们相约一起跑遍大好江山的誓言”。
    “病骨之离,离家已有百年,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绕的乡愁啊”。
    ……
    世上道路千万条,最幸福的一条,就是回家路。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的“逃出”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被“邀请”到大英博物馆。
    B. 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到我们实验室的。
    C. 其中“龙娃子”让广大网友直呼心疼——累了困了,往头上浇一瓶水;中暑呕吐,又跨上摩托中一溜烟骑走。
    D. “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业态更为丰富,为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它们想感受故土的风和阳光,哪怕静静地等待故土的尘埃落下来也心满意足”,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该剧讲述了一盏中国玉壶化作人形逃出博物馆,偶然撞上同样来自中国的记者,经过他的帮助,返回家乡的故事。
    19. (1)刻不容缓(至关重要/势在必行)(2)甘之如饴(无怨无悔)(3)代代相传(薪火相传) 20. B
    21. ①“渴望”,迫切地希望,殷切地盼望,比“想”更能表达文物对于归家的强烈期盼。②“吹一吹”“晒一晒”写出了文物归家后的具体行为动作,比“感受”更有画面感和温馨感。③“一颗一颗”写出了故土的尘埃落下的画面,更能体现文物归家后内心的宁静与幸福。④原句为长句,语气舒缓,蕴含的感情更加深厚绵长,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讲述的……故事”应改为“讲述了……故事”或“讲述的是……故事”。
    二是句式杂糅,“经过他的帮助下”应改为“经过他的帮助”或“在他的帮助下”。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写文物具有记录历史、激励后人的重要作用,后文得出的结论应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故可填“刻不容缓(至关重要 /势在必行)”等。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至关重要:相当地重要,不可缺少。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第二处,前文写文物保护工作“枯燥”“烦琐”,后文写专家们为文物修复奉献一生,中间内容应体现专家们高尚精神,故可填“甘之如饴(无怨无悔)”等。甘之如饴:指感到像糖那样甜。形容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无怨无悔:没有懊恼和怨恨。
    第三处,前文写“老师退休了,徒弟顶上来”,此处对这种做法进行总结,故可填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等。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逃出”的引号表突出强调,提示读者短剧名称中的“逃出”二字引人遐想,是该剧广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A. 表示反语讽刺,大英博物馆内的众多文物本是被劫掠,倒卖过去的,此处却说“邀请”,表达了对强盗行径的讽刺、愤慨和对文物难以归来的痛心强调;
    B. 表示强调,强调陌生人的情况是“未经登记”;
    C. 表示特定称谓,“龙娃子”是指句中人们关心的人;
    D. 表示引用,“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是引用的话。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词语的选用上看,原句中“渴望”意思是迫切地希望,殷切地盼望,近义词为盼望、期望,更能表达文物对故乡的思念和希望回归的情意,比“想”(惦念、惦记)表达的感情更强烈突出。
    “吹一吹”故土的风,“晒一晒”故土的阳光,两个动词谓语,均使用动词和数量词的间隔反复,音韵和谐抑扬顿挫,强化了文物归家后的动态行为,比“感受”这一心理感知的动词更具体、更温馨,画面感强,具有感染力;
    “一颗一颗”两个数量词的叠用,节奏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展现了尘埃落下的画面,富有意境,更能表达文物归家后的安然与幸福。
    从句式和语境上看,原句是长句,内容丰富,感情深厚,语气舒缓,余韵悠长,适合放在段落的结尾。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4分)
    2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如今,外卖小哥在大街小巷穿梭的身影,足以说明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火爆程度。因此,如何规范外卖骑手交通行为显得迫在眉睫,治理外卖骑手交通违法乱象,要从管理外卖送餐平台企业入手,将交通守法的责任落实到企业,这样就能解决骑手逆行、抢灯等交通违规行为。只要骑手遵纪守法,就能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拥堵问题解决了,也必将能提高外卖点餐率。
    ①不是将责任落实到企业就一定能解决骑手违规行为。


    【答案】示例:②不骑手遵纪守法就一定能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③不是解决了拥堵问题就一定能提高外卖点餐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断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后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由①和题干的要求,需要从语段中找出不合逻辑的语句,如“只要骑手遵纪守法,就能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中的“只要”、“拥堵问题解决了,也必将能提高外卖点餐率”中的“必将”用词都过于绝对,需要修改。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例句用“不是……就一定能”的句式说明了逻辑问题,改句仿照这个句式修改即可。
    四、作文(共60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屈原行吟江滨,认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渔父则认为举世混浊何不随波逐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对世风与自我的矛盾,请你就“顺应环境与坚守自我”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1)论证有理有据,针对性、逻辑性强;(2)表达真知灼见,不得抄袭和套作;(3)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适时者生,自我者兴
    屈原行吟江滨,认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渔父则认为举世混浊何不随波逐流。是顺应环境,还是坚守自我?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如何在混浊的世界中,既能顺应环境,又能坚守自我,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挑战。既能适应环境,又能保持内心的清澈,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顺应环境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中生活,不能孤立自我,必须与他人互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风起于谷,水成于堵”,风在山谷中生成,山谷对风应该是限制,可聪明的风却在适应中壮大起来,掀起阵阵悦耳的松涛;水在堤岸的夹持中流淌,堤岸对想要漫流的它无疑也是阻碍,可是机智的它却也在适应中澎湃出自己独有的激情。因此,顺应环境是一种智慧,正如古人云“适者生存”。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理解社会的规则,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然而,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如果我们一味地顺应环境,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平庸。顺应环境却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更不能等同于与浑浊的环境同流合污。一个人,更应该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永葆自己的节操,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真性情!因此,我们还要坚守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实、美好的人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世界格格不入,而是要在顺应环境的基础上,保持内心的独立与清澈。
    李白怀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济世之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得宫门,终不愿成为弄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赐金放还,乐得如是,不随波逐流,走出朝廷的自己还是一身的清白;岳飞面对金兵的入侵,“怒发冲冠”,仰天长啸;面对南宋小朝廷中“主降派”的可恶嘴脸,他偏要“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永远不忘记“精忠报国”,不随波逐流,成为历史的长空之上一颗永不坠落的巨星。
    人世间纷纷扰扰,很多人被金钱、地位、名利掳获,没有了原则,丧失了底线,忘记了初心,彻底迷失。唯有秉持原则,污泥不染,才能洁身自好,灵魂洁净,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既要顺应环境,适应社会的变迁,又要坚守自我,追求真实的人生。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让我们坚定勇敢地去追求真实的自我,从而在顺应环境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提到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与渔父的举世混浊何不随波逐流,意在启发我们,顺应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坚守自我可以保持个性和信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适应环境,讲的是人要具有灵活性,要认清所处环境的特点,善于自我改变,顺应环境,以便于生存和发展。保持自我,是指向内心,坚守的是自我的人格魅力。即使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仍然要保持自我。也就是,完善的人格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丢失。适应环境和保持自我,这是人的两种能力。人活在世上,既要保持自我完善的人格,又要学会适应环境。从理论上说,这两者都不可缺少。考生最好结合世风和自我的理解,辩证看待“顺应环境与坚守自我”的关系,适应环境的同时,人更要保持自我的个性。适应环境并不意味着要“与世推移”,要随大流,甚至是与世间的龌龊同流合污,而是要“与时俱进”;保持自我也并不意味着孤芳自赏,故步自封,不去学习他人的长处,而是要有“出淤泥而不染”“ 皤然泥而不滓者也”的坚守。
    行文思路上,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既顺应环境又坚守自我,需要具备一定的人生智慧。然后展开论述,首先,我们要认清自我,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只有清楚自己的方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坚定。其次,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顺应环境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内心的声音,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最后,我们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社会风潮时,要学会独立判断,不盲目跟风,做到既顺应环境,又保持自我。
    立意:
    1.行若蒲苇,心若磐石。
    2.随物赋形,不忘初心。
    3.既要审时度势,又要坚定内心。
    4.顺应外部环境,坚守自我本心。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