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励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蕙风词话》卷一)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首选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
    B. 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
    C. 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从读者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角度而言,更值得我们与之展开对话。
    D.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砺锋对所引用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是材料一立论的基础,也是后文分析唐诗宋词的理论指导。
    B. 莫砺锋举李、杜、苏、辛四例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唐诗宋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与价值判断对现代人而言是有重大意义的。
    C. 虽然有人认为陆机“诗缘情”的说法与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纲领是矛盾的,但在莫砺锋看来,孔颖达的说法更具说服力。
    D. 读者在阅读唐宋词的过程中会代入自身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过度解读。
    3.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B. 刘勰《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C. 刘熙载《艺概》“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茕。”“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于是可尚。”
    D.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5. 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答案】1. D 2. C 3. D
    4. 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
    5. 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菡萏”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
    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
    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为“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可见并非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也是后文分析唐诗宋词的理论指导”说法错误,材料第二段分析唐诗宋词所写内容时,是以“诗言志”“诗缘情”为理论依据的。
    B.“是为了论证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扩大范围。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说“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指的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
    D.“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过度解读”表述于文无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说的是“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没有指出这样容易解读过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叶燮的观点是“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意思是诗歌可以表现人的内在品格。
    A.从“其文如其为人”可知,此处是说文章表现为人,与叶燮的观点一致。
    B.从“因内而符外者也”可知,此处是说诗歌可以表现人的内在品格。与叶燮的观点一致。
    C.“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茕”“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于是可尚”都说明词作表现作者的性格特点,与叶燮的观点一致。
    D. 元好问这首诗是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的,批评、嘲讽了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安仁”是潘岳的字,“拜路尘”讽刺潘岳趋炎附势。与叶燮的观点不一致。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等分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与题干中“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分析,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
    结合题干中“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与材料二第一段“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分析,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与题干中“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分析,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
    青春之歌
    杨 沫
    清晨,一列从北平向东开行的平沈通车,正驰行在广阔、碧绿的原野上。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全闪电似的在凭倚车窗的乘客眼前闪了过去。
    乘客们吸足了新鲜空气,看车外看得腻烦了,一个个都慢慢回过头来,有的打着呵欠,有的搜寻着车上的新奇事物。不久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一个小小的行李卷上,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这是贩卖乐器的吗,旅客们注意起这行李的主人来。不是商人,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寂寞地守着这些幽雅的玩艺儿。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
    车到北戴河,女学生一个人提着她那堆乐器——实在的,她的行李,除了乐器,便没有什么了——下了火车。留在车上的旅客们,还用着惊异的惋惜的眼色目送她走出了站台。
    这女学生提着她的行李,在站台外东张西望了一会,看不见有接她的人,就找了一个脚夫背着行李,向她要去的杨庄走去。
    走路的时候,她还是那么沉闷。她跟在脚夫后面低头走着,不言也不语。后来转了一个弯,走到个小岗上,当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原野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时,这女学生迟滞的脚步停下来了。她望着海,那么惊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呵!呵!”她连着呵呵了两声,脚步像粘在地上似的不动弹了。“第一次看见——多么美呀!”
    她贪婪地望着微起涟波的平静的大海,忘记了走路。
    “喂!我说那位姑娘啊,您是怎么回事呵?”脚夫急了,又向山上大声吆喝着,这才惊醒了女学生,她揉揉眼睛茫然地笑了一下,快步跑下了山岗。
    脚夫是个多嘴的中年人,他不由向这举止有点儿特别的女学生盘问起来:“您站在山上看什么哪?”
    “看海。多好看!”女学生歪着头,“你住在这儿多好,这地方多美呵!”
    “好什么?打不上鱼来吃不上饭。我们可没觉出来美不美……”脚夫笑笑又问道,“我说,您这是干么来啦?怎么一个人?避暑的?”
    女学生温厚地向脚夫笑笑,半晌才说:“哪配避暑。是找我表哥来的。”
    脚夫瞪大了眼睛:“您表哥是谁?警察局的吗?”
    女学生摇摇头:“不是,我表哥是教书的——杨庄的小学教员。”
    “嘿!”脚夫急喊了一声,“我们邻村的先生啊,我都认识。不知是哪一位?”
    “张文清。”女学生的神色稍稍活跃一些,她天真地问,“你认识他吗?他在村里吗?怎么没有上车站来接我……”
    脚夫的嘴巴突然像封条封住了。他不做声了。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但是他不出声,又走了好几步远,这脚夫却转了话题:“我说,您贵姓啊?是从京里下来的吗?”
    女学生还带着孩子气,她认真地告诉脚夫:“我姓林,叫林道静,是从北平来的。你不认识我表哥吗?”
    脚夫又不出声了。半天,他呵呵了两声,不知说的什么,于是女学生也不再出声。这样他们一直走到了杨庄小学校的门前。脚夫拿了脚钱走了,林道静也微微踌躇地走上了学校门外的石台阶。
    学校是在村旁一座很大的关帝庙里。林道静把行李放在庙门口,就走进庙里去找人。她走上东殿、西殿、正殿、偏殿各个课堂里全看了一遍,一个人影也没有。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这老头看见有人站在台阶上,远远地先喊了一声:
    “找谁的呀?”
    道静好容易盼着来了个人,欢喜得急忙跑下台阶和老头招呼:“张文清先生是在这儿教书吗?”
    “哦,找张先生的?……”老头喝得迷迷糊糊的,红涨着脸,卷着大舌头,“他,他不在这儿啦。”
    道静吃了一惊:“他哪儿去啦?——他写信告诉我暑假不离开学校的呀。还有,我表嫂呢?她也在这儿教书”……”
    “不,……不知道!不知道!”……老头越醉得厉害了,东倒西歪地跌进学校的大门,砰的一声把两扇庙门关得紧紧的。
    这下子可把林道静难坏了!现在怎么办?以后又怎么办呢?……她愣愣地站在庙门外的冷清的阶石上,望着面前阴郁的树林,聒耳的蝉声还在无尽休地嘶叫,海水虽然望不见,然而在静寂中,海涛拍打着岩石,却不停地着单调的声响。林道静用力打了几下门,可是打不开,老头一定早入梦乡了。她心里像火烧,眼里含着泪,一个人在庙门外站着、站着,站了好久。明月升起来了,月光轻纱似的透过树隙,照着这孤单少女美丽的脸庞,她突然伏在庙门前的石碑上低低地哭了。
    (节选自杨沫《青春之歌》)
    文本二
    1931年,17岁的杨沫和她笔下的林道静一样,因抗婚而离家出走,投奔在北戴河教书的哥哥。我们已无从得知当时的杨沫是否也随身带着那样一个行李卷,多年之后创作这部小说时,她在日记中写道:“关节使我痛得成天躺在床上看书,累了就欣赏音乐。我对于音乐的爱好不亚于文学——初中时,我弹月琴、吹口琴,还学过笙、笛。”很显然,那一袭白衣的女子,不仅是年轻时代的林道静,也是年轻时代的杨沫本人。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本三
    杨沫(1914年8月25日—1995年12月11日),中国当代红色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其童年并不幸福,基本没感受过父母的疼爱,常常与家里的书籍为伴,喜欢看当代中外小说,后接触到一大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萌芽了革命的种子,关心起了国家大事,逐渐立志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格局的人。 1951年,杨沫带着病魔开始创作《青春之歌》,1955年终于完成小说,1958年正式出版该小说,这是一部描写一个知识女性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写出了杨沫最真切最独特的青春,写出了那一代人共有的青春。作品流露出作者对理想、对党的赤诚。
    (节选自文章《重温<青春之歌>,忆杨沫的一生》)
    6. 根据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道静随身携带多种乐器,由此可看出她多才多艺且生活优越,也符合她女学生的身份。
    B. 面对旅客的议论,她并不在意,而是沉入冥想,说明她正沉浸在投亲的兴奋快乐之中。
    C. 蓝天、碧野、大海使她欢喜激动,而脚夫却因为既打不上鱼也吃不上饭而无心欣赏此景。
    D. 脚夫闭口不谈张文清,老头醉得厉害记不起他去了哪里,都是为下文找不到他埋下伏笔。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域,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并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独特的特点。
    B. 小说用了较多笔墨叙写林道静与脚夫、老头的对话,披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了道静热爱自然、单纯可爱的个性。
    C. 小说节选中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以阴郁的树林、聒噪的蝉声、单调的涛声,衬托了道静此时投亲不遇的孤单和无助。
    D. 小说中林道静的经历与年轻时代杨沫的经历很相似,由此可推测本文可能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而创作出的“自传体”小说。
    8. 小说主要人物林道静的出场巧妙而自然,请分析作者介绍这个人物时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9. 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茅盾在这段文字旁曾经写过眉批:“描写太不简练,可以删去。”但杨沫并未听从这一建议。结合文本说明杨沫是出于什么原因而保留了这些文字。
    【答案】6. B 7. A
    8. ①侧面描写,通过乘客们的视角巧妙而自然地引出了主要人物林道静,突出了她幽雅沉郁的一面;②烘托,她的行李卷用漂亮的白绸子包着南胡、箫、笛,旁边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等,烘托出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的气质,以使其后来的成长更有意义;③肖像描写,通过林道静全身上下的穿着都是白色,脸色也略显白色,眼睛又大又黑,表现出林道静的朴素美丽的形象特征。④动作、神态描写,她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的冥想中,表现林道静孤单沉郁的性格特征。
    9. (1)刻意渲染此时林道静的小资产阶级气质,以使其后来的成长更具意义。(2)更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特点,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3)个人情感的因素,杨沫年轻时代有过林道静类似的经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说明她正沉浸在投亲的兴奋快乐之中”错误。原文中“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看不出她兴奋。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拟人”错误。文章开头段的景物描写“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采用速写式,描写没体现细致入微;也没有用“拟人”修辞,而应该是夸张,如“闪电似的……”。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由“不久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一个小小的行李卷上,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这是贩卖乐器的吗,旅客们注意起这行李的主人来。不是商人,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寂寞地守着这些幽雅的玩艺儿”可知,对林道静的描写是巧妙地借助乘客们的视角引出的,此处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她幽雅沉郁的一面。
    由“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可知,以随身所带的物品来烘托人物的气质,以使其后来的成长更有意义。
    由“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可知,此处运用肖像描写,通过林道静全身上下的穿着,略显白色的脸色,又大又黑的眼睛,表现出林道静的朴素美丽的形象。
    由“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可知,此处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动也不动地凝望”“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表现林道静孤单沉郁的性格特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首先分析这些描写作用对塑造林道静形象的作用。由“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可以看出林道静的出身,也可以看出此时林道静的小资产阶级的气质,而之后林道静成长为一个革命者,所以此处的描写让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更有意义,更能展现人物的蜕变;由文中可知,此时的林道静是一位女学生,文中对林道静外貌的描写符合女学生的身份、年龄的特点,可以更好表现人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作者杨沫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如选文二中提到“‘初中时,我弹月琴、吹口琴,还学过笙、笛。’很显然,那一袭白衣的女子,不仅是年轻时代的林道静,也是年轻时代的杨沫本人”,由此可知,林道静的身上有作者杨沫的影子,所以保留这段文字还有个人情感的因素在其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尹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馀人,杀士卒二万馀,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给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馀人,杀士卒三千馀人,逐之数十里。
    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馀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馀人,杀士卒五千馀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贼为云梯,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于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拄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棚阁,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巡以大木,末置连锁,锁末置大镮,拓其钩头,以革车拔之入城,截其钩头而纵车令去。贼又于城西北隅以土囊积柴为磴道,欲登城。巡不与争利,每夜,潜以松明、干蒿投之于中,积十馀日。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不能救,经二十馀日,火方灭。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
    (《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B.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C.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D.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度使”,是古代的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废除。
    B. “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馀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中的“突出”,与“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突出”的意思不同。
    C. “解甲”的意思是脱下铠甲,“甲”是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与“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甲”意思相同。
    D. “守具”,即守卫用的战具,主要是为了防御敌人爬城、破坏城墙等攻击行为,其主要器械有叉竿、飞钩、擂木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睢阳告急,张巡入睢阳时,带兵三千,加上许远的兵力才六千八百人,曾与敌人交战十六日,杀敌二万多人。
    B. 尹子奇帅领军队攻打睢阳时,因远远看到迎战的士兵甚少而嘲笑他们,结果被张巡率领的守军打得大败而逃。
    C. 叛军再次围困睢阳,张巡让士兵在晚上鸣鼓整队,使得叛军整夜戒备,白天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带领部下直入敌营,大败叛军。
    D. 尹子奇再次调集几万士兵围困睢阳城,用云梯、钩车等各种工具攻城,张巡都一一化解了,但是睢阳守军也损失至一千六百多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
    (2)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
    14. 张巡为何能多次以少胜多战胜叛军?请简要概括原因。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我)只是想到各位捐弃身躯,做了野草的肥料,可是赏赐与功劳不相称,因此痛心不已!
    (2)敌人没有发觉这件事,(张巡)趁机派军大战,并且让人顺着风向拿火点燃焚烧。
    14. 善于激励将士;身先士卒;有谋略;随机应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张巡准备射击尹子奇,但不认识,于是用削尖了的蒿草作为箭矢,被射中的叛军大喜,认为张巡的箭已用尽,跑去报告尹子奇,于是张巡就认清了尹子奇的面貌。张巡命南霁云向他射箭,射伤了尹子奇的左眼,几乎擒住他。
    “剡蒿”是“为”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矢”后断开,所以排除B、D;
    “谓”的宾语为“巡矢尽”,所以应在“尽”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B.“突出”,突然出击;句意:张巡和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名将领各自率领五十多名骑兵,打开城门,突然出击。
    “突然”,突然出击;句意:又像一队铁骑突然出击,刀枪齐鸣。
    两句中“突出”的意思相同。
    C.“甲”,铠甲;“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句意: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我铠甲和兵器。所以“甲”的用法相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是睢阳守军也损失至一千六百多人”错误。由原文“睢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可知,睢阳守军也损失至一千六百多人发生在围攻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但”,只是;“膏”,使……肥沃,做肥料;“赏不酬勋”,赏赐与功劳不相称;“以此”,因此。
    (2)“贼不之觉”,宾语前置句,敌人没有发觉这件事;“因”,趁机;“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省略主语“张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可知,张巡督促鼓励士兵,日夜苦战。张巡善于激励将士,所以能够战胜叛军。
    由原文“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可知,张巡举着旗帜,率领各位将领冲入敌人的阵营。张巡能身先士卒,所以能够战胜叛军。
    由原文“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可知,尹子奇增加军队加紧围攻睢阳,张巡夜里在城中敲击战鼓整顿队伍,好像要出城攻击,城外的叛军得知后,彻夜戒备。天亮后,张巡让士兵休息,停止击鼓。张巡有谋略,所以能够战胜叛军。
    由原文“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可知,张巡做法,都是抓住时机立刻执行,敌人为他的智慧说服,不敢再攻。张巡能随机应变,所以能够战胜叛军。
    参考译文:
    庆绪任命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日(二十五日),尹子奇率士卒十三万人进逼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从宁陵率兵攻入睢阳。张巡拥有士兵三千人,和许远会合成六千八百人。敌人率领全部士兵逼近睢阳,张巡督促鼓励将士,日夜苦战。共过了十六天,擒获六十多名叛军将领,杀死二万多士兵,士气倍增。
    尹子奇又率领军队围攻睢阳。张巡对将士们说:“我蒙受国恩,所坚守的是为正义而死罢了。只是念诸君捐躯,以身肥沃了野草,得到的赏赐不能回报功勋,因此痛心罢了。”将士们皆激励请奋战。张巡于是杀牛犒劳士兵,所有人都出战。敌人望见张巡的士兵很少,因而嘲笑他们。张巡举着旗帜,率领各位将领冲入敌人的阵营。敌军大败,将领三十多人,士卒被杀三千多人,被驱逐到几十里外。
    尹子奇增加军队加紧围攻睢阳,张巡夜里在城中敲击战鼓整顿队伍,好像要出城攻击,城外的叛军得知后,彻夜戒备。天亮后,张巡让士兵休息,停止击鼓。叛军在飞楼上察看城内,什么也没有看到,于是脱掉铠甲休息。张巡和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名将领各自率领五十多名骑兵,打开城门,突然出击,直冲叛军营阵。冲到尹子奇军旗下面,叛军营中大乱,斩杀了叛军将领五十多人,杀掉了士兵五千多人。张巡准备射击尹子奇,但不认识,于是用削尖了的蒿草作为箭矢,被射中的叛军大喜,认为张巡的箭已用尽,跑去报告尹子奇,于是张巡就认清了尹子奇的面貌。张巡命南霁云向他射箭,射伤了尹子奇的左眼,几乎擒住他。
    壬子日(初六),尹子奇再次调集几万士兵,进攻睢阳。睢阳城中到这时粮食已经吃完,补救不达,士兵仅剩下一千六百人,都是饥饿生病不能战斗的,于是被敌军围困,张巡于是修整守卫的战具来抵抗敌人。敌人制造云梯,安置精兵二百人在云梯上,推着它靠近城墙。张巡事先在城墙上暗暗地凿下了三个洞,等梯子快到时,在一个洞穴中推出大木头,末端安装铁钩,钩住敌人使其无法后退;一个洞穴中推出一根木头,扶着使敌人不能前进;一个洞穴中推出一根木头,末端放铁笼,笼里盛放火来焚烧,云梯从中间烧断,梯子上的敌兵全都被烧死。敌军又用钩车钩住城墙上的棚阁,钩子所到的地方,没有不坍塌的。张巡就利用巨木,末端置放连锁,锁的末端有大环,套住敌人的钩头,用革车攻敌军的钩车入城,截断钩头逼得敌车离去。敌军又在城西北角用土袋积柴作为登城之径,想要登城。张巡不和他们争利,每到夜里,暗地里把松明、干蒿放到里面,共有十多天。敌人没有发觉这件事,(张巡)趁机派军大战,并且让人顺着风向拿火点燃焚烧。敌人无法救火,过了二十多天,火才熄灭。张巡的做法,都是抓住时机立刻执行,敌人为他的智慧说服,不敢再攻。
    (《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跋子瞻和陶诗①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1102)八月,上年七月子瞻(苏轼字)已病逝于常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概括了苏轼被贬的经历,饱含诗人对执政者妒能嫉贤、残酷打击的无比愤慨。
    B. 苏轼被贬后“饱吃饭”“细和诗”两个生活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其旷达的精神境界。
    C. 第四句点题后并未具体褒赞和陶诗内容,而是点到即止,然后借苏轼人品赞渊明。
    D. 后四句是诗人对陶、苏二人的评价与赞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苏轼的忆念和崇敬。
    16. 苏轼与陶渊明“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请分析两人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答案】15. C 16. ①不同:苏轼与陶渊明时代不同,经历也不同,陶渊明短暂出仕后便辞官归隐,而苏轼一生都在宦海浮沉。
    ②相似:两人都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真率性而行,志趣脱俗,人品高尚,“千载”“百世”之后都为人所敬仰。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然后借苏轼人品赞渊明”说法错误。应是然后借渊明人品赞苏轼。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对于苏轼和陶渊明的不同点,通过平时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积累,苏轼是北宋人,而陶渊明是东晋南北朝时代的人。所以两人时代不同。二人在人生经历上也不同。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他在短暂出仕后便辞官归隐,此后一直醉心田园生活。而苏轼则是一生都在宦海浮沉,卷入北宋中期神宗朝的党争,是当时旧党的代表。
    二人相似点,二人都是旷达的性格,都不以贫富得失萦怀。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中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其行事任真率性而行,志趣脱俗,人品高尚。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屡经打击,但其不改放任旷达的性格。对贫富得失并不在意。如他的代表作《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超越态度。所以,诗中所写“千载”“百世”表明两人都为人所敬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比喻能增加音乐描写的形象性,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一句与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喻体相似,“_______________”一句与韩诗中的“勇士赴敌场”喻体相似。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与“水滴石穿”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小弦切切如私语 ②. 铁骑突出刀枪鸣 ③. 廉颇老矣 ④. 尚能饭否 ⑤. 锲而不舍 ⑥. 金石可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廉颇、锲、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 ① 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 ② 中引导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家人的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只希望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不愿意劳动。因此,加强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 ③ 。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考虑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分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设计不同的教材体系,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力度,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攻,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公益广告的成功之处,并另拟一条以“劳动”为内容、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公益广告语。
    【答案】18. ①耳熟能详 ②潜移默化 ③一蹴而就
    19.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
    20. 成功之处:突出了劳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言之有理即可)
    公益广告语:劳动最光荣,勤奋出智慧。(或: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语境说的是“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广告语被人们熟知,故此处可填“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第②处,结合“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可知,“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广告语在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的劳动价值观念,故此处可填“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第③处,横线前说劳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此这里要表达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的意思,故此处可填“一蹴而就”。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把握……技能”动宾搭配不当,“把握”应改为“掌握”;
    二是否定失当,“切忌”和“不要”否定重复,可将“切忌”改为“切记”,或在“切忌”“不要”中择其一保留。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广告语的能力。
    成功之处:“劳动创造美好未来”阐明了劳动对人类的意义“创造美好未来”;结合文中“引导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可知,这句公益广告对人们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启示人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拟写广告语:首先注意主题是“劳动”,其次注意用途是“公益”,最后应注意运用对偶修辞,使句子简短、生动、富有文采。写的时候再结合广告词的特性,如:劳动最光荣,勤奋出智慧。(或: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挑战式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框架,它使学习者面临一系列个人和团队的挑战,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具相关性和趣味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课程设计成了由学生驱动的项目。相对于项目制学习,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虽然这两个框架都是通过实践项目使学习更加生动, ① 。
    第一个不同在于,在项目制学习中, ② ,而在挑战式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自己来设计项目并实施。第二个不同在于使用技术的方式。在项目制学习中,技术可能只在项目的某个阶段使用,甚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术,而在挑战式学习中, ③ 。第三个不同在于,项目制学习通常只选择能够在课堂或学校环境中完成的想法和项目,而挑战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积极加入社区,针对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去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
    21. 依据选文内容,下列学习活动不属于“挑战式学习”的一项是( )
    A. 阅读了《乡土中国》,同学们在小区微信群里发布用某软件制作的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邻里关系的看法,并针对调查结果中提到的问题拟写解决方案。
    B. 文学社的同学被《红楼梦》中关于饮食的描写吸引,于是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自己写脚本,拍摄、剪辑成视频,并上传到视频平台。
    C. 学习“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时,同学们设计“家乡公共空间背后的文化生活”调查任务并到市各大图书馆、公园等地方调查,最后在APP上发布调查报告。
    D.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词诵读”板块,理解古诗词的大意,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并相互监督检查,完成了背诵、默写的任务。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D 22. ①但还是有不同点 ②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完成指定项目 ③技术贯穿项目的各个阶段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广泛使用技术”“要求学习者积极加入社区,针对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去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
    A、B、C三项均符合这些特点。
    D.所说小组合作方式属于项目制学习,不具备挑战式学习的特点。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空前句中的“虽然”一词,可知此空句子与前一句构成转折关系,空前句“虽然这两个框架都是通过实践项目使学习更加生动”是总括备挑战性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的相同点,而空后内容是介绍二者的不同点,所以此空是总说二者有不同点,故可得出答案“但还是有不同点”。
    ②处,根据文中挑战性学习的和项目制学习的第一处不同点可知,此空内容与“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们一起设计自己的项目”相对,故可得出答案“教师经常指定学生去完成某项目”。
    ③处,根据文中挑战性学习的和项目制学习的第二处不同点可知,此空内容与“技术并非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使用技术”相对,故可得出答案“技术贯穿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细节真实、丰富而典型;3.记叙描写主,能兼用其他表达方式;4.立意积极向上;5.不得套作和抄袭。
    【答案】例文: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
    “哦!我终于成功了!”我欢呼着,手里紧紧地攥着那个期待已久的信封,是它让我拾起了追梦的勇气,也将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难忘的傍晚,它是我实现梦想的转折点。
    那天,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寒冬刚刚来临,冷风习习、天色已昏暗,而我的心里也一样没有了生机。在学业上一帆风顺的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拒绝——手中的那个信封上赫然写着“退稿”二字,一张张否定的面孔在我的眼前浮现,想想自己美好的作家梦,想想一次次信心满满地投去稿件,不知不觉一股股失落的流水泉涌而出,肆意地流下。呼啸的寒风也不失时机地刮过,在我的心中刻下了一道失败的印迹。喧闹的大街平静下来,月光映着我沮丧的脸庞。
    我的梦想,你在哪……
    我渴望用文字诉说我的心声,用文字谱写生命的华章,做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现在看来,这一切只不过是梦罢了。
    我觉得好累好累,疲倦了,我决定臣服于失败,不愿再去与梦想追逐了,看着它慢慢远去,淡了。末了,只剩下一个空影和一颗凉透了的心。
    我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路旁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认真地做着什么。我走近去瞧,看到小女孩正把一颗花生埋入土中。“小姑娘,你在干什么呀?”“我的妈妈生病了,有人说,把花生种下去,它开花了,妈妈的病就好了。”小姑娘稚声稚气地说,“可是它一直没有发芽,我再重新种一颗。”“你觉得有希望吗?”我无力地问了一句。“老师说,只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这声音清晰、响亮,坚定而有力,久久地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我开始问自己,我尽力了吗?
    梦想,一次次把我拒之门外,却又一次次让我为之奋起直追,那一线光亮总是让我心驰神往,女孩的声音仿佛为我的身体注入一股顽强的力量,我不停地写稿、修改、投稿,又一次次的遭遇拒绝和失败。但每当我想到自己那美好的愿望,想到小女孩那句坚定的“一定能行的”,哪怕是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要重新点亮梦想的灯塔!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它会让我们从失败一步步走向成功。你要深信,人生路上,再大的挫折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逗号,那个完美的句号正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是的,我成功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追梦的年龄,让我们留一点梦想给自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半命题作文。
    【审题】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补题时,要审清题意,确定文章体裁。本题导语部分给定了几个补写角度,同时也提示我们立意的方向。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对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人生的方程式很复杂,但其解简单:成功与幸福、失败与忧伤。成功时需要戒骄戒躁,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失败时需要自我鼓励,看到未来的希望。幸福时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忧伤时不要丧失乐观。这样,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提示语中的“留一点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给自己”,已经给了考生一些写作上的启示,拓宽了考生的思维。当然,考生可以在提示角度之外进行补写,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和切身体验均可。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必须以第一人称来写,无论选什么材料,确定什么主题,都要围绕“自己”来写,表现的主题都是与“自己”有关的。所填的词(词组)要能恰当地概括自己确定的题材,反映出自己生活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就要选择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是自己看到的,能表现主旨的一件或几件小事。
    【立意】1、留一点清醒给自己,在面对幸福、成功时要戒骄戒躁。
    2、留一点蓝天给自己,在生活中处处树立环保意识。
    3、留一点微笑给自己,面对失败、困境、磨难时保持乐观心态。
    【素材】1.世界上有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微笑。它不分季节,不论东西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它都会开放。越是高洁的心灵,微笑之花就开得越绚丽。每当有人向我露出灿烂的微笑时,我就会很快乐,因为我明白,他把微笑送给了我。在现实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何不留一点微笑给自己呢?
    2.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份愉悦的心情,就算物质上再富有也是外强中干。把微笑留给自己,就会让自己多一份宽容。面对争奇斗艳的鲜花,我们会欣赏,但不会陶醉;面对袭来的风雨,我们会应对,但不会逃避。虽然我们不能停下奔波的脚步,但我们会掌握脚步的节奏。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给自己一个微笑。面对困难,我们不逃避,而会去寻求解决办法,这是一种美丽;面对成功,我们不骄傲,而会给自己一个微笑,在成功的喜悦中寻求解脱,坦然前行,让人生的脚步多几份稳健,这同样也是一种美丽。
    3.时日交替,带着翩然韵致的枣花悄然在秋声中退去,树枝头仿佛听见了号召,叶间露出了带着笑意的枣。情不自禁地我也被感染,脸上漾出笑颜。你见了,便轻抚我的头,笑道:“为什么不去摘?”虽如此,你却仍搬来梯子,帮我摘枣去了。你把每个枣都洗过,递给我,你却不吃,总喜欢靠在枣树苍桑的皮肤上,在虫鸣鸟叫中,在丝丝枣的欢欣中,倾听枣树的声音,捕捉枣叶见细密的阳光,空气中氤氲的枣香。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补习班)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补习班)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文本二说周华诚的《流水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