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01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02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习得性无助”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心理学家对动物的实验。塞利格曼等动物学习研究者(1967)第一次研究并系统地描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他们曾用狗做过下述实验:将狗关在一个笼子中,给狗施加许多使之痛苦而又无法逃避的电击,然后将这些狗关在放有隔板隔开的双间笼子里,电击时,只要跳过隔板到另一间便可逃避电击。可是这些狗身处容易逃避的环境,却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宁愿坐着不动,忍受电击。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先前不可逃避的电击经历导致了它们后来行为的无能,使它们只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会凭自己的力量逃脱受损伤的环境。因此,早期的研究者把“习得性无助”解释为人和动物的这样一种心理过程:是指个体经历某种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一心理被广泛地泛化到新情境之中。
    但是后来的研究者认为,人类的“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更复杂的心理现象。不能简单地认为,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反应与结果相互独立的期望干扰了客观上可能的学习;在人类无助的研究中,动机缺失也并不总是存在的,有时对不可控事件的体验并没有妨碍学习,反而促进了学习成绩。根据对人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的一些新资料,阿布拉姆森等人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归因修订理论。他们认为,“习得性无助”的性质和类型不是由于可控事件本身,而是由对事物的因果归因决定的。
    因果归因影响了对未来的期望,期望又决定了无助的性质。阿布拉姆森认为归因有三种因素: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全面——专门,当人们把不可控事件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和全面的因素时,概括性的无助便产生了。
    韦纳的观点与阿布拉姆森有类似之处。他通过对成败归因的研究,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进行的因果归因对随后的情感和认知都有重要的影响。但他认为全面——专门这一维度在解释“习得性无助”中不够确切,他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在内在的维度中,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控的,努力是不稳定的、个体可以控制的。韦纳认为,可控———不可控维度更能有效地解释“习得性无助”现象。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一内部、稳定和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可控的因素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
    后来的一些动机研究中又发现,“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也比较低。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对失败的结果更加敏感,对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期望,学习一旦遇到困难便很快放弃。在一些对学业无助学生的自我知觉的研究中还发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很消极。无论在一般自我概念方面,还是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均较一般学生低,他们很自卑,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经常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并因此体验到一种强烈的焦虑感;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在执行某项任务之前,不是去力争成功,而是将心理资源投注在任务可能出现的失败上。
    材料二:
    当你的球队彻底打败对手后,你是否曾听到来自对手的这样的称赞:“嘿,你们运气不错,不是吗?”可是话外之音却是这次他们运气不好,场地条件很差,他们明年一定会打败你们。另一方面,当你们被击败时,对手自鸣得意的表情和假意承让的“你们只是运气不好”特别刺耳,因为你知道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是坏运气,他们认为自己更棒。将成功归功于自身而否认失败责任的倾向叫做自利性归因偏差(米勒·罗斯,1975)。支持自利性归因偏差的证据很多,但是存在一些限定条件。
    总体而言,人们居功的证据多于为失败负责。人们有时候愿意承担失败的责任,特别是如果他们能将失败归于他们个人能够控制的因素,例如努力程度。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保持将来不会失败的信念。尽管自利性归因偏差常常与事实不符,但它实际上可能具有适应性。将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特别是自己稳定的特征,让人们在未来更有可能尝试相关的任务(泰勒·布朗,1988)。例如,在一个研究中,比起将被解雇归因于个人特征的工人,将被解雇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失业工人更努力地寻找工作,并且实际上更有可能找到工作(沙乌费利,1988)。
    材料三:
    前不久有一个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如何停止自我PUA?那什么是“自我PUA”呢?百度百科是这样给它下的定义:“自我PUA”是网络流行词,是指将PUA的手段用在自己身上,不断否定自己,对自己进行情感控制的行为。其表现是习惯于自我贬低:当别人赞美自己时,就会认为对方是无视事实的恭维;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就会认真反思,觉得自己的错误远比别人指出的严重。习惯进行“自我PUA”的人往往放大自己所受的挫折,忽略造成问题的外部因素,反复进行自我折磨,严重者会走向精神崩溃。
    1.下列对原文“习得性无助”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布拉姆森等人认为,“习得性无助”的性质和类型是由对事物的因果归因决定的,而因果归因可以经由对未来期望的影响决定无助的性质。
    B.从韦纳的观点看,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而非努力时,这种不可控因素就会影响情感和认知,会让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
    C.“习得性无助”学生不仅自我评价消极,而且成就动机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都比较低,他们遇到困难缺乏取得成功的自信并因此容易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D.根据早期研究者对“习得性无助”所下的定义,当下社会上流行的不经努力习惯“躺平”的现象也属于这一心理范畴。
    2.根据选文内容,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习得性无助”一词最早来源于塞利格曼等动物学习研究者对动物的实验,这一名词被广泛地泛化到新情境之中。
    B.“习得性无助”与“自我PUA”都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许多可以应用于对“自我PUA”的研究。
    C.相对于“自我PUA”,“习得性无助”更关注“习得”的过程,但是“自我PUA”因为有自我折
    磨和自我控制的倾向,其危害程度比“习得性无助”更大。
    D.虽然存在一些限定条件,但是通过对人们居功的证据的研究,那些将成功归功于自身而否认失败责任的倾向都被称作自利性归因偏差。
    3.下列现象中,不符合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的一项是()
    A.实验中的狗因为遭受了无法逃避的电击痛苦导致了后来行为的无能,只能消极接受并放弃凭自己的力量逃脱受损伤环境的努力,这是早期“习得性无助”实验的结果。
    B.某生在老师进行指导时总是制定较低的目标来避免未达到目标而遭受的挫败感,而且因为连续三次在数学考试失利后开始不写数学作业,这说明该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
    C.李华的父亲总是对他说“你做题总是这么马虎”“你能干成什么事情?”“你真笨”这类话,导致李华在期中考前一周感到自卑,自信力不足,这是典型的“自我PUA”。
    D.某国家队队员在参加杭州亚运会比赛的赛后采访时,认为自己输掉比赛的原因是中国的饭菜太过油腻,这就是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典型行为。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自利性归因偏差的情况,那么该怎么认识它的优劣呢?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进行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进入高中,一些学生或因连番的考试失利或因人际交往失序,而陷入到过度紧张、焦虑、痛苦等不良情绪中,甚至产生“自我PUA”的倾向。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话,委婉劝告他,尝试帮助他走出困境,注意不少于10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⑦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⑧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⑨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⑩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⑪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⑫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簇簇”是多、浓密之意,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在摹状的同时和谐音律,兼具音韵之美。
    B.“不知所措”总起下文,引出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C.“阻隔”“驾驭”“注视”三个短语的顺序与上文内容照应,同时语意逐步推进,突出只有大雾才能使自己清晰地注视自己。
    D.“毫无意义”使用了反语,恰恰表明了大雾中你我这种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常态的状态是本真的,更值得珍惜,和开篇构成对比,表达出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弃。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中的“你”既是泛指,也具体指“我”在雾中遇见的姑娘,“你”是和“我”一样在雾中“放肆”的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意在使文中的“我”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B.着力铺写大雾出现时城市的不知所措,通过对“我”一系列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正侧面的描写,为“我”的得意忘形铺设背景,进一步说明了大雾在消除了物理空间阻隔的同时也消除了心理空间的阻隔。
    C.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是这“散文的心”,铁凝这篇《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心”就是“自由”二字,表现出人们难得的放肆和无所顾忌。
    D.这篇散文语言质朴、亲切、率真,我们甚至能感受到作者迎面而来的祝福,同时文章又意味深长,激发读者的遐想与思考。
    8.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在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本文作者则在大雾中“得意忘形”,请结合全文,梳理作者流露出了哪些思考?(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
    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视之圆首横目,食谷而饱肉,絺而清,裘而燠,一也。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然则伏羲氏、女娲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骅骝、白羲、山子①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又乌得为牛,为蛇,为倛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
    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②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也。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
    [注]①骅骝、白羲、山子:周穆王八骏中三匹骏马的名字。②指根据周穆王的八匹骏马所画的《八骏图》,画上的八匹马形状稀奇古怪。
    (节选自柳宗元《观八骏图说》)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而世之慕骏者A不求之B马C而必是图之D似E故F终不能有G得于骏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指的是未成年的男子,即未冠之年,在文中就是后文“授”的对象。唐代开始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B.不齿,不像牙齿一样并列,不与同列,也就是看不起的意思。常用在“为……所不齿”格式中,含贬义。
    C.夫人,古称诸侯之妻。文中指的是那些人,与《岳阳楼记》“微夫人,吾谁与归?”中的“夫人”意思相同。
    D.说,两篇文章都是“说”这一文体,都由事而议,发表自己的观点。两篇文章主要是用对比方法进行论证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针对当时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而写。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B.《师说》选文部分用了三层对比,其中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C.有些马跑一里路就出汗,有些马跑百里、千里也不出汗,由此可以判断该马是否为骏马,不需要根据《八骏图》去寻找千里马。
    D.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圣人误解误传的现象,该文对当时的人才选拔有积极作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概括两则材料中关于“圣人”的观点,结合今天的学习生活,说说材料二值得借鉴的地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15~16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5.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本诗作者在欢乐的背景上抒写忧伤,以“乐”衬“哀”,使乐更乐,使哀更哀。
    16.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仿用《管子》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人使物动容,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3)酒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诗人常常借酒表达不同情感,请写出两句有关酒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升温,各地古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放眼望去,处处是排起长龙的小吃摊位和“今日客满”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对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镇同质化现象让一些①的游客感到失望。②的外观设计,千篇一律的制式产品,连商业业态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网红奶茶、手工银饰……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让游客走了之后还想再来,是不少古镇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今,许多游客到古镇等文化景点旅游,已不满足于③、拍照留念,而是希望进行文化体验游、沉浸式旅游。人们想看到古镇历经岁月洗礼留下的历史记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让人们有不同的体验,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更值得欣赏。从这个意义上讲,避免古镇同质化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古镇发展定位与文旅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
    要把游客吸引来,留下好口碑,各地古镇要在彰显文化独特性方面下更多功夫。古镇居民是古镇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让古镇有了独特的生活气息、持久的文化吸引力。比如,乌镇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除了本身景致优美之外,还在于当地把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当作重要的财富精心呵护,并对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一些古镇为了实现商业功能迁走当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把古镇原来的居民留住,把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住,找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商业开发才能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16日05版,有删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句中使用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波浪线语句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明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你……你们……快去看看,出事了!”
    B.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C.母亲轻轻地哼唱着《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
    D.四季轮回、花开花落、潮涨潮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每天都有。
    20.请把文中划线的语句改成一个排比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一日三餐能量占比为3:4:3,说明晚餐和早餐、午餐一样重要。
    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晚餐,体内的胆汁、胃酸同样会分泌,但胃里①,长此以往,胆汁、胃酸会出现逆流,伤害胃黏膜;而且人体会根据进食情况进行自动调控,到了晚餐时间,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会加强胃肠对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②?第一,晚餐吃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三餐模式为:早餐营养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晚餐长期吃得太好、太饱,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加重人体胰岛负担,诱发糖尿病;还会迫使人体消化系统持续工作,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容易造成失眠多梦,进而引发神经衰弱。第二,③。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5~6点,尽量不超过7点。有研究显示,同等分量的晚餐,①进食较晚的人,②其体内的血糖水平较多,③但是燃烧的脂肪也较少,④这种影响在糖尿病人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2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序号: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以规矩为边界;也有人说,顺着人的天性发展,人才能成长的更健康。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十二月统一检测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D 习得性无助行为前提是要经过努力而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躺平”是不经努力的现象。
    2.B A项,由“系统地描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这一心理被广泛地泛化到新情境之中”可知;C项“其危害程度比‘习得性无助’更大”推断错误,原文并未对二者的危害程度作比较;D项绝对化,条件关系错位。
    3.C “自我PUA”是习惯性的自我贬低,一次的自卑或自信力不足以造成这一结果。
    4.(1)优点:①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特别是自己稳定的特征,更有可能提升人们的自信心和行动力;②将失败归因于运气等外部因素,可以适当减少负面情绪,帮助个人更加积极地看待自己。(2分)
    (2)缺点:①自利性归因偏差会使个人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会逐渐失去对自己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或答“人们可能会因过于自信而失去继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良机”也可以);②有时也会导致对他人的评价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导致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受到阻碍。(2分)
    5.参考答案:没人规定你一定要长成玫瑰的样子,做你自己就很好!首先,不要苛求完美,学会接纳自己。使用正向自我激励,即当他人夸奖你时相信这就是你的优点并进行放大,当遭到挫败时使用“我只是暂时没成功”“运气不太好”等话语激励自己。其次,学会正确归因。事情做成时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失败时不要归因于不可控的能力,能力不是马上就能拥有的,需要科学的努力;不可控的突发事情是失败的要素之一,所以不要苛责自己。再次,专注于当下的学习和生活。陷入“无助”的人往往喜欢悔恨过去、怀疑未来,以往失利的经验并不能预设还未发生的结果,将心理资源投入到当下的每一分努力中,你的注意力就不会被焦虑和痛苦夺走。我们正走在成长之路上,请给予自己更多的温柔与肯定!
    (从接纳自己、归因方式、专注当下三方面展开,其它方面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每点2分)
    6.D(“表达出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弃”错,没有表达“厌弃”的感情)
    7.B(“正侧面的描写”错,没有侧面描写)
    8.(1)运用排比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我”的各种走姿,表现“我”从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到最后欲疯欲醉的变化过程。(2)运用设问、反问,突出了“我”的率真和在雾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3)多用短句(或短语),将前面较为舒缓的语言节奏变快,生动地表现出“我”稀奇古怪的走姿的变化多端,同时巧妙地传递出情绪的变化,表现“我”的得意忘形。
    (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9.(1)对自然天成的乡村景致的喜爱。首段描写了我在乡村生活时晨雾的美丽和诗意,与下文城市大雾出现时人们的不知所措形成对比。
    (2)对自由本真的人性状态的向往。“得意忘形”是对“正确”人间训诫的有意抗拒,是打破刻板生活常态的“非常”改变,是人生路途中难得的放松,是卸去伪装、解放自我、获得自在生命体验的美妙境界。
    (3)对互不设防、坦诚相见的人际交往的渴望。作者珍视大雾中非常的“你”和“我”,近在咫尺毫不掩饰又共享默契,这种笑容中的真挚是在都市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情感,作者最后的祝福其实也是对所有人的真诚祝福。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ACE
    译文:然而世上喜爱骏马的人,不在马中去寻求骏马,却定要以这幅“八骏图”上的样子作标准,所以始终不能找到骏马。
    11.D 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主要用了类比说理法。
    12.C 文中是说跑一里路就出汗的和跑千里不出汗的骏马都一样,都是遍体长毛等。并未说根据里程和出汗来判断是否是千里马。
    13.(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1分;“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1分;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做名词,1分;吾未见其明也,明,高明的地方,形容词做名词,1分。
    译文:不明句读,不解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他们高明的地方。
    (2)毛物尾鬛,名词作动词,遍体长毛有尾有鬃毛,1分;一也,判断句,1分;推是而至于骏,至于,到,1分;类,这样,1分。
    译文:看这些马都遍体长毛有尾有鬃,四脚有蹄,吃草饮水,是完全相同的。由此来推论到骏马,必然也是这样的。
    14.答:(1)材料一关于“圣人”的观点:不耻相师,虚心好学;(1分)材料二关于“圣人”的观点:圣人与普通人一样,吃饭睡觉(外表特征一样),不必把圣人置于高坛之上。
    (1分)材料二值得借鉴的地方:学习不能按图索骥,或者要善于发现普通人身上的优点进行学习。(1分)
    参考译文:
    如今的马,拉着车子或被人乘骑,有的跑一里路就出汗,有的跑十里路才出汗,跑数十里、上百里也不出汗;看这些马都遍体长毛有尾有鬃,四脚有蹄,吃草饮水,是完全相同的。由此来推论到骏马,必然也是这样的。如今的人,有的不能胜任做商贩,有的不能胜任小官吏,有的不能胜任士大夫,有的却能够胜任;看这些人都是头圆眼横,吃粮食肉类,穿葛衣觉得凉快,穿皮衣觉得暖和,完全相同。由此来推论圣人必然也是这样的。那么伏羲、女娲、孔子,他们也是人罢了。骅骝、白羲、山子这类骏马,假如真有的话,它们也是马罢了。怎么能是牛头、蛇身、倛头,像龙、凤、麒麟、螳螂的样子呢?
    然而世上喜爱骏马的人,不在马中去寻求骏马,却定要以这幅“八骏图”上的样子作标准,所以始终不能找到骏马。仰墓圣人的人,不在一般人中去访求圣人,却一定要问长得像不像牛、蛇和倛头,所以始终不能发现圣人。如果能让天下有这类图画的人,全都把它烧掉,那么骏马和圣人就会出现了!
    15.C A错在“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这是一首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当作于东汉末年,并不是格律诗。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B“比和兴”错,只有“起兴”,没有“比”。D.“使乐更乐”错误。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并不是“使乐更乐”。
    16.①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诗歌写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望故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之人,最后两句的“离居”“忧伤”体现了此种心境。②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离居”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既体现了对对方的爱,也有着深深的思念。(每点3分)
    17(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其它写到酒或酒杯的诗句亦可)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慕名而来、大同小异、走马观花(意思相近符合语境的成语亦可,每空1分)
    19.选D省略号的常见用法有:①表示引文的省略;②表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④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⑤表示语意未尽等。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B项,表示语意未尽;C项,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D项。
    20.人们想看到古镇历经岁月洗礼留下的历史记忆,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欣赏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特质。(主语是“人们”,“看到……”、“体验……”、“欣赏……”构成排比,或“想看到……”、“想体验……”、“想欣赏……”构成排比。3分,不是排比句不得分)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长此以往”是说长期不吃晚餐,胃里没有食物,而体内的胆汁、胃酸同样会分泌的情况,据此应填“没有可供分解的食物”。第二处,下文“第一”“第二”说的是晚餐要怎么吃,此处是问句,应填出“晚餐怎么吃合适”。第三处,“第二”处是说晚餐怎么吃合适的问题,下文提到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5~6点,尽量不超过7点”,强调早吃,参考上午“晚餐吃少”的表述,应填“晚餐吃早”。(每空2分,意思相近即可)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序号②(1分)搭配不当,“血糖水平较多”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血糖水平较高”。(1分)
    序号③(1分)不合逻辑,“但是”是转折连词,而原句前后是递进关系,不是转折,改为“而且”。(1分)
    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准分建议为43分。
    材料解读:
    人的成长确实需要一定的规矩和边界来确保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规矩可以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让我们知道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应该如何取舍。同时,规矩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另一方面,顺着人的天性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天性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和潜能,比如创造力、好奇心、同情心等等。如果我们能够给予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这些品质得以充分发展,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更健康、更快乐的人。
    总的来说,规矩和天性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通过规矩来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同时也需要给予自己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天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幸福。
    参考立意:
    (1)规矩助力天性更好的发展
    (2)谨守规矩导引天性
    (3)谨守规矩,顺应天性
    相关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共8页,有五大题,23小题,《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提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5,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5,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