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非子·难言》中有“多言繁称,连类比物”的说法,张觉在《韩非子译注》中将“连类比物”直接翻译为“拿类似的道理,相似的事物作比方”。这一论证方式兼顾引证与譬喻等功能,能增强论证的强度,更易被听众接受。
    先秦诸子普遍会使用“类”来论证自家思想,以期增强说服的效果。当然,关于“类”的选取,先秦诸子基于自己的主张,往往会各有侧重。
    在墨子的论证中,“举他物而以明之”的“辟”,所举事例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实践相关。如墨子为了劝谏鲁阳文君不攻打宋、郑两国,直接举普通人的“窃疾”为例证:自己的食物已经吃不完了,但还是要偷别人的食物。由此引导鲁阳文君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鲁阳文君攻打别国是不合理的。这个论证基于墨子的“非攻”主张。墨子提出的“异类不比,说在量”,主要关注的还是不同类的事物,如木与夜谁长,这个异类更多的是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不会受价值立场的影响。
    庄子在使用“类”进行论证时,开始使用拟人化的动植物形象,如《庄子·秋水》篇中,面对惠施的怀疑,庄子没有直陈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而是举相类的事例,通过展现鵷编对腐鼠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功名利禄的看法。庄子认为,使用寓言进行论证时,需要与自身的立场相吻合,他的“寓言”论式结构为“主张+寓言”。韩非的论式也继承了“主张+寓言”的论式结构,且更加全面,寓言数量更多。
    儒家的论证多关注政治、伦理等方面。荀子提到“推类而不悖”,明确提出了“类”的观点,欲望的多与少,是不同类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一类。在荀子看来,类的选择的根基在于“正名”,正名之后,确定名之所指,才能区分类与异类。从“名”到“类”的过渡被韩非所继承。
    韩非的推类思想突出了从“名”“辞”“说”到“辩”的过程,其中,推类主要集中于说与辩。但是,“名”是说与辩的根基。韩非认为,辩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名”的不明确,导致了歧义,进而产生了论辩,要避免这种现象,必须从根源解决“名”的问题,即达到“名正物定”的效果。这是韩非对荀子正名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正名与推类的结合。至于论证的形式,韩非发展了“经说”体,充分展现了“连类比物”的论证方式。
    韩非综合了墨子、庄子、荀子的推类方法,同时应用历史故事与寓言,并且融合了荀子的名学参验思想,以求让自身的论证更加有说服力。荀子的论证有理想色彩,即假定君主作为圣人,是理性的,不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但韩非不同,韩非意识到,君主是常人,会有情感,不同的进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此,韩非在文中提到要“知类”“察类”,尤其是要认清“类”与“似类”的关系。
    明确“类”与“似类”之后,韩非对于正确的类也有区分。首先,在论证过程中,为了说明自己所提主张的重要性,韩非经常会从正、反两方面举“类”,以彰显“有之必然”和“无之必不然”的逻辑。其次,在“正类”与“反类”之外,还会遇到一种情形,即看似同一种“类”的事件会导出不同的结论。对此,韩非主张诉诸法家的思想预设,通过判断“类”是否符合“法、术、势”理念,来决定哪个类是正确的,从而论证自己的主张。
    类比推理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价值倾向会导致对“类”与“似类”判定不同,这也导致了论证与说服之间的不同,在一方视角下强的论证,反方看来不一定是强的,因此,让听众接受自己的价值立场,或者让听众保持中立的态度,对于推行自己的学说至关重要。
    所以韩非也特别注重游说,游说进言过程中,“连类比物”也是常见的方式。对于较为中立的听众来说,从游说的角度出发,强的论证可能会更加有效地影响听众。韩非“连类比物”论证思想突出体现了先秦名学与辩学的结合,从“名”“辞”“说”到“辩”,以此来影响君主的行为,达到推行法治的目的。韩非构造了规模庞大的寓言群,来论证自己的思想。法家价值特征与论证、游说目的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韩非独特的论证方式。
    (摘编自武梦云《韩非子的“连类比物”论证思想研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诸子普遍使用“类”来论证思想,是因为这一方式可以使论证更加有力,也更易被听者接受。
    B.墨子喜欢“举他物”阐明事理,他论证时所列举的事例都来自日常生活实践,使得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C.庄子擅长用拟人化的动植物形象进行说理,例如,他通过鹅鶲对腐鼠的态度表达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D.韩非认为说与辩的根基是“名”,从根源上解决“名”的问题,达到“名正物定”,才能避免歧义产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水与粮食不能比较多少,原因在于衡量的标准不同,墨子的“异类不比,说在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荀子指出,在“正名”之后,只要确定了名之所指,就能区分类与异类,从而做到“推类而不悖”。
    C.韩非在论证时经常从正、反两方面来列举“类”,并且他对正面的“类”强调多于反面的“类”。
    D.韩非认为要想有效地影响听众,必须使用强的论证,因此他使用“连类比物”的方式去论证自己的思想。
    3.韩非子对先秦诸子论证技巧的继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长安的风韦昕
    ①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②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那风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人们拱腰缩背,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刚上小学时,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刺一样扎在脸上、手上。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捐款给前方战士。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
    ③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那一年我十多岁,觉着内心里涌起从未有过的一阵喜悦,真想迎着远方的古老城楼大喊几声。第二天一早,那庭院内一树桃花,灼灼开放,耀目的粉红色里透出点点绿色的嫩芽。怪不得把春风又称作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前几年,一次我晨起隔着玻璃窗看见整个天空和四周的建筑物全是黄橙色的,绿树、草坪披上一层黄土,唰唰一阵急雨洒过,地面的黄尘里便出现密密麻麻如铜钱大的水痕。街上的汽车电车开着大灯缓缓行驶,而航空的班机却停飞了,我负责陪同的一个美国作家访问团只好改乘火车去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事后获悉,那是横掠新疆、内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滚滚黄尘搬至高空,纵横数千里,遮盖了整个中国北部。当然,这是较少发生的,现今中国北部的绿化已经起了阻挡风沙的作用,处处可见的倒是儿童们扯着长线,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的蓝天里。
    ④天愈来愈暖,最后变热,剥脱了人们身上一切厚重衣服,只留下薄薄一层。炽烈的热风在城市沥青路面和水泥板屋顶上漫游。而田野里的农人们却希望一场雨后,好好曝晒几日,让小麦成熟得更好,籽粒更饱满。那热风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意,纵情地吹动起层层麦浪。“蚕老一时,麦黄一晌。”小麦一片接着一片,说熟了就熟了。在还用镰刀的岁月里,这正是收割的好时节。热风停止了漫游,在镰刀触及麦秆的嚓嚓声里,田野裸露出广袤的胸膛。就是收割机突突鸣叫着驶向田野的今天,同样需要热风吹黄小麦的茎、叶和籽粒。不过,到了三伏天,那干燥的烤人的热风却不再是人们的好伴侣,而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倒令人心旷神怡,如饮醪醴,那是用糯米酿制而成的一种薄酒。
    ⑤天高云淡,暑热消退,高空传来雁的鸣叫。它们排成人字队形,越过长安城头向南方翱翔而去。秋蝉从地下小洞里爬出,齐集树梢,吱吱欢唱;不久,蟋蟀也开始在夜深的草丛里轻吟。接着,西风便悄然降临,人说“长安自古西风雨”,从南方来的水汽,与这里的冷空气相遇,化成雨滴,随着风势急急向大地飘洒,许多土墙、土屋、土崖经雨水浸泡,轰然倾塌,而大地却贪婪地吸吮着,以便迎接冬小麦的播种和萌芽。风雨停歇,在中午的暖风里,玉米、谷子变得金黄;高粱红了籽粒;不怕早晚寒意的菊花或黄,或红,或白,灿烂怒放。在登高远望的季节,伴随着皎洁的圆月,秋风如同行吟的诗人,抒发着绵绵的离愁别绪和浓浓的乡情。
    ⑥风愈来愈冰凉、凛冽,秋意远去。距离长安南边三十公里的秦岭山脉,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深绿,变得黑黝黝的。树叶已经枯黄,猛然一夜寒风,那还残留着的叶子纷纷飘零而下,只剩下稀疏的枝条直指空寂的天穹。我不由自主地慨叹:“昨夜西风凋碧树……”可是,那苍老、干枯、灰暗的树干和枝条里,生命仍顽强地坚守着。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
    ⑦地处大陆深处,属季风气候区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四季就这样分明地循环不已。短期来访,将不会领略到不同季节的风味,然而另一种风却可能令你惊讶,那就是:古城墙内外,纷纷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星级饭店,伸展长长手臂的立交桥,向远方延伸的高等级公路,白日车流滚滚,隆隆不绝,夜间灯火璀璨,色彩晶莹,西安人衣着华美,脸色更开朗……这就是现代化的风、建设的风,更加强劲而厚重……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长安的风”为线索,依次写了冬、春、夏、秋四季之风的不同风味,条理明晰,层次分明;首段开门见山,点扣标题,引领全文。
    B.文章描写长安三伏天时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的情形,用“如饮醪醴”这一比喻,突出清风带给人们的超脱尘世的清静、玄妙,新颖、生动。
    C.“秋风如同行吟的诗人,抒发着绵绵的离愁别绪和浓浓的乡情”运用拟人手法,点明“秋风”这个传统意象的情感内涵。
    D.文章运用大量的叠音词、拟声词描写长安的风以及风中景物的特点,这些词语或从视觉,或从听觉,或从触觉等不同角度来写,细腻、贴切。
    5.本文第③段描写长安春天的风,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有人认为文章写到“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时结构已经完整了,末段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①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乐,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一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彼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罚知文者以明道。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都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注]①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始吾幼A且少B为文章C以辞D为工E及长F为知文G者H以明道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相师,“相”表示动作偏向一方,与“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中的“相”意思相同。
    B.乃幸见取,“见”加在动词前表被动,与“见笑于人”中的“见”意思相同。
    C.被南越中数州,“被”文中为覆盖,与“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意思相同。
    D.苟亟来以广是道,“亟”文中为屡次,与“亟不可待”的“亟”意思不同。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做狂人。
    B.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C.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轻心”“怠心”“昏气”“矜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雅而庄重。
    D.文章图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部分论尊师重道,后部分谈写作理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②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梓州为四川古代政区名。②树杪:树梢。③文翁:汉代庐江人,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艺术构思新颖奇特,作为送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
    B.诗的首联视听结合,生动描绘万壑千山中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和杜鹃的啼声。
    C.颈联“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等紧扣蜀地特点,强调当地民风淳朴。
    D.尾联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借以传达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12.诗的颔联与《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同写山中之雨,画面特点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运用两个比喻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论证了人必须经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3)《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与之观点是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为历代文人传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化用这个典故,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归园田居(其一)》中从远景的视角,动静结合,表现山村宁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熬夜会变笨”是真的!熬夜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白天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可是为什么我们在好好睡了一觉后就觉得神清气爽?因为你的大脑,①___________科学家拍下了人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着时才能实现。是的,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熬夜,久而久之,大脑里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一颗炸弹,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还清就行,②___________。熬夜其实是一种用健康赊债的赌博行为,心里应该有一杆秤,权衡利弊就知道哪边的价值更高。晚上就是用来休息的,不要觉得“偷不到”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其实不困与熬夜不是一个问题,前者是生理机制问题,③___________。那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早点睡!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
    B.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
    C.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
    D.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
    1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的曹操面对短暂的生命留下了这样的慨叹。
    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批评“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2026届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1.(3分)【答案】:B
    2.(3分)【答案】:A
    3.(6分)【参考答案】①韩非的论式继承了庄子“主张+寓言”的论式结构。
    ②韩非继承和发扬了荀子的“正名”思想。
    ③韩非综合了墨子、庄子、荀子的推类方法,同时应用历史故事与寓言,融合了荀子的名学参验思想,让论证更具说服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3分)【答案】:B
    解析:“突出清风带给人们的超脱尘世的清静、玄妙”过度解读,由原文“而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倒令人心旷神怡,如饮醪醴”可知,用“如饮醪醴”这一比喻主要是突出清风带给人们的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
    5、(6分)【参考答案】:①全段有三处对比:一是春天的风“温柔”“暖暖”“软软”“轻轻”与冬天的风“像针刺般扎人”的对比;二是春天的风常态下的“和风”“熏风”与偶尔的“凶暴”的对比;三是以往春天沙尘暴袭击时滚滚黄尘纵横中国北部的场景与现今中国北部绿化阻挡风沙后处处可见春风习习中儿童们放风筝的情景的对比。②通过对比,突出了长安春天的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安环境保护不断进步的自豪之情。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细读第③段,抓住第③段中的描写对象(长安春天的风)的特征;然后分析其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第③段有三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二是“怪不得把春风又称作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三是“那是横掠新疆、内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的蓝天里”。三处对比的关键词是:“像针刺般扎人”和“温柔”“暖暖”“软软”“轻轻”;“和风”“熏风”和“凶暴”;“滚滚黄尘”和“春风习习”。通过这些对比,突出了长安春天的风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长安环境保护不断进步的自豪之情。
    6、(6分)【参考答案】:末段不可以删去。以第⑦段为结尾段,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意蕴更丰富:(1)结构上,文章主体分别从冬、春、夏、秋的角度写长安的风,第⑥段是对第②段的呼应,而第⑦段第一句则与首段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2)内容上,第⑦段第二、三句翻出新意,由长安四季自然之风过渡到西安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风,抒发了对古都现代文明发展的赞誉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思考。结构上,末段第一句“地处大陆深处,属季风气候区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四季就这样分明地循环不已”与第①段“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都写到了长安的四季,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内容上,末段后两句从四季自然之风转向写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风,不仅表达了对古都自然之风的赞美,还表达了对古都现代文明发展的赞誉之情,这样就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7.(3分)【答案】BEF
    8.(3分)【答案】C
    【解析】“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意思是穿在身上。
    9.(3分)【答案】B
    【解析】作者亲见的是南越之犬吠雪。
    10.(10分)【参考答案】(1)住在长安,连饭都来不及烧熟,就又匆匆奔赴洛阳,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
    (2)这是我用来帮助阐发道的方法。凡是像我讲的这些,果然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承蒙来信说希望拜我为师。在下道行不够深厚,学业十分浅近,环顾一下自己的能力,没看到哪里可以为师的。虽然经常喜欢言谈议论和写文章,但也不敢自以为是。没想到您从京城来到这边荒之地,认为我有值得取法之处,这让我感到荣幸。我自己估量自己的能力,本来没有可供取法之处;假使有可以取法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何况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的毛病就是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尊奉老师了。当今之世,不曾听闻有谁是老师;即使有,也会立刻招致人们的大声嘲笑,认为他是狂妄之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流俗,不顾人们的嘲笑和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了《师说》,态度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世人果然聚在一起责怪辱骂他,在他后面指指点点、挤眉弄眼、拉拉扯扯,还添油加醋地议论他。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妄的名声,住在长安,连饭都来不及烧熟,就又匆匆奔赴洛阳,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
    屈原的赋说:“村镇里的狗一起大叫,是因为见到了奇怪的事情。”我以前听说庸、蜀之南,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狗就叫,我以为言过其实了。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冬天,碰巧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好几个州县。几个州的狗都仓皇失措,连续几天大叫、奔跑,直到雪没了才停下来。然后我才开始相信之前听说的话。现在韩愈已经当了蜀中的太阳了,而您又想让我当南越的雪,不是很不妥吗?不仅我被指责,您也会受牵连。但是雪和太阳有什么过错呢?只不过是狗在那里叫罢了。估算现在天下不像狗那样叫的有几人呢?那谁还敢在众人面前显露他的特异之处,来招致喧闹,自取愤怒呢?
    您品性淳厚且文章功底很深,即使我敢当老师,又能给您增加什么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听闻道理、写文章的时间不比您晚,真诚地想彼此往来、交流学问,那么我当然愿意把心中所得都告诉您。您如果自己选择,取哪些,不取那些,这是可以的。但若让我判定道理的是非来教您,我的才气不足,而且又担心前面所讲的情况,所以绝对不敢当您的老师。
    当初我年少的时候写文章,认为应当追求文辞的精致。长大以后,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理的。凡是我送给您的文章,都是我自认为接近道的标准的,不知道果真近于道呢,还是远离道呢?所以我每次写文章,不敢掉以轻心,担心文章轻浮而不沉稳;不敢怠惰而轻视,担心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不敢在写作时昏昏沉沉,担心文章隐晦而庞杂;不敢心存骄傲之气,担心文章狂妄而傲慢。克制情感希望文章含蓄,发挥旨意希望文章明朗直率,疏通文理希望文章通畅,节制文字希望文章简约精练,删削、修改,去掉文章的冗言滥调希望文章洁净清秀,凝聚文理希望文章凝重。这是我用来帮助阐发道的方法。凡是像我讲的这些,果然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是有可取之处还是没有可取之处呢?希望您看一下,选择一下,有空的时候告诉我。
    如果我们多次来往研讨推衍的这些道理,假使您从中没有什么收获,我也有收获,又何必说什么老师呢?取其实际而去掉虚名,不要招来南越、蜀地的狗因为奇怪而乱叫,也不会遭到外廷大臣的讥笑,那就是幸事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11.(3分)【答案】C
    【解析】:C项曲解诗意,理解错误。颈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说的是梓州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的人们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这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暗示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而这些职事完成起来可能并不轻松,为尾联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有所作为蓄势。
    12.(6分)【参考答案】:①“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写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描绘出的是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蜀地山中雨景图。
    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描绘出的是清新宜人而又幽静闲适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评分细则】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14.【答案】C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一是“承受……威胁”搭配不当,应把“承受”改为“收到”,排除AD;二是“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语序不当,应改为“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排除B;三是“而且次数多了”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把“而且”改为“但”。以上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故选C。
    15.【参考答案】①在睡着后被悄悄清洗②被剥夺的睡眠无法恢复③后者是心理机制问题
    【解析】第一空,根据前句“好好睡了一觉后就觉得神清气爽”和后面“人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着时才能实现”等信息,可知此处的关键词是“睡着”“清洗”,是说人在睡着后,大脑“清洗”才能进行,故补写内容为“在睡着后被悄悄清洗”。第二空,根据前句“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还清就行”,可知此处是把睡眠和信用卡作对比,睡眠不像信用卡那样被剥夺后可以恢复,所以补写内容为“被剥夺的睡眠无法恢复”。第三空,由前句“其实不困与熬夜不是一个问题,前者是生理机制问题”可知,此处是说熬夜是心理机制问题,可以补写内容为“后者是心理机制问题”。
    四、作文(50分)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