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信宜市某校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信宜市某校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简答,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①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
【注】①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C.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清高宗皇帝的年号。“祖有功而宗有德”,乾隆皇帝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B.京师,指国家的都城,和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词义相同。
C.晦,每月三十。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是十六。
D.桐城派,以地域命名,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作者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雄伟的泰山具有温柔飘逸的风韵,“苍山负雪”,赋苍山以生命,积雪覆盖山峰。
B.姚鼐按时间顺序依次写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景色,展示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表达作者对泰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C.姚鼐反对随便做官,认为做官更应关注能否实现志向、能否救助众人等问题。他在《四库全书》完成后,请求辞职奉养父母。
D.姚鼐善写古文,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櫆的指导下,取得很大进步。其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接近欧阳修、曾巩的文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2)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
5.请根据文本一内容,依次补充作者的登山路线图。
南麓登山————————遂至其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其十)
章 甫
初失清河日,驳驳遂逼人。
余生偷岁月,无地避风尘。
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
懦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
【注】这是章甫组诗十首中的最后一首。约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所作。这年金兵南侵,由清河口入淮,张浚败绩。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叙写了南宋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之势。
B.“无地”二字感慨极深,喻示国土日蹙,再也不能退让逃亡了。
C.尾联以“懦夫”指斥议和派,又饱含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情。
D.全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笔法,时带抒情的笔调,倾诉了作者的忧愤。
7.颈联“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既有诗人的劝勉之意,同时也含有讽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黑沉沉的似要下雨,水波荡漾生起烟雾的景象的诗句是“,”。
(2)《荀子·劝学》善于设喻说理,如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能取直,刀斧在磨刀石上磨过就会锋利,引出“,”的道理。
(3)苏轼《赤壁赋》中,表达愿与神仙同游,与明月共存的美好幻想的两句是“,”。
四、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又到一年端午时。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袭了中华民族的农耕基因,浸染了儒家文化的。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端午节形成了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挂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与大众活动。端午囊括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节日物语,赓续着祖祖辈辈的文化方式,却能和当今的生活新风尚产生密切的关联: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粽叶,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赛龙舟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正是全民健身的良好载体;撒雄黄、采菖蒲、挂艾叶等习俗的本质是灭虫消毒,符合“环保无残留”的健康生活理念。端午节有着中国人流传千年的衣食风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依然能在今天“活起来”,并和人民群众达成了共建“美好生活”的默契。这种“_____”的文化遗产,不妨。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 美美与共 多多益善
B.源源不断 薪火相传 和合共生 贪多务得
C.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 和合共生 多多益善
D.源源不断 一脉相承 美美与共 贪多务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粽叶,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B.可以被反复使用的天然绿色的粽叶,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C.天然绿色的粽叶可以被反复使用,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D.天然绿色的粽叶可以被反复使用,使它利于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蜗牛是无脊椎动物,它们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大脑,只有神经节这种结构,如果只看“硬件”的话,(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不太可能有①。
但是,把盐撒到蜗牛身上,它又明明会扭啊扭,看起来好像很痛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蜗牛的皮肤表面也有类似人类的痛觉感受器结构,检测到损伤后能发出信号,②,以使伤害的信号减弱或是消失,但这并不等于蜗牛能感受到与人一样的疼痛感。所以,与蜗牛共情,很可能是没有必要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意折腾蜗牛了,因为以折磨动物取乐,③!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并没有“心理活动”需要硬件设施来承载
B.它们并没有足以承载“心理活动”的硬件设施
C.它们的“心理活动"并没有硬件设施足以承载
D.硬件设施并没有足以承载它们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1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五、写作
一湾碧溪,一袭彩云,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是赏心悦目风景;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是令人回味的风景;也许,你眼中和心中自有独特的风景在。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散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800字;③书写工整。
2023——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解析】句意: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击面”,动宾短语,不断开,排除BD;“白若樗蒲数十立者”为定语后置句,不断开,排除C。故选A。
2.C B.“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句意: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C.“晦,每月三十”错误,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故选C。
3.DD.“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櫆的指导下”错误,原文是“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应该是在姚范、刘大櫆的指导下,并没有方苞。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
(“当”,挡;“限”,像门槛一样;“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应为“限当道崖”;“谓”,叫。)
(2)当时的人认为他的文章有古人不曾提到的地方,他的文辞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刘大櫆深刻。
(“以为”,认为;“所未尝言”,不曾提到的地方;“辞迈于方,理深于刘”,状语后置,“辞于方迈,理于刘深”。)
5.中谷中岭西谷
根据“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可知,作者的登山路线为:南麓登山——中谷——中岭——西谷——泰山巅。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姚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姚鼐擅长写作古文。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櫆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和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当时的人认为他的文章有古人不曾提到的地方,他的文辞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刘大櫆深刻。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
(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
6.C 【解析】C.“以‘懦夫’指斥议和派”错误,“懦夫”是诗人自指。故选C。
7.①颈联是诗人承上而发的议论:王师是否精锐,要看诸将统率得好不好;而收复失地的大计,则仰仗于权臣的谋划。②金兵南侵,大宋已无退路,诗人当然希望权臣能谋划出收复失地的大计,诸将能统率精锐王师收复失地,因而劝勉意浓,表达诗人的赤诚之心。
③现实的情况也给诗人以“当头棒喝”,南宋朝廷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仰仗的权臣、诸将无人可用,诗人只能含蓄地指责君王、权臣的苟安行径,以抒内心之忧愤,从而引发尾联忧国的悲痛与无奈。
【解析】颈联意思是:王师是否精锐,要看各位将军如何统率;而收复失地的大计,则仰仗于朝廷重臣的谋划。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大宋已无退路。诗人说“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是希望诸将能统率精锐王师收复失地,权臣能谋划出收复失地的大计,饱含着诗人一片赤诚之心。
结合注释“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可知国土日蹙,可是南宋朝廷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又倾诉了作者的忧愤,慨叹和忧心。作者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情,直陈时弊,并且含蓄地指责了君王、权臣的苟安行径。人微言轻的作者,自会被视为“懦夫”,可就是这样一位草茅下士,忧国情殷,忍不住热泪盈眶,泣下沾襟。颈联引发了尾联忧国的悲痛与无奈。
(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易错字词有:“青”“澹”“参省”“博”“知”“挟”“遨”“抱”。
9.A 【分析】第一空,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此处形容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应选“源远流长”。第二空,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此处形容文化方式代代相传,应选“薪火相传”。第三空,美美与共:指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学习,共创大美。和合共生:表示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和谐共进,是新事物生成的规律。此处形容的对象是文化遗产,应选“美美与共”。第四空,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不厌其多,含褒义。贪多务得: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此处形容优秀文化遗产越多越好,应选“多多益善”。故选A。
10.C 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粽叶”缺少主语,本句主语应为“天然绿色的粽叶”,改为“天然绿色的粽叶可以被反复使用”;二是“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语序不当,应改为“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故选C。
11.画横线句引用了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的词句,诗意地呈现了端午节浴兰汤、饮菖蒲酒的风俗,渲染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自然地引出文段的叙写对象,为后文的解读作铺垫。
【解析】画线句“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出自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属于引用诗句,从内容看,描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人们用兰汤沐浴,去秽洁身,以除不祥;共饮菖蒲酒,祛邪健体,以佑天年。诗句的引用使这一风俗充满了诗意,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氛围。从结构看,下文写端午节的节日风俗、文化习俗,开篇引用诗句自然地引出文段的叙写对象,为后文的解读作铺垫。
12.B【解析】括号前后语句的主语都是“蜗牛(它们)”,C项的主语是“心理活动”,D项的主语为“硬件设施”,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排除C、D。括号前提到“硬件”,应是强调蜗牛没有这样的硬件设施,而A项侧重点是“心.理活动”,排除A。故选B。
13.①跟人类一样的痛觉②使蜗牛采取行动③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一空,根据前句“它们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大脑,只有神经节这种结构”和下文中“把盐撒到蜗牛身上,它又明明会扭啊扭,看起来好像很痛的样子”可知,此处把蜗牛和人类比较,强调蜗牛跟人一样有痛觉,故填写内容“跟人类一样的痛觉”。
第二空,据前句“蜗牛的皮肤表面也有类似人类的痛觉感受器结构”,可知此处是说蜗牛检测到损伤后能发出信号采取扭动的行动,所以填写内容是“使蜗牛采取行动”。
第三空,由前句中“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意折腾蜗牛了”可以推知,此处是说折磨动物取乐不文明,故填的内容应是“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作文例文
风景这边独好
凡各种名家诗作,大多写江南春景之好。江南的春风和日暖,江南杨柳的绿,江南名花的红粉娇嫩,还有江南孩童们换上的薄衫,哪一处不是风景?但对于我来说,却总觉得北国的春景独好!
立春前后,树丫上的新芽还未长出来,仍然有着稀碎的雪花落下,落在手上、脸上也不觉冻人,只有些许的冰凉,立刻就化了;若落在哪家妹妹的睫毛上,那才叫一个好看。身上的棉服也仍要继续穿着,否则定是要感病的。
湖面上的厚冰慢慢地化了,远看上去与前些时日并没什么不同,但本地人都知道不能再踩了。偶然碰着有想上去踩冰的小孩,大人便会提着他们踩上去,虚扶着松手直到冰碎开吓到才将人拉回来,胆大的孩子们也再不敢在这时踩冰了。
雨水时节前后、树上的叶子逐渐有了冒头的趋势。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绿芽,给这座冰封己久的雪城带来些新生的鲜活气。北方的这时很少只下雨,大多时候是连着冰雹一块,但砸在身上也并不很疼,因为其中多是碎冰,到手上时也化作一滴雨水,只有少数的“倒楣人”会被较大的冰砣子砸到,不过因为几乎没有人在这时不穿羽绒服或者棉服的原因,最多只是被调侃几句罢了。
人们陆陆续续回到了上班上学的正轨中,老人和稚童便在门口的长椅上闲耍、玩闹,下象棋的老伯们也搬出了棋盘和花生,吵吵嚷嚷地一边下棋一边讲着话,这种棋搭子一般没有叫别人观棋不语的习惯,旁边大多围着一圈人指指点点,但谁都不恼——在他们看来,也许围观才更有意思。下班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一回来都能看到一桌热菜,和一人一壶的热酒,小孩们也或多或少能喝上几口,只要你不怕烧喉咙,暖意便从胃里立即输散到凉乎乎的手脚——好不舒爽。
更热闹的是北方的莱场,刚逢入春,莱场就忙乱了起来。北方人在过年前大多都会狠囤一堆年货吃食,到了春时,也差不多没了大半,要急着买新菜了,还价和拉家常的声音不绝于耳,走出来的都提着两手袋子,与南方有些菜场不同,北方一种菜就要抓个一把,大咧得很
北国的春天有太多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好了。尽管我已经很久都没能有机会体会到了,但故国神游,我仍觉得风景这边独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某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高州市某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某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