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H—1 C—12 O—16 Na—23 C1—35.5 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
1.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B. 达尔文
C. 拉瓦锡D. 牛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不符合题意;
C、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符合题意;
D、牛顿是伟大的物理科学家,但没有测定了空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选C。
2.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 氧气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硅B. 氧C. 铁D. 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红磷B. 蜡烛C. 木炭D. 铁丝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合题意;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氢气(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难溶于水B. 无色气体C. 能燃烧D. 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难溶于水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无色气体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能燃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C。
6.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O2B. 2OC. O2-D. 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O2表示1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符合题意;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O2-可表示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O2表示2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火箭发射B. 食品防腐
C. 供给呼吸D. 医疗急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火箭发射,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供给呼吸,利于细菌、微生物繁殖,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抢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 人体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A。
9. 下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A. 严禁烟火B. 可回收垃圾
C. 节约用水D. 禁止吸烟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图标表示节约用水,故选C。
10.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是
A. 积极植树造林B. 垃圾分类回收
C.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D. 提倡绿色出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大气环境,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故A选项叙述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回收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故B选项叙述正确;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故C选项叙述错误;
D、提倡绿色出行,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故D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难度不大。
11.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D. 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A. 试管B. 量筒C. 烧杯D. 燃烧匙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试管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量筒是用来度量液体体积的,不能用来加热,故B符合题意;
C、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不符合题意;
D、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我国青年学者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一种硫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6个质子和18个中子,则该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2B. 16C. 18D. 34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硫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6个质子,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故选B。
14.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B. H2O2C. H2CO3D. S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分清楚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15. 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吸附B. 沉降C. 过滤D. 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
沉降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
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
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得到的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D。
16. 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空气两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B. 观察颜色
C. 倒入澄清石灰水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和空气均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空气均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空气均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D. 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 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 漏斗B. 烧杯C. 酒精灯D. 玻璃棒
【答案】C
【解析】
【详解】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实验方法,过滤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包括铁圈)、烧杯、玻璃棒、漏斗,所以A、B、D必须使用,过滤不需要加热,故不必使用酒精灯,故选C。
19. 制作景泰蓝的釉料中常含钴元素。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钴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27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元素符号是CD. 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钴的原子序数是27,不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钴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钴的元素符号是C,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
C. PM2.5D. 氮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1. 现欲量取10m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应选用仪器
A. 托盘天平和药匙B. 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C. 50mL量筒D. 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答案】B
【解析】
【详解】量取10mL过氧化氢溶液应用10mL的量筒和胶头滴管配合使用。故选B。
22.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铁Fe2O3B. 氮气N2
C. 二氧化碳CO2D. 氢氧化钙C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Fe2O3,故书写正确;
B、一个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氮气化学式为N2,故书写正确;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O2,故书写正确
D、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Ca(OH)2,故书写错误。
故选D。
23. 下列关于O2的实验室制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O2的药品
B. 发生装置
C. 收集装置
D. 氧气验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故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图中装置作发生装置,故说法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说法错误;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可用图中方法进行验满,故说法正确。
故选C。
24.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减少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D.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质量和它的化学性质都不会改变。
【详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需要使用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5. 二氧化碳合成甲酸(HCOOH)可实现碳封存,目前这一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甲酸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B. 反应中涉及三种化合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 甲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1个甲酸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错误;
B、该反应乙是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反应中涉及两种化合物,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
D、由图可知,甲物质为二氧化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二者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中国的“茶文化”渊远流长。
(1)紫砂壶烧制原料中的紫砂黄泥含铁量很高,这里的“铁”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A. 单质B. 离子C. 元素
(2)用杂质少的软水泡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泡茶时,用茶漏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
【答案】(1)C (2)肥皂水
(3)过滤
【解析】
【小问1详解】
这里的“铁”不是指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小问2详解】
硬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易起浮渣;而软水与肥皂易起泡沫,所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小问3详解】
泡茶时,用茶漏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相当于把固体与液体分离,把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27.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制氧机日渐普及。
(1)如图为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请在方框中画出微粒图示。
(2)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一些简易制氧机利用制氧剂供氧。若要通过分解反应制备氧气,一定不能选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KClO3B. NH4ClC. NaCl
【答案】(1) (2)物理 (3)B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氮分子的体积大于氧分子的体积,因此当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图示方框内的应补充两个氧分子,即图示为;
【小问2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通过分解反应制备氧气,反应物中应含有氧元素,因此不能用氯化铵和氯化钠,故选BC。
28. 抗击新冠肺炎做好消毒很关键,一些家庭常见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如下。
(1)三种消毒液有效成分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4的是_______________。
(2)NaC1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3)C2H5OH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氧化氢##H2O2
(2)+1 (3)6:1
【解析】
【小问1详解】
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16=74.5;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 12×2+1×6+16=46;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6×2=34;
【小问2详解】
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小问3详解】
C2H5OH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1。
29.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水在蒸发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间隔B. 分子种类C. 分子大小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 ab两管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C. b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1)BC (2) (3)A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在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种类和分子的大小不变。
故选BC;
【小问2详解】
乙实验中发生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a、b两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a、b两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6=1:8,不符合题意;
C、b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
故选AC。
【科普阅读理解】
3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臭氧(O3)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20公里以外的臭氧层,因其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而广为世人关注。
常温下,臭氧是呈淡蓝色、带草腥味的气体,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其在水中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杀灭速度快、杀灭效率高的特点,不产生二次污染,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城市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处理。
目前生产臭氧的方法大致有电晕放电法、紫外线法和电解法等。因电晕放电法可产生大量臭氧,且能耗低,故普遍用于工业生产之中。其原理是将氧气通入臭氧发生器,在通电条件下转化为臭氧。该过程中臭氧的产量受臭氧发生器功率大小的影响,我国科研团队比较了臭氧发生器在不同功率下的臭氧产量,实验结果如图1。
需注意的是,长期暴露在臭氧超标的空气中会造成咽喉肿痛、组织缺氧、神经中毒等危害。我国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了空气中臭氧浓度的限值,如表1。
表1臭氧浓度限值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臭氧在治理污染问题上的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电晕放电法制备臭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
(3)测某区域1小时平均臭氧浓度为150μg/m3,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______________(填“一级”或“二级”)。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臭氧是一种百利而无一害的气体。______________。
②臭氧可解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
(5)对比图1中的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当时间相同时,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
(2) (3)一级
(4) ①. 错 ②. 对
(5)功率越高,臭氧产量越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小问2详解】
电晕放电法的原理是将氧气通入臭氧发生器,在通电条件下转化为臭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某区域1小时平均臭氧浓度为150μg/m3<160μg/m3,则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
【小问4详解】
①长期暴露在臭氧超标的空气中会造成咽喉肿痛、组织缺氧、神经中毒等危害,说法错误;
②臭氧在水中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杀灭速度快、杀灭效率高的特点,不产生二次污染,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城市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处理,说法正确。
【小问5详解】
由图1可知,在实验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当时间相同时,功率越高,则臭氧产量越高。
【生产实际分析】
31. 以工业硒(主要成分是硒,化学式为Se)为原料制备高纯硒的流程如下图。
(1)I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Ⅱ中主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S和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所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化合反应
(2)Se##硒 (3)SeO2、SO2和H2O##二氧化硒、二氧化硫和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符号表达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2详解】
H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4价, Se中Se的化合价为0价,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S和Se;
【小问3详解】
上述流程所涉及到的物质中,SeO2、SO2和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32. 氯化钙(CaCl2)常用作干燥剂。工业生产氯化钙主要流程如下: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脱色池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作用。
(3)CaCl2中钙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吸附 (3)40:71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生石灰和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脱色池中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小问3详解】
CaCl2中钙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40:(35.5×2)=40:71。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KMnO4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用A、B制备并收集完O2,后续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b.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可用C装置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D中,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 (2)
(3)b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Fe3O4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束后应该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故正确操作顺序是b;
【小问4详解】
能用C装置通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5详解】
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是Fe3O4。
34. 解释实验现象。
【答案】 ①.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解析】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蘸有酚酞的旗帜上,是酚酞变红,旗帜变红,体现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5. 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1)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放热。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出白光
(2)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氧气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小问2详解】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产物为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则说明氧气的浓度会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
36.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红磷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C.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1)装置不漏气
(2)
(3)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导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的水的体积就是氧气消耗的体积,所以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小问4详解】
A.红磷的用量影响实验结果,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以防止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熄灭后要等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会造成测量值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
【科学探究】
37. 为解决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后二氧化锰难回收再利用的问题,研究小组制备了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催化剂,探究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查阅资料】
a.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催化剂是将二氧化锰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制成的一种块状催化剂。
b.可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密闭容器的压强变化值来衡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压强变化值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进行实验】
每次实验时均向反应容器中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并采集相同时间内的压强变化值,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属于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依据表中数据回答,⑦中压强变化值比⑧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对比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5)探究等体积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反思与评价】
(6)依据表中数据回答,不能得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相同时,水泥负载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的实验结论,其证据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
(3)水泥负载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速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氧气更多
(4)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越小,催化效果越好
(5)②④⑤ (6)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相同,水泥负载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1g、0.3g、0.5g时,对应的压强变化值为:10.78、13.22、11.98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泥负载二氧化锰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对比⑦⑧两组数据可知,⑦中加入水泥负载二氧化锰,⑧中没有,水泥负载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速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氧气更多,压强变化大;
【小问4详解】
分析实验①②③中的数据,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水泥负载二氧化锰的质量都一样,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越小,压强变化值越大,故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越小,催化效果越好;
【小问5详解】
对比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影响,需要其他条件相同,分析表中数据,实验②④⑤可以完成;
【小问6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相同,水泥负载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1g、0.3g、0.5g时,对应的压强变化值为:10.78、13.22、11.98,所以不能得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相同时,水泥负载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的实验结论。
消毒液
84消毒液
酒精消毒液
双氧水消毒液
有效成分
次氯酸钠(NaClO)
酒精(C2H5OH)
过氧化氢(H2O2)
平均时间
浓度限值(μg/m3)
一级
二级
日最大8小时平均
100
160
1小时平均
160
200
(1)旗帜变红,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2)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原因是_______。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水泥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水泥负载二氧化锰的质量/g
压强变化值/kPa
①
5
1:1
0.5
7.92
②
5
1:2
0.5
11.98
③
5
1:3
0.5
15.82
④
8
1:2
0.5
23.26
⑤
11
1:2
0.5
31.47
⑥
5
1:2
0.3
13.22
⑦
5
1:2
0.1
10.78
⑧
5
1:2
0
0.02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