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1《氓》《离骚》(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2+必背古诗词(考点剖析+对点训练)-练习.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3+诗歌鉴赏(考点剖析+对点训练)-练习.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3《望海潮》《扬州慢》(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4+文言文阅读(1)(考点剖析+对点训练)-练习.zip 试卷 0 次下载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2《蜀道难》《蜀相》(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
展开《蜀道难》
(一)历史背景: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政治变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以此为题的歌曲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诗人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因而,诗中寄寓着诗人对社会问题的隐忧,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誉。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前者多用乐府古题而自出新意,后者兼长五绝和七绝。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合称“李杜”。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李白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2.一词多义
(1)危:
A.危乎高哉:高
B.危如累卵:危险
C.正襟危坐:端正的
D.国危矣:危险
E.上屋骑危:屋脊
(2)去:
A.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
B.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C.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D.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E.逝将去女:离开,离去
F.去死肌:除掉,去掉
G.大势已去:失去
H.汝可去:前去,到去
(3)坐:
A.以手抚膺坐长叹:徒,空
B.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C.何坐:犯罪,牵连治罪
D.满坐宾客:通“座”,座位
(4)绝:
A.可以横绝峨眉巅:越,渡
B.猿则百叫不绝:停止,消失
C.佛印绝类弥勒:很,非常
D.秦伏兵绝其后:截断/断绝
E.绝秦赵之欢:隔绝,阻隔
(5)道: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道路,名词
B.策之不以其道:途径、方法,名词
C.师道之不传已久已:风尚,名词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名词
E.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F.从郦山下,道芷阳间:取道,动词
3.古今异义
(1)危乎高哉(古义:高 今义:危险)
(2)但见悲鸟号古木(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 但是)
(3)尔来四万八千岁(古义:那,这指开国之初 今义:你,如此)
(4)连峰去天不盈尺(古义:相隔 今义:到)
(5)地崩山摧壮士死(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4.词类活用
(1)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2)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3)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6)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8)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9)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形容词作名词,雄鸟;雌鸟)
5.文言句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宾结构后置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省略句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四、学习课文
1.开头用“噫吁嚱,危乎高哉!”有什么作用?
明确:
“噫吁嚱”三个字都是感叹词,是蜀地方言。“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些感叹词的连接使用,是诗人在激情的冲动下随口吐出的,它包含着巨大充沛的感情力量,所以才能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艰险,充分表现了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的用典有何用?
明确:
这里诗人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间领域。一方面,从时间的悠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这番渲染,激发起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有这样一个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而又长久与内地隔绝,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那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人们会从蜀地时间悠久的观念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并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诗该如何理解?是否有迷信色彩?
明确:
秦蜀两地间本来只有鸟道而无人路,是古代的大力士用他们的双手搬倒了险恶的高山,杀死了凶猛的大蛇,才给我们打开了一条通道,消除了秦蜀两地长久隔绝的局面。诗人对于壮士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及其壮烈牺牲的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歌颂。这个神话故事的运用丝毫没有迷信色彩,而是有力地、令人信服地歌颂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量。
4.诗的第二自然段以对那位“君”——假定的友人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友人的质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极言蜀道的高,而在第二自然段又极言蜀道的险。这些具体的描绘,形象、生动地画出了山川的形态。但作者仍觉得不够到位,又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自然景物的惊奇雄险。
5.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蜀道的惊险,但第二自然段写进“号古木”的“悲鸟”和“啼月夜”的“子规”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自然段作者尽述蜀道的高不可攀,笔锋一转,劝朋友不要西游,因为这里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远见?
明确:
诗人从蜀道的艰险想到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又想到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可能发生的祸患。诗人对当时潜伏着的军阀割据严重危机的担心,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远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忧虑,从而给这个歌颂雄伟奇险山川的诗篇,增添了一种发人深思的严肃的思想内容。
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为什么诗人要在最后写蜀地战祸一段?这样写和诗的寓意有什么关系?
明确:
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应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全诗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问君西游何时还”,人还未去却已问归期,诗人不忍友人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自现。结尾一段写蜀地战祸之烈,意在告诫友人蜀地并非久留之地。而剑阁是蜀中要塞,由“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写剑阁之险引出蜀地战祸,既是写蜀道之难的继续,也是惜别之情的升华。去蜀难,留蜀亦难,“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样的诗“风人之义”便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完满。
《蜀相》
知人论世: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诗词鉴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分析。
解析: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1、释字意:“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自”、“空空的”的意思;
2、绘形象:碧草春色,无人欣赏;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
3、点作用: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思考:“三顾频烦”写谁?题目是蜀相,可是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答:一、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二、诗人对诸葛亮和刘备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的羡慕。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惋惜其事业未竟,聊以自慰。
通过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探究题:诗歌题目是“蜀相”,但是诗歌前半部分却都在写景写环境,这样写是否违背了主旨?
1、以“蜀相”为题,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因武侯祠而思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3、祠堂冷落荒凉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对武侯被人遗忘的感慨和惋惜;
4、人物已逝,祠堂长存,写祠堂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危险。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指时间久远。
C.青泥何盘盘 盘盘:山峦曲折盘旋。
D.可以横绝峨眉巅 横绝:飞越。
3.下列对这首诗第二节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节一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比喻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比喻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5.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从上羽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以为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故聊因《校猎赋》以风。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氏诋譬圣人。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
时,大司空王邑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选自李白《蜀道难》)
6.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B.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C.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D.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讲究文采,韵律,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法言,为扬雄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C.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井宿是秦的分野,参宿是蜀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D.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国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在古代诗词中,“子规”这一意象或用于游子思乡之诗,寄寓羁旅之苦、思乡之愁:或用于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或化为冤禽,诉说冤屈之愤: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或用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以及春国之怨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雄勤学好思,好古乐道。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喜欢深沉的思考,喜好辞赋,不读非圣贤之书。后来,仿照经典进行创作。
B.扬雄积极入世,心系社稷。他跟随成帝游猎,认为排场过于奢侈,不是古代明君的射猎之道,并创作了《校猎赋》进行讽谏。
C.扬雄作品问世,声名远扬。《太玄》《法言》等作品相继问世,虽然深奥难懂,时人仍然十分推崇,并且相信其能流传于后世。
D.扬雄淡泊宁静,不为利禄。丁明、傅晏等人专权,那些趋附于他们的人,有的官至二千石,但他却起草《太玄》,用以自守。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0.扬雄对屈原持什么样的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处世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B.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C.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D.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横绝峨眉巅”与“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B.“青泥何盘盘”与“为之奈何”(《鸿门宴》两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
C.“连峰去天不盈尺”与“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D.“锦城虽云乐”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这首诗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5.诗人为什么要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6.诗人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17.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卜居①
杜甫(唐)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靖蜓齐上下,一双鸿鹅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①卜居:《楚辞》中有屈原名篇《卜居》。此诗是诗人寓居成都时所作。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卜居”即“选择居所”,诗人首联写居所的自然环境和选择居于此的原因。
B.“出郭”一词是一语双关,字面的意思就是诗人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的漩涡。
C.颔联中的“尘事”指的是尘俗之事,而“客愁”指的是诗人行旅怀乡的愁思。
D.“堪”的意思是“能够,胜任”,“须”则有“应当”之意,“向”即“前往”。
19.同样写蜀地,此诗和李白《蜀道难》的景与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20.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
B.“芳树”句中近景与远景相互配合,相互映衬,绘出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这首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21.第三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下列对“笼”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字写的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古老的栈道。
B.“笼”字此处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枝叶覆盖而成的景色。
C.“笼”与前面“芳树”呼应,形象地描绘了盛夏林木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D.“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22.本诗和《蜀道难》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3.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景色。
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展现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24.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杨士奇
蜀山峨峨连剑阁,百丈飞崖俯奔壑。
逶迤鸟道出云中,江横石栈凌虚空。
行人未行先胆落,马足凌竞①度还却。
由来此路险莫当,王遵②策驭如康庄。
未若人心有崎曲,眼前十步能摧毂。
注:①凌竞:战栗、恐惧的样子。②王遵:字子春,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王遵为人豪侠,有辩才。更始元年,与隗嚣同时起兵,后投归更始帝刘玄,再后归顺东汉光武帝;并劝降隗嚣。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两句即入题,用“峨峨”形容蜀山的高峻,用“飞崖”“奔壑”描摹蜀道之险。
B.三四两句写蜀道凌空构架、高耸入云的特点,比李白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更具画面感。
C.五六两句与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异曲同工,都从正面描写路难行。
D.李白的《蜀道难》与本诗虽为同题杂言古诗,李诗语言形式灵活,但本诗语言相对整饬。
26.该诗与李白的《蜀道难》为同题诗,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
[明]李贤
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
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
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
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
【注】李贤,明代名臣。景泰三年,李贤受朝廷委派由西安赴四川“考察庶官”。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山高谷深,本诗首联就直接描写了这一特色。而李白则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侧面烘托了道路崎岖,难以通行。
B.离开西安地界,李贤一行翻秦岭过巴山就进入了蜀道,本诗颔联就用夸张的修辞记录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
C.同样是写蜀道的高,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为虚写,想象丰富,生动形象。而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D.李贤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而李白写蜀道,不拘泥于高险,还写了蜀道的历史、地理和神话传说。
28.四川、重庆两地在三国时代隶属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围住一块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盆地北部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李白和李贤都写诗咏叹,试比较一下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9.对这两首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都属于七律B.都有四个韵脚
C.中间两联都用对仗D.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3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首句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蜀相》全诗结构紧凑,感情深挚,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书愤》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描绘了一次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D.《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31.两首诗虽然都写了诸葛亮,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诸葛武侯书台①
宋·陆游
沔阳②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③,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本诗开篇交代了诸葛武侯祠的地点、环境,渲染出萧条的气氛。
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
C.诗中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
33.本诗与《蜀相》都是咏史怀古诗,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诸葛亮,但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蜀相》尾联两句承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
C.《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豪迈的爱国热情。
D.《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35.《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熏。
旧业未能归后主①,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②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③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注】①后主:即刘禅。②南阳祠宇:据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这里也有武侯庙等古迹。③正统:南宋后,三国中奉蜀汉为正统。
3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歌都将写景怀人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游览心境。
C.《武侯庙》首联写出剑江的春水汹涌明净,五丈原的太阳只剩余影,作者运用想象,渲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D.《蜀相》尾联两句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感情深沉悲壮;《武侯庙》颈联情景交融,感情低沉,抑郁。
37.两首诗都是作者游览诸葛庙的所见所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3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先生”与《蜀相》中的“丞相”“老臣”都是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称。
B.《蜀相》首联用设问表达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而本诗则直接从追忆史实写起。
C.本诗和《蜀相》都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绘景物、记叙历史来抒发情感。
D.本诗首联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历史,颔联中的“鱼”指刘备,“龙”则指诸葛亮。
39.《咏史》和《蜀相》都以“泪沾襟”结尾,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同也有异。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骨。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此诗为公元856年冬,李商隐罢官回长安,途经筹笔驿而作。
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设想较奇,把猿鸟、风云人格化,说他们畏惧诸葛亮治军的严明,在他死后还维护他生前的军事设施,正面衬托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B.颔联用徒令、终见,反跌一笔,深叹象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最终也不能挽回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还是投降做了俘虏,被驿车押送走了。
C.颈联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
D.尾联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
41.清代方东树认为此诗“义山此诗,语意浩然,作用神魄,真不愧杜公”,请分析本诗与杜甫的《蜀相》表达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筹笔驿①
罗隐②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
4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通过设问,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和缅怀之意;《筹笔驿》颈联将刘禅、谯周之辈与诸葛亮形成对比,衬托出诸葛亮为国尽忠的精神。
B.《蜀相》颈联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后辅佐刘备,匡扶刘禅;《筹笔驿》首联写诸葛亮舍弃南阳的隐居生活,为蜀汉基业南征北战,运筹帷幄。
C.《蜀相》和《筹笔驿》均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写遗址周围景色、回顾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来表达对诸葛亮雄才伟略的赞颂以及功业未就的惋惜。
D.《蜀相》和《筹笔驿》都借用咏怀诸葛亮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两首中的“英雄”均指诸葛亮之后包括诗人在内的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竞的英雄人物。
4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南宋】陆游 蜀相 【唐】杜甫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陆游写《书愤》时62岁,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杜甫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定居成都后,探访诸葛武侯祠有感而写。
44.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这两首诗的一书是( )
A.《咏怀诗选》B.《咏史菁华》C.《古诗选集》D.《律诗集萃》
45.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楼船”两句用名词性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
B.陆诗全诗紧扣“愤”字,既表现年轻时的壮志雄心,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C.杜诗中“柏”这个意象有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D.杜诗中诗人虽面对春意盎然的景象,却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
46.两首诗都写到了“出师”,用意有何不同?请引用重点句子加以分析。
三、情景默写
4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十四个字借景抒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3)《蜀相》一诗中,杜甫用“ , ”两句高度概括了蜀相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
4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 ” 两句,表明他对世俗中人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行为的不满和严厉指斥。”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3)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写出祠堂春色无人欣赏的句子是“ , ”。
4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情怀。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5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蜀相》中“ ?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 , ”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情怀。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两句是:“ , 。”
(4)《蜀相》中的“ , ”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5)《蜀相》中“ , ”两句,以高度精练的语言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贤能和忠诚。
(6)杜甫《蜀相》中,诗人以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参考答案:
1.C 2.A 3.C 4.(1)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滚滚波涛倒流的回旋急流。(2)只看见古树枝头悲鸟哀鸣,雄雌相随,在林间飞绕。 5.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第二层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的原因。第三层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意、划分节奏的能力。
C.句意: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也”属于句中停顿标志,“其险也”不能断开。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危:高。句意:多么高峻伟岸!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比喻”错。“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衬托绝壁之险。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回”,使动用法,使……回转;“高标”,高峻的山峰;“逆折”,水流回旋。
(2)“但”,只;“从”,跟从、相随;“绕林间”,省略句,“绕(于)林间”,在林间飞绕。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内容层次的能力。
分三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
第二层“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的原因。
第三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
参考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6.B 7.B 8.C 9.(1)(扬雄)不热衷于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过分伤心,不故意修炼品性在当世谋求名声。
(2)奔腾的急流瀑布,争相发出巨大的声响,(急流瀑布)冲击山崖,使大石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10.对屈原的态度:扬雄敬佩屈原的才学,并写文章凭吊缅怀他,然而他不赞同屈原因不被世俗所容,而选择“投江而亡”的行为。
扬雄的处世态度:君子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就去施展才华,如果时机不好就独善其身。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扬雄的著作文义至深,而论点不违背圣人之教,如果遇到当政君王,并被贤人阅览,被他们称好,那么他的著作影响必定超过诸子了。
“扬子之书”与“文义至深”是主谓关系,不能断开,排除CD;
“遭遇”的宾语是“时君”,动宾关系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法言,为扬雄模仿诸子百家而作”说法错误,《法言》并非“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文中说的是“象《论语》”,是模仿《论语》而作。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时人仍然十分推崇”说法错误,由原文“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可知,扬雄的文章、思想在当时并不被理解与推崇。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汲汲”,急切追求;“戚戚”,忧愁、悲伤;“徼”,通“邀”,要求,谋求;“廉隅”,本指棱角,古代比喻品行端正。
(2)“飞湍”,急流;“喧豗”,轰响;“砯”,冲击;“转”,使……滚动。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结合“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可知,扬雄敬佩屈原的才学,并写文章凭吊缅怀他,然而他不赞同屈原因不被世俗所容,而选择“投江而亡”的行为。
结合“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可知,扬雄认为君子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就去施展才华,如果时机不好就独善其身。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年少热爱学习,不喜欢解经式地分析章节,训诂只是粗通而已,阅览群书,无所不读。扬雄为人朴素,处世宽缓温和,因为口吃,讲话不快,故而沉默寡言,喜好作深沉的思考,清静无为,没有嗜欲,不热衷于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过分伤心,不故意修炼品性在当世谋求名声。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
从前,蜀郡出了个司马相如,作赋非常弘丽温雅,扬雄心里很敬佩,每每作赋时,总是仿照他的体式。同时扬雄感到奇怪的是:屈原的文章胜过相如,却为世所不容,他创作了《离骚》,自己投江而死。扬雄被屈原的文章感动而生悲,每次读的时候没有不痛哭流涕的。扬雄认为君子如果得到机会时就大干一番,没有用武之地时,就像龙蛇一样蛰伏隐居,能不能有机遇是天命,何必要自己投水而死呢?为此,扬雄写了一篇文章,将文章从岷山投到长江里,以哀悼屈原。
孝成帝时,宾客推荐扬雄的文章与司马相如的赋很相似,他跟从皇帝狩猎,游观奢侈,穷妙极丽,他认为过于奢侈、豪华、富丽、广大,不是尧、舜、成汤、文王实行射猎之道。因此,略作《校猎赋》进行讽谏。哀帝时,丁明、傅晏、董贤等人专权,依附他们的人,有的官至二千石。当时扬雄正在起草《太玄》,用以自守,淡泊清静。
扬雄看到先秦诸子各自因为自己的思想不相同,互相争锋,他们大致都诋毁圣贤之人;虽然这些思想浅薄不深,但长期流传会影响大道,使一般人逐渐接受其影响而不知它本身是不合圣道的。到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六国之事,历楚、汉,记麟止,与圣人记载不同,对正确与错误的看法与经书颇不合。因此常常有人问扬雄有关这些问题,扬雄常模仿经典之言回答,最后撰成文十三卷,并模仿《论语》,名曰《法言》。
扬雄以病免职,复召为大夫。他的家向来贫寒,他又嗜酒,很少人去他家。刘歆曾经读过他的书,对扬雄说:“白白地苦自己!如今有利禄的学者尚且不能明晓《易》,又哪能明晓《太玄》?我担心后人只会用它们盖酱坛。”扬雄笑而不答。扬雄活到七十一岁,于天凤五年去世。
那时,大司空王邑对桓谭说:“你经常赞美扬雄的著作,它的书真能传到后世吗?”桓谭说:“一定会流传后世的。如今扬雄的著作文义至深,而论点不违背圣人之教,如果遇到当政君王,并被贤人阅览,被他们称好。那么他的著作影响必定超过诸子了。”
(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选自李白《蜀道难》)
11.A 12.C 13.D 14.(1)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2)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15.诗人引“五丁开山”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路者的神力和勇力。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噫吁嚱”是感叹词,表示强调,单独成句,应在“嚱”后面断开,排除BC;
“蚕丛”和“鱼凫”是并列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绝”,越过。句意: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绝”,断。句意:挣断了袖子。
B.正确,“何”,多么。句意:青泥岭的泥路多么曲曲弯弯。/“何”,怎么办。句意:这有什么办法呢?
C.错误,“去”,距离。句意: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去”,离开。句意:也离开了。
D.正确,“虽”,虽然。句意: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虽”,虽然。句意:虽然各有各的爱好。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误。李白的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扪”,触摸;“参历”参星和井星;“坐”,徒,空。
(2)“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撞击;“壑”,山谷。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传说秦惠文王知蜀王好色,于是许嫁五位美女于蜀。蜀王遣五丁开山辟路迎之,返还到梓潼地界时,见一大蛇钻入石穴。其中一人掣住蛇尾,奋力拔之不出,于是五人齐力相拔,以致山崩地裂,五丁及那五位美女同时被压入山下。
神话看似无稽之谈,但会心的人总会从中读出一些隐匿的真实来。这两个传说至少有两个方面对后人有所启发:其一,秦国为了越过秦岭、龙门山脉灭蜀,肯定是千方百计想要开通这条灭蜀之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修筑此道千难万险,此工程中大约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而最为严重的一次,可能就发生在传说中五丁掣蛇的梓潼境内。
五丁开山的神话,染了神奇色彩,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之高险,既增添了开辟蜀道之难的神秘色彩,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劳赞美。
参考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16.示例一:“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写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示例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17.(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2)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其上难上加难。(3)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4)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5)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找到“夸张”“衬托”的手法写“山势高危”的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找到句子,分析即可,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手法,说蜀道距离天还不满一尺,极言山峰之高,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诗歌还借人的行为反衬蜀道的高危,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写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1)诗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写蜀道当开通之难,表现蜀道难以逾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用太阳神的神话,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
(2)运用虚写映衬手法。诗人想象蜀道之难行,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3)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连续写人的动作、神态,“扪”“历”“仰”“胁息”“抚膺”“长叹”,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4)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5)运用夸张手法,“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参考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险要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18.B 19.①杜诗描绘了草堂周围环境的清幽静谧,表达诗人摆脱了漂泊生活,忘却了俗世喧嚣烦恼,居于此地的闲适轻松喜悦之情。
②李诗借写蜀道陡峭险峻、雄伟奇丽,表达对友人关切之情的同时,也劝诫其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长安。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字面的意思就是诗人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的漩涡”错误,字面意思就是“城外”,深层含义才是“诗人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的漩涡”。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杜诗写景写到“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鸿鹅对沉浮”,写景显得清幽而静谧,传达出一种惬意之感,表现的是一种舒适轻松的喜悦之情。因为诗人此时暂时结束了常年漂泊的生活,暂时忘却了俗世的喧嚣烦恼。
李诗写景写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九折萦岩峦……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主要表现的是蜀道的高峻陡峭,借此劝慰友人虽然蜀地适合生活,但不要长期留在蜀地,要尽早回长安,表现的是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0.C 21.C 22.相同点:《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
不同点:《蜀道难》写出了蜀道景物的凄冷,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而《送友人入蜀》写出蜀道景色的动人优美,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错误,结合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可知,李白告诫他的朋友,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居,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的能力。
C.“盛夏林木”错误,后文是“春流绕蜀城”,说明送别是在春天,所以应该是“春季林木”。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先看《送友人入蜀》。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两句即含送别意:李白在临别之际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流露对友人的关心。
接着用“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体现蜀道的高险: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尤其是“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然后用“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展现蜀道风景的优美动人:前一句芳树繁茂,后一句春江奔流,可以说风光旖旎。
最后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对友人进行安慰和开导: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希望友人不要受功名利禄的束缚。
再看《蜀道难》。
结合诗中“问君西游何时还”可知,这首诗歌也是送友人入蜀而写。诗歌开篇说“噫吁嚱,危乎高哉”,并且多次直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接写蜀道的高和险,同时又借助鸟兽以及人的表现侧面体现蜀道的高险,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至于蜀道的景物,诗人在运用一系列手法把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之后,笔锋一转,“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接着写到蜀中要塞剑阁,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由此可知,两首诗歌在写景和抒情上都有异同。如都抓住蜀道的高险来写,因为都是送友人入蜀,都要面对这样的蜀道,所以都有对友人的关心,这些是相同点。不同点在于:在写景上,《送友人入蜀》除了写蜀道的高险,还写了蜀道景色的优美,五、六句,而《蜀道难》却借助“悲鸟”“子规”来写蜀道景物的凄冷;在抒情上,《送友人入蜀》在最后两句中借用典故劝慰友人不要沉迷功名利禄,而《蜀道难》中则是借助剑阁这一军事要地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23.C 24.(1)选材角度: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2)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其上难上加难。(3)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4)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5)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错。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选材角度:“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
据此可看出,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第二,虚写映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据此可看出,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其上难上加难。
第三,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据此可看出,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第四,借景抒情。“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据此可看出,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第五,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据此分析出,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参考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25.C 26.相同点:两首诗都描写了蜀道的险峻,感叹蜀道难行。
不同点:李诗除了感叹蜀道难行,表达对朋友的劝诫之意外,还从国家角度,表达了叛贼可能据险叛乱的政治隐忧。杨诗由对蜀道难行的感叹,进一步从人生个体的角度,抒发了人心险恶,世道难行的愁苦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都从正面描写路难行”错,五六两句都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可以从写作背景和诗歌结尾处议论的句子把握。《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蜀道难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表达对朋友的劝诫。诗歌结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李白的《蜀道难》,如理解为,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功业难成。也可以适当给分。
杨士奇诗“蜀山峨峨连剑阁,百丈飞崖俯奔壑”“逶迤鸟道出云中,江横石栈凌虚空”描摹蜀山的高峻和蜀道之险;“由来此路险莫当”直接感叹蜀道的险峻。诗的主旨句是最后两句,诗旨比较明显。“未若人心有崎曲,眼前十步能摧毂”从感叹蜀道艰险引申到感叹世道人心的险恶,流露出世道难行的愁苦。
27.C 28.同: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
异:①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②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人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错。李白是想象,是虚写。李贤是亲身经历,是实写。李白24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而李贤是实地到达,边走边写,是写实。
故选C。
2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李白《蜀道难》诗人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感叹蜀道高险难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劝诫友人,从中透露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
本诗“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以“秋思”“回首帝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由此可见,两诗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但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而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9.B 30.C 31.《书愤》则借歌颂诸葛亮上表北伐的业绩来反衬自己不能收复失地的郁闷、悲哀和对收复沦陷河山的渴望。
《蜀相》主要抒发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和对他壮志未酬的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蜀相》有三个韵脚,分别是音、心、襟,这三个字押“in”韵;《书愤》有五个韵脚,分别是艰、山、关、斑、间,这三个字押“an”韵。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描绘了一次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错,“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诗人用这两句诗描绘了两次战斗的战场画卷。
故选C。
3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书愤》的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 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所以此诗尾联是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而诸葛亮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这是在抒发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的是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32.B 33.相同: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不同:陆诗还嘲讽俗儒们不知道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业。也讽刺了俗儒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的一贯做法。《蜀相》不仅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分析错误,“当”解释为“自称”是错误的,应该是应战,抵挡之意。
故选B。
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本诗中“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这些诗句都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敬仰。
不同点:
本诗中“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俗儒们不知道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业。借此讽刺了当时俗儒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的做法,针砭时弊;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不仅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4.B 35.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三顾频烦”“出师未捷身”用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士”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或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
不同点:《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荒凉之境,写诗人的寂寞之心。《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写自己抗敌报负;后两联写现在,年迈衰颓,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
【解析】3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错。应包括诗人自己在内。
故选B。
3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用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用典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济世雄才和远大抱负,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并以实际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表现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士”,通过诸葛亮的典故,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并以此自勉。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
不同点:《蜀相》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采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中描绘。以乐景写哀情,衬托了荒凉之境,写出了诗人的寂寞之心。《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写自己抗敌抱负;后两联写现在,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陆游以记叙为主,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抒发情感,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
36.B 37.同:①对诸葛亮忠君爱国精神的赞扬;②对他功业未成的惋惜。
异:①《武侯庙》中还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肯定或客观评价:诸葛亮精神传万古,莫以成败论英雄。②《蜀相》中还包含了对诸葛亮被刘备重用和信任的羡慕。
【解析】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游览心境”错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可见并非“轻松愉快”。
故选B。
3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14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国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肯定或客观评价。
《武侯庙》颔联“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写诸葛亮想统一中原的大业在后主刘禅时还没有完成,就在军中死去了,表达作者的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惋惜之情;诗歌通过“五丈原头日又熏”“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写武侯祠前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怀念和哀悼之情;尾联“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表达作者的态度,认为不要因为汉室正统不传万古而惭愧,谈论三国的历史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因此,两首诗都对诸葛亮忠君爱国精神的赞扬;对他功业未成的惋惜。而《武侯庙》中还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肯定或客观评价;《蜀相》中还包含了对诸葛亮被刘备重用和信任的羡慕。
38.C 39.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汉氶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不同点:《蜀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忠义报国的“英雄”的期盼,饱含诗人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英雄”情怀。《咏史》中“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通过写后人再读《出师表》,集中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感天动地、历久不变。
【解析】3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通过描绘景物”错,本诗前两联写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林,接着写“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刘备托孤,后句说诸葛亮一生的忠义之心。并没有描绘景物。
故选C。
3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饱含诗人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英雄”情怀,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咏史》写诸葛亮一生的忠义之心。作为臣子的诸葛亮“忠义心”须倾,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诸葛亮为开创蜀汉的基业,殚精竭智,运筹帷幄,历经百战。尤其是刘备托孤以后的十一年,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中,独挡风雨,力挽狂澜。六次北伐,饱尝艰辛,无时不在为光复汉室而“报国还倾忠义心”。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始自“隆中对”,终至“出师表”,他的忠心令人动容。而“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也同时表达了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遗憾和惋惜。
结合以上分析,从同和异两个角度分析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即可。
40.A 41.同:①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崇敬之情;②都为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
异:①杜甫写《蜀相》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诸葛亮”般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②李商隐写《筹笔驿》时,国家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诗人在本诗中表达了对懦弱昏庸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的贬斥;也表达对朝局的担忧。
【解析】4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A.“说他们畏惧诸葛亮治军的严明,在他死后还维护他生前的军事设施”理解错误,第一句意谓至今连猿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第二句才是维护生前的军事设施,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的是猿鸟,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的是风云。简书指军令;储胥指军用的篱栅。选项混淆信息。
故选A。
4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
本诗首联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崇敬之情。《蜀相》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崇敬之情;
本诗尾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蜀相》尾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两位诗人都为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
不同点:
根据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分析,《蜀相》一诗是唐代杜甫所作,写的是诸葛亮这位蜀汉国的丞相。杜甫当时定居成都的浣花溪畔,在探访了蜀汉建都地成都附近的诸葛武侯祠后,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在此时写下了这首珍贵的诗篇,通过赞颂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于报国无门、抱负无从实现这一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虽然杜甫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由于仕途坎坷,他抱负无法施展。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未平,国势艰危,生灵涂炭。对于开拓基业和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杜甫充满了敬仰和钦佩之情。他渴望能有“诸葛亮”般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
根据本诗注解可知,李商隐是在罢官回长安,途经筹笔驿而写《筹笔驿》这首诗的,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当时国家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诗人在本诗中表达了对懦弱昏庸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的贬斥;也表达对朝局的担忧。
42.D 43.①都用了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②《蜀相》展现武侯祠树茂草深、黄鹂空鸣的景象,借祠堂景色的荒凉,表达诗人对武侯功绩被后人淡忘的感慨;同时,将自然界的兴盛与祖国中兴的希望非常渺茫进行对比,暗含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③《筹笔驿》将岩下流水拟人化,意思是说一切成为历史,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流水,年年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还蕴藏着深情,诗人借流水多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感叹惋惜,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之情。
【解析】4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均指诸葛亮之后包括诗人在内的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竞的英雄人物”说法有误。《筹笔驿》中的“英雄”主要是指诸葛亮,该句意思是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
故选D。
4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蜀相》颔联写祠堂内的景色,是前文“寻”的结果。“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切,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筹笔驿》尾联“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写岩下流水,借景抒情,将岩下流水拟人化,原本无情的流水也变得如此多情,日日夜夜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在怀念诸葛亮,水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借年年不断的岩下流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之情;昏君庸臣葬送了大好河山徒留遗恨,使诸葛亮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对此事也表现了感叹惋惜之情;结合注释,与诸葛亮相比,诗人自己“十上不第”,更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这里也表现了诗人自身抑郁不得志之情。
44.D 45.B 46.《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以诸葛亮自况,借《出师表》的北伐之志,表达自己渴望北伐的心愿;而《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
【解析】4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书愤》和《蜀相》都是四联八句,每句七言,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讲究押韵,属于典型的律诗;《书愤 》题材是咏怀诗,不是咏史诗,《蜀相》是咏史诗,不是咏怀诗。排除ABC。因此应收入《律诗集萃》。
故选D。
4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错,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故选B。
4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再结合写作背景“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47.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善、犹、悲、雌、频烦。
48.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固、偭、扪、膺、映、隔。
49.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尔、塞、映、隔、蛾、诼。
50.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祠、柏、映、鹂、频烦、济、捷、襟。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7《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7《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文件包含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7《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基础知识+提分作业原卷版docx、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7《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基础知识+提分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6《陈情表》(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6《陈情表》(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文件包含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6《陈情表》基础知识+提分作业原卷版docx、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6《陈情表》基础知识+提分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5《茶馆》(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 这是一份【寒假作业】统编版 高中语文 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 专题05《茶馆》(基础知识+提分作业)-练习.zip,文件包含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5《茶馆》基础知识+提分作业原卷版docx、寒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寒假巩固提升训练专题05《茶馆》基础知识+提分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