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B. 氮气C. 氧气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B. 红磷C. 蜡烛D. 铁丝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 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 N2B. O2C. COD. 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N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故选项符合题意;
D、CO2为空气的成分之一,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爆炸品标志;
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
C、是腐蚀品标志;
D、是禁止烟火标志;
故选:B。
5.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炼钢B. 急救C. 气焊D. 灭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炼钢利用了氧气助燃的化学性质,属于氧气的用途,不符合题意;
B、医疗急救利用了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潜水利用了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气焊利用了氧气助燃的化学性质,属于氧气的用途,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助燃,不能用来灭火,不属于氧气用途,符合题意。
故选:D。
6. 欲除去水中的泥沙,常用的方法是
A. 消毒B. 过滤C. 蒸馏D. 吸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消毒常用于灭菌,A错误。
B、泥沙难溶于水,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欲除去水中混有的泥沙,常用的方法是过滤, B正确。
C、蒸馏常用于去除可溶性杂质,C错误。
D、吸附常用于去除有颜色、有气味杂质,D错误。
故选B。
7. “高钙奶”、“低钠盐”中的“钙”、“钠”指的是
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日常生活中,补钙、补铁、补锌,补的都是元素,故选:C。
8.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选C。
9.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 H2B. 2HC. 2H2D. 2H+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aCl2B. MnO2C. Ca(OH)2D. H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A、CaCl2是由钙、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B、MnO2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C、Ca(OH)2是由氢、氧、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D、H2SO4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B。
11. 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难溶于水B. 无色无味C. 常温下为气体D. 能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详解】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B、无色无味是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C、常温下为气体是物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D、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2.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KOHB. HClC. NO2D. S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KOH中含有钾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物质中含金属元素。
B.HCl中含有氢元素、氯元素,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
C.NO2中含有氮元素、氧元素,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
D.SO2中含有硫元素、氧元素,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
故选:A
13. 钠元素与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钠元素与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A。
14.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5. 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元素种类B. 物质种类C. 原子种类D. 原子个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分子总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
故选B。
16. 能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过氧化氢分子B. 氧分子C. 氢分子D. 氢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则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不正确;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不正确;
D、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不是氢原子,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7. 钛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天和航海工业的金属。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4B. 22C. 26D. 48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一种Ti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该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2。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95B. 质子数为148
C. 元素符号是AmD. 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镅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5,选项A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镅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5,所以质子数为95,选项B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镅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m,选项C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选项D正确。
故选:B。
19. 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得到H2B. 水由H2、O2构成
C. 水发生了分解反应D.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1气体多中得到H2,A正确。
B、水由水分子构成,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发生分解反应,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
【详解】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故此项错误;
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
故选D.
【点睛】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
21.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O2B. SO2C. NO2D. N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D。
22.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氮元素B. 氧元素C. 碳元素D. 氢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尿素中C、O、N、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1×4)=3:4:7:1,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A。
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B.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CO3D. 铝的元素符号为AL
【答案】A
【解析】
【详解】A、离子所带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正确。
B、O2为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错误。
C、碳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错误。
D、铝的元素符号为Al,错误。
故选A。
24. 碳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氧元素未参与该循环过程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
C.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D. 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可产生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排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含氧元素;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会消耗氧气,所以氧元素参与了循环,选项A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选项B正确;
C、化石燃料中均含碳元素,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选项C正确;
D、动植物的遗体中含糖类和蛋白质等,所以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选项D正确。
故选:A。
25. 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火种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为单质
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C. 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D. 丙烷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乙为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不符合题意;
C、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道小题,39小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空气、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养鱼时,鱼缸里可加装一个输送空气的装置。输送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海水淡化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该装置利用的能源为______。
【答案】(1)提供氧气,供给鱼儿呼吸
(2) ①. C ②. 太阳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鱼缸容积较小,鱼类容易缺氧,故输送空气的目的是给鱼类提供氧气;
【小问2详解】
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既可以得到淡水资源,还可以得到食盐。
27.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从环境保护来看,氢气是比较理想的燃料,其理由是______。
【答案】(1)石油 (2)CH4+2O22H2O+CO2
(3)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故填:石油。
【小问2详解】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2H2O+CO2。
【小问3详解】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影响是比较理想的燃料,故填: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影响。
28. 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Ca(OH)2]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得洁白坚硬,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干冰可用作制冷剂,依据的性质是______。
【答案】(1)CO2+Ca(OH)2=CaCO3↓+H2O
(2)升华吸热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小问2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故填:升华吸热。
29. 口罩在隔绝病毒、预防传染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1)医用外科口罩制成后一般用环氧乙烷(C2H4O)进行灭菌处理。环氧乙烷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净物B. 化合物C. 氧化物
(2)研究人员以某种医用口罩为例,研究了口罩实际佩戴时间对其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说明,口罩要及时更换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AB (2)随着配戴时间的增长,口罩对颗粒物和细菌的过滤效率均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环氧乙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AB;
【小问2详解】
由图中的颗粒物和细菌的过滤效率可知,随着配戴时间的增长,口罩对颗粒物和细菌的过滤效率均降低,因此口罩要及时更换,故填:随着配戴时间的增长,口罩对颗粒物和细菌的过滤效率均降低。
〖科普阅读理解〗
3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含碳元素的物质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族。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结构如图1、图2所示。在自然界中,金刚石硬度最大,可以用来切割玻璃,也用作钻探机的钻头。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可做铅笔芯。天然的金刚石十分稀少,利用化学反应制得金刚石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科学家在中温(700°C)、催化剂条件下,使四氯化碳与钠反应成功制得金刚石,并生成另一种产物氯化钠。
C60(分子结构见图3)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随后发现的管状碳单质已发展成为碳纳米管材料,在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碳纤维是一种密度小、性能优异的纤维材料,除了具有质轻、耐蚀、强度高,还具有导电、导热等功能。目前把碳纤维应用于纸的制作,主要在功能纸上、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碳纤维含量与纸的厚度、耐破度的关系,结果如图4、图5所示。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大多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化学家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合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所参考文章的作者:曾伟新、陈焕明、黄元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的性质是______。
(2)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
(3)利用四氯化碳与钠制得金刚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C60属于有机化合物。______
②碳纤维含量为15%时,涂布纸与无涂布纸的厚度均达到最小值______。
(5)由图5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硬度大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4Na+CCl44NaCl+C
(4) ①. 错 ②. 错
(5)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大,无涂布纸耐破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布纸耐破度变化不明显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自然界中,金刚石硬度最大,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利用它的硬度大,故填:硬度大;
【小问2详解】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不相同,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小问3详解】
钠与四氯化碳在(700°C)、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CCl44NaCl+C,故填:4Na+CCl44NaCl+C;
【小问4详解】
①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错误,故填:错;
②由图可知,碳纤维含量为5%时,涂布纸与无涂布纸的厚度均达到最小值,说法错误,故填:错;
【小问5详解】
由图5可知,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大,无涂布纸耐破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布纸耐破度变化不明显,故填: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大,无涂布纸耐破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布纸耐破度变化不明显。
〖生产实际分析〗
31.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1)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1)物理变化
(2)2H2O2H2↑+O2↑
(3)3∶1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
化。
【小问2详解】
①的反应为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小问3详解】
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3:1,故填:3:1。
32. 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下:
(1)石灰窖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乳化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化塔中将石灰浆以雾状喷出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
(2)CaO+H2O=Ca(OH)2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石灰窖中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小问2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乳化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小问3详解】
碳化塔中将石灰浆以雾状喷出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1)加热KMnO4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氧气可用D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2)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B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小问2详解】
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故填:B。
34. 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对比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倒扣的大烧杯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①白磷燃烧,③白磷不燃烧
(3)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中①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②中红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红磷不燃烧,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2详解】
实验中①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未与氧气接触,红磷不燃烧,因此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①白磷燃烧,③白磷不燃烧,故填:①白磷燃烧,③白磷不燃烧;
【小问3详解】
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倒扣的大烧杯的作用是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故填: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35. 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1: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纸盒2。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2:用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加热的一端变为黑色(CuO),铜丝变黑的一端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1)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2)下降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纸盒2,纸盒下沉,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实验目的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故填: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小问2详解】
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铜丝变黑的一端下降,故填:下降。
36. 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打开K3、K2,观察到C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打开K1,关闭K3,观察到A中纸花变红,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C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但下层蜡烛先熄灭,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先通入烧杯底部,无论密度大小均会先与下层蜡烛接触。
【小问3详解】
A中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7. 用如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管2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测得管1中水面高度为c,则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4P+5O22P2O5
(2)液面先升高后降低
(3)100%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小问2详解】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压强增大,导致管2液面上升,随着白磷燃烧不断消耗氧气,导致压强减小,管2液面降低,故管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先升高后降低;
【小问3详解】
由图中可知,管1空气体积为b-a,实验消耗氧气的体积为c-a,则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100%。
〖科学探究〗
38. 含氯消毒剂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之一。课外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可通过电解食盐水自制含氯消毒剂。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对电解食盐水制备含氯消毒剂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压、食盐水浓度、电解时间对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是否有影响?
【查阅资料】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常以有效氯表示;有效氯越高,消毒能力越强。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每次实验食盐水用量为300mL。电极长度为40mm、电极间距为10mm。
实验数据和结果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电解食盐水制备含氯消毒剂的原理为NaCl+H2ONaClO+H2↑,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
(2)电压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
(3)设计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4)第3组,⑩中x为______。
(5)第3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6)若要探究电极长度对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的影响,除每次实验食盐水用量为300mL、电极间距为10mm外,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
【答案】(1)Cl、H
(2)影响 (3)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食盐水浓度对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的影响
(4)6 (5)其他条件相同时,电解时间越长,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越强
(6)食盐水浓度、电解时间、电压
【解析】
【小问1详解】
NaCl+H2ONaClO+H2↑,反应前后钠元素都显+1价,氧元素都显-2价;氯元素反应前-1价,反应后+1价;氢元素反应前+1价,反应后0价;所以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Cl、H。
【小问2详解】
由实验数据可知,电压影响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
【小问3详解】
设计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食盐水浓度对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的影响。
【小问4详解】
第3组实验为了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电解时间对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的影响,所以⑩中x为6。
【小问5详解】
第3组实验变量为电解时间,所以可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电解时间越长,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越强。
【小问6详解】
要探究电极长度对所得消毒液消毒能力的影响,其他变量要一致,所以除每次实验食盐水用量为300mL、电极间距为10mm外,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食盐水浓度、电解时间、电压保持一致。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 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CO、N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当有6gNO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CO的质量。
【答案】解:设被转化的CO的质量为x,
答:同时被转化的CO的质量为5.6 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食盐水浓度/(g/L)
20
20
20
20
10
20
30
40
40
40
40
40
电压
/V
3
6
9
12
6
6
6
6
6
x
6
6
电解时间/min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20
40
60
80
有效氯含量/(g/mL)
0.09
0.65
0.72
0.77
0.21
0.65
1.06
1.55
0.41
0.67
0.90
1.10
2022-2023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94%、二氧化碳占0,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