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一)(16分)
1. 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
(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5)在朋友遇到挫折,需要发奋努力走出困境时,你可以用《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
【答案】 (1). 千里共婵娟 (2). 槲叶落山路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 汉文有道恩犹薄 (5). 长风破浪会有时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婵”“槲”“寓”“犹”“薄”“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二)(12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 两段选文都是著于_________(朝代)时期的名篇,其中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之一。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
B. 两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
C. 两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
D. 两段短文都表现了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
5. 甲文的作者借景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乙文的作者则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___为天下____;欧阳修与______。
【答案】2. (1). 北宋 (2). 唐宋八大家
3.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 B
5. (1). 范仲淹 (2). 先忧后乐 (3). 吏民(百姓)同醉同乐
【解析】
【2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甲文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文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是北宋人。欧阳修同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3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芳:花。发:开放。秀:茂盛。
【4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B.“两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表述有误。乙文主要描绘醉翁亭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两文中心补写对联。根据题干可知,甲文中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乙文中心是“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根据下联的“欧阳修”可知,上联第一空填“范仲淹”;根据上联的“天下”可知,下联的空格前半部分应该填“百姓(吏民)”;上下联的最后应该是用四字短语概括两文的中心。甲文中心可以用“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来概括,乙文的中心可以用“同醉同乐(亦醉亦乐)”来概括。
【点睛】甲文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乙文译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三)(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彦谦早孤,出后①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后丁继母忧②,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彦谦在职,凡所举荐,皆人伦表式③。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仁寿中,超授④若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恤亲友,家无余财。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改)
[注]:①出后: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②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③表式:指表率、楷模。④超授:升迁。亦指越等授官。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之者曾无怨言/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 彦谦居家/居庙堂之高则忧
C. 其民家无余财/以残年余力D. 我独以官贫/以其境过清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8. 本文既有从正面表现房彦谦的形象,如:“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可见其________,也有从侧面表现人物形象,如:“_______________”可见其________
【答案】6. A 7. 我留给子孙的,只有清白廉洁了
8. (1). 孝顺 (2). 从“当之者曾无怨言”可见其为官无私心。 (3). 或者:从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可见其为官时体恤百姓。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当:担任,主持/正在;
B.居:都是“居住”的意思;
C.余:都是“剩余、余下”的意思;
D.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遗:留给。于:在。耳:罢了”的翻译要准确。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表现了房彦谦对继母的孝顺; “当之者曾无怨言”,“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从侧面写出了房彦谦处事公正,爱护百姓的特点。
【点睛】译文:
房彦谦很早就成了孤儿,过继给他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事奉伯父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房彦谦任职,凡是他所举荐的人,都是人群中的表率。他有所批评指责,受到批评的人竟然都没有怨言。仁寿年间,越级提拔为若州司马。县里的官员百姓都号哭着说:“房明府将要离任了,我们这些人怎么活呢!”彦谦在家中,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曾经悠闲舒缓地独自笑着,回头对他的儿子玄龄曰:“人家都因官俸而富,我偏偏以官贫。留给子孙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了。”
二、现代文(38分)
(一)(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感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不久就亡国了,孔范也窜到了边远地区。可见,没有把握的坚定,害人害已。所有的坚定都得建立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光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入非非,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坚定的。
④然而,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尚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占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也许,他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0K了。当然这是利益至上者,而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财色的俘虏,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而没有境界的人,就等于没有世界,就是说,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感,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烂,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9. 简述第①段的作用。
10. 选出对选文第③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借孔范对陈后主未经周全思考的建议导致敌军渡江,加速陈朝灭亡的事例有力地佐证了坚定应当建立在对事实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
B. 首句对上一段落的论点作进一步诠释,自在引出本段的分论点: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久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C. 作者在本段主要通过举例论证来分析盲目做决定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支持了中心论点。
D. 本段能照应题目,承接上文,衔接上文,通过所列举的事例充分论证论点,使选文论述更全面深刻。
11. 根据文章④—⑦段的内容,梳理论证思路,完成下列填空:
首先提出1)_____________,并举林肯的例子支撑观点,然后从反面论证2)_______________,接着引用作家张炜的话论证3)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得出4)______________。
12. 下列两则材料中哪一则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内容,阐述理由。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一直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答案】9. 以“世人缺少坚定,容易走上不归路”的现象来引出“坚定”的话题,发人深省。 10. B
11. (1). 该坚定的事必须坚定 (2). 不坚定则人不完整,也无境界/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 (3). 坚定的价值/坚定的意义所在 (4). 我们要学会坚定,生命才会更有价值/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12. 材料一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因为材料一列举屈原在浑浊世道中不随波逐流的事例,和本文的观点“坚定”的重要性相符。而材料二则强调的是“坚持”的重要性,所以不能用作本文的论据。
【解析】
【详解】1.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分论点。表述形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论题)+作为事实或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此文第①段列举“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的现象,引出“坚定”这一话题;并以列举的现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作为事实论据证明“坚定是生命的黄金”的观点,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阅读文章第③段,可知分论点为“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B项“本段的分论点: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久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表述有误。故选B。
3.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④段,首先提出“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的观点,然后列举林肯坚定地拒绝给两个人在国会中占个位置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对观点进行具体论证;第⑤段从反面讲道理,“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论证了“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第⑥段引用作家张炜的话论证“坚定的意义”,指出坚定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最后第⑦段总结得出“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据此理解作答。
4.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材料一中“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说明屈原坚定自己的志向,不改变初衷,与“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一中心论点契合,可以作为论据。
材料二中引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名言,列举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刻苦研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的事例,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与“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一中心论点不符,不可以作为论据。
(二)(2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拣麦穗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我偷偷地瞧见过——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了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13. 结合文章第一段,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
14.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在“我知道,他真疼我呢”之后,“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情感变化。
依恋——( )——期盼——( )——怀念
15. 文中画线句写“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结合上下文,找出“我”依恋他的具体行动,分析“我”越来越依恋他的原因。
16. 细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加点之处,谈谈你的理解。
17. 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和二姨在麦地里拣麦穗的场景中,“贼眉贼眼”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二姨对“我”的嘲弄。
B. 文中出现的一个小火柿子寄托了“我”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
C. 本文善于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通过简洁传神的行为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D. 本文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
【答案】13. ①穷困。生活贫穷,小小年纪就要跟着姐姐捡麦穗。②幼小。人小篮子大,总是跌跤,拣不了多少。③天真可爱贪玩。看不到麦穗,总是被蚂蚱蝴蝶吸引。(分析两点即可)
14. (1). 担心 (2). 伤心
15. 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因为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一个贪吃的,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他的爱朴素而无私。
16. “烟荷包”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是“我”对老汉纯真情感的寄托,也是“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憧憬,它还是“我”梦想犹存,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它的丢失表现了“我”对纯真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虽然它再也找不到了,但我“常常想要找到”,表明“我”对于逝去的纯真感情和美好事物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17. A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第一段语句作答。从“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可知“我生活贫穷”;从“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可知“我年纪幼小”;从“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可知“我天真可爱贪玩”。
2.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依恋”对应第(19)段“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从(20)段“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中提炼“担心”;“期盼”对应第(21)段“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从(23)段“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中提炼“伤心”;“怀念”对应第(25)段“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第一问:“我”依恋他的具体行动,可以在划线句子的周边找到描写“我”行为的语句,如“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我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第二问: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对于一位在贫困中生长的“我”,对“我”来说,能够天天吃灶糖是生活的最大享受、最高幸福,因此“我”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卖灶糖的老汉还常带些小礼物给“我”,当“我”渐渐地长大了,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这是出于对“我”尊重和爱护。卖灶糖的老汉给“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还有感情上的保护。他真心无私地疼爱“我”这个贪吃的、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小女孩,把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朴素的关爱,悄悄给这个缺乏爱的小姑娘。因此“我”越来越依恋他。
4.本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这里的“烟荷包”代表了作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烟荷包”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还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爱,这种温暖和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烟荷包”的丢失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5.A.错误,“贼眉贼眼”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二姨笑的时候舞动的眉毛以及灵活的眼睛,透漏出可爱。没有“嘲弄”的意思。故选A。
三、综合运用(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你所在的班级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8. 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来参加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物的故事会,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
A. 祖逖闻鸡起舞B. 苏秦刺股C. 范仲淹断齑画粥D. 毛遂一言九鼎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为了弘扬社会主旋律,发挥青年正能量,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了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下图是活动的标志,请有条理地说明该标志的内容。
20. 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D 19.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志由青年大学生头像、火炬等元素共同组成,形似一个活泼跳跃的五角星。青年大学生头像呈火炬状,昂首向前,体现了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同时还体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青春激情和蓬勃朝气。
20. 示例:看“奉献的青春”电影;唱“梦想的青春”歌曲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题是“自强不息”。
A.祖逖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为了报效国家,他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表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B.苏秦刺股:战国时的苏秦因游说秦国失败而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表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C.范仲淹断齑画粥:范仲淹幼年贫寒,在寺庙中刻苦读书,每晚他用糙米煮一盆稀饭,凝固后划成四块,早晚上各吃两块,用捣碎的腌菜下饭,表现“自强不息”精神;
D.毛遂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这里表现的是毛遂的智慧,并非表现的是“自强不息”;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思路:有顺序地描绘标志的内容,并结合主题分析标志的寓意。示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志上部整体看形似一个五角星;分开看,中间白色和右边阴影的部分形似人的侧脸,右边人的侧脸部分还如同一个火炬。标志下部分左边是“中国大学生”的中文和英文,右边是“自强之星”四字。火炬、青年大学生头像两个元素是标志的主体,体现了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下面“中国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字样体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青春激情和蓬勃朝气。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所给的事例已经体现了“励志”“拼搏”两个内容,要补充的内容则要扣住“奉献”的主题;格式要和所给的两个示例相似:单字动词+“奉献的青春”+两字名词。示例:写“奉献的青春”诗歌。
四、作文(60分)
21. 题目:心中的宝藏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心中的宝藏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块洁白的矿场,看似平常,实际心底却极其丰富,我们要慢慢酝酿并挖掘,你就可以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心中还有这样丰富与珍贵的宝藏。
对于我来说,藏在心底,总是爱慢慢回味的珍贵的宝藏,无疑就是我对奶奶的回忆。我刚出生不久,奶奶就长途跋涉的从湖北赶来照顾我,从摇摇篮,哼着童谣,讲小故事,每一个动作都让我那样地记忆深刻。
小时候,我总是趴在桌上,看着,看着,看着那粗糙的面团在奶奶灵巧的大手下变成细细长长的面条,我总是觉得很神奇。直到那面条下锅,冒出了滚滚白雾,奶奶的面条也就做好了。我的心中也随着面条温暖起来。
奶奶做面条总是那样的细致,脸上显示出一丝不苟的神情。奶奶粗糙的大手像有魔法一样,奶奶的手虽然显示着一丝苍老,上面已布了时间的痕迹,但是动作却半点不慢,擀面杖在他的手中灵活地滚动着。当时,我很小,总是不理解,不就是擀个面条吗?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呢?有一天,我不解地奶奶:“奶奶,为什么擀面条要这么认真呢?面条的长度、粗细不一样就算了,为什么要这么较劲呢?”奶奶放下手中的擀面杖,静静地看了我一会儿,我也用不解的神情看着她。过了一会儿,奶奶才对我说:“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如果小事情我们都不能做到认真地去对待,那大事情你能做成功吗?”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此时,窗外的杨柳正泛着青绿。
后来,我也慢慢长大了,奶奶也要回老家了。我和爸爸送奶奶去坐火车,目送着奶奶走向火车,顿时,一股热泪涌出眼眶,我的内心也是翻江倒海,我嘴唇一动,对着快被淹入人海里的奶奶大声喊道:“奶奶,我终于明白了!”奶奶却已经被火车站里人声鼎沸的人群淹没了,不再回头……我望着窗外,此时,已经深秋。
奶奶擀面条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但我却久久不能够忘怀。它如同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籍,可以继续让我去品味。奶奶教我做人的道理就如同我心底里那闪闪发光的宝藏,时刻照亮我的心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这里的“宝藏”前面有“心中”这一定语,所以当然指的不是本义上的财宝。而是其比喻义。比如,某一份真挚的情感,给自己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的人或物,某一段难忘的记忆等等。故这篇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文章的思路是:先明确“宝藏”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父母、朋友、师长等的深厚情谊;可以是自己见到的激励自己、感动自己的某段往事;可以是自己的某个理想;可以是某个让自己敬佩的人物,包括文学、历史上的人物;等等。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件、细节的描写来展现其为什么是宝藏,令自己珍惜。
第二,选材。本文从题目上看,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是正是因为在选材上限制比较小,选择时就更要认真,遵循小、新、真特点,突出“新”,和其他同学的选材有所区分,自己的第一思路可能和其他人有重合,尽量展开第二思路;突出“真”,只有真情实感,只有真有想法才能写出具有可读性的文章,才能从情感、思维等角度打动读者;突出“小”,越是小的素材,越是能够叙述的详细,描写的细腻,可以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从细节上展现生活的真实性,动人性。
第三,结构。文章要具有可读性,就不能空喊口号,不能一味地说其是心中的宝藏,而是要写出为什么是心中宝藏,只有突出了“宝藏”的美好、特殊,才能够让读者信服,让读者心动。开头结尾可以运用议论、抒情的句子进行适当的点题,营造氛围,抒发情感,让主题更加集中、鲜明。同时在详略上也要注意,把更多的笔墨集中在和主题相关的地方。
第四,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在保持学生自己风格的基础上,要注意情感性,体现一种珍惜、自豪。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十一,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翻译下列句子,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解释加点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