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 氧气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
2.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H2SB. P2O5C. AgNO3D. 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H2S中氢元素、硫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P2O5中磷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AgNO3中银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H2O中氢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A. 发出黄色火焰B.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产生大量白烟D. 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故选D。
【点睛】
4.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误;
B、该标志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正确;
C、该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错误;
D、该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质,故错误。故选B。
5.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B. 加热液体
C. 点燃酒精灯D. 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6.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垃圾分类处理B. 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C. 使用节水龙头D.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浪费,加大森林消耗,不利于保护环境;
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利于保护环境;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B。
7.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潮汐能B. 太阳能C. 风能D. 化石能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电能、煤和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人类早已大范围使用,且技术也十分成熟,不属于新能源。
故选:D。
8. 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 不锈钢B. 塑料C. 玻璃D. 陶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B、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9. 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 蔗糖水B. 牛奶C. 果粒橙D. 豆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牛奶属于乳浊液,果粒橙、豆浆属于悬浊液,它们不均一、不稳定;糖水是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A。
考点: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0.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 H2B. H2O2C. H2CO3D. N2H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中含有氢分子。
【详解】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含有氢元素但不含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含有氢元素但不含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N2H4是由N2H4分子构成,含有氢元素但不含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炼钢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乙醇用作燃料D. 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详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乙醇的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干冰、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铝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13B. 质子数为13
C. 核外电子数为13D. 相对原子质量为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电荷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 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收集氧气要用集气瓶,不符合题意;
B、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用水槽,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不要加热,没必要使用酒精灯,符合题意;
D、反应可以在锥形瓶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 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 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都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氮分子没有变成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说法错误;
B、风将蜡烛吹灭,是风带走热量,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说法错误;
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说法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倒入气体后,天平不再平衡,可以比较CO2和空气的密度,不能比较CO2和O2的密度,符合题意;
B、通过相互刻画可以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分离固液的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溶剂种类,可以比较KMnO4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下列关于N2+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表示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 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表示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说法正确。。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8:32=7: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8. 为探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说明铁生锈与氧气和水都有关B. ②③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C. ①②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D. ①④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实验中放置一周铁钉表面灰暗,没有对比实验,有可能与氧气和水有关,有可能和只氧气有关,也有可能只和水有关,故A项错误;
B、②③实验中存在两组变量,且铁钉放置一周后都没生锈,无法判定铁生锈和氧气有关,故B项错误;
C、①②实验中放置一周,①实验中铁钉表面灰暗,②实验中铁钉表面光亮,且①②实验中只有一组变量有水或无水,故C项正确;
D、①④实验中存在两组变量,放置的时间不同,且氧气的浓度不同,无法判定铁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9. 在食品、药品包装中使用干燥剂,可防潮、防霉、除湿。化学干燥剂,如氧化钙干燥剂是通过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吸水;物理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的内部为多孔结构,可以吸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燥剂的使用可以防潮、防霉、除湿
B. 氧化钙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 硅胶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干燥剂吸水,既可以利用物理变化,也可以利用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干燥剂的使用可以防潮、防霉、除湿,故正确;
B、氧化钙干燥剂吸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C、硅胶干燥剂是物理干燥剂,利用内部为多孔结构吸水,水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干燥剂吸水,既可以利用物理变化(如硅胶干燥剂吸水),也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如氧化钙吸水),故正确。
故选:C。
20. 乙烷(C2H6)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氯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
C. 甲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D. 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乙烷,化学式为C2H6,碳、氢元素质量比=(2×12):(6×1)=24:6=4:1,选项A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的化学式为Cl2,其相对分子质量=2×35.5=71,选项B正确;
C、甲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丙含有碳、氢和氯三种元素,选项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微观示意图,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因此可以看出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D错误。
故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21. 2020年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1)CO2属于_____(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___(写出1条即可)。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CO2的排放量。
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_____。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1). bc (2). 温室效应 (3). 天然气 (4).
【解析】
【分析】
【详解】(1)CO2是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bc;
(2)CO2过度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3)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天然气;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2. 水是宝贵的资源。
(1)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1). 煮沸 (2).
【解析】
【分析】
【详解】(1)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煮沸可使硬水中钙镁离子沉淀。
(2)由题干可知,在催化剂、光照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烧烤中蕴含着丰富化学原理。
(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_____。
(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
【答案】 (1). 加快空气流通,增大了氧气供应量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分析】
【详解】(1)用扇子扇炭火,可以让炭火更旺,原因是加快空气流通,增大了氧气供应量。
(2)食物烤制过程中香味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
24. 铁是全球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铁锅可以用来炒菜,主要利用的铁的性质是_____。
(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铁生锈的现象随处可见。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_____(写出1条即可)。
【答案】 (1). (2). 导热性 (3). (4). 刷漆(涂油、镀一层金属等)
【解析】
【分析】
【详解】(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3)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铁生锈是因为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发生发生化学反应,防止铁生锈就是要防止铁同时与氧气、水接触,措施有刷漆(涂油、镀一层金属等)。
〖科普阅读理解〗
25.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常见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如表1所示。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
表1每100g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
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会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
实验人员以不同原料为载体,模拟食品加工过程,研究了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先用维生素A标准溶液(溶剂为乙醇)对面粉进行强化处理,将处理后的面粉分别用水、鸡蛋清揉合成面团;再以此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
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科学地控制温度、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的保留至关重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_____。
(3)从实验设计看,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_____。
(4)根据图1得出的关于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是_____。
(5)图2中,得出关于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 b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
c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 d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
【答案】 (1). 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或易溶于乙醇) (2). 羊肝 (3). 水浸 (4). 在相同的温度,食品加工时间越长,维生素A含量越低 (5). 相同加工时间的柱状图,温度越高,柱状图越短 (6).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1)依据文章对维生素A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有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2)由表1所给的几种食物维生素A含量数据对比分析,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羊肝,为20972μg/100 g。
(3)从实验设计和对比图1、图2来看,温度在100℃时,在相同的加工时间内,用水揉合成面团比鸡蛋揉合成面团维生素A含量降低要快。故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水浸。
(4)根据图1得出,在相同的温度,加工时间越长,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越低。
(5)根据图2对比分析,得出在相同的加工时间,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越低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相同加工时间的柱状图,温度越高,柱状图越短。
(6)a、维生素A属于维生素中的一种,属于营养素,a正确;
b、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只含非金属元素,b正确;
c、维生素A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c正确;
d、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所以吃蔬菜能补充维生素A,d不正确。
故选abc。
〖生产实际分析〗
26. 用冰铜(主要成分为FeS和Cu2S)为原料制备CuSO4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冰铜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侧吹炉中发生反应:Cu2S+O22Cu+SO2,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配平酸浸槽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Cu+O2+____H2SO4=_____CuSO4+_____H2O
(4)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
【答案】 (1). 混合物 (2). 置换反应 (3). 2 (4). 2 (5). 2 (6). 2 (7).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
【分析】
【详解】(1)题干提供,冰铜(主要成分为FeS和Cu2S),可知冰铜属于混合物;
(2)侧吹炉中发生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2Cu+O2+2H2SO4=2CuSO4+2H2O
(4)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7. 炼铜过程产生的烟气可用于制备硫酸,实现变废为宝,部分流程如下:
(1)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物是SO2和空气中的_____。
(3)吸收塔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 (1). +4 (2). 氧气 (3). 化学
【解析】
【分析】
【详解】(1)S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 +(-2)×2=0,x=+4;
(2)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是SO2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三氧化硫;
(3)吸收塔中三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28. 在实验室中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下列装置中,制备、收集CO2的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填序号)。
(3)验证“CO2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取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_____。
【答案】 (1). (2). ② (3). ③ (4).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解析】
【分析】
【详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制备、收集CO2的装置分别是②、③。
(3)验证“CO2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取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29. 用下图装置进行CO2的性质实验。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紫色石蕊稀溶液(由紫色石蕊和水配制而成)中通入CO2,观察到紫色溶液变红。
①上述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C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
②加热该红色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答案】 (1). (2). 能 (3).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解析】
【详解】(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上述实验能得出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的结论,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加热该红色溶液,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30. 分别将盛有白磷、红磷的试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大烧杯中(如图),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1中红磷不燃烧,试管2中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的可燃物燃烧条件是_____。
(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需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答案】 (1).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 另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80℃热水,再加入一小块白磷,进行对照实验
【解析】
【详解】(1)实验过程中控制的变量是不同物质的着火点,由此可验证的可燃物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与氧气接触,需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另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80℃热水,再加入一小块白磷,进行对照实验。
31.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的2个实验。
(1)实验1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反应前称得质量为m1,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称得质量为m2,m1_____m2(填“>”“=”或“<”)。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2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
【答案】 (1). (2). =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变化 (4). 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确定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
【解析】
【分析】
【详解】(1)红磷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实验1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的质量m1等于反应后的质量m2;
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变化。
(2)实验2中,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确定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2. 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铝和铜的化学性质。
(1)用砂纸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向B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_____。
(3)步骤II,A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
(4)步骤III,A中液体进入B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
【答案】 (1). 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物 (2). 向B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双手紧握A装置外壁,若B装置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 有气泡生成,且A中的的溶液会流入烧杯B中 (4). 硫酸与铜不反应,且硫酸与铝反应生成的硫酸铝与铜也不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1)铝片在常温下会与空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用砂纸打磨铝片的目的是出去铝表面的氧化物;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向B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双手紧握A装置外壁,若B装置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铝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有气泡生成,反应在封闭的容器中,生成的气体无法逸出,装置A的压强变大,会把装置A中的溶液压入装置B中,故A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有气泡生成,且A中的的溶液会流入烧杯B中;
(4)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若,铜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则硫酸与铜不反应;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铝与铜也不反应,A中液体进入B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原因是:硫酸与铜不反应,且硫酸与铝反应生成的硫酸铝与铜也不反应。
〖科学探究〗
33.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进行实验1】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操作是先_____,后_____。
(2)1-2中现象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3)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_____(填“能”或“不能”)分解。
【进行实验2】按下表数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记录如下表。
资料: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5)对比实验2-1、2-2,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_____。
(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_____。
【答案】 (1). 从水中取出导管 (2). 熄灭酒精灯 (3). 氧气 (4). 能 (5). 相等 (6). 反应物浓度 (7). 实验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但是两者混合后淀粉变蓝色 (8). 也有可能醋酸和碘酸钾反应生成了碘单质
【解析】
【分析】
【详解】(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3)由实验1可知,KIO3受热分解生成了氧气;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实验2-1、2-2的控制变量是反应物的浓度,故可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实验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但是两者混合后淀粉变蓝色;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也有可能醋酸和碘酸钾反应生成了碘单质。
〖生产实际定量分析〗
34. 砂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人们以砂子为原料,先制成粗硅,然后提纯制成高纯硅,再用高纯硅制造集成电路。生产粗硅的化学反应如下:2C+SiO2Si+2CO↑
(1)二氧化硅中,硅、氧原子个数比为 。
(2)生成的Si与CO的质量比为 。
(3)若所用砂子中SiO2的的质量分数为60%,则:
①200t砂子中SiO2的质量为 t。
②请补全下列计算过程,求出用200t砂子理论上最多能生成的Si的质量。
解:设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x。
x=(_)t
答: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 t。
【答案】(1)1:2(2)1:2
(3)若所用砂子中SiO2的的质量分数为60%,则:
①200t砂子中SiO2的质量为。
②设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x。
x=56t;
答:理论上最多能生成Si的质量为56t。
【解析】
【分析】
【详解】(1)二氧化硅(SiO2)中,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2)根据2C+SiO2Si+2CO↑,生成的Si与CO的质量比为28:(2×28)=1:2。
(3)见答案。
选项
灭火措施
灭火原理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降低着火点
B
风将蜡烛吹灭
隔绝空气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
移除可燃物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比较CO2和O2的密度
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
除去水中的泥沙
比较KMnO4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放置1周
放置1周
放置1周
放置1小时
现象
铁钉表面灰暗
铁钉表面光亮
铁钉表面光亮
铁钉表面光亮
食物种类
羊肝
牛奶
鸡蛋
河蟹
黄鱼
维生素A含量(μg/100 g)
20972
24
310
389
10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I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II 打开K1,关闭K2,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过量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A中右侧导管口;
III 打开K2,关闭K1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装置
序号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实验现象
KIO3
维生素C
2-1
0.1
0.1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蓝色
2-2
0.005
0.005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0.0025
0.0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部分共15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94%,二氧化碳0, 下列物质不含金属元素的是, 下列物质不属于可燃物的是,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北京延庆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延庆区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03%,不符合题意;, A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