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能正确示意金星位置的是, 金星和地球共同点是, 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 造成“霜打洼地”的是图示气流, 石沪是一种利用潮汐捕鱼的设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月掩金星”是月亮在运行中恰好走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三个星球呈一条直线时发生的天象。2023年3月24日晚,月掩金星亮相天宇。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能正确示意金星位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金星和地球共同点是( )
①表面都有液态水②同属于河外星系③都是类地行星④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2023年12月,我国黑龙江漠河等地出现极光,场景震撼,绚丽多彩。据了解,出现极光是因为地磁暴活动,地磁暴就是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与地磁暴有关的太阳活动有两种,分别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耀斑是光球表面的大而亮的斑块
B 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
C. 太阳耀斑是规模最大的太阳活动现象
D. 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活动强弱标志
4. 除了极光外,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还可能有( )
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 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现象
“辽宁古果”化石(如下图)是在辽宁北票市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该化石的发现证明辽西一带是包括花朵在内的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辽宁古果”所处的地质年代主要在(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6. 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 )
A. 蕨类植物高度繁盛B. 是重要的成铁矿期
C.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D. 陆地爬行动物盛行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7. 华北地区“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
A. 5∶30左右,晴朗无风B. 11∶30左右,大风呼啸
C. 18∶00左右,浓云密布D. 24∶00左右,雨雪交加
8. 造成“霜打洼地”的是图示气流( )
A. ①B. ②C. ③D. ④
9. 该地“夜雨”较多,其直接原因是该地区( )
A. 夜晚①上升气流B. 夜晚②山风影响
C. 夜晚③谷风影响D. 夜晚④下沉气流
10. 石沪是一种利用潮汐捕鱼的设施(下图)。福建澎湖县渔民以当地丰富的玄武岩及珊瑚礁为材料,在潮间带修砌两道圆弧形堤坝,从浅水处一路延伸至深水处,在深水处尽头向内做成弯钩状。据此完成问题。
石沪捕鱼区的海域( )
A. 低潮位高于石沪B. 海底地形呈现缓斜特点
C. 处于风浪小的海湾内D. 海底多淤泥,营养物质多
西班牙的某国家公园分布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河口附近。海岸边有五公里宽的沙丘,该地常年盛行西风。该地沙丘朝海的一面光秃无物,朝向陆地的一面有树木生长。沙丘带以流动沙丘为主,并沿河谷移动,有的沙丘移动速度非常快,随着沙丘的移动,树木会相继死亡。下图是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河口附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某游客绘制了该公园流动沙丘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沙丘朝陆地一面的树木会相继死亡,其死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沙丘比热容大,夏季温度过高,树木因受高温而死亡
B. 沙丘中水分不足,随着树木需水增加,树木因慢慢缺水而死亡
C. 该地临近海洋,树木因长期被海水浸泡,根系无法呼吸而死亡
D. 沙丘向内陆移动,树木因逐渐被沙丘掩埋而死亡
长白山海拔1800-2000米之间生长着一种岳桦树,此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左图),右图为“岳桦树叶”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岳桦树的生长形态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纬度较高,光照弱B. 降水充沛,土层厚
C. 坡度较陡,多滑坡D. 气候寒冷,多大风
14. 岳桦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大城市群推动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下图是19个城市群近年常住人口年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来源:各地统计局,恒大研究院;注:2011年后天山北坡城市群数据有缺失
15. 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正确是( )
A. 2001-2010年长三角年均常住人口增长最快
B. 2011-2015年与2001-2010年京津冀的常住人口变化相近
C. 2016-2019年东部地区常住人口整体变化比中西部较多
D. 2001-2019年成渝常住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
16. 关于各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政策B. 经济水平
C. 交通通达D. 地域文化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的行星,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地球与火星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分别占太阳辐射总量的1/22亿和1/51亿,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下图表示火星体积、质量、重力以及轨道半径(与太阳距离)与地球的比例关系,地球相关要素数值设定为1。
(1)以图示信息为已知条件,求证火星空气密度较小。
(2)火星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远小于地球,说明其原因。
(3)解释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
(1)从成因和表现比较潮汐与海浪的差异。
(2)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3)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平原曾经分布有深厚、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多年来人类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加之高强度种植玉米,过度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风蚀和水蚀影响,加速了黑土的严重退化,威胁东北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是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翻动表层土壤,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荏覆盖土壤表层的一种耕作技术。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黑土的分布图”。
(1)分析东北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述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
(3)请为东北平原黑土保护和改良献计献策。
高一地理期末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月掩金星”是月亮在运行中恰好走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三个星球呈一条直线时发生的天象。2023年3月24日晚,月掩金星亮相天宇。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能正确示意金星位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金星和地球的共同点是( )
①表面都有液态水②同属于河外星系③都是类地行星④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对应图中①是水星,②是金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金星距离太阳太近,表面气温高,表面没有液态水存在,①错误;金星和地球同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属于银河系,不是河外星系,②错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类地行星,③正确;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的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点。
2023年12月,我国黑龙江漠河等地出现极光,场景震撼,绚丽多彩。据了解,出现极光是因为地磁暴活动,地磁暴就是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与地磁暴有关的太阳活动有两种,分别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耀斑是光球表面的大而亮的斑块
B. 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
C. 太阳耀斑是规模最大的太阳活动现象
D. 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 除了极光外,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还可能有( )
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 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现象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大而亮的斑块,A错误;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B正确;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但不是规模最大的太阳活动现象,C错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错误。所以选B。
【4题详解】
太阳活动较为活跃时,会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射电,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从而干扰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地震是由地球内力作用而产生的,太阳活动不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B错误;高层大气极其稀薄,缺乏成云致雨的物质条件,而且太阳活动不会改变这一条件,因此不会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下:第一、黑子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等。第二、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第三、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第四、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时,地球上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气温升高、海水加速蒸发、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降雨增多。
“辽宁古果”化石(如下图)是在辽宁北票市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该化石的发现证明辽西一带是包括花朵在内的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辽宁古果”所处的地质年代主要在(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6. 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 )
A. 蕨类植物高度繁盛B. 是重要的成铁矿期
C.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D. 陆地爬行动物盛行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故“辽宁古果”应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2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故“辽宁古果”应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D正确;在生物发展史上,3.5亿年到2.7亿年的泥盆纪晚期到石炭纪时期,是蕨类最繁盛的时期,为当时地球上的主要植物类群,A错误;铁矿石形成于前寒武纪,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故选D。
【点睛】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7. 华北地区“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
A 5∶30左右,晴朗无风B. 11∶30左右,大风呼啸
C. 18∶00左右,浓云密布D. 24∶00左右,雨雪交加
8. 造成“霜打洼地”的是图示气流( )
A. ①B. ②C. ③D. ④
9. 该地“夜雨”较多,其直接原因是该地区( )
A. 夜晚①上升气流B. 夜晚②山风影响
C. 夜晚③谷风影响D. 夜晚④下沉气流
【答案】7. A 8. B 9.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应在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在日出前后,5:30左右最有可能。同时,晴朗无风的天气云层较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降低的幅度更大,A正确。其他选项的时间气温均较日出前后高,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右图盛行谷风,应在白天,出现“霜打洼地”的可能性不大,CD错;左图吹山风,表示夜间,夜间山坡降温快,山坡冷空气下沉至洼地聚集,应对应图中序号②。左图中序号①为山谷暖空气上升至谷地上空并向山坡上空运动,不是造成“霜打洼地”的气流,B正确,A错。故选B。
【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③④气流出现在白天,不是该地“夜雨”较多的原因,CD错;①②所示气流位于晚上,而不是白天;夜晚,谷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①,若上升气流含有较多水汽,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至雨,②为山风,为沿山坡下沉的气流,降水少,A正确,B错。故选A。
【点睛】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总结如下:白天为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受太阳照射早,坡度大,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而谷底地势低洼,受太阳照射时间晚,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此时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为山风,晚上山坡坡度大,散热快,温度低,形成高压,而谷底地势低洼,温度高,气压低,此时风由山坡吹向山谷,为山风。
10. 石沪是一种利用潮汐捕鱼的设施(下图)。福建澎湖县渔民以当地丰富的玄武岩及珊瑚礁为材料,在潮间带修砌两道圆弧形堤坝,从浅水处一路延伸至深水处,在深水处尽头向内做成弯钩状。据此完成问题。
石沪捕鱼区的海域( )
A. 低潮位高于石沪B. 海底地形呈现缓斜特点
C. 处于风浪小的海湾内D. 海底多淤泥,营养物质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若石沪捕鱼区低潮位高于石沪,则石沪始终被海水淹没,鱼群出入自由,鱼难以被捕获,A项错误;海底缓斜有利于石沪堤坝的修砌及向海延伸,且利于捕鱼,B项正确;风浪小,涨潮时海水难以带动鱼群进入石沪,不利于捕鱼,C项错误;海底淤泥多,不利于石沪堤坝修砌和维护,D项错误。故选B。
西班牙的某国家公园分布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河口附近。海岸边有五公里宽的沙丘,该地常年盛行西风。该地沙丘朝海的一面光秃无物,朝向陆地的一面有树木生长。沙丘带以流动沙丘为主,并沿河谷移动,有的沙丘移动速度非常快,随着沙丘的移动,树木会相继死亡。下图是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河口附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某游客绘制了该公园流动沙丘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沙丘朝陆地一面的树木会相继死亡,其死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沙丘比热容大,夏季温度过高,树木因受高温而死亡
B. 沙丘中水分不足,随着树木需水增加,树木因慢慢缺水而死亡
C. 该地临近海洋,树木因长期被海水浸泡,根系无法呼吸而死亡
D. 沙丘向内陆移动,树木因逐渐被沙丘掩埋而死亡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材料可知沙丘带以流动沙丘为主,该地常年盛行西风,这说明沙丘的移动主要受风力的影响,受西风影响,沙丘的西侧(朝海方向)处于迎风坡一侧,坡度较缓,东侧(朝向陆地)位于背风坡,坡度较陡,据材料“这些沙丘朝海的一面光秃无物,朝向陆地的一面有树木生长”可知树木生长在东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该沙丘带以流动沙丘为主,受西风的影响沙丘不断向内陆移动,树木因逐渐被沙丘掩埋而死亡,D正确;沙丘相比于相邻海洋比热容小,A错误;沙丘东侧有树木生长,说明树木本身是可以克服水分不足的问题,B错误;如果被海水长期浸泡则不会出现沙丘,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可以确定流动沙丘的缓坡是形成流动沙丘主导风向的迎风坡,陡坡是主导风向的背风坡。
长白山海拔1800-2000米之间生长着一种岳桦树,此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左图),右图为“岳桦树叶”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岳桦树的生长形态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纬度较高,光照弱B. 降水充沛,土层厚
C. 坡度较陡,多滑坡D. 气候寒冷,多大风
14. 岳桦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长白山海拔1800-2000米之间生长着一种岳桦树,此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可知,岳桦树分布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多大风,风力强劲,D正确;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不能反映光照强弱、降水充沛、坡度较陡,多滑坡的自然环境特征,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结合右图信息可知,岳桦树树叶叶片较大,呈三角状卵形、宽卵形,结合其所处位置,位于长白山地区,可以推测岳桦树属于落叶阔叶林,C正确,D错误;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地区,热带雨林位于热带地区,该地区不符合其生长环境,AB错误。故选C。
【点睛】岳桦产于中国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现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及张广才岭个别山峰上,朝鲜,日本也有栽培。岳桦喜光,喜湿润,耐寒、抗风,能适应高山恶劣气候和瘠薄土壤。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大城市群推动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下图是19个城市群近年常住人口年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来源:各地统计局,恒大研究院;注:2011年后天山北坡城市群数据有缺失
15. 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 2001-2010年长三角年均常住人口增长最快
B. 2011-2015年与2001-2010年京津冀的常住人口变化相近
C. 2016-2019年东部地区常住人口整体变化比中西部较多
D. 2001-2019年成渝常住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
16. 关于各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政策B. 经济水平
C. 交通通达D. 地域文化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题目主要是常住人口年均变化数量,缺少各地人口基数,故人口增长速度无法判断,A错误;表中为常住人口年均变化数量,2011-2015为五年,2001-2010为十年,虽年均增长接近,但年份数量不同,故其变化并不相同,B错误;2016-2019年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为明显,主要城市群人口增加,其整体变化比中西部较多,C正确;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11到2019成渝地区常住人口增多的数量,远高于2001-2010人均常住人口减少的数量,成渝常住人口呈现正增长态势,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人口变化较大,说明造成各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变化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人口从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移向经济水平高的地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方式,B正确;国家政策、交通、文化并非主要因素,排除ACD。故选B。
【点睛】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这些因素的发展会推动人口迁移。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的行星,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地球与火星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分别占太阳辐射总量的1/22亿和1/51亿,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下图表示火星体积、质量、重力以及轨道半径(与太阳距离)与地球的比例关系,地球相关要素数值设定为1。
(1)以图示信息为已知条件,求证火星空气密度较小。
(2)火星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远小于地球,说明其原因。
(3)解释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质量小,重力小,大气容易散失
(2)体积小,轨道半径大(与太阳距离更远)。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缺乏海水调节。
【解析】
【分析】本题以火星体积、质量、重力以及轨道半径(与太阳距离)与地球的比例关系等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火星空气密度较小、火星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远小于地球、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等相关地理现象,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一般来讲,质量的大小影响着引力的大小,由图中信息可知,火星的质量小于地球,故重力小于地球,分子的逃逸速度小,大气容易散失,因此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中信息可知,火星体积小于地球,故其接受太阳辐射的截面较小;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的1.5倍,因此与太阳距离更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更少。
【小问3详解】
根据第一题结论可知,火星表面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温度升得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温度降得较低,因此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密度极低。其次,火星表面缺少广阔的海洋,缺乏海水(比热容较大)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
(1)从成因和表现比较潮汐与海浪的差异。
(2)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3)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
【答案】(1)成因上: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而潮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表现上:海浪大小无规律性,而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
(2)进港、出港时选择高潮位;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3)农历八月十八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被不断推高;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夏秋季节河流入海径流多,推高潮势。
【解析】
【分析】本题以钱塘江大潮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海水的运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潮汐与海浪的成因不同,潮汐主要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海浪主要是海洋中由风力作用产生的。表现上:潮汐在白天海水上涨为潮,夜间海水上涨为汐,一般每日涨落有两次周期性涨落;而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和地形条件下,海浪的大小无规律性。
【小问2详解】
轮船进港、出港时应选择高潮位,此时航道较深,有利于航行;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以便充分利用潮汐涨落,既节省燃料,也有利于航行安全。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分析,农历八月十八日时日、地、月三者一线,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的叠加,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根据图示,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在近岸湾口处推起的潮位高;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水位高,杭州湾潮水受河水的顶托作用强,从而抬高潮位;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风将潮水推向杭州湾,加强了潮势。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平原曾经分布有深厚、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多年来人类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加之高强度种植玉米,过度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风蚀和水蚀影响,加速了黑土的严重退化,威胁东北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是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翻动表层土壤,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荏覆盖土壤表层的一种耕作技术。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黑土的分布图”。
(1)分析东北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述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
(3)请为东北平原黑土保护和改良献计献策。
【答案】(1)草原、落叶林广布,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河流沉积物丰富;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消耗少;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大面积的草原、草甸开垦成耕地;使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减少,加上作物的吸收,导致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大于积累量;风力侵蚀、汛期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有机质的还田量;使得土壤板结变硬;种植结构不合理。
(3)秸秆还田,广施农家肥,种植绿肥;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作物轮作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松嫩平原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土壤肥力以及黑土退化和治理的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土壤的有机质主要由生物提供,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为黑土的形成提供大量枯枝落叶,积累大量有机质;河流众多,河流带来的有机质沉积物多;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得以保留,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该地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故有机质含量高。
【小问2详解】
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分为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据材料“多年来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说明人类对式开发,高强度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原有的天然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平衡遭到破坏减少;据材料“加之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可知,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表土的侵蚀(肥沃土层不断流失);据材料可知当地主要种植玉米,传统的玉米种植需要翻耕,而翻耕会加快黑土中有机质分解;该地区近年来高强度种植玉米,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消耗也使得黑土退化加剧;人们为了提高产量,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从而加速黑土退化;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黑土肥力下降。
【小问3详解】
从增加有机质方面: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钾素、磷素营养条件,增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经济绿肥,增加有机氮源,富集土壤中的磷、钾及微量元素;努力提高人畜粪肥的利用率;耕作方式方面:采取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实行作物轮作,恢复土壤肥力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五年,也是古酱坊的特殊工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