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张家口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docx
    • 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张家口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张家口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docx、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3分)C【解析】“但扬雄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明显大于刘勰”于文无据,原文并未比较两人贡献的大小。
    2.(3分)D【解析】A项“作者对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隐含不满,认为其对文学思想有钳制作用”推断有误,由原文来看,作者是在陈述一些论者的错误认知,“否则”揭示出前后句之间关系。B项“是因为它们简单明了容易说清”说法有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另,“它们简单明了容易说清”于文无据。C项“说明儒家对文学艺术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有清醒认识的”说法有误,由原文第七段“孔子区别善与美的说法,让后来的作家、诗人知道了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区别”来看,并不能判断为儒家有清醒认识。
    3.(3分)C【解析】韩非子强调的是重“质”轻“文”,与原文所说的“文质彬彬”的观点不符。
    4.①画波浪线的句子举一些论者对孔子“辞达而已”的理解,这是错误的理解,有明辨和纠正的必要。②先破后立,引出下文对孔子“辞达而已”的正确解释,使正确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深入人心。综上,画波浪线的句子不能删去。(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①这段文字彰显出作者(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坚持自我、勇于革新的担当精神,彰显了儒家的人格理想。②文段骈散结合,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文采斐然,呈现出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诗性追求。③“文以载道”“文质”合一,将为社会政治服务和文学艺术的诗性完美结合。(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符合文本观点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6.(3分)B【解析】“在用意上异曲同工”理解有误。小说写何小成,是要表现生活的磨炼以及少年的逐渐成长;《清平乐·村居》写小儿顽皮可爱,是词人要借以表现乡间生活的祥和美好。
    7.(3分)C【解析】“用哥哥们的视角进行叙述”错误,本句依然是从何小成的视角来叙述的。
    8.①用语天真活泼,颇有童趣。“二公公”“连环画”,是儿童的视角和口吻。②想象力丰富,有趣味性。把雨中静态的房屋想象为“木讷”“静穆而呆傻”“打瞌睡”的二公公,赋予房屋情感和神态;把雨中劳作的父亲想象成连环画中披着战袍拿着武器的英雄。(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聚焦动作描写。骤雨即将来临,父亲边“嚷”边“跑”,母亲“跑”“套”“拿”“拴”,何小成“滚”“抓”“跑”“追撵”,写出了救砖的危急情势;《插秧歌》中“抛”“接”“拔”“插”,写出了一家人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②妙用比喻。文中用“‘敌军’又一次反扑”“阵线似乎固若金汤”来形容雨势和盖砖结果,和《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的比喻具有相似性。③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何父“快,快去竹林里躲雨!”这一语句简洁有力,可见其慈爱形象;《插秧歌》农人夫妇对答,可见其勤事生产的农家形象。(每点3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DF(每处1分,共3分。多涂不给分。)
    【解析】“必资于德礼”和“惟在于诚信”两个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故D处需断开;“为国之基”“君之所保”是其后小分句的主语,其后可断开,故断在B、F处。断句参考: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
    11.(3分)B【解析】文中“罔”为动词,《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罔”同“网”,名词作动词,意为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12.(3分)A【解析】“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的是“然则舜伪喜者与”这一问题。
    13.(1)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始舍”“少”“攸然”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攸然”学生译为“闲适从容的样子”也算正确。)
    (2)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诈”“行直”“是”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材料一侧重指出君子胸怀坦荡,面对合乎情理的欺骗也不随意怀疑,而是对人怀有充分的信任;材料二侧重谈论君主治国应以诚信对待他人,不可以玩弄欺诈手段。(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万章说:“我不知道舜是否知道象将要杀自己呢?”孟子说:“哪里会不知道呢?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万章说:“那么,舜是假装高兴吗?”孟子说:“不。从前有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主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主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回报说:‘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子产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主管池塘的人出来了,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所以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来欺骗他,不能用不符合其道义的手段来蒙骗他。象既然装出一副敬爱兄长的样子来,舜因此真心相信而高兴起来,又假装什么呢?”
    材料二: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所任用的人,我都认为是贤能的,你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不是很明确地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大臣们,如果谁能不畏惧雷霆之怒,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的意旨,那就是奸佞的人。”唐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清澈与浑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这是不可能得到的道理。我常常认为魏武帝多做诡诈之事,很看不起他的为人,这样做,还怎么再制定教令?”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想要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欺诈的行为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一定依托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只在于诚实信用。诚实信用确立了那么下面的人就没有二心,道德和礼教形成后,边远的人民就会前来归顺。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不下,馈间伦说:“鼓国的啬夫,我了解他。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地方。”穆伯不答应,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地就可以得到,您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如果用他的计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就是奖赏奸佞小人。奸佞小人得志,就会使晋国的士人都舍弃仁义而成为奸佞的人。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尚且能够如此的谨守信用、远避奸佞的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让巍巍盛德有所间断呢?
    15.(3分)C【解析】“正值吴地花开千片,春光无限”理解有误。“吴花千片春”是想象之语,赞美朋友高雅的诗文写出来,就像吴地春日盛开的百花一般锦绣灿烂。
    16.①朋友居处幽僻荒凉。吴王故城之下,街巷荒凉,反衬朋友才饱道高,表达对朋友的高度称扬之情。②朋友院落幽静清雅。雪挂枝头,鹊鸟停驻,风过疏竹,不染纤尘,衬托其心性品格,表达对朋友的欣赏赞叹之情。③朋友情趣幽洁高雅。弹琴,品茶,写诗,展现其格调不俗,表达对朋友的赞美敬仰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2)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示例: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每空1分,共6分。多字、少字、错字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答案不唯一。)
    18.示例:①这个说法最早从哪里来的②大约等于240ml水(每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19.示例:甲:金科玉律 乙:因人而异
    (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0.语句②;将“举行”改为“进行”或“开展”。语句③;将“约为1488毫升”改为“为1488毫升”。语句⑥;将“大致”移到“就是”前,或者“8杯水”前。(每处2分,共6分。)
    【解析】语句②为搭配不当,和“调查”搭配的动词应为“进行”或“开展”。语句③为数字修饰词赘余,“中位数”为确数,不应再加“约”。语句⑥为语序不当,“大致”不能修饰“推荐量”,而应修饰“就是”或“8杯水”。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21.①巧用拟人修辞,“沉睡”“感知”“探着头”“展开身手”“专注”等词语将草芽活化出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草芽稚嫩、蓬勃的生命力。②多用叠词,“星星点点”“尖尖”“小小”“厚厚”
    “枝枝干干”等叠词,既形象地描摹了草芽的各种状态,而且富有活泼童真的情趣。③妙用比喻修辞,将草芽顶起的泥土盖比作“堡垒”,形象地写出了小小的草芽尖尖地顶出土层的状态,写出了草芽活泼的生命力。(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2.(1)示例:①第一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光明,第二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黑暗,两个“一个”指代的内容构成对比;②两个“一个”分别引出了光明和黑暗的所处之地“天上”和“地下”,以高下的巨大差别更进一步凸显二者的不同,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第一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光明,第二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黑暗,两个“一个”指代的内容构成对比;②两个“一个”分别引出了光明和黑暗的所处之地“咫尺”和“天涯”,以远近的巨大差别,更进一步凸显二者的不同,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分析】
    试题主要由材料和写作提示构成。材料以追光为喻,展开了关于“人生和成长”的讨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也带有一定程度的思辨性。“光”有形,可以是温暖的烛光,也可以是明亮的灯光。“光”有意义,可以是温情的陪伴,也可以是奋进的鞭策;可以是来自外界的感召力,也可以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驱动力。追“光”,可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可以照亮他人的生活。写作提示明确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思考人生和成长,也要结合个人体验,表达自我的观点。
    【写作指导】
    材料围绕“人一生,会不断蒙受光的恩泽,也会不断追光”展开,提示考生思考光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和实现人生价值时所起到的引领作用。“烛光陪伴过温馨的生日祝福,灯光照亮过夜学苦读的身影”这部分是对“蒙受光的恩泽”的具体阐述,可以启发考生联想个人体验,体会自我是怎样得到外界或内心的“光”的滋养的。“追光的过程中,是作为萤虫,照亮自己,还是成为蜡烛,照亮他人?追光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启发考生在追光的过程中思考追光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价值选择,做出权衡,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境界。“不懈追光的人,也终会成长为散发万丈光芒的人”,鼓舞考生提升自我,成为更有力量的光源。立意方面,可以就自己是怎样受到“光”的滋养的立意,也可以就“光”对青年的成长意义来立意,也可以着重分析去追寻何种类型的“光”。当然,也可以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
    感恩“光”的滋养,做“追光”少年;“追光”,让生命更加丰盈;做自己的“光”,也要力争做他人的“光”……

    相关试卷

    2024保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保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池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池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聊城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聊城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