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无答案)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大家都对我说……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yǎng的主义。
……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年轻强壮的妻子康克清述说她的丈夫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牦( )牛 度量( ) 信yǎng( )
(2)下面词性与“士兵”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B.诉苦C.主义D.十分
(3)文段选自《 》,文段中描述的人是 (人名)。根据文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4)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著中其他具体事例简要说明。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B.某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C.某节目邀请康震、王立群、蒙曼与郦波等四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担任嘉宾。
D.少数民族对于中国的重大贡献在哪里?一是疆域贡献,二是制度贡献,三是文化贡献。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 , ,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①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③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④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A.②①④③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
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
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是由我及物的,而且也是由物及我的。
B.通过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我们懂得了白杨树精神的可贵。
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
D.我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三、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提示填空。
(1)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 。
四、综合性学习
7.某中学八年级拟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根据示例再拟写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引经据典话诚信
①
②
(2)请你写出有关诚信的名言和故事(写故事名即可)各一则。
①名言:
②故事:
(3)小辉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新闻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新闻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20字)
①5月21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信高考图解”,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作弊入刑”。
②6月1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难申请贷款。
③6月2日,北京举行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坛。
(4)在活动宣传中,宣传组准备使用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款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名为“诚信”。请你结合画面内容说说该邮票以“鼎”为主图的寓意。
五、名著阅读
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5个多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焦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1)对昆虫描述的句子,出自法国作家 的《 》,雨果称赞它不愧为“ ”
(2)请你向大家推荐这部名著,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兵:
(3)与民由之 由: (4)独行其道 道:
1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不闻天子之诏 介胄之士不拜
C.此之谓大丈夫 与民由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皆布衣之士也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 。
周亚夫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 ”的特点。
15.【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 , ”(填原句)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①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②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③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作细致的实验。(A)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④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⑤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⑥镭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分离开来。
⑦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⑧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⑨……
⑩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⑪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⑫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⑬……
⑭那天,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⑮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⑯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⑰“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⑱她小心翼翼地走向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B)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他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⑲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摩她的头发。
⑳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6.传记要求在内容真实基础上,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请你从选段中提炼概括居里夫人科研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① →②痴迷科研,自得其乐→③谈论元素,满怀期盼→④
17.传记不像散文、小说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只记录典型的语言和重要的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的表达效果。请从原文A、B两处任选一处品析。
18.本篇传记是居里夫人小女儿所作,语言含蓄委婉又饱含情味。请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它饱含了怎样的情味。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19.本篇传记在叙事中,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试概括地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茨威格)请根据本文对居里夫人的叙写,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居里夫人“勇敢的心灵”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阅读《背影》节选部分,完成各题。
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A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③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荒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21.第①段中作者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其中的“聪明”、“漂亮”分别是什么意思?
22.请为第②段拟一个小标题。
23.请对第②段中划横线的A、B两处任选一个句子进行简要赏析,要求指出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24.第②段中两次写“我”流泪,其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5.从全文中,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从“冷漠、不满”,慢慢变成了“理解、感激和思念”。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
九、作文
真挚的情感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美好的品德是可贵的:善良、执着、勤劳……幸福的点滴是可贵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叮咛……
请以“生命中_______是可贵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末考试模拟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天津地区适用): 这是一份期末考试模拟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天津地区适用),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背诵默写复习(无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背诵默写复习(无答案),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