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生物活动B. 水体运动
C. 风的形成D.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
2.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 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之后积水成湖形成,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D正确;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光和热,为大气循环、水循环提供了动力,排除ABC。
【2题详解】
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A错;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利用区,能源蕴储量一般,B错,D正确;太阳能资源能量分散,C错,故选D。
发生日全食时,会出现如下图的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A. 都是光球层B. 都是色球层C. 都是日冕层D. 光球层与色球层
4. 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
A. 耀斑B. 黑子C. 黑子和耀斑D. 日冕物质抛射
5. 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B. 影响北方地区互联网络
C.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D. 流星现象多发
【答案】3. D 4. B 5. A
【解析】
【3题详解】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最明显的部分属于太阳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为太阳的光球层;其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色球层或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可以看见(色球层的亮度比日冕层高,该图中外围发光的最可能的还是色球层),D正确。
【4题详解】
图中太阳被遮挡的太阳大气层为太阳的光球层,光球层发生的太阳活动为黑子,B正确;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ACD错误。
【5题详解】
色球层耀斑爆发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从而使轮船指南针突然失灵,A正确;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的无线短波通讯,进而影响全球的互联网络,而不是只对北方地区的网络产生影响,B错;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C错;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D错,故选A。
【点睛】注意: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埃和固体块为流星体,当它们临近地球时,受地球引力作用,有些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大多燃烧化为灰烬,少数残体落到地面,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陨石,铁质陨星叫陨铁。因此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
6. 北京时间2016年7月5日,在太空中飞行了近5年的美国“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进入绕木星运行的极地轨道。据此完成下题。木星的“左邻右舍”是
A. 地球和水星B. 火星和土星
C. 土星和天王星D. 火星和天王星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和海王星。故B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街道路口处的交通信号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交通信号灯利用的能源是( )
A. 太阳能B. 风能
C. 石油D. 水能
8. 一名高中生连续观察一周后,发现这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在不同日期会有差别,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B. 电网供电
C. 天气状况D. 交通流量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调动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能够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即可,试题难度较小。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交通信号灯上面有太阳能电池板,说明其使用的能源是太阳能,BCD错误,A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天气状况不同,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信号灯强弱会有变化,晴天时,太阳辐射强,电量充足,信号灯灯光亮;阴天时,太阳辐射弱,电量不足,信号灯灯光暗,故C项正确;海拔高度短时间内基本稳定,不会随日期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海拔高度不会主要影响交通信号灯的亮度,A错误;由材料可知,该交通信号灯使用的能源是太阳能,与电网供电无关,B错误;交通流量不会影响交通信号灯的亮度,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纬度高低 ②昼长情况 ③海拔高低 ④天气状况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爬行类B. 鸟类
C. 两栖类D. 鱼类
10. 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B. 中生代
C. 元古代D. 新生代
11.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 爬行动物时代B. 哺乳动物时代C. 海生藻类时代D. 裸子植物时代
【答案】9. D 10. B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B正确;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A错误;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C错误;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迅速,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B正确;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C错误;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质时代,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
2019年1月20日在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北纬30.09度,东经87.77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圈层B. 圈层C. 圈层D. 圈层
13. 本次地震波经过乙界面时( )
A. 横波突然加快B. 纵波突然加快
C. 横波突然消失D. 纵波突然消失
14. 受地震波影响,地震时该地空中飞行的小鸟( )
A. 只上下颠簸B. 只左右晃动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D. 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答案】12. B 13. C 14. A
【解析】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12题详解】
震源深度10km,位于地壳,属于图中的②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乙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经过该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因此天空中的飞鸟只能感受到纵波,只感受到上下颠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横波与纵波的区别:①横波波速较慢,纵波波速较快;②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大气圈,使地球上温度变化和缓B. 四个圈层没有联系
C. ③为水圈就是指地表水D. ②为生物圈,和水圈范围一致
16. 有关④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包括地壳和地幔B. 岩层越向下越新
C. 位于软流层以上D. 没有生命存在
17. 有关②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参与改变地表形态B. 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C. 可以转化太阳能D. 包含了其他三个圈层
【答案】15. A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①位于最外层,为大气圈,能够使地球上温度变化和缓,A正确;地球上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B错误;水圈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 固态的水,C错误;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错误;综上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特点,图中④圈层为地壳,A错误;地壳中的不是所有的岩石都是下老上新的结构,B错误;地壳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C正确;地壳属于岩石圈的构成部分,而岩石圈的表面属于生物圈的构成部分,存在生命,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②圈层为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结合图示分析②圈层为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并没有包含了大气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全部,D错误,故选D。而生物圈钟生物活动会改变地表影响,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ABC正确,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送别角(CapeFarewell)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8. 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 )
A. 岩石硬度较大B. 层理构造显著
C. 断裂构造发育D. 以花岗岩为主
19. 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风化作用
C. 海浪沉积D. 海浪侵蚀
20. 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
A. 海蚀崖、海蚀柱B. 海滩、滩涂
C. 渴湖、海积阶地D. 沙坝、沙嘴
【答案】18. A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岩石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得以保留下来,形成送别角地貌,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层理构造显著,断裂构造发育,但不是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BC错误;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不是花岗岩,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海浪侵蚀作用是形成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D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出现裂隙,表层形成风化碎屑物,还需要侵蚀作用形成象鼻地貌,B错误;受风力侵蚀作用和海浪沉积作用影响小,A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海滩、滩涂、渴湖、海积阶地、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送别角主要为外力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风力搬运作用D. 风力堆积作用
22. 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 东西向B. 南北向C. 西北一东南向D. 东北一西南向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由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故选B。
【22题详解】
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型,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的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故选C。
【点睛】】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煎来煎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
读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 北部低,南部高B. 中间高,四周低C. 中部地区变化大D. 东部地区最薄
24. 甲所在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B. 四川盆地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长江三角洲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地壳厚度北部高,南部低,A、B错误;中部地区等值线最密集,说明厚度变化最大,C正确;根据图中数值,可以看到,南部的地壳厚度最薄,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壳厚度较厚,A正确;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的经纬度不在图中范围内,且三者地壳厚度较薄,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面一层,和地幔之间有一个莫霍面,换句话说就是莫霍面以上是地壳。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冲积扇与河口三角洲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对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河口三角洲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④河口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③④
26. 与冲积扇相比,河口三角洲所地区( )
①地势平坦,汊流较少②波浪作用显著③土壤肥沃,气候湿润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
【答案】25. D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冲积扇地貌是河流流出山谷形成的堆积地貌类型,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①错误,③正确;三角洲地貌是河流入海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类型,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②错误,④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三角洲地区一般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地势平坦,岔流较多,①错误;三角洲地貌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故该地区海浪作用明显,②正确;冲积扇、三角洲处为河流堆积地貌,土壤均比较肥沃,三角洲的分布与气候是否湿润关系不大,③错误;三角洲地区一般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流速慢,流水堆积多沙洲,沙岛发育,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三角洲地区,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
下图为某山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27. 该山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④①②③D. ④①③②
28. 下列关于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层理结构B. 没有生物化石C. 形成于陆地环境D. 岩浆冷凝而成
【答案】27. B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某山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应是石灰岩先形成,后隆起上升,最后受流水化学溶蚀,因此,①④②③是正确的形成过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可能有生物化石,形成于浅海环境,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岩石在沉积过程中可能有生物遗体被埋下来,经过漫长的时间会形成化石,并且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第Ⅱ卷
本卷3小题,共4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9. 下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
(1)黄淮海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
(2)简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3)描述黄河冲积扇堆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答案】(1)流水沉积。
(2)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河水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
(3)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堆积厚度逐渐变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冲积扇剖面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外力作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根据黄淮海平原位置可知,黄淮海平原为黄河、海河及淮河三条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为流水沉积作用。
【小问2详解】
山地地区的岩石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有大块逐渐变成小块,逐渐变得破碎,风化碎屑物质和泥沙在流水的搬运作用下随着水流流动,当到达山麓地带坡度变缓,河水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黄河冲积扇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大的重的先沉积,小的轻的后沉积,从而导致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30.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是____,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地区,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风。沙丘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3)岩层E、D、B中,形成最晚的是____。岩层D的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地貌。
【答案】30. ①. 风蚀蘑菇 ②. 西北地区 ③. 风力侵蚀
31. ①. 东北 ②. 风力沉积
32. ①. B ②. 喀斯特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貌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风蚀蘑菇、沙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A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小问2详解】
流动性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小问3详解】
沉积岩越往下岩层越老,越往上岩层越新,E、D、B中,形成最晚的是B。D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3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
(2)B层在22~27km范围内,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这种气体能强烈吸收____,该气体在地质时期为____动物后来登陆提供条件。随着____等的过渡排放,该保护层出现了“空洞”。
(3)C层有____,它能反射____,使人类能够远距离传播信息。当____爆发时,会干扰该层,使得信息传播中断。
(4)说明A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答案】31. 低 32. ①. 臭氧 ②. 紫外线 ③. 海洋 ④. 氟氯烃(氟氯化合物,氟里昂)
33. ①. 电离层 ②. 无线电波 ③. 耀斑
34. 集中了几乎所有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显著。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层气温变化曲线图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主要考查大气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小问1详解】
)读图,该纬度的对流层厚度较厚,将近18km,低纬地区的对流层厚度大,因此该图表示低纬度的大气垂直分层。
【小问2详解】
B层为平流层,在22-27km范围内,臭氧的含量达到最大;臭氧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阻止紫外线对人类的伤害。现今臭氧层出现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碳化物的排放过大。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C层是高层大气,存在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能引起该层的扰动的是太阳活动爆发,比如太阳耀斑,此时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地面无线电通讯受到较大的影响。
【小问4详解】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