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常考经典题)-上海市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
展开一、单选题
1.“请勿大声喧哗”是指控制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频
2.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根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3.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
4.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
5.如图所示,用筷子敲击大小不同的瓷碗可以演奏优美的乐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乐曲声是由瓷碗振动产生的
B.快速敲,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C.用更大的力敲碗可改变音调
D.优美的乐曲声一定不是噪声
6.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需提高声音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7.小闵在观看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时,听到某解说员说道:“哪有什么无心插柳,都是努力后的水到渠成。”小闵辨别出是贺炜解说员说的,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8.在嘈杂环境中戴上耳塞,可以降低接收到噪声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9.听音能辨人,主要依据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声速
10.吉他演奏前,乐手会调节弦的松紧,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二、填空题
11.北京冬奥会主题曲《一起向未来》由多位艺人共同演唱,听众可根据 辨别出不同歌手,歌手中有女“高”音和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2.2022年春晚,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3.如图甲所示是小朋友喜欢的音乐盒,图乙是其内部的发声装置。上紧发条后,当音筒匀速转动时,音筒上凸起的焊点会拨动发音条,使发音条发出声音。发音条的厚薄、长短不一,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每一根发音条被拨动的幅度是相同的,发出声音的响度 。
14.“抖音”App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2倍的速度快速播放从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2倍。则“抖音”改变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忽略温度的影响,则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在公共场所言语不喧哗是指要控制声音的 ;声音可以在表一所示的各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最大的介质是 ;参加现场演唱会时,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16.唢呐、声笙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 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听众能分辨出两种不同乐器,主要是因为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人耳能听到演奏的乐曲,由此推测该声音的振动频率在 范围内(选填“0~20Hz”、“20Hz~20000Hz”或“30000Hz~40000Hz”)。
三、作图题
四、综合题
17.声波及其应用: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这两种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相比其它声波,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而次声波波长很长,遇到障碍时容易发生衍射,在长途传播时很难保持沿直线传播。
(1)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2)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米;
(4)请简述回声定位不采用次声波的理由 。
五、科普阅读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带着疑问小李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获得了如图和下表所示的相关信息。
①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这是因为它在 中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变化时,声音就“拐弯”了,声音喜欢走 (选填“温度高”或“温度低”)的空气;
②根据表格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19.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将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Hz),我们人类耳朵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000Hz,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通常用于医学诊断和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30兆赫兹。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罐中的水被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小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很难利用血流使药物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提高疗效。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超声波在医学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对药品进行杀菌消毒。
(1)“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指的是频率高于 Hz;
(2)超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应用。请根据本文列举一个超声波在医学上应用的实例 。
20.阅读《神奇的声音》,回答问题。
神奇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公里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公里到半径16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径300公里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
这真是怪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这片地区呢?物理学家发现,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儿温度高,那儿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那种声音“跳”动的现象。
安徽省合肥市建好的长途电话大楼有一座塔钟。这塔钟准时打点,钟声悦耳,响遍全市。但是住在远郊的居民听到的钟声,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有时正点,有时“迟到”。这是塔钟的失误吗?不是,这也是声音的“怪癖”──爱走气温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长日久,居民们得出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情况下,声音会向温度 (填“高”或“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2)我们白天听到的钟声是靠 传播过来的;
(3)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 ;
(4)一天当中,空气的密度值 (填“是”或“不是”)固定不变的。
空气中的声速与空气温度的关系
空气温度t/℃
声速v/(米/秒)
-20
318
-10
324
0
330
10
336
20
342
30
348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或者强弱,而大声喧哗,指的是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
B.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性与品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振频指的是声音的振动的频率,影响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分析】根据题中“分辨鼓声和锣声”可知,本题考查声音的特征,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进行分析
【详解】乐器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乐器,B符合题意
3.D
【详解】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25cm>2f
可得
f<12.5cm
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
u=30cm>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4.A
【详解】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因此透镜的焦距为
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物距应小于焦距时,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f,即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乐曲声是由瓷碗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快速敲,物体振动频率快,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
C.用更大的力敲碗,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大,响度变大,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如果人正在休息,乐曲声也会打扰人的休息,也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需提高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观众辨别出解说员是贺炜,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B.在嘈杂环境中戴上耳塞,使听到的声音变小声,可以降低接收到噪声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
AD.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D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听音能辨人,我们可以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分辨是谁在讲话,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吉他属于弦乐器,弦乐器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故调节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音色 音调 响度
【详解】[1]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每个人的音色都是不同的,所以可根据音色辨别出不同歌手。
[2]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歌手中有女“高”音和男“低”音,这里的“高”、“低”就是指声音的音调。
[3]声音的强弱程度指声音的响度,响度的大小由振幅决定。
12. 音调 响度 音色
【详解】[1]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音的振动频率高,即音调高。
[2]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是声音的振幅,即声音的响度。
[3]“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歌手有不同的音色,于是可以根据音色区分人。
13. 音调 相同
【详解】[1]发音条的厚薄、长短不一,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厚度越厚,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发音条振动的幅度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14. 音调 不变
【详解】[1]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
[2]忽略温度的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
15. 响度 玻璃 空气 不能
【详解】[1]在公共场所言语不喧哗是指要控制声音的响度不要很大。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故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介质是玻璃。
[3]参加现场演唱会时,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 振动 音调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唢呐、声笙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乐器中的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
[3]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因为不同乐器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
[4]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介于之间,人耳能听到演奏的乐曲,由此推测该声音的振动频率在范围内。
17. 能量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000 次声波长途传播时很难保持沿直线传播
【详解】(1)[1]由题意知,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时高能量,超声波具有的高能量可以清洗物体。
(2)[2]月球上不能用超声波测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在月球上无法传播。
(3)[3]该处海洋的深度
s=vt=1500m/s××4s=3000m
(4)[4]次声波的波长较长,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发生衍射,在长途传播时很难保持沿直线传播,所以回声定位不采用次声波。
18. 同种均匀介质 温度低 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反之,空气的温度高,声速就大
【详解】①[1][2]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根据光的传播特点可知,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变化时,声音就“拐弯”了,根据图片可知,声波向气温较低方向“拐弯”,声音喜欢走温度低的空气。
②[3]由表格信息可知,在30摄氏度下,声速为348m/s;在10摄氏度下,声速为336m/s;在-20摄氏度下,声速为318m/s。由此可知,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反之,空气的温度高,声速就大。
19. 20000 见解析
【详解】(1)[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2)[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在医学上能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依靠超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将结石粉碎。
20. 低 空气 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 不是
【详解】(1)[1]由题意可知,在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情况下,声音会向温度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2)[2]由题意可知,我们白天听到的钟声是靠空气传播过来的。
(3)[3]由题意可知,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
(4)[4]由题意可得,由于空气的密度受温度、湿度影响,一天当中,空气的密度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七章电路(经典常考题)-上海市2023-2024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 这是一份第七章电路(经典常考题)-上海市2023-2024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压力与压强(选择、填空常考经典题)-上海市2023-2024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 这是一份第六章压力与压强(选择、填空常考经典题)-上海市2023-2024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热和能(常考经典题)-上海市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 这是一份第五章热和能(常考经典题)-上海市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