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NO3溶于水过程会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B.油水混合物加入洗洁精乳化后,即可形成溶液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2.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塞紧胶塞
C.倾倒液体
D.过滤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C.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5.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NOB.N2C.N2O5D.NO2
6.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7.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水蒸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8.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9.重金属镉污染对食物链及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镉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B.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6
C.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10.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A.AB.BC.CD.D
11.下列符号中表示氧原子的是( )
A.O2B.O3C.OD.O2-
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以做燃料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双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_。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3)实验3中,最易生锈的是______,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生活中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___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4)实验4中,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14.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②仪器名称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发生装置是___(选填序号);
(3)若B中固体为锌粒,②中用稀硫酸可制H2,若用E装置(原来瓶中是空气且正立)收集H2,气体应从__端通入(选填“a”或“b”)若要制得干燥的氢气可气体先通过D装置,则D中应装药品名称______;
(4)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用C装置代替B装置CO2,优点是________;若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则D中应装药品名称____,CO2与水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15.用如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
(1)挤出浓氨水,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2)设计A、B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16.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仔细审题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小明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按图1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剧烈,产生气泡速率随着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提出按图2进行两步实验。
a.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②中现象是 ___________;
(3)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如图3是实验室演示炼铁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甲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3实验处理尾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与氧化铁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小鹿同学在测定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的产物时,发现 5.6g 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7.38g 的产物,请通过计算判断:铁是否全部转化为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精确到 0.01)
18.电影《我不是药神》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里面的抗癌药的确是贵的离谱,但随着国家后来的改革,这款药物已经加入医保,天价药格列卫(也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化学式为C30H35N7O4S
(l)一个格列卫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格列卫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 。(化为最简整数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10分)组成和结构的不同,是物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_____
20.(12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用实验一所示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则容器内的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选填“向左”、“向右”、“不”)偏转,原因是_____。
(2)实验二中,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纸船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向其中一只加入一半水,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不装水的纸船很快燃烧,装水的纸船不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对比实验三中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D
3、A
4、C
5、A
6、D
7、B
8、A
9、C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温度达到着火点 溶液变为红色 A 水 A中布条不变色,B中布条变红,C中溶液变浑浊
14、分液漏斗 A a 浓硫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紫色石蕊试液 CO2+H2O=H2CO3
15、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16、所用酸的种类不同,变量不唯一 铝表面有氧化膜,开始是铝表面的氧化铝膜与酸反应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铜表面出现银白色金属,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3CO+Fe2O33CO2+2Fe 还原性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设5.6g铁完全转化成四氧化三铁时输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x,
解得:x7.73g,
与生成7.38g 的产物不符合,因此铁没有完全转化成四氧化三铁。
答:铁没有完全转化成四氧化三铁。
18、77;5:14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20、向右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氧气的浓度
事实
解释
A
不锈钢比纯铁更硬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B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6000L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
受压时氧气分子体积变小
D
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岸区南开(融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做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是,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高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