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崆峒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崆峒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用汽油除去油污时会发生乳化现象
C.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D.高炉炼铁中所需高温和 CO 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4.小军欲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现象;②把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X>Y>ZB.Z>Y>XC.Y>X>ZD.X>Z>Y
5.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C.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D.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7.防洪纪念塔已经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纪念塔周围的围栏是钢制的,钢是纯净的铁
B.建筑中用到了大理石,这种材料可以抗酸雨的腐蚀
C.亮化所使用的霓虹灯是利用氮气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塔身的建造使用了大量的钢筋,钢筋属于金属材料
8.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层与层之间连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会有电信号,警报系统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导热性B.导电性C.弹性D.延展性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0.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予的个数比为3:6:2
11.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2.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蒸发皿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放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K1,观察到蜡烛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证明CO2在通常条件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继续的操作是___。
14.某兴趣小组开展“关于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探究实验。
资料收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Ca(OH)2微溶于水,NaOH易溶于水。
[实验1]用图1中的装置制取CO2气体
(1)图A中,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右侧橡皮管,往外抽拉注射器活塞,过一会后,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图A锥形瓶中所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4)先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此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填序号);再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合理原因:______________。
[实验2]利用数字化仪器探究上述两种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用图2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氢氧化钠溶液均过量),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
(5)注射器中的药品不选用Ca(OH)2 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6)100s内,锥形瓶内压强迅速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00s后,压强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含量更高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能得到干燥气体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若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查阅资料:①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得氨气。③氨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D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选填装置编号,下同)。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__________。
(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________处进入(选填导管口编号)。干燥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_______(选填下列试剂编号)。
①浓硫酸
②烧碱溶液
③稀硫酸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常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小军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g,加热制取氧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18.将15.4克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试管中固体质量为 14.44克。2KClO32KCl+3O2↑。求:
(1)生成氧气_______克?
(2)原先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10分)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某同学想知道这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请你帮助他进行检验,试写出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
20.(12分)如图所示,集气瓶Ⅰ、Ⅱ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取下集气瓶Ⅰ,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Ⅱ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用微粒的观点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B
3、C
4、A
5、D
6、A
7、D
8、B
9、C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燃烧更剧烈 2H2O22H2O+O2↑ 关闭K1,打开K2,放入适量的稀盐酸
14、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 活塞回到原刻度 大理石/石灰石(注:填碳酸钙、CaCO3不得分) B 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或从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或从生成碳酸的稳定性等方面回答都可以) Ca(OH)2微溶于水,不能将CO2完全反应(或NaOH易溶于水等)(答对一点即可) 剩余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或锥形瓶内二氧化碳已反应完等) 排水法
15、 D a B 滴有无色酚酞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16、集气瓶 BC(或BD) 将长颈漏斗的末端浸没到液面以下 d ①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1)0.48g
(2)解:设参与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x=1.225g
则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g-1.225g=0.275g
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275g。
18、(1)0.96g(2)15.91%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取样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这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否则就不是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即可)
20、木条火焰熄灭;二氧化碳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因不断运动而进入到彼此分子之间的间隔中,使瓶II中的氧分子数目少,二氧化碳分子数目多,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助燃,因此木条熄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平凉市铁路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