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2023.01
说明:
1. 全卷共5页,共有26小题。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2. 全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书写要求:1.字体规范、美观 2.书面整洁、清晰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周末,小明看见爷爷看报纸上的字很辛苦,他想帮助爷爷解决这个问题。
1. 小明需要帮爷爷选择( )工具来帮助爷爷看报纸上的字。
A. 玻璃片B. 放大镜C. 显微镜
【答案】B
【解析】
【详解】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爷爷看报纸上的小字需要用到放大镜。
2. 放大镜侧面的形状与( )最相似。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放大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C符合题意。
3. 小明想起在学校里制作的组合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那么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
A. 目镜B. 物镜C. 目镜与物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制作简易显微镜就是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其中位于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的凸透镜则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 小明回想起在学校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工程,他认为将标本染色是为了( )。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A. 美观B. 形成颜色,方便观察C. 给标本消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我们会用纱布来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用镊子来夹取实验材料;用碘酒来染色;用吸水纸来吸取多余的水分;用滴管来吸取液体。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用碘酒染色。
5. 小明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太暗,应该调节( )。
A. 调节旋钮B. 物镜C. 反光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使用显微镜时,如发现视野过暗,应该调整或转动反光镜、遮光器。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因此在使用显微镜时,如发现视野过暗,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
他发现爷爷房间里有个地球仪,回想起了自己所学《地球运动》单元的知识了。
6.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 一天B. 一个月C. 一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7. 他在学校做的傅科摆实验是证明( )的证据。
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自转与公转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傅科摆实验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由此而得名。
8. 地球公转的意义是( )。
A. 昼夜变化B. 四季的变化C. 时区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9. 他发现爷爷房间的墙上有一颗不要的铁钉,可以使用( )取出铁钉。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他发现爷爷房间的墙上有一颗不要的铁钉,可以使用羊角锤取出铁钉。C是正确选项。A是螺丝刀,B是扳手,AB不合适。
10. 他发现爷爷的衣柜不平稳,想垫个木块让衣柜平稳,下面做法比较容易实现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杠杆的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越省力。因此轻的物体距离支点远,重的物体距离支点近,杠杆才能保持平衡。分析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
11. 他看见桌面上有一把普通剪刀,它同时具有( )的结构特点。
A. 杠杆与轮轴B. 杠杆与斜面C. 轮轴与斜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同的简单机械各有特点,让它们优势组合,能够设计出更多的产品。剪刀是杠杆和斜面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剪刀的连接轴是支点,手握的地方是动力点,剪刀口是阻力点。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的应用。
12. 他要帮爷爷做个卡纸圆盘来放小物件,选择剪刀而不选择刻刀的理由是( )。
①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灵活
②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安全
③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费时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对于圆形的剪切,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灵活、安全、便捷。方法:首先用圆规画出圆形,然后将纸按其中一个直径对折,剪出一个半圆,打开形成一个圆。
13. 他发现爷爷的门上的把手如下图所示,它应该以( )原理设计的。
A. 斜面B. 杠杆C. 轮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门把手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故C符合题意。
14. 他发现爷爷桌面上有智能手机、耳机和计算器这三种工具,能传播信息的工具是( )。
A. 智能手机B. 耳机C. 计算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脑、手机、电视机等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智能手机是人类当代普遍使用的信息交流工具,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提供更大的便利。分析选项中,能传播信息的工具是智能手机。故A符合题意。
房间的电视上正在直播我国火箭发射场景。
15. 电视机是把( )转化成热能和光能等电器。
A. 磁能B. 光能C. 电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视机输入的能量是电能,输出的能量是声能、热能、光能等。
16. 火箭发射过程中是把( )转化为动能与热能等。
A. 化学能B. 核能C. 电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早期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为液氧和汽油,火箭发射过程中,推进剂的燃烧是汽油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量。所以火箭发射过程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与热能等。
17. 电视直播中他看见下图的画面,像翅膀一样的设备,它们的用途是( )。
A. 像飞机的机翼一样用于飞行
B 看起来更美观
C. 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量有太阳能、电能、光能、声能、磁能、风能、机械能、化学能、水能、热能等,不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换。“神舟十五号”飞船两侧各有两个像翅膀一样的设备,是太阳电池翼,空间站所需要的电能,就是通过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能够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
18. 电视画面出现了下图所示装备,它是属于工具中的( )。
A. 斜面B. 杠杆C. 轮轴
【答案】C
【解析】
【详解】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图中的装置利用了轮轴原理。
19. 他告诉爷爷说:( )能节约电能。
A. 电视机不用时处于待机状态
B. 将室内空调温度调低一些
C. 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视机处于待机时仍然要消耗电能,不是节约用电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B、将室内空调温度调低一些,是浪费能源的表现,不是节约用电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电子高效节能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更高,属于节约用电的措施。符合题意。
20. 他还告诉爷爷,( )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A. 石油B. 煤C. 太阳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分析选项可知,太阳能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二、连线题(本题共2小题,21题连线题6分每线1分;22题作图题6分,每空1分,共12分。)
21. 连线题。
【答案】
【解析】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饭煲煮饭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电的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转动的风扇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电磁炉煮汤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发光的手电筒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超声波清洗眼睛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22. 如图1所示是一个杠杆装置,请你在图2中选取大石头、小石头、向上向下表示力的箭头画在图1中A、B所在合适位置处,以实现B处的石头能够撬动A处石头,并在A、B处括号中填写“用力点”或“阻力点”。
【答案】
【解析】
【详解】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图1中,点A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点B到支点的距离,属于费力杠杆。想要实现B处的石头能够撬动A处石头,必须把大石头放在B处,把小石头放在A处,大石头的点是用力点,力的方向向下,小石头接触的点是阻力点,力的方向向上。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 小明看见爷爷养了很多金鱼,他想知道鱼缸里有什么微生物,于是他取了几滴水进行观察。
(1)制片过程:用___________(选填“勺子”或“滴管”)在鱼缸中吸取水,然后在载玻片上滴1-2滴水,用___________(选填“手”或“镊子”)夹住盖玻片正确盖上,用___________(选填“吸水纸”或“毛巾”)吸取多余的水,这样标本制作完成。
(2)观察过程:首先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选填“目镜”或“反光镜”),使其有一个___________(选填“黑暗”或“明亮”)的光圈,然后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调焦旋钮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一般用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眼观察标本,并记录。
(3)如果观察到的微生物如图所示,那这种微生物应该是___________(选填“钟形虫”或“草履虫”)。
(4)他发现目镜上标有“20x”字样、物镜上标有“30x”字样,那他观察到的这微生物实际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倍。
【答案】 ①. 滴管 ②. 镊子 ③. 吸水纸 ④. 反光镜 ⑤. 明亮 ⑥. 左
⑦. 草履虫 ⑧. 600
【解析】
【详解】(1)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制片过程:用滴管在鱼缸中吸取水,然后在载玻片上滴1-2滴水,用镊子夹住盖玻片正确盖上,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这样标本制作完成。
(2)使用显微镜的五个基本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收镜。 观察过程:首先要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使其有一个明亮的光圈,然后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调焦旋钮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使用显微镜时,不管是对光还是观察,都要做到两眼睁开,一般是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看着来记录所观察到的物像。
(3)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微小生物,这是草履虫,它的样子像草鞋故名草履虫。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显微镜的物镜上标有“30X”,目镜上标有“20X”,那么这个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600倍。
他发现爷爷桌面上的地球仪,然后他出一只手电简来做一个实验,来探究宇宙的知识,请看图回答问题。
24. 此实验应该是一个___________(填写:“模拟”或“对比”)实验,手电筒光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仪。
25. 在地球仪上的三点中,如果处于白天的是A和C,处于黑夜的是B,请你在地球仪上标出来,并在图中上方用“”或“ ”箭头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6. 地球的___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会影响四季变化。
【答案】24. ①. 模拟 ②. 不能
25. 26. 公转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属于模拟实验。手电筒的光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
【25题详解】
图中右半部分被照亮,属于白天,左边是黑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26题详解】
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小明打算制作一辆萝卜独轮车,制作方法如下:
I. 制作车轮,在萝卜的中央打上一个小孔,把吸管剪成小段,然后塞到萝卜中央的小孔里,在吸管里插入一根稍微长一点的小棍子作为车轴。
II. 用细线和竹棍,制作一个三角形的框架。
III. 把车轮和车架组合起来,把轴固定紧,一辆独轮车就做好了,如图所示。
27. 制作萝卜独轮车需要用到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管等。
28. 制作时,用吸管来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车轮和车轴之间的摩擦力。
29. 在制作独轮车模型过程中,应用了以下( )技术。
①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用吸管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力 ③竹棍连接的捆扎技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
【答案】27. ①. 萝卜 ②. 小棍子 ③. 细线 28. 减小 29. C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题目中的制作方法,用到的材料有萝卜、小棍子、细线、吸管等。
【28题详解】
制作时,用吸管来减小车轮和车轴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吸管内部比较光滑,摩擦力小。
【29题详解】
在制作独轮车模型的过程中,应用了①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用吸管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力 ③竹棍连接的捆扎技术。
四、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30. 如图所示,杆秤是一种老式称量物体质量工具。
(1)它属于杠杆类工具。
①提绳与秤杆交接处的位置相当于是___________(选填“用力点”、“阻力点”或“支点”)。在用杆秤量物体时,一般是通过调节的___________(选填“拜钩”、“提绳”或“秤砣”)位置使杆秤保持平衡;
②在提绳不变的情况下,秤砣越远离秤钩,说明物体质量越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杆秤能测量的最大重量与___________(选填“提绳位置”、“秤砣大小”或“提绳位置和秤砣大小”)有关。
(2)请你根据杆秤的知识,提出2个问题并自己作答。
【答案】 ①. 支点 ②. 秤砣 ③. 大 ④. 提绳位置和秤砣大小 ⑤. 杆秤利用了什么简单机械原理 ⑥. 杠杆 ⑦. 秤砣磨损后,称量结果会如何变化 ⑧. 数值偏大
【解析】
【详解】(1)杆秤属于杠杆,提绳与秤杆交接处的位置相当于支点,在用杆秤量物体时,一般是通过调节秤砣位置使杆秤保持平衡。在提绳不变的情况下,秤砣越远离秤钩,说明物体质量越大,用力越大。杆秤能测量的最大重量与提绳位置和秤砣大小有关。
(2)可以研究的问题如秤砣利用的简单机械原理是什么,答案是杠杆。秤砣磨损后,称量结果会如何变化?秤砣磨损后,相当于用力变小了,要将秤砣位置往远离提绳的方向移动,这样测量数值会变大。提出的问题
我的回答
例如
如何称量更加重的物体呢?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更换一个更加重的秤砣。
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