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考生须知:1.本套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1页;
2.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卷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和学校。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4.考试时,要沉着、冷静、合理分配时间,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科学家研究推测,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长臂猿B. 北京猿人C. 黑猩猩D. 森林古猿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男性和女性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
A. 睾丸和子宫B. 睾丸和卵巢C. 输精管和输卵管D. 精囊腺和卵巢
【答案】B
【解析】
【分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详解】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点睛】本题是一个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青春期是人体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A. 身高突增B. 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C. 性器官迅速发育D. 近视高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青春期不一定近视高发,因此近视高发不是青春期的特点。
故选D
【考点定位】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名师点睛】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分析解答。
4. 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恢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主要作 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 的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故C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人体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5. 青少年因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 夜盲症一缺维生素AB. 地方性甲状腺肿一缺碘
C. 贫血一缺钙D. 坏血病一缺维生素C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2)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会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B正确。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人若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会使人患贫血症,建议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成年人缺钙会患骨软化症,C错误。
D.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D正确。
故选C。
6. 小红的弟弟在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这粒西瓜子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 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
B. 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 口腔→食道→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D.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D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常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胃腺、肠和胰腺。
【详解】小红的弟弟吃西瓜,西瓜子进入的是消化道,所以,西瓜子的“旅行路线”是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具体路线经过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故选D。
7.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合理营养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 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B. 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D. 多吃高能量食品可促进身体快速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六类营养物质,因此,食物要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A正确。
B.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因此,应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B正确。
C.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C正确。
D.高能量的食品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肪等,多吃会使人体内的营养过剩,容易引起肥胖,不利于身体快速发育和健康,D错误。
故选D。
8. 人体吸入、呼出气体中各成分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A.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B.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C.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详解】对比表格中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可知:呼出气体中氮气和其他气体含量不变,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蒸气含量增加。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图表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9. 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B.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D.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模拟膈肌的示意图中,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向上运动表示膈肌舒张,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气球瘪代表呼气。
【详解】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甲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乙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加入抗凝剂的人体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其中②部分所含的血液成分是
A. 红细胞B. 白细胞和血小板C. 白细胞D. 红细胞和血小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①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③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②两层的交界处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B正确。
故选B。
11. 我国科考队员成功在珠峰架设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登峰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 血浆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血小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为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详解】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因此科考队员登峰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
故选B。
12. 古丽患急性炎症到医院就医,通过验血发现其血液中( )
A. 红细胞增多B. 白细胞增多C. 血小板增多D. 血红蛋白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特性是容易与氧结合和分离,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古丽患急性炎症到医院就医,通过验血发现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 )
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脉搏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详解】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位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即心脏收缩时,由于心室输出血液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脉搏是动脉所特有的现象。两千多年来中医能以“切脉”来诊断疾病,即用手指轻按手腕部的桡动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同血管内的血流速度不同,按血流速度快慢排序,下面正确的是( )
A.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B.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 静脉>毛细血管>动脉D.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把血液由心脏送往全身各处取的血管叫动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血管是毛细血管。
【详解】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速,一般是动脉流速最快、静脉流速较快,流速最慢的是毛细血管,按血流速度快慢排序,下面正确的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数量多,分布广B. 由一层细胞构成C. 管腔大,管壁厚D. 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详解】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因此,毛细血管适应物质交换的特点不包括管腔大,管壁厚,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 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 心房→心室→静脉B. 心房→心室→动脉
C. 心室→心房→静脉D. 心室→心房→动脉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详解】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放,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
A. 交叉进行的B. 同时进行的C. 先体循环,后肺循环D. 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同时要知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时间是一致的。
【详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在人体内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组成了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和右心室同时收缩,分别把血液压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开始进行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的循环路线是: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参与循环和肺循环的血量是相同的,时间是一致的。B正确。
【点睛】左心室压入主动脉和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量是相同的,并且是同时进行的。
18. 某重伤病人血型为AB型,因失血过多,需紧急输血,最好输( )
A. A型B. B型C. AB型D. O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某重伤病人血型为AB型,因失血过多,需紧急输血,最好输同型血,即AB型的血,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 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量为( )
A. 50~100毫升B. 200~300毫升C. 500~700毫升D. 800~1000毫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
【详解】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 ~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献血法》规定: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B符合题意。
故选B。
20. 人体能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下图所示的四种感觉中,分别通过眼和耳感知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视觉和听觉是人体感知外界信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获取信息最多。视觉是通过眼睛感受环境,听觉是通过耳朵感知周围环境,据此解答。
【详解】①“好香”是通过鼻子来感知信息的。
②“好看”是通过眼睛,感知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③“好听”是通过耳朵,感知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④“好甜”是通过舌头,感知甜味,在大脑形成味觉。
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知道哪些感知信息的方式即可正确解答。
21. 据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初中生的近视率甚至高达71.6%,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能有效地预防近视。在眼球的结构中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
A. 巩膜B. 角膜C. 视网膜D. 虹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详解】人体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 下列做法有利于眼和耳的卫生保健的是( )
A. 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B. 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
C. 耳朵内经常塞着耳机听音乐D. 阅读时应保持适当距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如趟在床上看书、读写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疲劳用眼等, 均是导致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重要原因。(2)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耳朵的卫生和保健,如尽量不用耳机,如果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大,防止对鼓膜造成危害。
【详解】A.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A错误。
B.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可能会导致眼疲劳,不利于保护眼睛。看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B错误。
C.耳朵内经常塞着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伤害,C错误。
D.阅读或看屏幕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预防眼疲劳,利于保护眼睛,D正确。
故选D。
23. 自2020年6月起,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必须佩藏头盔。正确佩戴头盔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该“生命中枢”是指( )
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脊髓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被称为“生命中枢”,C符合题意。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大脑皮层B. 细胞体C. 神经元D. 神经纤维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射B. 反射弧C. 兴奋D. 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为在生活过程中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而后者为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详解】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故选A。
26.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差三人组”完成既定任务返回地球。收到消息的家人们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此时他们体内分泌量增加的激素主要是( )
A. 生长激素B. 胸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含量少,作用大,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胸腺激素可以抵御疾病。
【详解】肾上腺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因此收到消息的家人们激动万分,心跳加快时,他体内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
故选C。
27. 教育部“五项管理”中的睡眠管理,要求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在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量会明显增多,有利于生长发育。分泌该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A. 垂体B. 胸腺C. 胰岛D. 肾上腺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
B.胸腺分泌胸腺激素,B不符合题意。
C.胰岛分泌胰岛素,如不足会导致糖尿病,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人心跳加快、精神兴奋,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 绿色出行B. 植树造林C. 节能减排D. 焚烧垃圾
【答案】D
【解析】
【分析】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详解】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能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A错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植树造林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B错误。
C.节能减排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C错误。
D.焚烧垃圾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D正确。
故选D。
29.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二氧化硫B. 氮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人类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其表现为全球气温升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来自地球表面的热辐射后,会再次向各个方向辐射,向地表和低层大气的再辐射将会引起地表平均温度的升高。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大气红外辐射不透明度增加,使热量集聚在地表和对流层系统内,从而引起温室效应。
【详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D正确。
故选D。
30. 2022年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在“绿色奥运”的影响下,“绿化城市、绿色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逐渐深入大家的生活当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 人走不忘关电灯,手洗不忘关龙头
B. 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驱动“空气取水”装置,用于浇灌植物
C. 在大型场馆的房顶设“光线导入”装置,减少其白天开灯的数量
D. 餐厅使用一次性木筷充当“公筷”和“私筷”,以确保饮食卫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如不滥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节约能源、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等措施都符合“绿色”理念。
【详解】A.“人走不忘关电灯,手洗不忘关龙头”,能节约电能和节约水资源,A不符合题意。
B.风力和太阳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会造成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减少其白天开灯的数量”能节约电能,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理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1. 下图为人体心脏结构和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壁主要由__________组织构成,心脏的四个腔室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或名称均可),与其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填序号或名称均可)。
(2)从心脏的功能看,心脏的收缩能将血液“泵”到身体各个部位,说明心脏的结构是与__________相适应的。
(3)新疆大盘鸡是大家都喜爱的美食,其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肌肉 ②. ④##左心室 ③. ①##主动脉
(2)功能 (3)小肠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下腔静脉。
【小问1详解】
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④左心室壁最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①主动脉。以上说明心脏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小问2详解】
从心脏结构看,心肌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这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小问3详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其中含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肠液和胰液,可以消化多种物质。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2. 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__________构成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__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血浆中的__________成分几乎不能进入肾小囊腔中。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__________作用。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排尿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调节了人体内__________和无机盐的平衡。
(5)若某人化验尿液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
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D. 肾静脉
(6)如果尿液在泌尿系统中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大量繁殖造成尿路感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做法有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肾单位 (2) ①. 过滤##滤过 ②. 蛋白质
(3)重吸收 (4)水 (5)A
(6)每一天要喝适量的水(或有了尿意及时排尿、或不能憋尿等)
【解析】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小问1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小问2详解】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成分几乎不能进入肾小囊腔中。
【小问3详解】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小问4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排尿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调节了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小问5详解】
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若某人化验尿液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肾小球。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小问6详解】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做法有:每一天要喝适量的水、有了尿意及时排尿、不能憋尿等。
33. “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中国“最美警察”李英江的不懈追求,下面是他工作中的寻常一幕,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2]____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最终在__________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好,属于__________反射(填“简单”或者“复杂”),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
(3)“您好,请出示驾驶证”,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3]_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图3是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若切断图3中的e,刺激a则会出现( )。
A. 有感觉、无反射B. 无感觉、有反射
C. 有感觉、有反射D. 无感觉、无反射
(5)李警官提示司机“切勿酒驾”,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__________系统,导致判断能力降低,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6)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肝脏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这些器官伤害极大。你认为未成年人__________饮酒(填“能”或者“不能”)。
【答案】(1) ①. 晶状体 ②. 大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 ①. 复杂 ②. 反射弧
(3)耳蜗 (4)A
(5)神经 (6)不能
【解析】
【分析】图1中的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5视神经;图2中的1鼓膜、2听小骨、3耳蜗、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图3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脊髓白质、d效应器、e传出神经、f神经中枢(脊髓灰质)。
【小问1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2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最终在视网膜形成视觉。
【小问2详解】
在生活过程中逐小肠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复杂)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好,属于复杂反射,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小问3详解】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您好,请出示驾驶证”,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3耳蜗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小问4详解】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a感受器→b传入神经→f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d效应器,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f→e→d.若切断图3中e后,刺激a后会出现有感觉无反射的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小问5详解】
李警官提示司机“切勿酒驾”,因为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的大脑和小脑,导致判断能力降低,反应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小问6详解】
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肝脏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这些器官伤害极大。未成年人的一些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不能饮酒。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气体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答题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