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
展开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1】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2】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诗歌内容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我们都知道,以往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范围多以唐宋诗词为主,体裁上以律诗绝句为主,兼顾元明清代的诗歌。而在中学时期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一线诗人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二三线诗人的作品。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主旨内容的评价
2、思想感情的评价
3、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而常见的 设疑方式有以下几点:
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在 答题思路上,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 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其中包括对文化常识、物象意象、历史典故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的关注。
2、 区分情感类别:哀愁、激愤、忧郁、欢喜、向往、别离等。
而真正答题时,许多学生会因为考试的紧张气氛而无法思考的很全面,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一个一句话答题技巧: 关注尾句、先总后分、联系原诗、知人论世。
在绝句和律诗中,往往 尾句和尾联是全诗情感主旨的集中体现,而除此之外,在 了解诗人生平后做答可以减少答案的偏差。比较熟悉的一线诗人的生平要日常积累,仔细了解,但不熟悉的诗人可以通过题目所给的注释寻找蛛丝马迹。
把握情感:找准路径,直抵诗心
答好古诗思想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
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南朝诗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是写离别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声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情感,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将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离人心境的凄凉。就这样抓住“滴”与“暗”、“夜”与“晓”、
“空”与“离”等词语,不难读出景物中的凄凉之情。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软草平莎 ① 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 ② 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 ③ 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词人自己。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唐]郑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这首诗是如何借梅来抒写离情别绪的?请结合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不直言离人不忍离去,而是通过写梅花在酒杯中照影,粘在离人的衣袖上,离人踏上行程,梅花又跟随过桥,表现梅花的多情和依依不舍使离人断肠。作者写梅花的多情其实是写离人的多情,这样写显得委婉含蓄。
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 ① ,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 ② ,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①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②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才不遇的怅惘、感伤。③龙泉剑最终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最终也定能脱颖而出,再得起用,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阳台•除夜
[宋]韩疁
频听银签 ① ,重燃绛蜡 ② ,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 ③ 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注:①银签:更漏,计时工具。②绛蜡:红蜡烛。③恣:随意,无拘束。
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除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便是明证;“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些许安慰;“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作者认识到应当趁精力未曾全衰,去感受大好春光的昂扬情感,正是“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精练的语言。还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宴西楼 ①
[宋]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 ② 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 ③ 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 ④ 上月方中。
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
①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
②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
③一事无成、壮志未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六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模板: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六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模板,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析诗歌意象型,分析意境型,分析主旨型题,字词领全诗型,炼字型,分析语言特色型,分析技巧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点训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点训练)(原卷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点训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点训练)(解析版),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