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023年9月23日20:00,钱塘江畔。杭州(31°N,120°E)用一场以“潮起亚细亚”为总主题的盛大开幕式为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启航,引来全世界的目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杭州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 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C.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D.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2. 开幕式开始时,杭州的夜空流光溢彩,而新疆的同学们在收看节目时,天还亮着呢。这是因为( )
A. 纬度差异B. 地球公转C. 气候差异D. 地球自转
3. 韩国位于亚洲东部,来自韩国的运动员主要属于( )
A. 白色人种B. 黄色人种C. 黑色人种D. 混血人种
4. 开幕式当天杭州细雨蒙蒙,下面天气符号符合当时天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1. C 2. D 3. B 4. A
【解析】
【1题详解】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杭州(31°N,120°E) 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更早看到日出, 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开幕式开始时,杭州的夜空流光溢彩,而新疆的同学在收看节目时,天还亮着呢,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地方时的差异,跟纬度差异、地球公转和气候差异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特点,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韩国位于亚洲东部,来自韩国的运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动员主要属于黄色人种。故选B。
【4题详解】
以上四个天气预报符号中,A所示的是小雨,B所示的是雷电天气,C所示的是小雪,D所示的是晴天,开幕式这一天是细雨蒙蒙,与A所示的天气相符,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下图示意鱼龙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5. 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A. 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B. 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 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D. 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6. 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词语是( )
A. 愚公移山B. 刻舟求剑C. 沧海桑田D. 精卫填海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鱼龙是一种海洋生物,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现在变成了海洋。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词语是沧海桑田,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沧海,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下图是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 600mB. 800mC. 1200mD. 1800m
8. C处所示地形是( )
A. 高原B. 山地C. 盆地D. 平原
9. 土地平坦开阔易开发,最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经济发达地区是( )
A. E地B. A地C. B地D. C地
【答案】7. A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A地的海拔是1200米,B地的海拔是6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200米﹣600米=600米。故选A。
【8题详解】
依据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读图可知,C点四周高中间低,是盆地。故选C。
【9题详解】
E地是平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广阔,易开发,最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经济发达地区。故选A。
【点睛】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图反映了全球气温、降水随( )
A. 经度变化的情况B. 纬度变化的情况C. 海拔变化的情况D. 时间变化的情况
11. 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水量比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多
②全球年降水量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年降水量多
④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多、气温最高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示来看,该图反映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与降水量的状况,即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没有反映出随“经度”、“海拔”、“时间”变化的情况,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水量(一般年平均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比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一般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左右)多,①正确。全球年降水量赤道附近降水多,因为赤道地区受太阳光辐射强烈,且绝大部分地区为广阔的海洋;两极地区降水少,因为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水蒸气蒸发微弱,不易成云致雨,②正确。中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比低纬度地区低,故年平均气温较低纬度地区低,③错误。赤道附近主要是广阔的海洋,且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大量海水蒸发,形成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最多,气温也较高,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是: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中纬度地区的亚欧大陆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③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④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下图示意北半球人口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北半球的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在( )
A. 中低纬内陆地区B. 中高纬沿海地区C. 中高纬内陆地区D. 中低纬沿海地区
13. ③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极端干旱B. 酷寒烈风C. 湿热多雨D. 空气稀薄
14. ④大洲许多国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有( )
①资源短缺②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12. D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D正确;中低纬度内陆地区、中高纬度内陆地区、中高纬度沿海地区,要么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交通不便;要么纬度较高,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③地区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导致人口稀少,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4题详解】
④大洲是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现象,D正确;资源短缺、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会带来的影响,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
15. 下列图例是来自某邻国的同学从“中国政区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
A. 国界B. 公路
C 铁路D. 水库
【答案】B
【解析】
【详解】四个选项中,选项ACD描画正确,选项B所示的图例应该是长城,不是公路,B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5分)
16. 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同学们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对《气温》一课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得出结论。下图是同学们查阅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世界气温分布】
(1)将A、B、C、D四地按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纬度位置相似的A地和C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B地和D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仔细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的情况,可得出世界各地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
【探究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右图中的传统民居位于气温____(高或低)的地区,该传统民居墙体厚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是墙体____(薄或厚)可以____(保暖或隔热)。
【答案】16. ①. BCAD ②. 海陆位置 ③. 纬度位置
17. 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18. ①. 高 ②. 厚 ③. 隔热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民居为素材,设置了3道小题,涉及及世界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特色民居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中等温线信息可知,B地年平均气温高于20℃,C地年平均气温为20℃,A地年平均气温为10℃,D地年平均气温低于0℃,按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BCAD。A地位于陆地,C地位于海洋,纬度位置相似的A地和C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B地位于赤道附近,D地位于极地地区,B地和D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
【小问2详解】
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的情况可知,世界各地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点睛】读图分析,图中民居为西亚地区的民居,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民居墙体厚,窗户小,可以防沙隔热,屋顶为平顶,是因为当地降水少。
17. 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1)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太阳直射____(纬线名称)。
(2)图1中甲、乙、丙、丁四点位于日出时刻的是____。丙点的经纬度是____。
(3)1月15号我们放寒假时,地球运行在图中____段,在此期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答案】17. ①. 夏至 ②. 北回归线
18. ①. 乙 ②. (0°,0°)
19 ①. ③~④ ②. 昼短夜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变化、经纬网的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1可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小问2详解】
读图1可知,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图1中甲、乙、丙、丁四点位于日出时刻的是乙。丙点所处的纬线是赤道(0°纬线),所处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故丙点的经纬度是(0°,0°)。
【小问3详解】
1月15号处于12月22日~3月21日之间,读图2可知,图中③为12月22日的冬至日,图中④为3月21日的春分日,1月15号我们放寒假时,故地球运行在图中③~④段,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18. 2023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峰会”在印度首都举行,读“G20国家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G20国家分布图”中可知,七大洲中只有____洲没有G20成员国分布。G20成员国之间在峰会期间签署了许多经贸协议和商业合同,上述活动我们称之为____(南南合作或国际经济合作)。
(2)成员国巴西所在的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
(3)成员国E所属的大洲是____,该大洲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主要是____。
(4)图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四国中,国土属于群岛的国家是____。
(5)图右是成员国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
【答案】18. ①. 南极 ②. 国际经济合作
19. 巴拿马运河 20. ①. 欧洲 ②. 基督教
21. 印度尼西亚 22. 全年高温多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G20国家分布示意图”和气候图为素材,设置了5道小题,涉及七大洲的分布、洲界、宗教、国家、气候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G20国家分布图”中可知,没有成员国分布的大洲是南极洲,该大洲无常住人口。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G20成员国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因此G20成员国之间在峰会期间签署了许多经贸协议和商业合同,我们称之为国际经济合作。
【小问2详解】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E所属的大洲是欧洲,该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
【小问4详解】
图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四国中,印度、中国、巴西都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全国岛屿总数在17000座以上,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小问5详解】
右图所示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19.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地形以____为主。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D____。
(3)该地区规划修建一条高速公路MQN,可能采用架桥(右图所示)方式修建的是____(填MQ或QN);量得MQN图上距离1.1厘米,该段高速公路的全长大约为____.
(4)某户外俱乐部打算开展攀岩活动,他们应去图中____(填写字母)处。
【答案】19. 山地 20. 鞍部
21. ①. MQ ②. 2.2千米 22. C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比例尺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得,图示地区等高线密集,最高处海拔是954米,高低悬殊差异大。地势起伏大,海拔超过500米以上地形为山地,所以图示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小问2详解】
根据等高线不同形状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由图可知,D位于两山峰之间的低地属于鞍部。
【小问3详解】
通过右图可知,采用架桥方式修建高速公路的地形为山谷,图中MQ跨过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采用架桥;图中QN跨过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该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MQN图上距离1.1厘米,该段高速公路的全长大约为1.1×2千米=2.2千米。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C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4页。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