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籍记载,唐朝渤海国先民“居无室庐,负山水坎地,覆以土,如丘冢然。夏出随水草
1.渤海国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当地( )
A.冬季寒冷B.风力较大C.降水稀少D.光照充足
2.渤海国古聚落多分布在( )
A.地势低洼的平原B.地势居中的山谷
C.森林茂密的高山D.坡向朝南的陡崖
3.渤海国先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A.种植B.养殖C.伐木D.游牧
东京湾区(包括东京都、群马县、山梨县等“一都七县”区域)是日本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核心—边缘结构明显。20世纪60年代,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并于2012~2020年期间进入收尾阶段。研究显示,东京湾区大面积县域人口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且净流出区域由边缘区域逐步扩张至内部区域和高速公路沿线。据此完成4~6题。
4.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B.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
C.促进人口流动D.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
5.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东京湾区边缘地区冲击最大的产业有( )
A.农业B.制造业C.批发业D.金融业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6.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边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变化趋势是( )
A.先下降,后上升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D.上升
受热力环流影响,云南西部某高山存在两个逆温层,高层逆温接近山顶。如表示意该山地逆温层分布特征。据此完成7~9题。
7.与西坡相比,东坡逆温出现频率明显偏低,主要取决于( )
①盛行风向
②太阳方位
③植被条件
④白昼时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该山地低层逆温强盛可能造成( )
A.积雪逐渐消融B.高山森林枯黄
C.持续晴热高温D.阴雨天气连绵
9.高层逆温与低层逆温的贯通离不开( )
A.沿坡上升气流加强B.沿坡下沉气流减弱
C.谷地垂直抬升气流加强D.谷地垂直下沉气流减弱
公主港地下洞穴地处巴拉望岛(图1),为大型喀斯特溶洞,直连大海。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涨潮时海水可以倒灌进入洞穴内数千米深处,该洞穴的水全年蒸发较弱。图2示意该地下洞穴不同季节涨潮时的状态。据此完成10~12题。
10.从状态I向状态II的过渡发生在( )
A.2月B.5月C.8月D.11月
11.与状态Ⅰ的淡水相比,状态Ⅱ的淡水( )
A.更新慢B.盐度高C.密度小D.温度高
12.该洞穴的水全年蒸发较弱,可能是因为( )
①流速较快
②风速较慢
③湿度较大
④盐度较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如图示意拉萨市房屋不同朝向获得的月平均逐时太阳辐射总量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上述①②③④图分别对应的方向是( )
A.北向、西向、南向、东向B.南向、西向、北向、东向
C.东向、南向、西向、北向D.北向、东向、南向、西向
14.为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以下房屋朝向合理的是( )
A.南偏西63°B.南偏东22°C.南偏东50°D.西偏北25°
15.关于拉萨房屋设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延长建筑东西向的长度
②窗户设置适当的遮阳板
③南向窗户使用双层玻璃
④房屋墙体选择深色材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海域,南海(5°N~25°N,110°E~120°E),也是热带气旋的源地(如图)。相较于西北太平洋,存在的时间短,强度上也较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与北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显著相关,受此影响,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数减少。
(1)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选择一个海域,分析造成两地热带气旋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减少的原因。
17.(2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六大走廊之一。2022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途经蒙古国、通往中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年输气量可达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正在规划建设中。该走廊发展面临着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图示意中蒙俄经济走廊。
(1)分析“西伯利亚力量东线”线路弯曲度大的原因。
(2)简述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对图示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3)指出制约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的环境因素。
1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囤水田是一种简易的以田蓄水设施,可一年四季囤水,水深在0.7米以上,还有多余水供其他田块使用。冬囤水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不仅抗旱保墒,重庆市永川区开展冬囤水田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稻鱼(虾、蟹、鳖、鳝、鳅),兴建农田湿地公园,打造了山水一体、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园区。随着梯田水利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地和谐共生关系。如图示意重庆市永川区图水田与梯田空间分布及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
(1)分析永川区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2)分析囤水田与临近梯田的组合对该地夏季防洪的作用。
(3)说明冬囤水田生产模式可能对区域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高考地理适应性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9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籍记载,唐朝渤海国先民“居无室庐,负山水坎地,覆以土,如丘冢然。夏出随水草
1.渤海国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当地( )
A.冬季寒冷B.风力较大C.降水稀少D.光照充足
【分析】早期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解答】解: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渤海国先民的居住建筑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读图可知,渤海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有利于冬季保暖,故A正确。
半地穴式的主要目的不是防风,故B错误。
当地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稀少不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故C错误。
当地纬度较高,光照不充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即可,旨在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2.渤海国古聚落多分布在( )
A.地势低洼的平原B.地势居中的山谷
C.森林茂密的高山D.坡向朝南的陡崖
【分析】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解答】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渤海国古聚落分布区多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地势低洼处易遭水患,故A错误。
地势过高处自然环境恶劣,故C错误。
陡崖易发生地质灾害,故D错误。
结合材料“负山水坎地”,推测古聚落多分布在地势居中的山谷,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渤海国先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A.种植B.养殖C.伐木D.游牧
【分析】渤海国地区气候寒冷,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但该地区水草肥美,形成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答】解:结合题干材料“夏出随水草,冬入处”分析,渤海国先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故D正确。
该区域先民逐水草而居,不符合种植业、养殖业、伐木业的特点,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东京湾区(包括东京都、群马县、山梨县等“一都七县”区域)是日本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核心—边缘结构明显。20世纪60年代,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并于2012~2020年期间进入收尾阶段。研究显示,东京湾区大面积县域人口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且净流出区域由边缘区域逐步扩张至内部区域和高速公路沿线。据此完成4~6题。
4.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B.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
C.促进人口流动D.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
【分析】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解答】解:由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在东京一极化程度较为严重的背景下,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这说明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背景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所以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B正确。
原有日本也有交通线分布,新建的高速公路并不能降低运输成本,A错误。
高速公路建设确实可以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促进人口流动,但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背景是东京一极化程度较为严重,新建的交通线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和促进人口流动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5.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东京湾区边缘地区冲击最大的产业有( )
A.农业B.制造业C.批发业D.金融业
【分析】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东京湾区边缘地区冲击最大的产业可以从交通促进人口流动、减少农村劳动力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由题干信息“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大面积县域人口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县域的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的流出减少区域的农业劳动力,产业较大冲击,A正确。
制造业、批发业、金融业属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主要从业人口在城市,不在县域范围内,所以带来的冲击并不大,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东京湾区边缘地区冲击最大的产业,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6.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边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变化趋势是( )
A.先下降,后上升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D.上升
【分析】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解答】解: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大面积县域人口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而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人口由流入到流出,说明该区域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工资待遇下降,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工资待遇人口才流出,所以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边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变化趋势是下降,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受热力环流影响,云南西部某高山存在两个逆温层,高层逆温接近山顶。如表示意该山地逆温层分布特征。据此完成7~9题。
7.与西坡相比,东坡逆温出现频率明显偏低,主要取决于( )
①盛行风向
②太阳方位
③植被条件
④白昼时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可分成平流逆温、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影响逆温的因素主要从水汽、稳定气象条件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山地位于云南西部高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带来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使其西坡地区容易形成逆温层,①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部为下午太阳方位,日落时气温逐渐下降,山坡处容易形成逆温层,②正确。
东西两坡植被条件差异较小,白昼时间差异也较小,③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逆温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该山地低层逆温强盛可能造成( )
A.积雪逐渐消融B.高山森林枯黄
C.持续晴热高温D.阴雨天气连绵
【分析】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对流层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解答】解:逆温层出现时使对流活动减弱,当低层逆温出现强盛时,对流活动较弱,山地降水减少,山坡森林缺乏水分容易枯黄,B对。
逆温层出现,空气对流对流运动弱,对高山积雪融化影响较小,A错。
逆温层出现时多晴朗天气,但不一定是持续晴热、高温的天气,C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山地逆温层分布特征为载体,考查山地低层逆温强盛造成的影响,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9.高层逆温与低层逆温的贯通离不开( )
A.沿坡上升气流加强B.沿坡下沉气流减弱
C.谷地垂直抬升气流加强D.谷地垂直下沉气流减弱
【分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可分成平流逆温,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
【解答】解:山地逆温现象是由于山坡冷空气顺坡而下,抬升谷地暖空气,形成上暖下冷的现象,当高层逆温与低层逆温贯通说明山坡沿坡下沉冷空气增强,谷地暖空气被迫抬升强烈,C对,AB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高层逆温与低层逆温的贯通的条件,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难度中等。
公主港地下洞穴地处巴拉望岛(图1),为大型喀斯特溶洞,直连大海。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涨潮时海水可以倒灌进入洞穴内数千米深处,该洞穴的水全年蒸发较弱。图2示意该地下洞穴不同季节涨潮时的状态。据此完成10~12题。
10.从状态I向状态II的过渡发生在( )
A.2月B.5月C.8月D.11月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
【解答】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状态I向状态II的过渡及公主港地下洞穴中淡水开始减少,盐度开始增加,出现海水倒灌的问题,河流水位低,可知此时地表淡水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入河水量降低,秋季降水量开始减少,即从状态I向状态II的过渡发生在11月,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盐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与状态Ⅰ的淡水相比,状态Ⅱ的淡水( )
A.更新慢B.盐度高C.密度小D.温度高
【分析】与状态Ⅰ的淡水相比,状态Ⅱ的淡水的区别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包括组成、更新速度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状态Ⅱ的水以咸水和半咸水为主,淡水较少,地表水补给较少,水体更新慢,A正确。
根据图上信息可知,状态Ⅱ的水水量可能增加,对盐分起到稀释作用,盐度不一定高,密度不一定小,故BC错误。
根据图上信息可知,从状态Ⅰ向状态Ⅱ的过渡发生在11月,状态Ⅱ的水位于冬季时期,温度降低,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2.该洞穴的水全年蒸发较弱,可能是因为( )
①流速较快
②风速较慢
③湿度较大
④盐度较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解答】解:该洞穴的水全年蒸发较弱,可能是因为公主港地下洞穴地处巴拉望岛,为大型喀斯特溶洞,位于地下,风速较慢,湿度较大,蒸发较弱,②③正确。
公主港地下洞穴位于地下,流速较慢,①错误。
盐度高低和蒸发无关,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洞穴水全年蒸发较弱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图示意拉萨市房屋不同朝向获得的月平均逐时太阳辐射总量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上述①②③④图分别对应的方向是( )
A.北向、西向、南向、东向B.南向、西向、北向、东向
C.东向、南向、西向、北向D.北向、东向、南向、西向
【分析】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范围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范围除外)。
【解答】解:①太阳辐射总量在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约14时)时为最大,此时太阳在正南,同时太阳辐射总量一年中数值较小,应为背阴侧,为北向;②太阳辐射总量在14:00左右时最大,此时为下午,太阳在西侧,故应为西向;③太阳辐射总量也是在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约14时)时最大,太阳辐射总量数值一年中也较大,应为南向;④的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此时太阳应在偏东方向,应为东向,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太阳方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为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以下房屋朝向合理的是( )
A.南偏西63°B.南偏东22°C.南偏东50°D.西偏北25°
【分析】太阳辐射能的使用需要结合太阳方位和房屋位置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该地太阳辐射状况来看,南偏西63°不利于利用上午的太阳辐射能,故A错误。
南偏东22°在上午、中午以及下午部分时间均能被太阳照射,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故B正确。
南偏东50°不利于利用下午的太阳辐射,故C错误。
西偏北25°不利于利用上午及中午的太阳辐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太阳方位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15.关于拉萨房屋设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延长建筑东西向的长度
②窗户设置适当的遮阳板
③南向窗户使用双层玻璃
④房屋墙体选择深色材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解答】解:延长建筑东西向长度,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①正确。
因拉萨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适当设置遮阳板较为合理,②正确。
拉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若南向窗户使用双层玻璃不利于太阳辐射的热量进入室内,故③错误。
墙体选择深色材料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有利于室内增温,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海域,南海(5°N~25°N,110°E~120°E),也是热带气旋的源地(如图)。相较于西北太平洋,存在的时间短,强度上也较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与北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显著相关,受此影响,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数减少。
(1)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选择一个海域,分析造成两地热带气旋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减少的原因。
【分析】(1)两地热带气旋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需要结合面积和纬度进行分析。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秘鲁上升补偿流减弱甚至消失,赤道中东部地区洋面水位较低,赤道逆流加强,补偿中东部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反方向,就会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秘鲁寒流减弱,上升营养物质减少,鱼的饵料减少,再者冷海水上泛减少,水温升高,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缺氧死亡。
【解答】解:(1)结合材料“相较于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少,强度上也较弱”可知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的差异,南海海域面积小,形成的热低压较弱,台风形成后很快登陆,强度较小,其海域面积明显大于南海,形成的热低压较强,台风形成后在海洋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登陆,强度较大。
(2)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赤道暖水区东移,太平洋西部海域海水温度偏低;由于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偏低,对流活动减弱,因此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生成的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
(1)西北太平洋海域,海域面积大;距周围陆地远,强度更大,海域面积小、北部均紧邻大面积大陆,强度较小。)
(2)厄尔尼诺期间,东南信风减弱;西北太平洋海洋表层的温度降低;近海面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
【点评】本题以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气旋特征判断,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7.(2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六大走廊之一。2022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途经蒙古国、通往中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年输气量可达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正在规划建设中。该走廊发展面临着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图示意中蒙俄经济走廊。
(1)分析“西伯利亚力量东线”线路弯曲度大的原因。
(2)简述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对图示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3)指出制约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的环境因素。
【分析】(1)“西伯利亚力量东线”线路弯曲度大的原因可以从增加输出量、降低建设成本、靠近市场等角度分析。
(2)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对图示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可以从能源升级、改善大气质量、增加就业等角度分析。
(3)制约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的环境因素可以从降水、风沙、植被、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西伯利亚力量东线”与多个气源地相连,使其弯度增加,基础设施好;连接中国多个城市。
(2)增加气源,缓解能源不足,加快能源结构升级,可以改善大气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日数多;气温低;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降水稀少。
故答案为:
(1)与多个气源地相连,增加天然气输出量,可降低建设成本,靠近天然气市场。
(2)缓解能源不足,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增加就业。
(3)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多风沙;植被覆盖率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交通线路选线的区位因素、交通线路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囤水田是一种简易的以田蓄水设施,可一年四季囤水,水深在0.7米以上,还有多余水供其他田块使用。冬囤水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不仅抗旱保墒,重庆市永川区开展冬囤水田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稻鱼(虾、蟹、鳖、鳝、鳅),兴建农田湿地公园,打造了山水一体、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园区。随着梯田水利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地和谐共生关系。如图示意重庆市永川区图水田与梯田空间分布及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
(1)分析永川区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2)分析囤水田与临近梯田的组合对该地夏季防洪的作用。
(3)说明冬囤水田生产模式可能对区域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
【分析】(1)永川区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从便于耕作、保证生产生活用水、节约耕地、保证水质等角度进行分析。
(2)囤水田与临近梯田的组合对该地夏季防洪的作用从源头收集雨水、有效缓解雨洪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
(3)冬囤水田生产模式可能对区域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从减少春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种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读图可知,永川区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由梯田、居民区组成,面积大且集中连片,发展农业生产,可起到涵养水源;缓解旱涝;民居分布于地势相对较高较陡处,节约耕地,水质清澈。
(2)重庆市永川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囤水田位于高处,对坡面径流起到调控作用,通过梯田逐级蓄滞,有效缓解雨洪灾害。
(3)重庆市永川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囤水可以为春耕栽秧提供水源;通过材料可知、蟹、鳖、鳝、鳅)共生立体种养,被少水田杂草生长及病虫害发生,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种类;该地还兴建农田湿地公园、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园区,增加农民收入。
故答案为:
(1)梯田位于缓坡区域,面积大且集中连片;森林位于地势较高处、缓解旱涝;民居分布于地势相对较高较陡处,又能保证生活用水水质。
(2)夏季易发暴雨洪涝,囤水田位于高处;通过梯田逐级蓄滞,有效缓解雨洪灾害。
(3)冬季囤水为春耕栽秧提供水源,减少春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被少水田杂草生长及病虫害发生,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农民收入。
【点评】本题以囤水田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知识点涉及乡村用地结构、囤水田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8/15 15:53:18;用户:15290311958;邮箱:15290311958;学号:48861359项目
高层逆温
低层逆温
坡向
东
西
东
西
起始海拔高度/m
2400
2520
760
1440
逆温层厚度/m
>260
>240
>640
>700
出现频率/%
1
15
4
19
项目
高层逆温
低层逆温
坡向
东
西
东
西
起始海拔高度/m
2400
2520
760
1440
逆温层厚度/m
>260
>240
>640
>700
出现频率/%
1
15
4
1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54,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docx、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