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01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02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实词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中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中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句中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1.下列各句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君之不慈臣
    B.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
    C.请事斯语矣 远之事君
    D.若使天下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B.请息交以绝游 去以六月息者也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B.①诚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①作计乃尔立 ②始尔未为久
    D.①苟余情其信芳 ②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字意思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③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道芷阳间行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忽反顾以游目兮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大行不顾细谨 ④荆轲顾笑武阳
    6.下列句中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始循以入 循山而南
    B.磴几不可登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C.明烛天南 何当共剪西窗烛
    D.至于泰安 至于斟酌损益
    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我世世为洴澼絖 ②为者败之
    B.①剖之以为瓢 ②埏埴以为器
    C.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②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D.①知者不感 ②知止而后有定
    8.下列句中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
    B.君子不齿 唇亡则齿寒
    C.耻学于师 不耻相师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9.下列句中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B.学不可以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
    D.而寒于水 非能水也
    10.下列句中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见常日稀 儿已薄禄相
    B.西当太白有鸟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悟已往之不谏 善万物之得时
    D.丞相祠堂何处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二)
    1.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②副有罪,当相坐
    B.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②狐假虎威
    D.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②衣轻乘肥
    2.下列句子中相同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薄暮,下管键(《狱中杂记》) 与饮食之气相薄(《狱中杂记》)
    B.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C.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祭十二郎文》)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种树郭橐驼传》)
    D.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侍坐》)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
    3.下列各组选项中相同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吾与点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因人之力而敝之 蒙故业,因遗策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无可寄托者 寄寓于表 女寄言于母 临崩寄臣以大事
    B.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 兴利除弊 夙兴夜寐
    C.不能十步 步其韵奉和一首 乃自强步 步余马兮山皋
    D.下饮黄泉 中军置酒饮归客 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句中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C.吾与点也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暴秦之欲无厌 夫晋,何厌之有
    6.下列各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文 郁郁乎文哉(完美)
    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修饰,讲求仪表)
    B.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观过,斯知仁矣(过错) 过故人庄(经过)
    C.党 党同伐异(偏袒)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结党)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类别)
    D.比 鳞次栉比(排列)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等到)
    7.(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8.(2022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食”字含义相同。
    B. “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放”字含义相同。
    C. “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 “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9.(2022年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0. (2022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三)
    1.(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取曲沃”与“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中的“取”字含义不同。
    B.“其后秦欲伐齐”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C.“子为寡人虑之”与“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为”字含义相同。
    D.“张仪南见楚王”与“南取百越之地”(《过秦论》)中的“南”字用法相同。
    2.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群臣闻见者毕贺”与“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中的“者”字含义不同。
    B.“诸士大夫皆贺”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含义不同。
    C.“而患必至也”与“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D.“何也”意思是为什么呢,“何”与《记承天寺夜游》“何处无竹柏”中的“何”字含义不同。
    3.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后秦欲伐齐”与后世用作成语的“自矜功伐”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B.“惠王患之”与“无敌国外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与“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D.“群臣闻见者毕贺”与“群贤毕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毕”字含义相同。
    4.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敝邑欲伐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素师》)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B.“寡人自以为智矣”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C.“且先绝齐”中的“绝”与《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中的“绝”含义不同。
    D.“广从六里”与“约从离衡”(《过泰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5.(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C.“与之伐齐”与“夫人之相与”(《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6.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乃出见使者”与“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必受欺于张仪”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D.“夫秦所以重王者”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两句中的“夫”字含义不同。
    7. (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遂举兵伐秦”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秦与齐合”与“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D.“过听于张仪”与“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8. (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谓吴起曰”与“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汝心之固”(《愚公移山》)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C.“德义不修”与“此地有茂林修竹”(《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
    D.“夏桀之居”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9. (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君不修德”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B.“武王克殷”与“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
    C.“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字含义相同。
    10. (2022全国乙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
    B.“臣闻之”与“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C.“惟仁是亲”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附:参考答案
    (一)
    1.A.之:都是助词,取独,不译;
    B.敏:均为形容词,勤勉/聪明;
    C.事:均为动词,实践、从事/侍奉;
    D.若:假如,连词/像,动词。
    故选A。
    2.A.前一“扑”是用荆条制的刑具,后一“扑”意思是“满”。
    B.前一“穷”意为“偏远、荒远”,后一“穷”意为“极尽”。
    C.前后“负”均为“担负”之意。
    D.前一“接”意为“接触”,后一“接”意为“结交”。
    故选C。
    3.A.“引”:动词,举起,拿着;动词,连接;
    B.“息”:动词,停止,断绝;名词,气息,指风。
    C.“矜”:动词,怜悯、怜惜;动词,自夸、夸耀。
    D.“虽”:都作连词,虽然。
    故选D。
    4.A.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是说“地方长官推荐张衡为孝廉到朝廷做官,他没有动身前往应荐,三公的官署多次下诏召请张衡到朝廷做官,张衡还是没有去就职”,“举”,举荐,推荐;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是说“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占领了巴蜀”,“举”,占领。
    B.①“诚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是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诚”,如果;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是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诚”,确实。
    C.①“作计乃尔立”是说“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尔”,这样;②“始尔未为久”是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尔”,助词,不译。
    D.①“苟余情其信芳”是说“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信”,真正,确实;②“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是说“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确实,实在。
    故选D。
    5.A.“引”分别是:引导;连接;身子向上起;引用。
    B.“道”分别是:治国方法;道理;取道;风尚。
    C.“制”分别是:规模;裁制;统帅;制服。
    D.“顾”①④相同,都是“回头看”;②只是;③顾虑。
    故选D。
    6.A.“循”,意思都是:沿着,顺着。
    B.几乎;桌子。
    C.动词,照耀;名词,烛花。
    D.到达;表示另提一件事或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
    故选A。
    7.A.①句意: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漂洗棉絮为业。“为”,以……为业,从事。②句意: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为”,做事。
    B.“以为”,都是“以……为……”的省略,把……做成……。
    C.①句意:你本来不善于利用事物大的作用。“固”,本来。②句意:沛公沉默了一会说:“确实比不上项王。” “固”,确实。
    D.①句意:智慧的人不迷惑。“知”,通“智”,智慧。②句意:知道应达到的蕞高境界就能够志向坚定。“知”,知道,了解。
    故选B。
    8.A.第一句意思是: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师”,名词,老师;第二句意思是: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师”,名词,老师。两词意思相同。
    B.第一句意思是:君子不屑与之并列。“齿”,像牙齿一样并列,此处为“并列”的意思。;第二句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齿”,牙齿。两词意思不同。
    C.第一句意思是: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第二句意思是: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两词意思相同。
    D.第一句意思是: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远了。“师”,动词,跟从老师。第二句意思是: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可以知道了。“师”,动词,跟从老师。两词意思相同。
    故选B。
    9.A.“中”,合乎。
    B.“已”,停止。
    C.“假”,借助。
    D.“水”,名词,水/动词,游泳。
    故选D。
    10.A.副词,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名词,相貌。
    B.介词,正对着;动词,阻挡,把守。
    C.都是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故选C。
    (二)
    1.C.“假”均是动词,“借助”。
    A.“坐”,①副词,徒,空;/②动词,治罪,判罪。
    B.“遗”,①丢失、遗失;/②过去的。
    D.“乘”,①“四”的代称;/②乘着。
    故选C。
    2.A.都表示“迫近”,动词。
    B.“被攻占”,动词/“全”,形容词。
    C.“连词,表修饰”/“尔,你们”,代词。
    D.“等到”,副词/“近来”,副词。
    故选A。
    3.A.“爱”都是吝惜、吝啬。
    B.“与”,赞成。/亲附、亲近。
    C.“因”,依靠。/沿袭、沿用。
    D.“隐”,痛惜、哀怜。/暗暗地。
    故选A。
    4.A.寄:托付/寄居/转达/托付。(一和四相同,皆为“托付”)
    B.兴:兴起/使……兴盛/兴办/起来。
    C.步:两次举足为步/追随/行走/使……行走。
    D. 饮:喝/使……喝/可以喝的东西/喝水。
    故选A。
    5.A.“爱”,动词,吝惜。/动词,疼爱。
    B.“始”,副词,起初。/副词,才。
    C.“与”,动词,赞成。/动词,亲附。
    D.“厌”,都是动词,满足。
    故选D。
    6.B.过故人庄:拜访朋友的村庄。过:拜访,探望。
    故选B。
    7.【答案】A项文中“约车”的“约”是准备的意思。
    8.【答案】“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
    9.【答案及解析】C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骗”。
    10.【答案】B【解析】“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勉强令人满意。差:大致还可以】,隐若一敌国【隐若敌国: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矣。”根据“隐若敌国”,强调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是“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的意思。其实,“差强人意”是一个成语,熟知这一成语,便可断定此项错误。
    (三)
    1.【答案】C【解析】C项,前者为介词,“替”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演奏”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下”的意思,其宾语是处所,后者是“拿取”的意思;B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的意思,后者是人称代词“他们”;D项,“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
    2.【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担心”的意思;A项,前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是结构助词,不译;B项,前者是形容词“众”“多”的意思,后者是兼词“之于”的意思;D项,前者是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
    3.【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动词“忧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祸患”的意思。A项,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功业”的意思;C项,都是“如果”的意思;D项,都是副词“全,都”的意思。
    4.【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形容词“破旧”的意思,用于谦称自己的事物,后者是动词“损害”的意思;B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 “把……做成”的意思;C项,前者是“断绝”的意思,后者是“越过”的意思;D项,都同“纵”。
    5.【答案】C【解析】A项,都是通“悦”,高兴的意思;B项,前者是“好”的意思,后者是 “与……交好”的意思;C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交往”的意思;D项,前者是“军队”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
    6.【答案】B【解析】B项二者都是“接见”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介词“趁机”的意思;C项,都是表被动,翻译为“被”;D项,前者是句首发语词;后者是“那”的意思。
    7.【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发动”的意思,后者是“尽,完”的意思;A项,二者都是“丢失”的意思;C项,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分”的意思;后者是“拜访”的意思。
    8.【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停留”的意思;A项,两个“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B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C项,前者是“学习、锻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高高的”的意思。
    9.【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喜爱”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够”的意思;D项,两个都是“全”的意思。
    10.【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游览”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听到”的意思,后者是“使……听到”的意思;C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是“这”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错”的意思,后者是“责怪”的意思。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7(共三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7(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5(共二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5(共二组,附参考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