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章节综合(Word版含解析)
展开1.(2021 秋 · 北京顺义 · 九年级统考期末)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
述正确的是
①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③带来环境的变化 ④使妇女社会角色改变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2021 秋 · 北京门头沟 · 九年级统考期末)观察下图,该图可以揭示的社会现象是
A. 人口增长 B. 城市发展 C. 贫富分化 D. 环境污染
3.(2021 秋 · 北京门头沟 · 九年级统考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
应该是( )
A. 社会进步 B. 社会矛盾
C. 社会变化 D. 政治制度
二、综合题
4.(2023 秋 · 北京东城 · 九年级统考期末)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一 到 18 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 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 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 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 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 到 17 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 洲科学研究的中心。 1662 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这些自
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城市居民为喝牛奶要在城里养牛的状况得以改变的原因。并
结合所学, 说说这一原因给社会与经济带来什么巨大变化?
材料三
材料四 同一个城市往往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工业家的豪宅通常坐落在公园中间,空气清新, 环 境舒适,交通方便; 工人的住宅多位于城市偏远角落,简陋的屋棚茅舍杂乱地拥挤在一起, 交通、卫生条 件极差。布雷德福是“ 最肮脏的城市 ”, “ 空气中充满着这么多的硫化氢 ”。谢菲尔德烟灰弥漫,人们不
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 ”。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6— 19 世纪的世界史》 (3)观察材料三中图 1 和图 2,你分别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析工业革命给城市带
来的影响。
5.(2022 秋 · 北京通州 · 九年级统考期末) 近代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这套茶具中最与世无争的当数奶罐, 但它也是社会与经 济巨变的一部分。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喝上牛奶, 城市居民还得在城里养牛……不过,通往城郊的铁路改变了 这一状况, 奶牛因此可以回归乡野。 一八五三年, 一篇发表 在《英国皇家农业协会期刊》上的文章说道: 随着西南铁路 竣工, 萨里地区开展了新贸易。那里办起了不少有二三十头 奶牛的养殖场, 将产出的牛奶送往滑铁卢终点站以供应伦敦
市场。
时期
学校
种类
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工业革
命以前
贵族
学校
传统英国社会, 贵族、高级僧侣和上层社会子女接受贵族学校的教
育。
——摘编自殷睦宁《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主日学校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初等教育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1833 年的工厂法规定,禁止雇佣 9 岁以下的童工, 并把 9— 13 岁的儿童的劳动时间限制为 8 小时, 每天在劳动时间内拿出 2 小时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马克思认为,这 个工厂法的颁布,是英国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第一次吝啬的让步。 1844 年工厂法补充规定,童工必须交上学 证明。 1846 年的工厂法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 并为劳动条件之一, 8— 13 岁的童工每
周必须在学校学习 6 个半天或 3 个整天, 否则雇主不得使用儿童劳动。
——摘编自周德昌主编《简明教育辞典》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颁布童工教育法规的背景及作用。
材料三
——摘编自陈孝彬主编《外国教育管理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 18— 19 世纪英国初等教育的特点。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 说明工业革命与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慈善
学校
国教会主办,收留部分贫苦儿童。在教学上向学生传递宗教教义, 帮
助儿童确立宗教信仰。
工业革
命以后
妇女
学校
家庭妇女主办, 招收女性学生居多, 会教授一些缝纫技术。
私立
学校
私人办学, 招收更多的男性入学,授以读、写算等文法知识。
工厂
学校
由工厂主办,为童工提供必要的初等教育。
主日
学校
最初由慈善人士或各教派创办, 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进来。在星期日
传授知识如阅读、写作和算数, 同时培养宗教道德。
6.(2022 秋 · 北京海淀 · 九年级统考期末) 人口迁徙改变了历史。
材料一 自西晋末年至刘宋为止, 许多少数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与汉族杂居(见上图)。中原地 区陷入动荡也造成中原人士离开故土。北来的侨民多集中在长江流域。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 从短时态
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 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阅读中国 ·社会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阶段的人口迁徙对“社会
的久远进步” 的作用。
材料二 1620— 1770 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部分人口统计(单位: 人)
—— 李剑鸣《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的变化并说明原因。分析这种变化给英属北美殖民地
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以前, ①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革命造成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农村就业困难和生活 条件恶劣, 对剩余人口的向外流动起着推动作用。 1801— 1841 年间, “ 英国城市人口增长了一倍多, 1801 年 42%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而到了 1841 年 51%的人是城镇居民”。 ②工业革命带来产业结构巨变,工矿企
业生产和服务业规模扩大急需劳动力,对农村人口的流动形成一股强大的拉力。 ③政府通过《济贫法》
《定居法》等法律放松人口流动限制,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条件。 ④水陆交通的改善,特别是铁路运输的发
展有利于人口的快速流动。
——摘编自马丽敏《19 世纪英国城市化与人口迁移》 (3)依据材料三,补充完成下列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口迁徙分析一览表。(表格填写要求:表格中 A、 B、
C 三处填写相应文字, D、 E 两处填写相应的数字序号。)
年份项目
1620 年
1680 年
1720 年
1750 年
1770 年
白人
2282
144536
397346
934340
1688254
黑人
20
6971
68839
236420
459822
项目
具体内容
(4)人口迁徙是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综上所述, 请从人口迁徙的原因、特点、影响中任选一
. . .
个角度谈谈你对人口迁徙问题的认识。
7.(2022 秋 · 北京海淀 · 九年级统考期末) 教育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
材料一 唐代学校教育主要服务于科举,是科举赖以发展的基础(见右图)。学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 而成为政府的官员, 学校教育往往成为科举考试的准备。贞观年间,唐太宗数次亲临最高学府—— 国子监 以示重视, 他还下令增盖学社 1200 余间以满足学校需求。唐朝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等纷纷派遣子弟入
学。
——摘编自宋大川、王建军《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 隋唐卷》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绘画、雕塑和建筑多由画工、雕塑工匠和建筑师承担, 行会不仅协调和管理各 类技艺行业的生产和交易,还担负着本行业技艺的传承和艺徒的培训职能。随着文艺复兴时代天才和艺术 大师的出现,艺术家由一般手艺人转变为文化人和思想家。传统的行会艺徒训练制度已不能承担起培养伟
大艺术家的使命。于是, 培养艺术家和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型机构—— 艺术学院诞生了。
——摘编自张道森《美术教育学》
材料三 19 世纪中叶在英国爆发了教育史上著名的“新大学运动” 。这次运动的实质是大学要适应工业 革命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为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服务,高等教育要以技术科学为主体, 突出高等教育的技术化。如 1823 年创立的伦敦机械学院,其目的在于向各行业的工人、技师提供学习物
理学的经费和机会, 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这所学院很快成为全国普及技术培训教育的典范。
——摘编自周金玲《现代分阶段教育制度与政府筹资的经济学分析》
特点
从 A 流动到 B
原因和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①
D(写序号)
C 因素
④
法制因素
E(写序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学校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举两个具体事例说明唐代的文化成就对周边国家产
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发生的变化。依据所学,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家及其成就。
(3)依据材料三,概括 19 世纪英国“新大学运动” 的特点。
参考答案
1. B
【详解】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升人民文化水平、带来环
境污染、使妇女社会角色走向了生产一线。故符合的是①②③。故选 B 项。
2. B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 这和工业 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关, 工业革命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故 B 项正确。 ACD
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 B。
3. 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国家生产力水 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城市化; 但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加快了人们的
生活节奏。所以 C 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4. (1)分工和工具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
术力量;自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2)城郊铁路的开通;是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工业革命推动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导致贫富分化和环
境污染等。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 “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 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 操作, 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 是分工细致和工具专门化使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 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 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专门技艺的 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这些自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
的条件。 ”说明自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2)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可知, “通往城郊的铁路改变了这一状况,奶牛因此可以回归乡野”说明为喝牛奶
要在城里养牛的状况得以改变的原因是城郊铁路的开通。
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 随着西南铁路竣工,萨里地区开展了新贸易。那里办起了不少有 二三十头奶牛的养殖场, 将产出的牛奶送往滑铁卢终点站以供应伦敦市场。 ”说明铁路的开通使生产和市
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可知,图 1 中“离开农业的人口总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状态,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
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图 2 表明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
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说明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同一个城市往往是截然不同 的两个世界,工业家的豪宅通常坐落在公园中间, 空气清新, 环境舒适,交通方便;工人的住宅多位于城 市偏远角落,简陋的屋棚茅舍杂乱地拥挤在一起, 交通、卫生条件极差。 ”说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中出现
了贫富分化; 空气中充满着这么多的硫化氢”说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环境污染。
5. (1)办学形式多样化:逐渐世俗化; 教授内容丰富化:受教育群体从贵族逐渐普及到下层群众。(答出任
意两点即可)
(2)背景: 工业革命兴起; 英国确立了工厂制度;厂主雇佣和剥削大量童工, 使得童工无暇顾及学习知识: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加剧。(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作用: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提高童工的知识文化水平: 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发展时间漫长; 受工业革命推动: 国家干预:法律支持;初等教育与宗教分离; 初等教育逐渐成为义务
教育。(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初等教育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培养人才。
【详解】(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看出,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 初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并且逐
渐世俗化; 在教授内容上丰富化,而且受教育群体从贵族逐渐普及到下层群众。
(2)背景: 根据“ 1833 年的工厂法规定,禁止雇佣 9 岁以下的童工, 并把 9— 13 岁的儿童的劳动时间限 制为 8 小时, 每天在劳动时间内拿出 2 小时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马克思认 为,这个工厂法的颁布, 是英国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第一次吝啬的让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颁布童 工教育法规的背景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兴起; 英国确立了工厂制度;厂主雇佣和剥削大量童工, 使得童工 无暇顾及学习知识: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加剧。作用: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 该教育法规颁布的
作用主要是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提高童工的知识文化水平: 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
(3) 根据图示内容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时间漫长;而且受工业革命推动; 具
有国家干预、法律支持等特点; 而且初等教育与宗教分离;初等教育逐渐成为义务教育。
(4) 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初等教育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
展培养人才。
6. (1)表现: 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 中原地区民众南迁。
作用: 促进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缩小了南北
差距,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变化: 英属北美殖民地白人、黑人及总人口增加。
原因: 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人移民美洲; 三角贸易将黑人奴隶贩卖到北美大陆;欧洲列强对北美的殖民扩
张;北美开发需要等。
影响:推动了北美殖民地的开发; 促进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丰富了北美地区的文化;加剧了种族冲突。
(3)A. 乡村; B.城市; C.交通; D.② ; E.③。
(4)人口迁徙促进交流; 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必然的; 人口迁徙也带来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等(言之成理即可
得分)。
【详解】(1)根据材料一“ 自西晋末年至刘宋为止, 许多少数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 与汉族杂居(见 右图)。中原地区陷入动荡也造成中原人士离开故土。北来的侨民多集中在长江流域。 ”可得出,魏晋南北 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表现为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中原地区民众南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此阶段的 人口迁促进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缩小了南北
差距,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 1620— 1770 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部分人口统计”可得出, 英属北美殖民地白人、黑人及总
人口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变化因为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人移民美洲;三角贸易将黑人奴隶贩卖 到北美大陆;欧洲列强对北美的殖民扩张;北美开发需要等。这种变化推动了北美殖民地的开发;促进了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丰富了北美地区的文化; 加剧了种族冲突。
(3)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以前,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革命造成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 农村就业困难和生 活条件恶劣,对剩余人口的向外流动起着推动作用。 1801— 1841 年间, '英国城市人口增长了一倍多, 1801 年 42%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而到了 1841 年 51%的人是城镇居民'”可得出,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口迁徙特
点是从乡村流向城市,因此 A 是乡村, B 是城市。
根据材料三“水陆交通的改善, 特别是铁路运输的发展有利于人口的快速流动”可得出,乡村这是 19 世纪上
半期英国人口迁徙的交通因素, 因此 C 是交通。
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带来产业结构巨变, 工矿企业生产和服务业规模扩大急需劳动力, 对农村人口的流
动形成一股强大的拉力”可得出,这是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口迁徙的社会经济因素,因此 D 是②。
根据材料三“政府通过《济贫法》《定居法》等法律放松人口流动限制,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条件”可得出,这
是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口迁徙的法制因素, 因此 E 是③。
(4) 人口迁徙促进交流; 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必然的;人口迁徙也带来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等。
【点睛】
7. (1)特点: 学校教育与科举相结合; 学校教育系统完备; 学校教育受到国家重视; 周边国家派人到唐朝
留学。
影响: 唐代政治制度、服饰、建筑、宗教为周边国家所学习仿效。
举例: 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大话改新;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举具体实例叙述正确亦
可)。
(2)变化: 从行会管理下的师徒技艺传承发展到艺术学院的出现;
艺术家及成就: 如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特点: 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 突出高等教育技术化;普及技术培训教育。
【详解】(1)根据材料一“唐代学校教育主要服务于科举, 是科举赖以发展的基础(见右图)。学生通过参 加科举考试进而成为政府的官员,学校教育往往成为科举考试的准备。贞观年间, 唐太宗数次亲临最高学 府—— 国子监以示重视, 他还下令增盖学社 1200 余间以满足学校需求。唐朝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等纷 纷派遣子弟入学。 ”可得出,唐初学校教育的特点有学校教育与科举相结合; 学校教育系统完备; 学校教 育受到国家重视;周边国家派人到唐朝留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代政治制度、服饰、建筑、宗教为周
边国家所学习仿效, 例如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大话改新;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2)根据材料二“传统的行会艺徒训练制度已不能承担起培养伟大艺术家的使命。于是,培养艺术家和人 文主义理想的新型机构——艺术学院诞生了。 ”可得出, 艺术教育从行会管理下的师徒技艺传承发展到艺
术学院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艺复兴时期达 · 芬奇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3)根据材料三“这次运动的实质是大学要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 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为工业革 命和科技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要以技术科学为主体,突出高等教育的技术化。如 1823 年创立的伦敦机械
学院, 其目的在于向各行业的工人、技师提供学习物理学的经费和机会,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 ”可得
出, 19 世纪英国“新大学运动”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 突出高等教育技术化; 普及技术培训教育。
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试题汇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章节综合(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试题汇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章节综合(Word版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章节综合(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章节综合(Word版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