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01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02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在生殖上已经适应陆地生活的是
    A. 鲤鱼B. 青蛙C. 蟾蜍D. 鳄鱼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和鸟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 A.鲤鱼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外(水中)受精,因此鲤鱼不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A错误。
    B.青蛙是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不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B错误。
    C.蟾蜍是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不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C错误。
    D.鳄鱼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
    2. 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 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 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 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玉米果穗顶部缺粒现象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来解决,A正确;
    一朵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既有雌蕊,又有雄蕊,是两性花,即可进行自花传粉又可进行异花传粉,B错误;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C正确;
    玉米种皮和果皮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D正确。
    3.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 遗传和变异B. 过度繁殖C. 生存斗争D. 适者生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详解】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故选A。
    【点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 油桃是大家熟悉的水果。油桃的可食用部分和种子分别由油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 子房和胚珠B. 胚珠和子房
    C. 胚珠和子房壁D. 子房壁和胚珠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情况是:

    【详解】由上图可知: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受精卵发育成胚。油桃属于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可食用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点睛】明确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情况即能正确答题。
    5. 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营养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B. 地理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
    C. 健康状况不同引起的变异D. 基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营养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地理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健康状况不同引起的变异,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基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基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6.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II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 图甲中IV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 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
    D. 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殖指生物体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发育指生物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
    【详解】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昆虫、两栖类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A正确。蝗虫等昆虫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而两栖类是体外受精,B错误。家蚕、蚊、蝇、蜜蜂等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C正确。青蛙受精卵在水中发育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正确。
    【点睛】掌握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7.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猛禽与鼠类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 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C. 猛禽捕食鼠类完成了物质循环D. 猛禽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引发鼠害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可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间的关系、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解答。
    【详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根本来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向动物体内。B正确;猛禽捕食鼠类,从鼠类体内摄取有机物,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促进了物质循环,而不是完成物质循环。C错误;猛禽以鼠为食,猛禽数量的减少,会导致鼠类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可能会引发鼠害,D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和物质的流动以及生物间的关系,要求掌握。
    8. 如图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③④⑤组成了玉米种子的胚
    B. 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
    C. ③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茎和叶
    D. 一粒完整的玉米粒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玉米种子的胚由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和②子叶组成,A正确;①胚乳里有营养物质淀粉,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胚乳,B正确;③是胚芽,种子萌发后发育成茎和叶,C正确;一粒完整的玉米粒实际上一个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错误。
    9. 下列关于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吃生鱼片等食物有可能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B. 人类可以从蛭的唾液中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C.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D. 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如蛔虫、蛲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等专门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属于寄生。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使植物和人类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
    (3)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华枝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华肝蛭。华枝睾吸虫因为精巢发达、呈树枝状而得名,囊蚴是感染期,囊蚴寄生在鱼、虾内,人或动物吃了未煮熟或生的含有囊蚴的鱼、虾而感染。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枝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华枝睾吸虫雌雄同体,能自体受精,也能异体受精,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因此,直接吃生鱼片不安全,因为鱼体中可能有华枝睾吸虫寄生,A正确。
    B.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蛭素,人们可以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
    C.绿脓杆菌噬菌体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C错误。
    D.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而珊瑚礁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10. 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A. 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B. 它们的身体结构相似
    C. 它们的食物种类相似D. 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详解】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没有高的。因此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推论最合理的是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点睛】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简单低等,没有高等的;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复杂高等的多,低等的少。
    11. 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 )
    A. 一个生态系统B. 一个基因库C. 一种生物原材料D. 一种有益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鼠和玉米)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鼠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对人类的损失在于人类将永远损失一个基因库。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重点理解基因的多样性的含义。
    12. 下面是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
    B. 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
    C. 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怀孕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
    D. 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表示受精过程,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A错误;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B错误;胎儿的性别形成于受精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C错误;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D正确。
    13. 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被排出等特点,所以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越高。
    【详解】有毒物质如铅、汞等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生物可以组成食物链:草→兔→鹰,鹰的营养级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草的营养级最低,有毒物质积累最少,所以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是D。
    故选D。
    14. 右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 水稻虫害严重
    C.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两条主要的食物链为:水稻→稻蝗→蛙→蛇;水稻→田鼠→蛇。
    【详解】A、生物间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若青蛙被大量捕捉,那么将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故A错误。
    BCD、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那么稻蝗会因为缺少天敌,数量增加,则水稻虫害严重,水稻减少;蛇的数量会因为缺少食物(蛙)而减少;田鼠的数量会因为食物(水稻)迅速减少,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15.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 食肉动物B. 生产者
    C. 消费者D. 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部分,这是因为只有生产者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其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者,B正确。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本题解题关键。
    16.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 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 生产者和消费者D. 生产者和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该地域内同时存在的所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比较。
    【详解】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成分不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重要环节,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在科学上的定义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代表着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它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地、水分等,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不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重要环节,B不符合题意。
    C、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重要环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系指生态系统中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所制造的现成有机物得到能量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就是进行能量的传递、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循环和发展,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消费者不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重要环节,C不符合题意。
    D、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7. 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A. 有机物和能量B. 水分和无机盐C. 氧气和无机盐D. 二氧化碳和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有机物质和能量。
    故选A。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18.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A. 古代的鱼类B. 古代的两栖类
    C. 原始的节肢动物D. 古代爬行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树如下图所示:
    由生物进化树可知,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详解】A、由生物进化树可知,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A符合题意。
    B、古代的两栖类是由古代的鱼类进化而来的,所以古代的两栖类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原始的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能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 螳螂捕蝉B. 松鼠吃蘑菇
    C. 小鸡啄米D. 鹰抓兔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A.螳螂和蝉都属于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松鼠属于消费者,蘑菇属于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
    C.小鸡属于消费者,米属于生产者,C符合题意。
    D.鹰和兔子都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B. 丙→丁→甲→乙
    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
    【详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数量也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数量也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所以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
    A. 25克B. 50克C. 100克D. 125克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50克。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
    22.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
    A. 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 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 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D. 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答案】D
    【解析】
    【分析】可根据营养素分类及生理作用和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并联系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在食物链中,谷类和植物蛋白的营养级别最低,处在食物链的始端,体内含有的能量最多。故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量消耗降到最低,人们应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故选D。
    23.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
    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详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遭受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选D。
    24. 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也是不定向的
    B. 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D. 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也可能适应环境,也可能不适应环境,但生物进化的方向却是定向的,就是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不适应环境便会被淘汰,故A错误;
    B、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故B正确;
    C、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C正确;
    D、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变异作为生物的一种属性,它能使 生物改变旧的遗传性,产生新的遗传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多样且具有生存价值的可供选择的材料,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25. 已知生物甲的化石比生物乙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一般情况应该是( )
    A. 生物甲比乙数量多B. 甲比乙结构复杂
    C. 甲一定从乙进化而来D. 乙一定从甲进化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 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生物甲的化石比生物乙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一般情况应该是甲比乙结构复杂。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26. 下图是某同学画出的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积累农药量最多的生物是___,该生物在食物网中占___营养级。
    (2)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生态系统中鼠数量大增,短期内上述生物中___数量会增加,___数量会减少。
    (3)除了上述生物和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___成分,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有较大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1) ①. 鹰 ②. 三、四
    (2) ①. 鹰、狐 ②. 绿色植物
    (3)分解者
    【解析】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2)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生态系统就是依靠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小问1详解】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鹰,因此积累农药量最多的生物是鹰,该生物在食物网中占三、四营养级。
    【小问2详解】
    鹰和狐以鼠为食,则鹰和狐的数量会因鼠的数量增加而增加,鼠以绿色植物食,则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因鼠的数量增加而减少。因此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生态系统中鼠数量大增,短期内鹰和狐数量会增加,绿色植物数量会减少。
    【小问3详解】
    图中的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昆虫、杂食性鸟、鹰、食草子鸡、鼠和狐都属于消费者,则结合分析可知,除了上述生物和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分解者成分,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有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27. “一山不存二虎”本是一句成语,如果把这句话当成一种生物学事实,我们可用生物学学科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多方面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生态学观点分析:
    (1)用生态学的观点看,“一山”属于一个___,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看,两虎相争属于___。
    (2)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观点看,两虎相争的根本原因是:虎所处的营养级层次较___,生态系统内能量流经虎这一营养级时___。
    (3)用生态平衡的观点看,两虎相争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___方式。
    【答案】27. ①. 生态系统 ②. 竞争
    28. ①. 高 ②. 能量较少
    29.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一般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汲取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能量,因此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维持在一定的比例,说明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因此用生态学的观点看,“一山”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捕食、寄生等关系,因此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看,两虎相争,争夺食物、生存空间、交配机会等,属于竞争关系。
    【小问2详解】
    老虎是凶猛的肉食性动物,捕食其他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因此所处营养级层次较高。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且逐级递减,又因为老虎处在营养级层次较高,生态系统内能量流经虎这一营养级时能量较少。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用生态平衡的观点看,两虎相争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自动调节能力。
    28. 美国学者米勒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他们首先把水加入B中,抽出空气,在A内加入某些气体成分,然后把B内的水煮沸产生水蒸气,钨电极连续火花放电一周。气体经冷却后,产物沉淀在C处U形管内。请分析回答:
    (1)米勒等人在A内加入的气体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______________。火花放电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________,B内的液体模拟______________。
    (2)从C处U形管内沉淀物中检验,发现有___________生成。
    (3)这个实验说明,在生命起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1) ①. 甲烷、氨气、氢气 ②. 氧气 ③. 闪电 ④. 原始海洋
    (2)有机小分子物质(或氨基酸、核苷酸等)
    (3)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解析】
    【分析】如图,在米勒的模拟实验,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
    【小问1详解】
    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氧气。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B内的液体模拟原始生命诞生环境,即原始海洋。
    【小问2详解】
    从C处U形管内沉淀物中检验,发现有氨基酸生成。
    【小问3详解】
    这个实验说明,在生命起源中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29. 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把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他们认真调查了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下面是他们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其感想和建议,请你给以解答:
    (1)播种后覆盖薄膜,缩短了种子发芽的天数。这主要因为薄膜内温度较高,___增强。
    (2)在调查中发现,稻田中的蛙的数量比上次调查时明显减少,经了解,蛙的数量大量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___。
    (3)到了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稻田里焚烧稻杆,其主要危害是___。焚烧后剩余的物质是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___。
    【答案】29. 湿度##水分
    30. 喷淋农药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31. ①. 容易引发火灾,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②. 无机盐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
    【小问1详解】
    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从而可以达到提前播种、提前收获的目的。因此把种子播种到秧田后,利用薄膜覆盖,明显缩短了种子发芽的天数,这主要是因为膜内温度较高,湿度(或水分)增强。
    【小问2详解】
    青蛙的受精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威胁青蛙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化肥的过量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破坏了青蛙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类的大量捕杀等,导致青蛙数量减少。
    【小问3详解】
    到了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稻田里焚烧稻秆,其主要危害是:首先容易引发火灾,其次秸秆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环境,由于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量,燃烧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应该秸秆返田沤肥、发酵制沼气沼渣做肥料。秸秆焚烧后剩余的物质是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因此焚烧后剩余的物质是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
    30. 请根据图示操作步骤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____________方式,属于____________生殖。
    (2)②称为____________,①称为____________。①与②结合时应当使①与②的____________紧密结合,以确保①的成活。
    (3)若水蜜桃味甜基因型aa,毛桃味酸基因型Aa,将水蜜桃的芽嫁接到毛桃的枝上结出的成熟果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味道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嫁接 ②. 无性 ③. 砧木 ④. 接穗 ⑤. 形成层 ⑥. aa ⑦. 甜
    【解析】
    【分析】
    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无性生殖常见的有:嫁接、压条、扦插等,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详解】(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从图片中可以判断出,把①接到②上,是嫁接,由图可知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2)嫁接时,接上去的枝条为接穗,为图中的①,被接的植物是砧木,为图中的②,嫁接时二者的形成层要结合紧密,才能保证接穗成活。
    (3)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①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结出的成熟果实的基因型是aa。若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将水蜜桃的芽嫁接到毛桃的枝上结出的成熟果实的味道为甜。
    【点睛】嫁接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结合图形记忆效果会更好。
    31. 2019年11月东非地区暴发了70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客(如图),2020年1月份后,蝗虫入侵南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成为了重灾区,蝗虫繁殖速度很快,一只雌虫一生可以繁殖200-1000枚卵,从卵发育到成虫只需要不到30天时间。在蝗灾治理方面,他们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药剂毒杀蝗虫,取得一定效果。在我国治蝗历史上,山东省东营市有利用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昆虫,可将卵产于蝗虫卵块中) 灭蝗的实例;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在分类上,蝗虫属于______动物,它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都分______。这些特征使它的运动很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2)蝗虫体表有坚硬的______,可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但它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长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______现象,这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特征。
    (3)蝗虫的发育经过卵、______和成虫三个阶段,它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_。
    (4)我们国家采取的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相对于用农药喷洒毒杀蝗虫的方法,其优点在于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节肢 ②. 节 ③. 外骨骼 ④. 蜕皮 ⑤. 幼虫 ⑥. 不完全变态 ⑦. 不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属于节肢动物。
    (2)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详解】(1)蝗虫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身体有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节肢动物。
    (2)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外骨骼不能随昆虫的生长而生长,要想长大,必须脱去外骨骼。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点睛】掌握蝗虫的结构特点及生殖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32. 西红柿是我市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栽培的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的有平原坊子乡的无土栽培技术、齐河县的温棚栽培技术等。但是,良好的西红柿品种是提高西红柿品质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选择西红柿种子,可提高西红柿的质量和产量,改善西红柿品质。为此,科研的工作者培育出了许多西红柿新品种。如图为西红柿的生活史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萌发成[B]过程中,[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
    (2)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___花;自然状态下,这朵花的花粉落在这朵花的雌蕊柱头上,完成传粉过程,这种传粉方式称为___传粉。
    (3)图中[F]里有很多[A],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 ]___。番茄酱是同学们喜爱的食品,它主要是西红柿果肉做成的,西红柿果肉是[G]图中[ ]___发育成的。
    (4)西红柿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___条染色体。
    (5)生物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高度抗旱的番茄品种,这是经历了___。
    【答案】(1)胚根 (2) ①. 两性 ②. 自花
    (3) ①. ②胚珠 ②. ③子房壁
    (4)12 (5)人工选择
    【解析】
    【分析】图中:A种子、B幼苗、C生长的植株、D开花的植株、E结果的植株、F果实、G雌蕊;①柱头、②胚珠、③子房壁。
    【小问1详解】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因此[A]种子萌发成[B]幼苗过程中,[A]种子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
    【小问2详解】
    两性花是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因此西红柿的每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传粉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做自花传粉。
    【小问3详解】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图中[F]果实里有很多[A]种子,原因是雌蕊子房中有很多枚②胚珠;西红柿果肉是西红柿的果皮,是由[G]雌蕊图中③子房壁。
    【小问4详解】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由此可知,西红柿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则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小问5详解】
    生物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高度抗旱的番茄品种,这是经历了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武城县大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武城县大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武城县大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武城县大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