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高一(上)10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1. 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B.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
C.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D. 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物体的形状、体积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看做质点,体积的大小不是评判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依据,A错误;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因为研究距离远大于卫星的尺寸,故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B正确;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C错误;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D错误。
故选B。
2. 一辆电动汽车从A地到B行驶的路线图如图所示。导航地图从A地和B地的直线距离为12km,实际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比直线距离多了8km。实际从A地到B地用时30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个过程中车的位移为20km
B. 经过路标C时车的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
C. 整个运动过程车的平均速度为24km/h,方向由A指向B
D. 整个运动过程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方向一直在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整个过程中车的位移为12km,故A错误;
B.经过路标C时车的速度方向为轨迹的切线方向,不是由A指向B,故B错误;
CD.整个运动过程车的平均速度为
方向由A指向B,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1到开始遮住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 )
A. 0.067 m/s2B. 0.67 m/s2C. 6.7 m/s2D. 不能计算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
v1==0.10 m/s
遮光板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
v2==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
a=≈0.067 m/s2
故选A。
4.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 在0~2 s内,质点做直线运动,在2~4 s内,质点做曲线运动
C. 在0~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D. 在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第2 s前后速度均为负值,则第2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A错误;
B.速度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则在0~4s内,质点一直做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
C.因为v-t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在0~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选项C正确;
D.因为v-t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在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没有改变,选项D错误。
故选C。
5. 公路上行驶甲乙两辆汽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中直线a和曲线b所示,t时刻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t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C 乙车做曲线运动
D. 前t秒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C.位移—时间图像中,斜率代表速度,由图可知直线a的斜率不变,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b的斜率一直在减小,且速度方向不变,则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C错误;B.t时刻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所以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故B正确;
D.前t秒内,甲车位移小,时间长;乙车位移大,时间短,根据
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6. 爬杆运动员从杆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时间3t,后再匀减速下滑时间t恰好到达杆底且速度为0,则这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3∶1B. 1∶3C. 1∶9D. 9∶1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则全程有
得
故选B。
7. 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乙比甲运动得快B. 2s乙追上甲
C. 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故A错误;
B.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由图可知,2s时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甲乙相距最远,故B错误;
C.由图可知,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s时的速度,2s时甲乙速度相等,故C错误;
D.乙的加速度为
设t秒时,乙追上甲,甲乙的位移相等,有
解得
x=40m
则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故D正确。
故选D。
8.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 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2 s,则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为( )
A. 0.5 sB. 1 s
C. 2 sD. 3 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
故可用逆向思维法将该过程看做是沿斜面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
而
所以
又由“对称性”思维,可知
故选C。
9. 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出第4个水球,已知子弹穿过第4个水球用时1s,则子弹穿过4个水球共用时( )
A. B. C. D. 2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水球的直径为d,则
解得
子弹穿过4个水球共用2s
故选D。
10. 如图为研究某动车的运动情况绘制的图像。已知该动车运动轨迹是直线,但是不知该动车是处于加速还是刹车状态,请判定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 该动车处于匀加速状态
B. 该动车的初速度为0
C. 该动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6m/s2
D. 该动车在前3秒的位移是18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C.由
可知,将等式变形为
由图像的两个交点可得
机动车做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匀减速运动,故AB错误C正确;
D .由
可判断,机动车在2.5s时停止运动,由
则机动车在前3秒的位移
故D错误。
故选C。
二、实验题(共1小题,总分10分)
11. 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是__________(填“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_(填“交流约”“交流”或“四节干电池”)。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共7个计数点,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
①试根据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以打下点的时刻为计时起点,将、、、、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标在图丁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________
③由所画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根据图像判断,在打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电火花计时器 ②. 交流220V ③. 0.400 ④. 0.721 ⑤. 图见解析 ⑥. 0.80 ⑦. 0.330
【解析】
【详解】(1)[1][2]图乙是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交流。
(2)①[3][4]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T=0.1s,则
②[5]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③[6]所画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
(3)[7]图像的纵截距即为在打A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所以
vA=0330m/s
三、解答题(共4题,总分50分;第12、13、14题各12分,第15题14分)
12. 2019年2月24日,受大雾影响,安徽大雾预警升级为橙色,多条高速公路出人口临时封闭。假设某客车行驶到高速路口又沿原路返回,如图所示为其沿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求:
(1)客车第2s内的位移,第4s内的位移,前5s的路程和总位移。
(2)各段的速度。
(3)画出对应的图像。
【答案】(1)2m,-3m,10m,-2m (2)2m/s ,0,-3m/s (3)
【解析】
【详解】(1)由图像知,客车在第2s内的位移为:
第4s内的位移为:
前5s内的路程为:
总位移为:
(2)客车在0~2s内的速度:
2~3s内的速度:
3~5s内的速度:
(3)图像如图所示:
13. 近两年,温州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司机小明驾车以43km/h(约为12m/s)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10s后(人已走过),又用了8s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即t=0),则:
(1)求小明与车3s末的瞬时速度;
(2)求小明与车10s内的位移;
(3)求从开始制动到恢复原速度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6m/s,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36m;(3)3.5m/s
【解析】
【详解】(1)汽车的刹车时间为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
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由于10s时汽车已停止运动,所以
(3)汽车从开始启动到恢复原速度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从开始制动到恢复原速度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4.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在连续放下几个小球以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摄照片,如图所示,测得,,试求:
(1)小球滚动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
(3)D与C之间的距离;
(4)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答案】(1);(2);(3)25cm;(4)2
【解析】
【详解】(1)根据
可得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就是球经过AC段的平均速度,故有
(3)D与C之间的距离
(4)小球运动到B位置的时间为
可得B球运动的时间为0.35s,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B球上还有3个滚动的小球,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2个。
15. 一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v1=20 m/s,紧急制动后经t=5s停下,则;
(1)小汽车紧急制动时的加速度多大?
(2)若司机发现前方70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0.50s.该车行驶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3)若司机发现前方有一大货车正在以速度v2=8 m/s的速度同向行驶.因为该路段只能通过一辆车,所以小汽车司机在距离大货车s0=20m处开始制动,则两车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若不会它们何时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若会,会在何时何处相撞?
【答案】(1) 4m/s2 (2) 小汽车行驶时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3) 不会相撞,制动后3s末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2m
【解析】
【详解】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由
代入数据得:
0=20+5a
解得m/s2
则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
(2)反应距离为
m
刹车距离为
m
停车距离为
m<70m
小汽车行驶是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3)设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同,这时如果没有相撞,之后,小汽车就比大货车慢了,就不会相撞了.
大货车匀速运动=8m/s,
小汽车匀减速运动,由
得
即
20-4t=8
得t=3s
又在这段时间内,小汽车匀变速直线运动,有
m
大货车匀速运动有
m
两车距离为
m
所以不会相撞,制动后3s末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2m.计数点
速度
__________
0.479
0560
0.640
__________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三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三模物理试题,共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检测物理试卷(12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检测物理试卷(12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