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洵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西游记》主题曲“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其中“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公转B. 地球的自转C. 季节变化D. 气候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句话描述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该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与公转、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无关,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2.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 )
A. 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
B. 0°纬线圈划分
C. 0°和180°经线圈划分
D. 20°E和160°W的经线圈划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详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依据题意.故选A.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完成下面小题。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3. 在你阅读此题的时候(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 )
A. AB. BC. CD. D
4. 我国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次太阳光线直射井底,该地纬度是( )
A. 23.5°SB. 23.5°NC. 20°SD. 20°N
5. 在太阳直射点由D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眉山由春天演变到夏天
②眉山由秋天演变到冬天
③我们校园每天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④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越来越保暖
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④
【答案】3. C 4. B 5. A
【解析】
【3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此时为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应该直射南半球南回归线上,位于C附近。故选:C。
【4题详解】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我国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次太阳光线直射井底,说明该地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该位于北回归线上,即23.5°N。故选:B。
【5题详解】
由图可知,当太阳直射D时,为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A时,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为冬季。在太阳直射点由D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眉山由春天演变到夏天,①正确,②错误;眉山校园每天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③正确;同学们身上穿的衣服越来越凉快,④错误。故选:A。
【点睛】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农业实验区位于学校的( )
A. 北方B. 南方C. 西北方D. 东南方
7. 某同学测得学校到火车站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从学校到火车站大约要走( )
A. 150米B. 300米C. 450米D. 500米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该图为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农业实验区位于学校的东南方,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该图的比例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量得学校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150米×2=300米,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甲、乙两图分别是中国地图和京津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的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小B. 甲图表示的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大
C. 乙图表示的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小D. 乙图表示的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大
9. 张家口位于北京的( )
A. 东南方B. 西南方C. 东北方D. 西北方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甲图表示的内容较简略、范围较大,乙图表示的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张家口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 读大洲轮廓图,濒临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大洲是( )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四大洲中,濒临大西洋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濒临北冰洋的大洲有北美洲、欧洲、亚洲,故选择答案D。
【点睛】
该题考查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要牢记。
11. 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
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 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①②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说明了海陆变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明了地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洋变为陆地或由陆地变为海洋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 “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 魏格纳B. 哥伦布C. 加加林D. 哥白尼
13. 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 喜马拉雅山的化石
C.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
【答案】12. A 13.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阅读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的欧洲和非洲西海岸与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十分相似,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A对,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只表明了海陆分布的特点,不是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喜马拉雅山脉的化石和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据,不是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是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C对,ABD错。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14. 读下图地形剖面图,正确表示等高线图EF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图中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是一个山峰,在山峰的E坡,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在山峰的F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故能显示EF地势的是B,排除ACD。故选B。
15. 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等高线两边高且有山顶,中间等高线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如图A;等高线数字内低外高的是盆地或洼地,如图B;等高线数字内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间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顶,如图C和D。故选B。
16. 留心观察一天内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变化规律是( )
A. 短—长—短B. 长—短—长C. 长—再长—更长D. 短—再短—更短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天中同一地方太阳高度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所以,一天中,物体的影子从早上到中午是由长变短,中午影子最短,待中午过后再到傍晚又由短变长,所以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变化规律是长--短--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 暑假期间,安徽亳州的小玲一家三口到江西庐山去旅游,她发现山上气温比山下低,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度差异B. 纬度差异C. 海拔差异D. 海陆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详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是山上气温比山下低的原因,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选C。
【点睛】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此时是北半球的( )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
19. 这一天图中①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极昼B. 昼夜平分C. 昼长夜短D. 昼短夜长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得,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示的是南半球图,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此时是南半球的夏至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我国位于北半球。故选D。
【19题详解】
①是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南半球的夏至日,昼长夜短。故选C。
【点睛】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顺着公转方向,当地球公转位置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顺着公转方向,当地球公转位置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分;南北半球相反。
20.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用绿色表示的是( )
A. 山地B. 高原C. 平原D. 海洋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60分)
21. 阅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点,最晚看到日出的是____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点,C点位于B点的____方向。
(2)中国北京(东八区)的小明与美国纽约(西五区)的舅舅在同一时刻打电话互相问候,他说:“舅舅,早上好!”舅舅该怎么问候呢?为什么?
(3)图中A、B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从高、中、低纬度位置来看,A点位于____纬度地区。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你例举两个例子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21. ①. B ②. A ③. D ④. 西南
22. 晚上好;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小时,时间相差13个小时,因此当北京是早上时,纽约是晚上。
23. ①. B ②. A ③. 中
24. 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现象;卫星图片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示意图为材料,考查经纬网的定位、方向、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的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ABCD四点中,只有B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图中四点中,最晚看到日出的是位于最西边的A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位于北极圈上的D点;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小问2详解】
舅舅的答案应该是“晚上好”;因为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的影响,东边的比西边地方时更早,两地相差13个时区,时间相差13个小时,因此当北京是早上时,纽约是晚上,所以舅舅应该是说“晚上好”。
【小问3详解】
东西半 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 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 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 南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 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图中A、B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B点,A点位于西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是A点,B点位于南半球;A点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
【小问4详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月食现象,远归的船先看到船帆、两看到船身,站得高、看得远,卫星照片等。
22.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及“泥石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所在的山体部位是____,B点所在的山体部位是____,D点所在的山体部位是____。
(2)图中,王村位于李村的____方向,两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3)沿①、②两条路线爬到山峰A,更省力是____,理由是____。
(4)河流一般形成在____(山脊或山谷),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
(5)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图中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____千米。
【答案】22. ①. 山顶 ②. 陡崖或悬崖 ③. 山谷
23. ①. 东北 ②. 151米
24. ①. ① ②. 等高线较稀疏,坡度更缓,爬坡难度更小
25. ①. 山谷 ②. 山地
26. 8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图中A点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高为山峰;B点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D点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小问2详解】
图中有指向标,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故王村位于李村的东北方向;两山峰的海拔分别是863米、712米,故两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863-712=151米。
【小问3详解】
沿①、②两条路线爬到山峰A,更省力的是①,理由是①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节省体力。
【小问4详解】
山谷地区发育河流,图示区域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其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
小问5详解】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该图比例尺为1:200000,图中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4×200000厘米=8千米。
23. 阅读材料和材料二“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质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台湾海峽曾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那里2亿多年以前曾为海洋,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峽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峽地壳时沉时升,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侯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路桥又被淹没成海峡
材料二
(1)以上材料进一步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板块与____板块交界处。
(2)材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你认为:“时分”是因为________;“时连”是因为____。
(3)图A和图B表示东半球的是____,④⑤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①和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
(4)七大洲当中,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名称);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填名称)。
(5)煤是由陆地上的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答案】23. ①. 太平洋 ②. 亚欧
24. ①. 时分:地壳下沉,海水进入(气候变暖,海面升高) ②. 时连:地壳上升,露出海面(气候寒冷,海面下降)
25. ①. 图B ②. 巴拿马运河 ③. 苏伊士
26. ①. 南极洲 ②. 亚洲
27. 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茂密的森林资源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了煤炭。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台湾海峡的变迁为材料,涉及大洲的分布及分界线、海陆变迁、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时分”是因为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路桥又被淹没成海峡,或与大陆隔离的台湾海峡下陷被淹没成海峡;“时连”是因为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或地壳运动使得台湾海峡上升,海洋变为了陆地。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所以图A是西半球;①是亚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⑥是大洋洲,这四个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所以图B是东半球。④北美洲与⑤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①亚洲与②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小问4详解】
七大洲当中,全部位于南半球是⑦南极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①亚洲。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其原因是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森林被埋藏于地下,由于一定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现在的煤。
四川省峨眉山市峨山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检测地理试题(二): 这是一份四川省峨眉山市峨山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检测地理试题(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面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油轮出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分别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当PM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偶性》教案docx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