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属于噪声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D.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4.有三个质量相等,外半径也相等的空心的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如果在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灌水后,三个球的质量为m铜、m铁、m铝的的关系应该是( )
A.m铜>m铁>m铝B.m铜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观察到的像更清晰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B.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C.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
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
8.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
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升华现象
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D.冰放在手上融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9.小明和小华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四次测数据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宽度应为 cm。他们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10.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1.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 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 (填“实”或“虚”)像.
1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
13.如图所示为王老师戴着眼镜清晰看到远处物体S的光路图,由此图可以判断,王老师的眼睛是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图中眼镜片对光线具有 作用。
14.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 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 k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
15.如图所示,光源S向平面镜发出一束光,请标出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位置并作出反射光线。
16.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穿过玻璃砖后从另一表面射出,请在图中画出该光路图(不考虑光的反射)。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优点是 ;
(2)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搅棒和 ;
(3)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第20min时,萘处于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4)有同学发现,在萘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萘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
1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立一块薄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支跟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从多角度观察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B的位置,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再做多次实验。
(1)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要记录的物理量是 和 ;
(2)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的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若实验时,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 ;
(3)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张黑色纸板, (选填“影响”或“不影响”)观察到蜡烛A的像;
(4)若实验时,发现每次测量的物距和像距都不相等,原因可能是 。
19.2021年初夏,我市部分山区在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种植的大樱桃喜获丰收,小明想知道大樱桃的密度,他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 后,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大樱桃的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在天平右盘中后,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 ,使横梁平衡,横梁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大樱桃的质量为 g。
(3)用细线拴住大樱桃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丙所示位置。接着将大樱桃提出后,量筒中的水面下降到60mL刻度线处,则大樱桃的体积为 cm3,大樱桃的密度为 kg/m3。
(4)小明所测大樱桃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20.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则:
(1)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了多远;
(2)鸣笛处距离山崖多远。
21.一只空瓶质量是5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550g,求:
(1)这只瓶子的容积?(ρ水=1.0×103kg/m3)
(2)用此瓶装满酒精,总质量是多少?(ρ酒精=0.8×103kg/m3)
(3)用此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总质量为60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答案
1.【正确答案】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观众想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B错误;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大,故C错误;
D.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2.【正确答案】C
【详解】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
A.由图知道,甲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当s甲=15m时,t甲=5s,则甲的速度为,由知道,4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由图知道,4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15m,则4s时乙在甲前方3m处,故A错误;
B.由图知道,3~5s内乙的s-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乙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知道,0~5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15m,则乙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D.由图知道,5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3.【正确答案】C
【详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4.【正确答案】A
【详解】三个球的质量相等,三个球的密度关系是ρ铜>ρ铁>ρ铝,如果三个球是实心的,则体积关系是V铝>V铁>V铜,因三个球的实际体积是V实铝=V实铁=V实铜,所以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的关系是V铝空<V铁空<V铜空,所以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铜球注入的水最多,注入水的质量最大,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铜球的总质量最大,铝球的总质量最小,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铜>m铁>m铝
5.【正确答案】B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B正确;
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C错误;
D.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数据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故D错误。
6.【正确答案】A
【详解】A.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满足的条件,像距满足的条件,即,,可解得,故A正确;
B.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成实像时,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同,即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应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现在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光路可逆,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故D错误。
7.【正确答案】BD
【详解】AD.由图像可知,当V甲=10cm3时,m甲=40g;当V乙=20cm3时,m乙=10g,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所以
即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A错误,D正确;
B.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成正比关系,故B正确;
C.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在体积相同时,由m=ρV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故C错误。
8.【正确答案】BC
【详解】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A错误;
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冰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正确;
C.雪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
D.冰放在手上融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9.【正确答案】26.42cm;26.00;减小误差
【详解】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
物理课本的宽度为L=
一次实验的结论有一定偶然性,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10.【正确答案】音调;440;能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歌手唱歌的音调低。
蜜蜂1min振翅26400次,频率为,振动频率为440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故人耳能听得到这种声音。
11.【正确答案】放大;虚
【详解】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具有放大镜的功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叶脉看起来比较大.
12.【正确答案】3:2;;3:2
【分析】根据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由计算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
体积无关.
【详解】由题知道,V甲=V乙,m甲:m乙=3:2,由ρ=可得,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又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将两物体的质量各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仍为3:2.
13.【正确答案】近视;发散
【详解】由图可知,王老师佩戴的眼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4.【正确答案】2.5;8
【详解】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原来瓶中氧气的质量的一半,而体积不变,所以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减半,为2.5kg/m3。
煤油质量为
15.【正确答案】
【详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再取像距等于物距,得到像点S′,反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像点,连接入射点O与像点S′并延长即可得到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6.【正确答案】
【详解】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光垂直射到玻璃上时,传播方向不变,但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17.【正确答案】(1)见解析;(2)秒表;(3)固液共存态;(4)水的温度高于萘的熔点,萘还能继续吸热
【详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由图像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第20min时,萘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有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温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还能继续吸热。
18.【正确答案】(1)像距;物距;(2)不需要;会使得玻璃后面太亮,前后对比不明显,像会更不清晰;(3)不影响;(4)玻璃板太厚
【详解】(1)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像距和物距。
(2) 用蜡烛B是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如将蜡烛B点燃,会使得玻璃后面太亮,前后对比不明显,像会更不清晰,所以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的蜡烛B不需要点燃。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黑色纸板,不会影响观察物体的像。
(4)若实验时,发现每次测量的物距和像距都不相等,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
19.【正确答案】(1)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2)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10.4;(3)10;;(4)小于
【详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平衡螺母前,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
(2)测量质量时加入最小的5g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说明砝码的总质量较大,接下来的下来的操作是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大樱桃的质量为m=10g+0.4g=10.4g
(3)大樱桃的体积为V=70cm3-60cm3=10cm3
大樱桃的密度为
(4)大樱桃提出后,会带出水,导致测得樱桃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偏小。
20.【正确答案】(1)40m;(2)360m
【详解】解:(1)由可得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2)由题意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可得2s=s1+s2,所以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了40m;
(2)鸣笛处距离山崖360m。
21.【正确答案】(1)500cm3;(2)450g;(3)1.1×103kg/m3
【详解】解:(1)空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m总﹣m瓶=550g﹣50g=500g,由可得,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2)瓶子装满酒精时,酒精的体积V酒精=V=500cm3,酒精的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500cm3=400g,此时的总质量m总′=m酒精+m瓶=400g+50g=450g
(3)另一种液体的质量m液=m总液﹣m瓶=600g﹣50g=550g,另一种液体的体积V液=V=500cm3,这种液体的密度
答:(1)这只瓶子的容积为500cm3;
(2)用此瓶装满酒精,总质量是450g;
(3)求这种液体的密度为1.1×103kg/m3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2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数据中与实际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