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事理说明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展开一、(本题12分)(2023·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究竟是如何塑造地球环境的?
①春节期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影片以一场灾难作为故事背景,而这场灾难的源头,就是太阳氦闪危机。太阳上一点微小的波动,也可能对我们的星球产生深远的影响。那太阳究竟是怎么塑造地球环境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②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故事根据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中,曾经为地球提供光明和温暖,并且为绝大部分生命提供能量的太阳,已经耗尽了它的氢燃料,即将进入氦聚变阶段,这意味着太阳的体积会急剧膨胀,吞噬掉包括地球在内的4颗类地行星。为了避免毁灭的命运,人类为地球建造了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开启了前往半人马座α星的恒星际远征……
③尽管天文学研究告诉我们,太阳的氦聚变阶段还将持续数十亿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会膨胀到吞噬地球的程度;但这颗占据了太阳系绝大部分质量的天体,却在以许许多多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
④太阳在整个宇宙中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地球则因为恰好处在它的“宜居带”上,而幸运地成为孕育生命的温床,最终演化出智慧生命,并且将文明的触角伸向星球的各个角落;但所有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太阳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相对和缓的恩惠。
⑤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核聚变,让太阳如同炼狱;巨量的光和热经过1.5亿千米的星际旅程,只有恰到好处的份额被地球所接收,成为芸芸众生的能量之源。这种“恰到好处”往往隐藏着被忽视的另一面:即使是发生在太阳上的很微小的波动,也有可能给地球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
⑥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全频带阻塞干扰》,就是一个关于太阳会如何影响地球的故事。在小说中,俄罗斯遭到了外敌入侵,军队丧失了制电磁权,濒临战败;为了挽救危局,一座空间站主动去撞击太阳上特定的位置,“如同沙子掉进眼睛”一样激发出强烈的太阳风暴,使整个地球的无线电通信中断一周,“拉平”对阵双方的技术实力。
⑦而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1859年的“卡林顿事件”已经让当年的人类领教了太阳风暴的威力。幸运的是,当年的世界主要还在依靠蒸汽机、水力和畜力来运转,因此突然增强的太阳活动虽然使全球的电报网络瘫痪,但没有让人类文明陷入混乱,暂且躲过一劫。不过,今天高度计算机化的世界,还有可能扛住另一次这样强度的灾难吗?
⑧除去提防太阳风暴这样的偶发事件,现代天文学和气象学研究也致力于揭示更为常见的太阳黑子现象,是如何影响着地球的大气活动乃至气候。对于太阳来说,一个个因为强磁场而降温形成的黑子区域,只是它漫长生命周期中的一瞬。但太阳黑子的活跃与沉寂,却足以改变地球大气接收到的能量,扰动这个惊人复杂的系统,最终导致令人惊叹的“蝴蝶效应”:雨水多寡的变化,热量在大气层里流转的方向,乃至相当长的时间尺度里的气候变迁……
⑨天文学和气象学界的研究者们在探索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相关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接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
⑩越是探索,我们就越能意识到,目前的观察和推测很可能并非全部真相,这个领域里仍然充满了待解的谜团。
(作者:李泽椿 中国工程院院士,文章有部分删改)
1.(4分)下列对“太阳塑造地球环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风暴这样的偶发事件在依靠蒸汽机、水力和畜力来运转的年代,不会使人类文明陷入瘫痪,但在高度计算机化的今天,很有可能会给人类文明带来一次灾难。
B.虽然作为占据了太阳系绝大部分质量的天体的太阳的氢聚变阶段还将持续数十亿年,但太阳会以许许多多的方式影响着地球。
C.地球之所以能成为孕育生命的温床,最终演化出智慧生命,是因为它恰好处在太阳的“宜居带”上,这都要归功于太阳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相对和缓的恩惠。
D.太阳巨量的光和热只有恰到好处的份额被地球所接收,才成为芸芸众生的能量之源,否则即使是发生在太阳上的很微小的波动,也有可能给地球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
2.(4分)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人类之所以开启了前往半人马座α星的恒星际远征,是因为太阳已经进入了氦聚变阶段,其体积会急剧膨胀,将地球吞噬。
B.现代天文学和气象学研究致力于提防太阳风暴和揭示太阳黑子现象对地球的大气活动乃至气候的影响两个方面。
C.太阳黑子的活跃与沉寂之所以能改变地球大气接收到的能量,扰动这个复杂的系统,导致地球大气活动乃至气候发生变化,是因为太阳黑子是太阳漫长生命周期中的一瞬。
D.天文学和气象学界的研究者们在探索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相关性方面的观察和推测很可能并非全部真相,接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
3.(4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由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引出,详细介绍了太阳是如何塑造地球环境的。
B.文章运用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将天文学知识介绍的通俗易懂,对读者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C.本文语言既科学严谨,又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了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运用了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生动有趣。
D.这篇科普文章将热门的科幻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对天文现象科学解释相结合,引发读者对天文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本题19分)(2023·黑龙江鸡西·校考一模)阅读《“魔法蘑菇”的神奇之处:为何能致幻让我们“飘飘欲仙”?》,回答各题。
“魔法蘑菇”的神奇之处:为何能致幻让我们“飘飘欲仙”?
①据国外媒体报道,“魔法蘑菇”“神奇蘑菇”指的都是一种迷幻蘑菇。如果你对这些名字很熟悉,那你也许已经猜到这里说的究竟是什么了。
②致幻蘑菇可以使人产生幻觉、出现情绪变化、还会引起各种致幻症状。千万不要被它们看似普通的外表迷惑了,因为它们可以引发相当强大的迷幻体验。因此它们被叫做“魔法蘑菇”并不奇怪。但致幻蘑菇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效应呢?它会对大脑产生哪些影响?服用起来安全吗?
③在有些文化中,比如墨西哥和美洲本土文化,致幻蘑菇的使用已有数世纪历史。魔法蘑菇有新鲜的、也有风干的,可以煮熟食用、也可以吸食。
④致幻蘑菇的致幻原理是两种色胺生物碱:裸盖菇素和二甲-4-羟色胺。其中裸盖菇素为主要致幻成分。除了诱发幻觉外,该物质还是一种血清素激活剂,与血清素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受体的生理活动,从而起到模拟血清素的效果。
⑤血清素是一种激素,可以稳定情绪、增强幸福感和喜悦感。血清素激活剂的效果类似等于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
⑥摄入魔法蘑菇后,裸盖菇素会作为药物前体发挥效果,即在我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它会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终变成一种名叫二甲-4-羟色胺的药理活性物质。二甲-4-羟色胺在蘑菇中虽然也存在,但数量极少。就像裸盖菇素一样,该物质也能起到致幻剂和血清素激活剂的作用。
⑦除了这两种色胺生物碱外,部分种类的致幻蘑菇中还含有baecystin和nrbaecystin两种致幻物质。魔法蘑菇中的裸盖菇素含量从0.1%到0.35%不等,主要存于菌盖中。
⑧这些物质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
⑨裸盖菇素和二甲-4-羟色胺的化学结构都与血清素2A(5-HT2A)受体十分相似。此外,裸盖菇素还会与血清素结合,使人产生幻觉,同时对大脑产生抗抑郁和抗焦虑效果。
⑩一项研究显示,裸盖菇素可显著降低大脑屏状核中的神经活动。屏状核是一层薄薄的神经构造,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域。由于这部分脑区活动减少,裸盖菇素的“魔法”效应便可清晰地显现出来。服用者会产生极为情绪化且十分神秘莫测的视觉体验。
⑪该研究还发现,裸盖菇素会改变屏状核与各个脑区之间的交流方式,包括负责听力、注意力、记忆力和决策制定的脑区。
⑫魔法蘑菇对服用者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类型(体重、新陈代谢等)、以及对致幻剂的耐受度。除此之外,蘑菇的浓度和种类也会影响服用后的体验。
⑬基于不同的裸盖菇素含量(2克至10克),致幻效果会从服用后30分钟至60分钟开始显现,持续时间从3小时到6小时不等。
⑭魔法蘑菇的致幻效果与LSD类迷幻剂(麦角酰二乙胺)有很多相同之处。LSD也是一种致幻药物,会影响神经系统、扰乱对现实的感知。致幻蘑菇的精神效果包括产生放松感、喜悦感、看见各种颜色和图案、产生视错觉、出现妄想、时间感错乱、产生栩栩如生的幻觉等等。
⑮如果这些体验在你看来很诱人,那再来看看这种药物不那么诱人的一面吧。在经历上述体验的同时,如果这些致幻物质未在受控情境下使用、仅仅为了娱乐目的,服用者也许还会产生一些难受的感觉,包括躁动不安、身体不协调、焦虑惊恐、创伤闪回、被害妄想、短期精神错乱、以及麻刺感。另外,许多人还会出现恶心、瞳孔放大、呕吐、头痛、寒颤和困倦等现象。听了这些,你还觉得跃跃欲试吗?
⑯如果摄入剂量较高,使用者还会产生一些颇具“神秘意味”的体验,比如自我意识消散、感觉自己与宇宙紧密相连等等。这些体验可能会长期改变使用者的性格和人生观。
⑰任何会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都具有一定风险。但与其它致幻药物相比,致幻蘑菇的慢性毒性较低,因此相对无害。不过如果在服用后开车或游泳,发生事故的风险就很高了。
⑱虽然概率很低,但服用这些蘑菇仍有中毒风险,可能导致轻微的胃肠病、高血压、肝衰竭、肾衰竭、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⑲虽然魔法蘑菇常用于娱乐消遣,但科学家认为,裸盖菇素或可用于各类精神疾病的治疗。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给罹患恶性癌症的患者施用裸盖菇素时,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感迅速得到了缓解。
⑳这种致幻药物也许不仅能给我们提供致幻体验,但科学家还需开展更多研究,才能确认该物质对各种病症的有效性、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确保不会发生有害副作用。
4.(4分)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
5.(5分)第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6.(5分)第⑱段中,加点词“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7.(5分)结合文章内容,你是否支持将“魔法蘑菇”运用于医学领域?请说明理由。
三、(本题19分)(2023·山东东营·统考一模)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 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 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 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 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 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 也有结合水, 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 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 100℃才沸腾, 在比 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 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 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8.(4分)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9.(5分)通读全文,概括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10.(5分)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5分)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四、(本题20分)(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海水只会越来越咸吗?
①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会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②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氧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③其实,原始地球的海水源自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矿泉水一样可口。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⑤“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在海底地壳的裂口处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
⑥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源源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⑦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粘土和含氢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⑧“还盐归地”也是降低海水含盐量的方法。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
⑨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4分)阅读第②—⑧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13.(4分)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14.(4分)请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狂风巨浪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
15.(4分)第④段和第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说明理由。
16.(4分)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
B.海水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
C.“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海底粘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五、(本题12分)(2023·四川·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春节时燃放爆竹,以增添节日之喜庆气氛,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诗经·小雅·庭燎》中就有“庭燎晰晰,君子至止”,这可能是中国关于燃放爆竹雏形的最早的记载。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又据《通俗编·俳优》记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烧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为爆竹。”至唐代,爆竹又被称作“爆竿”。在中唐时,逐渐开始将火药用于爆竹,改名为“爆张”或“爆仗”。后来,人们以用纸造的简子代替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有如鞭子的响声,故又称“鞭炮”。而今,我国风俗除了在春节时大举燃放爆竹,甚至某些地方在红白喜事、清明上坟、初一、十五时都有燃放爆竹的习俗。
②可见,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其最初的目的是驱邪,而后演变至为节日增添喜庆色彩。该习俗经过长年经月的累积沉淀,成为我国普通百姓生活中,尤其是节假喜庆时,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删改)
【乙】
③“新年一出门,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心里也敞亮!”环卫工人一席话,道出春节期间“绿色、环保、无烟”的城市新风尚。不过,“禁燃令”也仍然受到另一角度的质疑:不让燃放烟花爆竹,是不是年味就淡了?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不是就丢了?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毕竟“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已有千年。然而,传统和习俗并非就意味着因循守旧、一成不变。恰恰相反,只有让传统和习俗在时间延续中找到与当下时代处境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彰显传统习俗的现代价值和内在生命力。
④燃放烟花爆竹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传统流淌在血液里、绵延在精神中。虽然少了烟花爆竹的喧闹,但旧年俗与新年俗交相辉映,塑造着当代中国春节的文化景观。走入影院看一部贺岁片,参加“牵妈妈手”的活动……新的形式和内容,背后却是中国年传递出的“古老”幸福。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转变思路,争做新风尚的推动者,比如为祭祖的民众免费发放鲜花代替鞭炮,提高电子鞭炮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安全绿色的选择。小家齐心,大家合力,年味儿一点没淡,反而越来越浓。
⑤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倒计时地数着数字进行新年狂欢,而是静静地“守岁”,“守着只有在这一段时间才能看见来去匆匆的生命时间的珍贵”。
⑥以绿色、文明、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方式传承这份时光财富,春节这一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才能成为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时间象征。
(有删改)
17.(4分)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有何利弊?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18.(4分)甲文第①段大量引用,是否多余?请结合文意分析。
19.(4分)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千百年来,爆竹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六、(本题13分)(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等幽默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作者:梁姗姗)
20.(4分)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按空间顺序,介绍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
C.第③段的“美容操”,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手法,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容的作用。
D.第⑥段是在前文介绍了笑的好处后,希望我们多去寻找一些能让自己笑的事或者活动。
21.(4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思路清楚,逻辑严谨。
B.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很多基因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
C.“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中的“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22.(5分)你认为作者以“笑,不苦口的良药”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本题16分)(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
智能绷带,无痕修复界的“优等生”
张梦然
①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称,他们已开发出一种无线智能绷带,通过监测伤口愈合过程并治疗伤口,以加速受伤组织修复。研究人员说,这种绷带能促进伤口更快闭合,增加流向受伤组织的新血流,并通过显著减少疤痕形成来促进皮肤恢复。
②智能绷带由无线电路组成,使用阻抗/温度传感器来监测伤口愈合的进程。如果伤口愈合较慢或检测到感染,传感器会通知中央处理单元在伤口上施加更多电刺激,以加速组织闭合并减少感染。研究人员能够在智能手机上实时无线跟踪传感器数据。
③绷带电子层包括微控制器单元、无线电天线、存储器、电刺激器、生物传感器和其他组件,厚度仅为100微米,约是一层乳胶漆的厚度。
④所有这些电路都安装在巧妙设计的水凝胶上,该水凝胶被集成以向受伤组织提供治疗性电刺激并收集实时生物传感数据。
⑤电刺激可加速角质形成细胞向伤口部位的迁移,限制细菌感染并防止伤口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主动促进组织生长并帮助组织修复。研究人员采用经过充分研究的技术,并将其与实时生物传感器数据集成,以提供一种由生物传感器传达信息的新型自动化治疗方式。
⑥智能绷带的生物传感功能可监测局部环境的生物物理变化,提供实时、快速、稳健且极其准确的方法来测量伤口状况。
⑦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究电刺激为何以及如何更快地治愈伤口。他们认为,电刺激会促进促再生基因的激活,例如有助于病原体清除和伤口修复的抗炎基因,以及可增加肌肉和软组织生长的基因。同样,电刺激通过募集更多的M2抗炎巨噬细胞增加白细胞数量,这些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促再生作用。
⑧手指被划道小口子,我们可能感受不到智能绷带的好处,但对严重伤口来说,普通绷带就存在明显不足了。最关键一点就是无法实时查看伤口的愈合情况。伤口所需的恢复周期越长,越不方便,因为要检查愈合情况,医护人员只能频繁拆解绷带,这一操作又会对脆弱的组织造成二次伤害。而从技术上讲,智能绷带可很好的感知伤口愈合时皮肤的电导率和温度变化,电阻抗随着伤口愈合而增加,局部温度随着炎症消退而下降。不但促进愈合、防止感染,还能应对不同类型创伤。
(选自《科技日报》2022年11月25日)
23.(4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智能绷带能通过显著减少疤痕形成来促进皮肤恢复。
B.智能绷带的传感器通过对伤口施加更多的电刺激,加速组织闭合并减少感染。
C.智能绷带的电刺激帮助伤口表面形成生物膜,促进组织生长并帮助组织修复。
D.智能绷带通过感知伤口局部温度下降,进而判断炎症消退。
24.(4分)本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先后介绍了智能绷带的诞生、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原理、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
25.(4分)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26.(4分)分析标题及第⑥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八、(本题16分)(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阅读《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地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③“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④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⑤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⑥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⑦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⑧《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选文有删改)
27.(4分)我国的国之重器的命名有什么特点?
28.(4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
(2)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
29.(4分)本文内容涉及了哪些古代神话传说?请举出三例。
30.(4分)AG600别名“鲲龙”的用意是什么?
九(本题13分)(2023·山东潍坊·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机器人做手术,你放心吗
作者:赵洁 余致远
①伴随政策的支持、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将越来越广泛。与传统人工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有哪些特点?机器人做手术,能让人放心吗?
②“机器人手术,不是机器人去完成手术,而是成为医生的手术助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坐在控制台操作机器人,机器人模拟医生的动作实行手术。手术床和机器人完全分离,能极大缓解医生连续站着做手术导致的疲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主任医师安伟说。
③从2020年5月引入医疗机器人至今,安伟带领团队做了近300台机器人手术。安伟告诉记者,机器人手术在根治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时更有优势,机器人携带的微型摄像头能把病人体内的图像放大10倍以上,并能合成高清的3D画面,机械臂则有7个自由度,540度旋转,精准度更高,手术视野更好。
④手术机器人在国外有30多年历史,在国内也发展了20多年。“医疗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高端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结合人工智能、医学诊断等更先进的技术,医疗机器人可极大扩展诊疗能力,提升手术质量。”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杜志江说。
⑤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苏永刚介绍,在传统的骨科手术中,手术路径的规划依赖X光线透视图像,手术操作完全依赖医生徒手操作的经验。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手术系统后,机器人可将X线导航图像输入电脑,医生在电脑上借助手术人机交互软件进行路径规划。
⑥“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的图像定位算法,机械臂就能执行医生手术规划的指令。”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孙大辉说,机器人能将复杂手术简单化,但无法替代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手术路径的选择基于医生对骨骼立体解剖结构的理解、对影像的准确判断和大量的临床经验,机器人只是通过自动导航,找到手术规划所选择的最佳通道螺钉位置。
⑦当初次提及机器人手术时,大部分患者最关心的还是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记者了解到,目前机器人手术的优点在于稳定性、精准性和不易疲劳等特点,而且全程手术都是在医生参与下完成。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手术机器人的了解,是患者接受机器人手术的底气。
⑧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国家卫健委对医生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零风险”,手术中不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零风险”是硬性要求,落实起来靠的是实施机器人手术的医生过硬的实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韩钦告诉记者,即使有详细的术前说明,还是会有一些患者提出疑问,担心机器人在手术中出问题。对此,韩钦会耐心细致地和患者沟通。“机器人系统内置紧急处理模式,我们医生更会提早做好预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⑨进行机器人手术的医生都有丰富的传统手术临床经验,能够处理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此外,进行机器人手术的医生和助手都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规范的培训。
⑩“机器人手术是软件控制下的程序执行过程,有它的一套软件系统和硬件操作系统。临床上如有新的需求,或者为了更方便操作,医生会和研发机器人的工程师直接沟通,无论是软件更新还是功能改进,一直有一个沟通机制,从而更利于临床操作。”倪端宇说。
⑪除了安全性,费用也是患者极为关心的问题。仔细算起账来,机器人手术自有它的优势。“以骨盆骨折为例,在传统手术下,使用进口钢板患者大致需要花费8万~10万元,使用国产钢板费用则在6万~8万元,但如果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导航,全部费用为4万~5万元。患者的整体花费少了,微创手术效果更好,还可以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容易感染等缺陷。”孙大辉说。
选自《文萃报》
31.(4分)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机器人做手术是指机器人模拟医生的动作,通过执行医生手术规划的指令来完成工作任务。
B.医疗机器人在未来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高端化、智能化医疗设备。
C.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是机器人不可替代的,但是机器人能通过自动导航,找到手术规划所选择的最佳通道。
D.“在传统手术下,使用国产钢板费用则在6万~8万元,但如果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导航,全部费用为4万~5万元。”这句话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2.(4分)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备受人们关注。阅读⑦—⑩段,填充下表。
33.(5分)机器人手术和传统人工手术相比较,具有哪些优势?请简单概括。
十、(本题16分)(2023·江苏盐城·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病毒是个什么玩意儿
①一个体重70千克的人,全身有30万亿个细胞,其中84%是血液红细胞。生物学家却说病毒比细胞还多,难道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病毒?当然不是,因为数量并不代表体量。虽然人体细胞已经小到人眼看不见,但比细胞小得多的东西,还真有不少,比如细菌。我们每个人体内至少有38万亿个细菌,比人体细胞还多。但是,这些细菌的总重量,只占我们体重的1%~3%。这就是说,平均来看人体细菌比细胞小得多。
②病毒,直径一般不超过100纳米。人体最小的细胞——初始淋巴细胞直径也有6000纳米;最大的细胞——卵细胞为10万纳米。病毒和它们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要是论体积,病毒与人体细胞的差距就更大了。不同病毒之间的“体型”差距也相当大:最大的是潘多拉病毒,直径1000纳米;最小的是口蹄疫病毒,直径只有10纳米。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直径是60~140纳米。
③假设病毒的平均直径是100纳米,那么你身藏的380万亿个病毒,捏在一起只有0.38立方厘米,相当于两颗黄豆大小。说到这,爱搓澡的人可能长舒了一口气:“这不就是搓回澡的量吗?洗洗就干净啦!”其实不然。这380万亿个病毒会广泛分布在人体内外,皮肤表面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并且就算刚洗过澡,病毒也不会从皮肤上彻底消失。但是我们这“病毒之身”其实并不可怕,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细菌、病毒、人体细胞,它们在多数情况下,就像一片森林里的花鸟虫、虎狼鹿,它们日日夜夜,相爱相杀,维持整体上的生态平衡,保持整片森林的勃勃生机。
④病毒想繁殖下一代,手段只有一个:靠细胞。具体手段,就是想办法把自己的“DNA.exe”、“RNA.exe”执行程序植入细胞,让细胞执行自己的指令,指挥各种蛋白质机器,利用细胞里的资源来复制自己,最后造成细胞凋亡,病毒复制品冲出细胞壁,播向世界。
⑤但是,细胞并没有任病毒宰割,它也有对付病毒的办法一变异。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这就是变异。通过变异,有些细胞就变得让现有病毒没空子可钻了。于是,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慢慢凋亡了,不容易感染病毒的细胞则活了下去。细胞复制自己会出错,复制病毒当然也会出错——也就是说,病毒也会变异。于是,能骗进新细胞的病毒才可以继续传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这场几十亿年的攻防战和军备竞赛中,双方不断升级改造,结果是:细胞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病毒变异种类越来越复杂,入侵手段也越来越“鸡贼”。
⑥病毒到底有多少种?人类肯定不知道。因为,病毒变异得太快。杀灭病毒的主力永远是细胞免疫系统。人类治疗病毒感染的手段,主要是支持人体战胜病毒。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34.(4分)结合百度百科对“鸡贼”一词的解释,请分析下面语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鸡贼】①小气、吝啬,上不得台面;②特别能算计,特别抠门,暗藏私心;③狡猾、耍小聪明,同时还带着点猥琐。
(选自《百度百科》)
病毒变异种类越来越复杂,入侵手段也越来越“鸡贼”。
35.(4分)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6.(4分)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单个病毒的体积要比单个人体细胞小。
B.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细菌、病毒、人体细胞,相爱相杀,维持整体上的生态平衡。
C.病毒必须靠细胞才能繁殖下一代并向外传播。
D.病毒会不断地变异,杀灭病毒的主力永远是细胞免疫系统。
37.(4分)请根据上文有关病毒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血浆疗法用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原理。
【链接材料】
血浆疗法是被动免疫治疗方法,通过提取已经痊愈患者的血浆,经过特殊处理再输给其他患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任何人被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感染并痊愈后,都会在体内产生多种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血浆疗法这种应急治疗方法被采用。
保障措施
实施方法
国家制度
国家卫健委要求“零风险”,手术中不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
医生素质
①
硬件配置
②
2024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2事物说明文阅读(测试)(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2事物说明文阅读(测试)(原卷版+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完成下面的问题,阅读《噪音污染》,回答下面小题,窗,中国园林的眼睛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4议论文阅读(一)(测试)(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4议论文阅读(一)(测试)(原卷版+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小说(测试)(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小说(测试)(原卷版+解析),共6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