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
印度洋偶极是在印度洋发生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由印度洋不同地区海表温差引起。当印度洋西部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赤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印度洋偶极深刻影响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气温和降水等。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正常年份热带印度洋海域东西部存在明显的水温差异,与此无关的是( )
A. 索马里寒流B. 西南季风C. 赤道暖流D. 盛行西风
2. 出现印度洋负偶极时,图示环流势力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量的变化分别是( )
A. 加强增多B. 加强减少C. 减弱增多D. 减弱减少
3. 印度洋负偶极对周边区域最可能的影响是( )
A. 肯尼亚蝗灾加重B. 索马里南部降水减少
C.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D. 印度尼西亚旱灾加剧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热带印度洋海域东部气温较高,受到赤道低气压的影响气流上升,降水量较大,西部可能受到索马里寒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且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降水较少,故ABC都与之有关,不符合题意;盛行西风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该海域纬度较低,不会受其影响,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
【2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洋负偶极时,东部海域异常偏高,则将导致图示环流中上升气流增强,东西气温差异加大,则环流增强,位于上升气流的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量将大大增加,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择A。
【3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可知,印度洋负偶极现象产生,将导致西部沿岸区域降水减少,农业发展不利,蝗灾不会加重,故A错误,B正确;而东部海域的上升气流较大,降水增多,因此澳大利亚森林不会火灾频发,故C错误;同时印度尼西亚降水也大大增多,不会出现旱灾,故D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热带印度洋中划出两片区域,分别称为西极和东极,西极在西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东极则在印度尼西亚南部东印度洋。这两个区域海温差异的变化,就是印度洋偶极子。若是气温西高东低,会酿成灾害,而如果情况完全相反——即两极海温东高西低的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也就是冷性,同样也会造成气候异常。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南方湿热地区的自然红壤相比,经熟化后的水稻土( )
A. pH值降低B. 母岩风化强C. 结构更简单D. 土壤肥力高
5. 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 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
B. 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
C. 耕作层浅薄,提高土壤有机质
D. 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
6. 红壤和黑土熟化成水稻土的过程有差异,造成其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
A. 土壤水分B. 矿物质C. 土壤温度D. 土壤酸碱性
【答案】4 D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南方红壤为酸性土壤,pH值较低,水稻土酸性较弱,pH值更高,A错误;母岩风化主要受温差、植被根系腐蚀等,红壤酸性更强,对岩石风化更强,B错误;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结构更复杂,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表土层因为耕作相对疏松,A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B错误;熟化后耕作层变厚,有机质含量高,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因此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而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两者差异主要是黑土要排水,红壤要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熟化: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过程。熟化的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协调,微生物活动旺盛,供给作物水分养分的能力强。
太阳落下地平线并不完全代表夜晚来临。天文学意义上的夜晚,是从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开始计算的,此时太阳的暮光消失,夜晚真正来临,这才是开始观测星空的正确时间。近年来,青海省冷湖镇附近的赛什腾山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的理想之地。下图为冷湖镇及周边区域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太阳落下地平线,并没有真正进入夜晚,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 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8. 春分日,天文爱好者到赛什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不应早于北京时间( )
A. 18:00B. 19:12C. 21:00D. 22:48
9. 与藏北高原无人区相比,赛什腾山成为观测星空理想之地的主要优势是( )
A. 夜间云量更少B. 无城镇光污染C. 大气透明度更高D. 交通较便利
【答案】7. A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由于地球有大气层,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仍有一部分太阳光线被空气分子向四面八方散射,使天空仍然亮着,A项正确。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昼夜温差上,B项错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需要在太阳还没落到地平线上,C项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的现象,D项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题意,要完全进入夜晚,需要等到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即要在日落后1小时12分左右,又因为春分日冷湖镇(93°E)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算出赛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为19时12分,可推算出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约为21时,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要求与藏北高原相比,藏北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夜间云量少,人口稀少,无城镇光污染并且大气透明度较高,所以赛什腾山比藏北高原不具有这些优势,ABC项错误。从图中的信息,赛什腾山铁路、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春分日北半球各地的地方时18时日落,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这里就需要对时间进行转换。经度每相差1°,时间上相差4分钟,且要满足东加西减的原则。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在世界同纬度地区十分罕见。下图为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A区域自然植被类型应为(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热带季雨林
11. 山地矮曲林是在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群落变形。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不足B. 降水稀少C. 土层过薄D. 风力较大
12. 受全球变暖影响,武夷山各植被群落分布范围的变化是( )
A. 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变小B. 针阔混交林海拔分布上限上升
C. 针叶林面积增长显著D. 山地草甸海拔分布下限下降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读图可知,A区域分布在海拔300~1100m,是该山地基带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对;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为温带季风或温带海洋性气候,A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为地中海气候,B错;热带季雨林对应为热带季风气候,D错。故选C。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中山矮曲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1900m,靠近山顶,风力较大,高大的树干易被折断,而弯曲、多分枝、较矮小的苔藓矮曲林抗风能力较强,所以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较大;光照不足、降水稀少、土层过薄不是主要原因,故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变大,A错;由于气温升高,针叶林面积会减少,C错;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山地草甸面积会减小,山地草甸海拔分布下限上升,D错;针阔混交林面积会增大,海拔分布上限上升,B对。故选B。
【点睛】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 纬度越低、海拔(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
土壤蒸散是土壤水分支出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林地和草地土壤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草地土壤水分含量最多和最少的月份分别是( )
A. 2月和10月B. 5月和7月C. 8月和12月D. 12月和7月
14. 林地和草地的土壤蒸散量7月份差值大,而冬季几乎相等,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 降水变化B. 生物节律C. 气温高低D. 最大风速
15. 该区域的典型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是( )
A. 叶片宽大B. 层次丰富C. 季相变化明显D. 喜阳耐寒
【答案】13. B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只要降水量大于土壤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就在增加,反之就在下降。据图可知,6~7月份,草地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所以土壤水分含量最少的是7月份,最多的是5月份。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设问,林地与草地蒸散量差值夏季大,而冬季几乎相等,说明冬季林地与草地的生物量相差不大,夏季林地生长旺盛生长量要远远大于草地,故此情况与生物节律密切相关,B正确。降水变化、气温高低、最大风速对林地和草地的影响是一致的,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此区域位于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结合该地的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可知,该地的典型植被类型应是针叶林,结合针叶林的特点可知,叶片为针状,层次不丰富,季相变化不大,ABC错误;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故植物喜阳耐寒。故选D。
【点睛】高纬度地带和高山上,有针叶林分布。除落叶松林外,针叶林都是常绿的,种类成分比较单纯,林下植物不发达,层外植物极少。在低湿环境的针叶林下,藓类常占优势;而在特别干燥的针叶林下,常有较多的地衣;在土层较厚、湿度适中的针叶林下,也能出现较茂盛的草本层。
二、综合题(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地群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有“世界尽头”之称。火地群岛西部和南部为山地,雪线高度仅500-800m,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m,海岸线较为平直。火地岛南部生长着超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是本地特有的,这些苔藓植物可吸收和储存养分,分泌有机酸,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为“火地岛位置图”。
(1)说明火地群岛西侧山地雪线较低的原因。
(2)分析导致火地群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的地质作用。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苔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富水汽;西部为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2)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纬度较高,且多高海拔山地,冰川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3)分泌有机酸,促进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储存雨水,防止洪水和土壤侵蚀;储存养分,给生物提供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积累和储存碳,缓解气候变暖。
【解析】
【分析】本题以火地群岛为材料,涉及影响雪线的因素,整体性以及海洋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火地群岛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该地受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岛屿西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雪较多;该地西侧有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导致火地群岛西侧雪线较低。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处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岩层变得破碎,易被侵蚀;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该地海拔较高,冰川广布,冰川作用强烈;冰川侵蚀岩石,形成冰蚀谷;地处西风带,风大浪高,海浪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曲折的海岸线。
【小问3详解】
苔藓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酸性物质,溶解岩石表面,同时不断积累空气中的物质与水分,促使岩面逐渐形成土壤。苔藓植物生长十分繁密、迅速,一般为密集丛生,可以从雨中甚至雾中吸收水分,储存多余的雨水,以防发生洪水和土壤侵蚀。苔藓植物会为森林吸收、储存和回收水分与养分,并且给许多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庇护所和食物。苔藓品种更为丰富多样,覆盖的地表面积更广,可积累和储存碳,缓解气候变暖。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其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我国西北某山地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不同冰川面积等级有显著差异:冰川面积大小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负相关性。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和面积。
(1)从面积等级角度概述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
(2)推测因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冰川消退后的裸地上土壤发育的过程。
(3)对该山地的小冰川变化趋势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该山地的小冰川会较快消退;观点二:该山地的小冰川有增多的可能。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数量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丹麦养猪业发达的核心竞争力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北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银杏林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