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清代曾被列为朝廷贡品的福建琯溪蜜柚,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为维持土地生产能力,当地果农在长期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了间作、地面覆盖(利用青草、稻草、树叶等材料覆盖地表)等耕作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当地选取的间作农作物品种具备的特征最可能是( )
A. 枝叶繁多B. 茎秆高大C. 喜光忌阴D. 叶片细小
2. “间作”具备“地面覆盖”没有的优势是( )
A. 防治水土流失B. 调节土壤温度C. 抑制杂草生长D. 增加经济收入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选取的间作农作物是为了维持土地生产能力,枯枝落叶多,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故间作农作物品种具备的特征最可能是枝叶繁多,故选A。
【2题详解】
间作与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流水对土壤是侵蚀,防治水土流失,对土壤有保温作用,可以调节土壤温度 ,也可以抑制杂草生长,ABC错误;间作的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但地膜覆盖不能增加经济收入,D正确;故选D。
【点睛】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下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 与2008~2016年相比,2000~2008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量均表现为( )
A. 大幅增加B. 大幅减少C. 略有增加D. 保持不变
4.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北岸市县比南岸市县( )
A. 河网更密集B. 车流量更小C. 人口更为稀疏D. 公路连通性差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2000~2008年, 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0.5小时,因此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大幅缩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南岸略长。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北岸跨江耗时比南岸耗时长,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连通性差不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增加跨江通行时间,D正确;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A错误;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小,通行速度越快,B错误;人口分布越稀疏,通行需求越小,车流量越小,跨江通行时间应较快,C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路程越长、通行速度越慢,车辆跨江耗时越长。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与甲山东坡相比,其西坡是( )
A. 迎风坡,雪线较低B. 迎风坡,雪线较高C. 背风坡,雪线较低D. 背风坡,雪线较高
6. 乙区域( )
A. 夏季高温多雨B. 冬季温和多雨C. 物理风化很强D. 植被郁闭度高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为南美洲南部区域,地处盛行西风带,甲山脉西坡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故选A。
【6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背风坡,夏季降水较少,A错误;冬季寒冷干燥,B错误;降水少,风力强盛,故物理风化很强,C正确;当地植被稀疏,郁闭度低,D错误;故选C。
【点睛】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度。
从2023年9月8日(农历七月二十四)开始,杭州亚运会火炬由杭州出发,经湖州等十个城市依次传递,9月20日(农历八月初六)回到杭州,左图为“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线路示意图”。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其主要材质是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期间( )
①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②湖州的白昼始终比丽水长
③金华日出方位逐渐向北移
④衢州日落方位位于西北方
⑤钱塘江经历一次天文大潮
⑥嘉兴举办一年一度龙舟赛
A. ①③⑤B. ②③⑥C. ②④⑤D. ①④⑥
8. 图右中有关良渚玉琮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一沉积作用B. 乙一变质作用C. 丙—沉和作用D. 丁—变质作用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9月8日至20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①错误;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太阳直射点仍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湖州的纬度比丽水高,故湖州的白昼始终比丽水长,②正确;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期间,金华日出方位逐渐向南移动,③错误;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衢州日落西北,④正确;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十五左右达到最大,故经历一次天文大潮,⑤正确;嘉兴在端午节举办一年一度龙舟赛,此时已过端午节,⑥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玉琮是变质岩,结合图示信息可推断,由沉积物指向的为沉积岩(甲) ;丙和丁之间为双向转换可以推测其为岩浆和岩浆岩,其中丁所有箭头均可指向,故推测丁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乙则为最后一类岩石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故选B。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南极绕极流由盛行西风驱动,它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两支洋流交汇处(BMC)纬度位置的时间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1993~2016年BMC所在纬度的年际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9. BMC所在区域( )
A. 沿岸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B. 饵料丰富,鱼群聚集
C. 表层南北方向气压梯度小D. 常年受浮冰威胁大
10. 与1993~2016年BMC移动总趋势成因相关的是( )
①北上寒流增强②西风减弱③巴西暖流增强④信风减弱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1. 推测一年中BMC纬度位置偏南时( )
①珀斯周边森林火险等级低 ②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③黄河入海口处盐度较低 ④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9. B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它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两支洋流交汇处为BMC,位于南美洲东海岸,且由图可知,BMC位于38°S附近,故BMC所在的沿岸分布着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误;由于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受到扰动,饵料丰富,鱼群聚集,B正确;BMC所在区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故表层海水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气压梯度大,C错误;BMC所在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冰山威胁小,D错误; 故选B。
【10题详解】
图中信息显示,1993- 2016年BMC呈南移趋势,主要是因为局部减弱的西风导致北上寒流减弱,信风的增强导致巴西暖流增强,从而使得BMC南移,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盛行西风带、信风带与北上寒流及巴西暖流的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受其影响BMC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其影响BMC纬度位置偏南。因此,当BMC纬度位置偏南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夏半年,珀斯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段受南移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①错误;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运动,②正确;此时黄河流域降水少,流量小,入海口处盐度较高,③错误;地球公转至近日点(1月初)附近,④正确。②④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为北顺南逆,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受离岸风影响,都是补偿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方向为北逆南顺,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
随着城市空间加速扩张,远郊区得到快速发展,其功能的复合性、完善性使之具备城市特性,形成新城、新区等“类城市体”,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后郊区化。上海正逐步进入后郊区化阶段,图为“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上海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演变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阶段一,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
②阶段二,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
③阶段三,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活属性
④阶段三,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13. 与近郊区相比,上海市远郊区更易成为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主要原因是( )
A. 对周边城市辐射更强B. 生产成本低廉C. 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D. 劳动力数量多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第一阶段工业搬迁至郊区,说明是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①正确;第二阶段由于工业生产等大量积聚在郊区,所以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②正确;第三阶段,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产(而不是生活)属性,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上海市远郊区由于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更多职能需要独立配套,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类城市体”;而近郊区更多依附于中心城区,功能受到限制,不易形成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故选C。
【点睛】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距城镇中心远近,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历史因素历史背景影响城镇功能分区,城镇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耕作方式会影响有机碳的生成和分解,研究人员选取吉林公主岭和河北廊坊2个试验点,对比传统耕作和免耕(保留土壤表面秸秆、不深度翻耕)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图为“传统耕作和免耕两年后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对公主岭试验点免耕两年后,土壤碳汇储量显著增加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温度降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度变慢
②土壤透气性降低,有机碳氧化分解速度变慢
③植被群落恢复,有机碳的生成输入速度加快
④土壤保水性降低,有机碳侵蚀流失速度变慢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5. 廊坊试验点免耕两年后,20cm以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潮土透水性增强,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运移B. 免耕不深度翻耕,下层土壤有机碳补充减少
C. 农作物根系发育,对有机碳吸收作用增强D. 土壤水蒸发加剧,有机碳在土壤表层聚集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免耕并不会降低土壤温度,①错误;该地为黑土,免耕减少表层土壤翻动,土壤透气性降低,保水性能增强,有机碳氧化分解速度变慢,②正确,④错误;免耕有助于植被恢复,植被群落增加有机碳的生成输入速度加快,③正确。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廊坊表层土壤有机质在免耕两年后显著增加,而20cm以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是因免耕不深度翻耕,下层土壤有机碳补充减少,而传统耕作翻动土壤会向下补充有机质,B正确;潮土透水性增强,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运移,农作物根系发育,对有机碳吸收作用增强,都会增加下层的有机质,AC错误;免耕不会导致土壤水蒸发加剧,D错误;故选B。
【点睛】免耕法的优点:不耕作或极少耕作,土壤无坚硬的犁底层,土壤结构不受破坏,较疏松;无杂草,作物间通风透光良好,田间管理作业方便;施用除草剂除草,可以机械化作业,或结合灌溉、植保作业进行,省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垛基果林(下图)是在珠江三角洲低平的河流区域,古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土泥堆积成垛状高地,其上为种植热带果树的岭南特色农业景观。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在保留传统果基形态的基础上,广州市政府在海珠区(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垛基果林的边缘建设高档写字楼,并同步开展微生境营造、水系连通清疏、打开林间天窗、恢复林下植被、建立乡土植被种子库,清理薇甘菊、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等生态恢复措施,从而打造了集生态用地、商业用地、休闲娱乐用地为一体的垛基湿地生态系统。
(1)说明古人建垛基果林的积极意义。
(2)简述海珠区垛基果林生态恢复带来的生态效益。
(3)结合海珠湿地的地理位置,指出可依托海珠湿地发展的产业。
【答案】16. 增加了陆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深沟排水,减少洪涝灾害;垛基种植果树,增加经济效益。
17. 净化水质、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18. 海珠湿地现位于广州市核心城区, 城镇居民多, 可发展旅游业、采摘农业;海珠湿地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可开展各类生态环境科普教育活动;海珠湿地地处核心地段,地价高,环境优美,可吸引了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办公。
【解析】
【分析】本题以垛基果林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与发展方向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可知,古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土泥堆积成垛状高地,其上为种植热带果树的岭南特色农业景观,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加之当地降水较多,因此当地易积水,易发生洪涝灾害,且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土泥堆积成垛状高地增加了陆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开挖网状深沟有利于排水,减少洪涝灾害;垛基种植果树,增加经济效益。
【小问2详解】
垛基果林的生态效益可结合森林的生态效益作答,海珠区降水量大,果林可以吸收净化水质、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保留传统果基形态的基础上,广州市政府在海珠区(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垛基果林的边缘建设高档写字楼,海珠湿地地处核心地段,地价高,环境优美,可吸引了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办公;海珠湿地现位于广州市核心城区, 城镇居民多,可利用垛基果林发展旅游业、采摘农业;开展微生境营造、水系连通清疏、打开林间天窗、恢复林下植被、建立乡土植被种子库,清理薇甘菊、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等生态恢复措施,海珠湿地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可开展各类生态环境科普教育活动。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国渠建于战国末期,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引泾河水入洛河,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总渠自渠首(取水口)谷口向东共三百余里,与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六条南北向辅助小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如左图)。总渠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难以种植。《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歌谣云:“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曾六次变更(如右图)。
(1)结合锋面雨带进退相关知识,分析关中平原“凶年”形成旱灾的原因。
(2)简述郑国渠灌溉系统在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中发挥的作用。
(3)从自流入渠的角度,分析先秦以来郑国渠渠首位置变更的趋势及原因。
【答案】17. “凶年”夏季风势力弱,锋面雨带移动速度慢,关中平原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18. 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泾河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郑国渠引泾河水 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
19. 郑国渠渠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因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渠底(或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 ;为使得泾河水能自流到渠内,在上游河段(高海拔河 段)设置新的渠首(取水口)以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解析】
【分析】本题以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图和史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灾害、气候成因、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锋面雨带进退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凶年”形成旱灾说明降水少,“凶年”夏季风势力弱,锋面雨带移动速度慢,关中平原降水偏少,加之春季气温回升,雨季未到,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小问2详解】
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郑国渠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泾河来自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使关中为沃野,盐碱土壤变成肥沃土壤。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先秦以来郑国渠渠首的位置和修建时间,可以看到郑国渠渠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原因是郑国渠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强,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在上游河段的海拔高,在海拔高处设置新的渠首,即取水口,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地处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该州中部的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地势低平,农业发达,农产品种类丰富,被称为美国的“果菜篮”,山谷中的佛雷斯诺和优洛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达的农业促进了加州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加州GDP在美国各州中排名第一,其中66%来自服务业。左图为“美国西部部分地区略图”,右图为“佛雷斯诺和优洛气候统计图”。
(1)简述中央谷地的形成原因。
(2)指出佛雷斯诺和优洛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中央谷地发达的农业对加州服务业的哪些部门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答案】18. 由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地壳断裂陷落形成地堑谷地;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19. 佛雷斯诺各月均温及年均温高于优洛;佛雷斯诺年降水量少于优洛。原因:佛雷斯诺纬度比优洛低,气温相对较高;佛雷斯诺和优洛均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的交替控制,但佛雷斯诺受西风影响的时间更短,强度更小,所以干旱期长,降水量更少。
20. 促进物流业发展;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农业金融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观光旅游业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佛雷斯诺和优洛气候统计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质作用、气候特征与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中央谷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地势低平,由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地壳断裂陷落形成地堑谷地;此区域地形平坦,是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小问2详解】
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从降水和气温的角度作答;读图可知,佛雷斯诺各月均温及年均温高于优洛;佛雷斯诺年降水量少于优洛。佛雷斯诺在优洛的南侧,纬度低,气温相对较高;佛雷斯诺和优洛均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的交替控制,但因佛雷斯诺纬度低,受西风影响的时间更短,强度更小,所以干旱期长,降水量更少。
【小问3详解】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丹麦养猪业发达的核心竞争力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