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素养三综合思维(附解析)
展开(2021·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3题。
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2.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3.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
[思维过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解析] 第1题,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第2题,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 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 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项错误,A项正确。故选A。第3题,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项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项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项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项错误。故选C。
[答案] 1.C 2.A 3.C
1.素养解读
2.综合思维路径与策略
1.(2023·广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花岗岩质地坚硬,节理发育。梅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受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形成了石蛋、沟谷等花岗岩地貌景观。下图示意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及其形成过程。
(1)分析该地风化作用强烈的气候原因。
(2)从侵蚀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花岗岩沟谷发育的原因。
(3)说明花岗岩石蛋地貌的形成过程。
解析:第(1)题,梅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花岗岩化学风化。夏季正午的气温高,阳光照射使花岗岩岩面迅速升温,使岩石表层迅速升温和膨胀,晚上的温度迅速降低,使岩石迅速冷却和收缩,花岗岩容易出现裂隙,出现物理风化。第(2)题,梅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表径流量大,梅岭海拔较高,落差大,有利于流水侵蚀,致密的花岗岩不利于水分下渗,在强降雨条件下,容易使水流在岩石表面快速流动,侵蚀和搬运风化产物,逐渐发育成沟谷。第(3)题,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抬升,花岗岩露出地表,在当地高温多雨和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沿节理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由于花岗岩在高处,边缘地区的石块在重力崩塌或流水搬运作用下,在低处堆积,石块继续在化学风化和物理风化作用下最终形成石蛋。
答案:(1)气候高温多雨,利于化学风化;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物理风化。
(2)该地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山区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花岗岩节理发育,地表水沿节理侵蚀岩体,逐渐发育成沟谷。
(3)地壳上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石沿节理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在重力崩塌或流水搬运作用下,在低处堆积,石块持续受风化作用最终形成石蛋。
2.(2023·南通高三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玛旁雍错—拉昂错湖区位于冈底斯山南麓,平均海拔约4 585米。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原是一个湖泊,现今由冰碛物、洪积物形成的小山丘横亘在两湖中间。研究发现,玛旁雍错湖面较1907年至少下降了9.2米。
材料二 玛旁雍错为淡水湖,拉昂错盐度是玛旁雍错的三倍,为咸水湖,至今两湖间还有一河渠相通,湖水经河渠由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
材料三 下图为“玛旁雍错—拉昂错湖区示意图”。
(1)从外力作用和气候角度推测该湖泊一分为二的演变过程。
(2)分析拉昂错盐度高于玛旁雍错的主要原因。
(3)说明近几千年以来玛旁雍错水位的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第四纪山地冰川消融带来的大量洪积物和冰碛物在湖泊中部堆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湖泊水位下降,堆积物出露;中部湖床抬升,湖泊分化开,形成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湖。第(2)题,由图可知,玛旁雍错支流众多,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多,河流稀释作用强,盐度低;补给水源多,玛旁雍错水位较高,湖水携带矿物成分通过河渠注入拉昂错,使其盐度降低;拉昂错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湖泊相对闭塞,且无河流流出,湖中矿物成分累积含量高,盐度高。第(3)题,由材料可知,“玛旁雍错湖面较1907年至少下降了9.2米”,湖泊面积减少;降温增湿的能力减弱,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湖泊水位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强;湖泊水位下降,使矿物成分浓度增加,湖水盐度升高;湖泊水位下降,使周边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冰川搬运物质,洪积物等使中部湖床抬升;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湖面下降;湖床中部冰碛物、洪积物等露出水面,使湖泊一分为二。
(2)玛旁雍错支流众多,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多;玛旁雍错水位较高,湖水携带矿物成分通过河渠注入拉昂错;拉昂错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湖泊相对闭塞,湖中矿物成分累积含量高。
(3)湖泊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强;湖水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内涵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表现
要素综合
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的整体性特征,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时空综合
从时间和空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分析和预测地理事象发展趋势
地方综合
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特征及成因,探究人地关系问题
高考
命题
导向
凸显主题情境关联的要素综合;强调主题情境下的时空综合;关注主题情境下的地方综合
阶段
指标
归纳
要素提炼
找准地理要素
找全地理要素
能用关键词概括地理要素
要素分类
划分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
调整地理要素结构或顺序
分析
要素分析
单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与规律分析
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分析
要素变化的分析
要素组织
按照地理规律、原理,组织好地理要素的逻辑
组织好要素的层次结构框架
综合
方法构建
形成每一类解决区域“小问题”的方法
形成解决区域“大问题”系统的方法
方法选取的针对性
模式构建
形成解决各种区域问题的方法的集合
针对具体区域问题调取合理方法模式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五辨析评价类(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五辨析评价类(附解析),共5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四意义影响类(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四意义影响类(附解析),共6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二原因分析类(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三部分专题三综合题规范答题题型二原因分析类(附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