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3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4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1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九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微专题10碳达峰碳中和(附解析)
展开1.碳达峰、碳中和与碳交易
(1)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我国计划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2)碳中和: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我国计划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3)碳交易: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谈判, 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2.碳达峰、碳中和产生的影响
(1)重构产业结构。
①重构能源产业,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
②重构制造业,中国的所有产业将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将进行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③碳交易成新能源汽车企业增收新支点,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得到收入。
(2)重构国内外经济格局。
①改变中国现有的经济版图,光伏、风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
②改变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会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石油地缘政治时代”被完全打破,国际竞争的焦点将逐渐转移到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上。
(3)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碳中和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出行优选使用公交,骑行自行车或徒步上班增多;资源节约,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购物袋等;使用节能灯具、空调温度避免夏季过低冬季过高;节约食物,餐桌上的光盘行动等。
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措施
(1)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2)提升能源的使用率:提升工艺、更新设备等方式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现有排放。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主动去捕集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排放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3)加大碳的吸收固定:①大量植树,提升植被覆盖率,通过绿化等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②通过工业固碳,CO2资源化利用。
(4)碳交易:把通过绿化等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额度,变成了一种可供转让的资源,进入市场成为可以交易的商品。发展碳汇,鼓励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把“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等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
(5)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2023·湛江一模)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下图为2000—2016年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国民经济体量大
C.农业实现现代化
D.能源资源较丰富
2.2011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速放缓,甚至为负值,主要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趋于( )
A.生态化、循环化
B.区域化、减量化
C.多元化、协调化
D.低碳化、清洁化
解析:第1题,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体量大,需要能源为支撑,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B项正确;工业化进程加快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原因,但并不是其主要原因,A项错误;农业现代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相对较小,C项错误。能源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大,D项错误。故选B。第2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高的是煤炭,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消费比重,二是推行清洁煤和清洁燃烧技术,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和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和清洁化,所以2011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速放缓甚至为负值,主要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趋于低碳化与清洁化,所以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答案:1.B 2.D
(2023·广东一模)“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中,一方面产生碳排放,一方面又实现碳减排和碳吸收,从而达到“碳中和”。下图示意光伏发电景观和光伏发电系统“碳中和”实现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为提高发电效率,戈壁地区需不定期用清水清洗光伏板表面的尘埃。戈壁滩光伏电站建成后对当地植被生长的有利影响体现在( )
①降低土壤盐渍化 ②提高地表温度 ③提高光照效果 ④补充植被水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地区中,光伏发电系统自身实现“碳中和”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山东丘陵
解析:第3题,清洗光伏面板需要用清水,为植被生长补充了部分水源,④正确;电站建成后遮荫作用显著,蒸发减弱,降低了土壤盐渍化程度,促进了植被生长,没有提高地温,①正确,②③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第4题,根据材料和右图可知,在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中,一方面因设备建造和电站建设产生碳排放,另一方面又通过清洁能源生产和光伏场植被固碳实现碳减排和碳吸收,从而相互抵消,达到“碳中和”。光伏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固碳作用不明显。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光伏发电效率高,清洁能源生产量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抵消因设备制造和电站建设产生的碳排放,光伏发电系统自身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最短。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3.C 4.A
(2023·惠州三模)传统科考站主要以柴油发电供能,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是比利时建造的全球首座零碳排放的南极科考站。据此,完成5~6题。
5.该科考站利用的能源最可能是( )
①风能 ②地热能 ③天然气 ④太阳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建造零碳排放的科考站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站点运营成本
B.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C.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第5题,注意材料信息“零碳排放的南极科考站”,天然气存在碳排放,③错。南极地区地热能开发困难,②错。南极地区当地暖季白昼时间长,暖季可开发太阳能,同时,南极地区风力强劲,可开发风能,①④正确。故选D。第6题,该科考站位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建造零碳排放科考站,有利于保护南极生态环境,B项正确。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设备投入大,其建设和运营成本不一定会降低,A项错。零碳排放的科考站可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缓解气候变暖,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相对有限,不是主要目的,C项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来实现,建造零碳排放的科考站的目的并非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项错。故选B。
答案:5.D 6.B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4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4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附解析),共5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3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十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3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